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研究文献综述产学研合作动机研究合作动机是形成合作关系的起点,在合作关系中,不同的合作动机直接影响到合作的关系及合作的行为。在个体自身需求和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个人的动机会导致其在合作中出现一定的合作行为,通过这种合作行为来推动和促进合作的开展和实施。动机主要包括由个体内在需求引起的驱动和外部环境和外部压力所引起的外部驱动。Fusfeld(1988)对产学研合作的动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动机包括了解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相关咨询、获得高技术、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和问题、引入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11]。Zsidisin(2008)通过研究提出,降低交易成本、提供研发效率、控制研发风险是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动机,企业期望通过产学研合作以最低的成本在研发方面获得最大的效益[12]。李玲(2010)认为效率、竞争、学习和信息四个方面的导向是企业参与和实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动机[13]。Muhammad(2011)认为通过产学研合作能够使得双方可以与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互动和学习,获得相关的经验,这也是驱动双方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动机[14]。赵维良(2013)在分析和研究中分别从不同的参与主体角度进行了分析,具体来讲其在产学研合作的动机研究中,分别从企业、大学和政府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的参与主体提出了参与动机,同时结合分析了影响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产学研合作的对策和建议[15]。章熙春(2013)在分析和研究中,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动机越强则能够取得的产学研合作效果越好,其动机主要包含队伍建设、研发水平的提升、资源获取等各个方面[16]。秦玮(2014)在分析和研究中提出产学研合作的动机是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前因变量,企业参与的动机会直接影响到产学研合作的绩效和效果[17]。朱桂龙和杨小婉(2019)在产学研合作的分析和研究中,对在合作中的博弈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多层次的合作动机框架[18]。2.产学研合作类型研究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及类型一直是学术界研究产学研合作的主要问题之一。发达国家在产学研合作中逐渐建立了相对较为成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Bolton,Robert(1994—1995)[19]分析和研究中对比分析了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合作类型。JamesA.Severson(2005)在产学研类型的分析中提出了包括以共同培养学生、科学文集形式的研究成果、技术咨询及企业资助的实验室等在内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合作联盟[20]。国外在产学研合作中,所形成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为企业和科研单位及高校所成的一对一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模式的选择问题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杨榕等(2001)在分析和研究中提出,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包括自由组织合作模式、政府集成合作模式和项目契约合作模式等相应的产学研合作模式[21]。袁志生等(2001)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和研究中以企业竞争力为标准对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22]。周静珍等(2005)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中权变合作模式[23]。周殷华等(2008)人在分析和研究中对具体的案例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提出Linux企业所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为我国企业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参考,其是政府引导的产学研结合模式[24]。高建等(2009)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在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由大学、科研院所和市场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25]。张中昇(2009)在分析和研究中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阶段进行了划分和分析,提出了由起源、发展和提升三个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产学研发展阶段,同时在分析中对不同的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26]。盖锐和余杨(2009)在分析和研究中对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不同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模式[27]。王安国(2012)对政产学研用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协同合作的模式[28]。甄红线等(2013)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和研究中,提出了不同的模式,例如委托研究合作模式、联合攻关合作模式、基地共建合作模式、内部一体化合作模式等,通过这些合作模式的实施能够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29]。李炎炎等(2004)等人在分析和研究中提出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方面,需求、技术成熟度、差势等是模式选择的主要依据,需要结合以上的因素来选择合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30]。王英俊(2017)对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点提出了政府主导、产业主导和学研主导的三种产学研结合模式[31]。学术界在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对产学研模式进行了划分和总结,提出了不同类型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虽然目前存在大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但是的划分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不同。本文在分析和研究中,主要对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分析和研究中借鉴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选择具体的案例对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3.产学研合作机理与价值研究谢开勇等(2002)在研究中主要对产学研机合作的运行机制等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产学研运行的机制主要包括组建专门的产学研公司、完善高校科技园项目中心等方式来强化产学研合作[65]。刘力(2004)在分析和研究中以“三重螺旋”理论为基础,在分析和研究中提出了由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所构成的“三合一”的体制化运行机制[66]。鲍新中,王道平在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研究中,从博弈的角度分析探讨了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并且提出利益分配机制直接影响到产学研合作的运行[67]。徐莉等(2012)在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中,对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68]。李永周和万元(2014)在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中主要采用协同理论、自主组织理论等理论,在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中主要从知识协同与增值、资源共享与耦合不同的维度对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探索,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提出了产学研合作的对策建议[69]。郑彤彤(2017)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理论基础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研究,认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通过产、学、研三方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杨勇(2020)从应用型本科高校角度,分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应用优势和运行模式,从创新人才培养思维、加强合作教育管理、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升产学研合作教育成果的措施。宋景华等人(2010)在产学研合作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中提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而有利于提高产学研合作的绩效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促进区域内技术水平的提升[70]。李峰等人(2013)在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中主要针对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在这种模式中产学研合作专利转移的特征和问题,构建了产学研合作专利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且结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中专利价值进行了绩效评价和分析[71]。周青和许倩(2017)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对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研究中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得出了基于价值理论的产学研合作模式[72]。黎友焕和钟季良(2020)对政产学研用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政产学研用的运行机制,同时提出了提升绩效水平的路径和具体的对策[73]。5.产学研合作绩效研究德温·曼斯非尔德对产学研合作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大量的分析和研究提出:首先,对于化学、制药、石化、电子等相关的产业来讲,如果在产业发展中缺乏产学研合作模式,则会导致产业在发展中接近10%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无法开发出来;其次,对于学术研究来讲,其需要经过7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有效实现产业化的发展;最后,学术研究的投资回报率约为28%左右[32]。虽然其的研究成果未能得到有效的验证,但是其对于产学研贡献率的研究为分析和探讨产学研绩效提供了基础和框架,同时也证明了产学研合作的作用和功能。冯庆斌(2006)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绩效评价的研究中,以群落生态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相应的模型,其在这一模型中将产学研合作看成是一个创新的群落,在进行评价分析中从生态位、生态因子以及种群关系等几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得出创新群落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种群的联系程度、知识共享程度以及信息共享程度等各个方面[33]。夏凤(2008)等人在分析和研究中采用平衡计分卡模式对产学研合作的绩效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其在研究中提出产学研合作模式绩效不仅仅需要考虑财务方面的指标,同时需要考虑非财务指标方面的因素。在绩效评价方面需要关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以及产期的效果[34]。张万宽(2008)在分析和研究中以资源依附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结合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点,构建了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以主观的方式对产学研合作的绩效评价,但是所得出的结果主观性过强[35]。投入-产出模型近年来在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金芙蓉,罗守贵等(2009)等学者在产学研合作绩效的评价方面采用了这一模型,从不同主体利益动机角度建立了投入-产出模型的绩效评价体系[36]。部分学者则在分析和研究中提出在产学研合作绩效的评价中,要重视对科研成果转化环节的绩效进行评价。4.产学研合作制约因素研究谢慧明等人(2006)在分析和研究中重点探讨了教育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内在联系,分析系了产学研合作模式下教育推广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体系,提出了实施的保障机制和保障措施,针对产学研合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37]。崔旭和邢莉(2010)在研究中提出我国还未构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和产学研合作模式,具体表现在产学研合作中,技术要素分散、交叉和重复的现象较为突出,在产学研合作中未聚焦在产业链的创新和发展方面。进而从政府、企业和高校的角度分别提出了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38]。
南志涛(2014)分析和探讨了产学研合作的制约因素,提出我国产学研合作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合作关系和合作环节过于复杂;产学研合作的观念落后;产学研合作的管理机制不完善;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不清晰等各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改进和优化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对策和建议[39]。高锡荣和张嗣成(2018)在分析和研究中选择扎根理论作为理论依据,构建了产学研合作的研究框架,提出了制约和影响产学研合作的因素,进而构架了相应的体系[40]。鞠鹏杰(2019)在分析和探讨了产学研合作模式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采用AHP分析方法对产学研合作至于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41]。参考文献[1]傅家疆.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及流程设计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4):176-179.[2]苏敬勤.为什么共享经济将势不可挡[J].互联网周刊,2016(22)[3]游文明.共享经济的商业未来[J].光彩,2017(09)[4]黄婷婷.共享经济:“互联网+”下的颠覆性经济模式[J].科学发展,2017(12):78-84.[5]李雪松.合作式的共享经济[J].环境,2018(05)[6]王进富.万众创新何以可能——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物理共享经济[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2):25-31+91.[7]付小红.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基于对国内外互联网“专车”的调研与反思[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2):106-111.[8]张瑜.协同消费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9]曹葆青.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与联合模式[J].湖南大学学报,2015(Z2):11-13.[10]邹庆云.高校产学研相互关系及其模式选择[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16(21):98-98.[11]Fusfeld.whatthesharingeconomytakes[J].Nation,1982(2),12-15[12]Curien.TechnologystrategyandmanagementHowTraditionalFirmsMustCompeteintheSharingEconomy[J].COMMUNICATIONSOFTHEACM,1989(01)[13]Wheelwright.thesharingeconomy:Whypeopleparticipateincollaborativeconsumption[EB],February12,1992.[14]Karmarkar.NewSharingEconomyReport[R],1996.[15]Leydesdorff,Etzkowitz.TheRiseoftheSharingEconomy:EstimatingtheImpactofAirbnbontheHotelIndustry[R].workingpaper,2012[16]Judith.Thetriplehelix:anevolutionarymodelofinnovations[J].Researchpolicy,2000,29(2):243-255.[17]Archibugi.Longitudinaltrendsinnetworksof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relationsinSouthKorea:Theroleofprogrammaticincentives[J].Researchpolicy,2019(5):640-649.[18]Azagra-Caro.Measuringthetriplehelixontheweb:Longitudinaltrendsinthe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relationshipinKorea[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190(12):243-245.[19]Leydesdorff.FromTriple-Helixmodeltoeco-systembuildingmodel[J].InternationalJournalofTechnoentrepreneurship,2019(3-4):304-323.[20]牟焕森.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文教资料,2014(8):99-100.[21]张红.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现状及其分析[J].科技与法律,2007(2):18-24.[22]李梅芳,刘国新.企业与高校对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15(9).[23]管克江.德、美、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11):87-89[24]姜奇平.知识逻辑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J].情报杂志,2018(9):204-206.[25]王英俊.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战略选择[J].背景大学教育评论,2017(46):66-67.[26]辛爱芳.产学研合作中的合作模式选择[J].企业经济,2017(1).[27]李众众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制约因素及其政策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8(30):280-280.[28]GeorgiosZervas,DavideProserpio,JohnW.Byers.CommunityStructureandCollaborativeConsumption:ARoutineActiv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0935-2025金属材料电磁超声检测方法
- 中国塑料片材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曲酸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柔性材料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中国钛酸钡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化油器清洗剂项目创业投资方案
- 呼伦贝尔市中医院糖尿病足护理技能专项考核
- 通辽市人民医院推拿疗效评价考核
- 中国聚乙烯塑料复合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来宾煤炭采掘装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节能环保路灯施工劳动力、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 锦江集团考试题目及答案
- (标准)菜地转让合同协议书范本
- 金融公司笔记本使用管理细则
- 缩胸手术后期护理常规
-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的目录清单
- 2025武汉辅警考试真题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家用清洁产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公众态度与公众舆论
- 种子公司销售管理制度
-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