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DB44∕T 2721-2025 《公路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设计规范》_第1页
(正式版)DB44∕T 2721-2025 《公路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设计规范》_第2页
(正式版)DB44∕T 2721-2025 《公路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设计规范》_第3页
(正式版)DB44∕T 2721-2025 《公路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设计规范》_第4页
(正式版)DB44∕T 2721-2025 《公路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4SpecificationsfordesignofsteelshellconcretestructuralofhighwayimersedtunnelI 莫邻邕4D'8 早助与由助Z'8 与莫十8 降平青9 址五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提升,为了更好地1公路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设计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新建公路钢壳混凝土组合结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GB1499.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T4948铝-锌-铟系合金GB/T5210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GB/T7788船舶及海洋工程阳极屏涂料通用技GB/T18173.2高分子防水材GB/T20624.1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第1部分:落锤试验(大面积冲头)GB/T31405管道耐蚀涂敷层高温阴极剥离试验GB/T50081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2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51318沉管法隧道设计JTG33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JTG/T3310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2JTG/T3371公路水下隧道设计规范JTG/T3371-01公路沉管隧道设计规范JTS153-3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钢壳混凝土管节compositesteel-concreteelement管节顶板、底板、侧墙、中墙均采用双层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管节。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中连接内、外侧钢面板并将混凝土隔断的钢板。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中沿隧道横向布置连接内外层钢面板、与内外层钢面板共同组成独立隔仓的钢板。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中沿隧道纵向布置连接内外层钢面板、与内外层钢面板共同组成独立隔仓的钢板。在钢板内、外表面单侧或双侧规则布置,用以提高构件局部稳定性的板件。抗剪连接件shearconnector设置在钢板-混凝土界面传递界面剪力并使钢板-混凝土协调变形的构件。型钢连接件shapedsteelshearconnector以T型钢、角钢等为主体的型钢抗剪连接件。浇筑脱空castingimperfection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因混凝土浇筑不密实而产生的顶面板下方脱空现象。预制与标准管节有相同断面的短管节,又称为推出段。其一端设置GINA止水带,背面设置端封墙。在最后一个待沉放管节艏端设置扩大段,将最终接头嵌置在扩大段内,通过将其推出完成沉管隧道贯通的一种连接结构。整体吊装式最终接头closurejointliftedandimmersedbyfloatingcrane在工厂内预制成型,采用起重机一次吊装到位完成沉管隧道贯通的一种连接结构。3安装于最终接头处、可伸缩的防水专用橡胶制品。充气止水带inflatablegasket安装于最终接头与沉管结构之间、通过充气实现加压的防水专用橡胶制品。牺牲阳极sacrificialanode通过金属流出的电流而逐渐消耗自身用以保护沉管钢结构的金属。4符号4.1作用和作用效应M——弯矩设计值;V——剪力设计值;S——作用(或荷载)效应的组合值。4.2计算指标Cc——抗弯设计中受压区混凝土压力;Cs——抗弯设计中受压区钢面板压力;Cw——抗弯设计中受压区钢隔板压力;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s——钢材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组合桁架抗剪机制中钢隔板的拉应力;fvud——组合桁架抗剪机制中混凝土的剪切设计强度;Mu——钢壳混凝土构件极限抗弯承载力;ni——区段i内连接件的个数;Ncu——钢壳混凝土构件轴向极限抗压承载力;Nu——钢壳混凝土构件轴向极限抗拉承载力;R——构件承载力设计值;Ts——抗弯设计中受拉区钢面板拉力;Tw——抗弯设计中受拉区钢隔板拉力;Vc,Ed——形成组合截面之后作用于组合构件截面的竖向剪力;Va——钢-混凝土界面上单位长度水平剪力流;Vsu——单个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Vtruss——组合桁架抗剪机制提供的极限抗剪承载Vu——钢壳混凝土构件极限抗剪承载力;Vuc——组合桁架抗剪机制中混凝土压杆极限抗剪承载力;Vut——组合桁架抗剪机制中钢隔板拉杆极限抗剪承载力;Vweb——钢隔板剪切机制提供的极限抗剪承载力;T——钢隔板剪切机制中的剪应力;Pw——受拉钢面板含钢率。44.3几何参数As——钢板截面积;Asc——受压区钢面板面积;As₇——受拉区钢面板面积;bc——混凝土宽度;hs——截面高度;hsc——型钢连接件高度;I,——连接件布置区段长度;Iun——构件未开裂时的截面惯性矩;Lc——型钢连接件长度;SA——受拉侧或受压侧钢板对组合截面中和轴的面积矩;Ssc——型钢连接件间距;St——钢隔板间距;tc——受压区钢面板厚度;tcp——与型钢连接件相连的母板厚度;tsc——型钢连接件腹板厚度;t——受拉区钢面板厚度;tw——钢隔板厚度;x——抗弯设计中混凝土受压区高度;yc——混凝土受压中心与受拉钢面板中心的距离;Ycw——受压区钢隔板中心与受拉钢面板中心的距离;Ysc——受压区钢面板中心与受拉钢面板中心的距离;Ytw——受拉区钢隔板中心与受拉钢面板中心的距离;z——混凝土受剪区高度,即压应力合力的作用位置到受拉区钢面板中心之间的距离;α₁——钢隔板拉应力与水平轴间的夹角,也称斜拉角;θ——混凝土压应力与水平轴间的夹角,也称斜压角。4.4计算系数及其它kcp——型钢连接件翼缘影响系数;kh——型钢连接件尺寸系数;km——钢隔板布置间隔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系数;ks——型钢连接件间距影响系数;β——受压区混凝土等效矩形图形系数;βa——尺寸效应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系数;βs——斜压角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系数;βp——含钢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系数;Yo——结构重要性系数;λ——型钢连接件形状系数。55.1单孔四车道或以上、受力条件复杂的沉管隧道管节宜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5.2钢壳混凝土管节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小于100年。5.3公路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调查与勘测应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目的开展工作,并应满3371-01的要求。5.4钢壳结构设计除应满足受力、变形、耐久性设计要求,尚应满足钢壳制造加工、混凝土浇筑、管5.5钢壳混凝土管节应针对不同施工工况和运营工况下的结构强度、变形、稳定性等进行计算分析。5.6钢壳混凝土管节应根据环境类别、作用等级等因素,综合采用多种不同防腐设计,使建设期满足5.7钢壳结构设计应统筹考虑主体结构、舾装件等附属设施、机电设施及其他相关预留预埋设计。5.8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宜采取在坞内浇筑完成混凝土。当条件受限时,经专题研究,也可采取在钢壳制造完成后浇筑部分混凝土,浮运至干坞或6.1.1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用钢板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表1的规定,钢板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700和不低于Q355不低于Q235不低于Q355不低于Q355GINA止水带、0MEGA止水带、M止水带、充气止水带的压不低于Q235不低于Q2356.1.2钢壳混凝土管节宜采用圆柱头焊钉连接件,其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0433的规定。6.1.3普通螺栓的性能等级应满足GB/T5782的要求,且不低于5.6级。6.1.4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用钢材、焊钉、焊接、锚栓、螺栓的设计指标应按JTGD64的规定取用。6.2.1钢壳混凝土管节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表2的规定。6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45不低于C25防锚层混凝土6.2.2钢壳混凝土管节主体结构用混凝土的设计指标宜按JTG3362的规定取用,其配合比等材料指6.3.1主体结构中墙横向连接钢筋宜采用HRB400,技术标准应符合GB1499.2的规定。6.3.2管节接头处纵向限位装置用预应力钢绞线的抗拉强度标准值不应小于1860MPa,其技术要求应符合GB/T5224的规定。预应力钢绞线的设计指标应按JTG3362的规定取用。钢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1499.1的规定,冷轧带肋钢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13788的规定。6.4.1牺牲阳极金属宜选用铝-锌-铟系(Al-Zn-In)阳极材料,其性能指标符合GB/T4948的要求。6.4.3牺牲阳极材料的长期性能应做型式检验试验,其金属成分及电化学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化学成分(%)电化学性能1工作电位(海水中)23工作电位(海泥中)45实际电容量(海水中)6实际电容量(海泥中)7--8其他总杂质--9产物易脱落,表面溶解均匀2的规定。77.1.1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应按整体式管节设计,并应采用双7.1.2沉管隧道管节长度与数量应根据结构受力、管节预制、浮运、安装、干坞选址、工期、造价及7.1.3隧道横断面布置和结构尺寸应根据建筑限界、设施设备、结构受力、浮运沉放、施工误差等要7.1.4钢壳加工节段纵向长度应根据加工厂设备起重能力、场地大小、钢7.1.5管节钢壳结构受力分析应根据制造加工工艺和混凝土浇筑工艺,对钢壳混凝土管节构件关键截7.1.6钢壳混凝土管节自密实混凝土宜采用跳仓浇筑方式,浇筑顺序为先底板、后侧墙和中墙7.1.8管节主体结构设计应符合设计使用年限、使用功能和施工要求。7.1.9管节接头的竖向剪力键应采用钢剪力键,宜成组设置于侧墙与中墙;水平向剪力键宜利用结构底板压舱层设置混凝土剪力键,必要时可在结构底7.1.10沉管基槽、基础及回填应符合JTG/T3371-01的规定。7.2.1隧址宜选择在水文、河势稳定及河床7.2.2沉管隧道的平面线形应根据路线走向、地形、地质、水文、航道、水下障碍物、两岸构筑物等因素确定,尽量减少对既有设施影响,避让不良地质区段,其技术指标7.2.3沉管段的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采用曲线时,应结合隧道功能、管节长度、基础形式、施工工7.2.4隧道纵断面线形应根据水下地形、航道规划和两岸构筑物等情况确定,其具体技术指标应符合7.2.5隧道埋深应根据航道规划、水域设防要求的最大冲淤包络线、航道维护疏浚要求、通航船只落a)隧道顶部应埋设在规划航道底标高以下,并满足规划航道实施及b)隧道顶部宜埋置在冲刷包络线以下,管节7.2.7横断面应符合JTG/T3371-01的规定,应预留足够防火板、装饰板安装龙骨的空间。7.2.8沉管浮运、沉放等技术要求应符合GB/T51318的规定。7.3.1考虑钢壳管节内部焊接、检测等加工的有限空间需求,单孔四车道管节的顶板、底板厚度宜取7.3.2管节的侧墙厚度宜取侧墙净高的0.16~0.20,且不宜小于1.00m。具体尺寸应根据管节受力分7.3.3管节的中墙厚度不宜小于0.60m,具体尺寸应根据管节受力分析、钢结构施工空间确定。7.4.1管节钢壳结构的内、外侧面板厚度不宜小于10mm;不同厚度的面板相接时,管节顶板、底板8和侧墙宜仓格内部对齐,管节顶板、底板、侧墙和中墙宜仓格外部对齐,厚薄板构造和对齐方式如图1AA1工3B2mm4(管节顶板面板)(A大样:内部对齐)(B大样:外部对齐)标引序号说明:1-外面板;2-内面板;3-横隔板;4-纵隔板7.4.2管节钢壳结构的横、纵隔板的间距不宜大于3.5m,厚度不宜小于10mm。7.4.3每个隔舱宜设置1个浇筑孔,浇筑孔宜设置在隔舱平面中心位置;每个隔舱宜设置4~10个排气孔,排气孔宜设置在隔舱四角和厚、薄板相接位置等,排气孔间距不宜大于1.5m,具体数量宜通过试验验证确定。钢壳混凝土管节的钢壳构造如图2、图3所示。标引序号说明:1-顶板;2-底板;3-侧墙;4-中墙;5-外侧面板;6-内侧面板9标引序号说明:1-外侧面板;2-内侧面板;3-横隔板;4-纵隔板;5-纵向T肋;6-焊钉;7-横向扁肋;8-排气孔(增加引线);9-浇筑孔标引序号说明:1-上面板;2-下面板;3-横肋;4-纵肋7.5.4顶板设置的T肋开孔间距宜为300mm~500mm以满足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开孔大小可取直径60mm腰圆孔,开孔位置宜位于T肋与面板连接位置,构造如图5所示。(T肋开孔实物)-1(腰圆孔大样)标引序号说明:图5T肋开孔图7.6.1钢-混凝土界面连接构造采用焊钉或其它型钢连接件时,应符合JGJ/T380的规定。7.6.2设置扁钢加劲肋的主体结构应进行受7.7.1钢壳混凝土结构中底板顶和顶板顶钢与混凝土之间的脱空高度不宜大于5mm,分格脱空检测的分格尺寸可为300mm×300mm。T肋位置的分格需要以T肋为中心、骑跨T肋进行,300mm的分格须保证在T肋两侧各150mm。7.7.2骑跨T肋的单个分格(不连片)等效脱空高度>5mm时,骑跨T肋的分格出现相邻的2个及以上分格等效脱空高度均>3mm时,或非T肋位置的分格等效脱空高度>5mm时需要注浆补强。7.7.3注浆补强材料可采用环氧树脂,注浆补强材料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主体结构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等级。7.7.4脱空检测考虑采用冲击映像法和中子法,冲击映像法要求对底板顶和顶板顶进行100%检测,采用冲击映像法检测出“分格存在脱空>5mm的单点或单个分格中脱空>3mm的面积大于30%”时采用中子法进行复测。具体检测要求和方法按照附录A~附录C执行。7.8.1管节主体结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并按RABT标准升温曲线要求,耐火极限不低于2h。在耐火极限时间内,管节钢壳表面温度不大于300℃。橡胶止水带温度不应持续1h以上超过100℃或不应持续2h以上超过70℃,且其最高温度不大于150℃。7.8.2根据相应火灾热释放率下隧道内温度空间分布明确隧道防火区域,隧道防火内衬保护应覆盖下列范围:a)隧道顶板以及顶板下不少于1m范围内的侧墙部分(含加腋);c)安装隧道顶部风机、照明灯具的预埋7.8.3防火板与装饰板分界位置宜采用搭接的方式,装饰板应满足覆盖范围11b)防火板材料测试指标应符合GB28376的规定;c)陶瓷纤维类防火材料应符合GB/T3003的规定。7.9.1结构型式应综合考虑接头位置、水文地质、结构特点、施工条件、装备能力、工期、造价等因7.9.2水中最终接头应选择水深浅、水流流向与流速基本稳定、泥沙含量少的区段实施,可采用管内7.9.3当最终接头临时防水采用M止水带、充气止水带时,其具体设计应通过专项研究确定。7.10.3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根据监测需要,7.10.5健康监测宜采用自动化监测与人工巡检相结合的方法。7.10.6当采用新型结构和特殊工艺时,宜增加专项监测内容。7.10.7沉降、接头张开量监测项目和频率等要求应按JTG/T3371-01执行。7.10.8宜选择合适管节进行钢壳耐腐蚀监测。7.10.9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应符合下列a)系统设计使用年限应根据监测需要,并结合主体结构设c)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宜与运营管理系统统一考虑。8.1.1钢壳混凝土管节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持久状况及偶然状况的构件承载力及钢8.1.2钢壳混凝土管节结构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持久状况的构件应力、钢-混凝土界面8.1.3钢壳混凝土管节结构应按短暂状况结构受力状态的要求进行施工期工况的应力验算和变形验算。8.2.1沉管隧道计算采用的作用应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8.2.2沉管隧道计算的作用分类应符合表4的规定。1234567898.3.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抗剪连接件设计的作用应包括钢结构与混凝土形成组合截面之后的各种永久混凝土板完全组合进行计算,同时不考虑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钢-混凝土界面上单位长度水平剪力流8.3.3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作用效应应采用其组合设计值;结构材料性能应采用其强度设8.3.4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应满足式(2——作用(或荷载)效应的组合值(其中汽车荷载应计入冲击系数——构件承载力设计值。c)钢-混凝土界面抗剪验算时,受力部分宜只考虑抗剪连接件。当依据充分时,可考结构分析模型设定(隧道横向管节受力框架)荷载条件设定荷载条件设定不同工况下横向受力计算(轴力、弯矩、剪力)不同工况下横向受力计算(轴力、弯矩、剪力)假定截面相关参数假定截面相关参数不满足弯矩及轴力验算不满足弯矩及轴力验算(钢面板厚度)不满足剪力验算不满足剪力验算满足(钢隔板厚度)满足不满足界面连接及稳定验算满足(连接件、加劲肋)满足满足确定截面尺寸8.3.6结构设计应验算构件关键截面处的轴向承载力、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关键截面宜选择跨中、端部弯剪受力较大处。变截面构件应8.3.7管节结构轴向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a)钢壳混凝土管节结构的轴向受压承载力应按式(3)计算:cu——钢壳混凝土构件轴向受压极限承载力(N——钢壳混凝土构件截面钢板面积(mm2——钢壳混凝土构件截面混凝土面积(mm2——钢材强度设计值(MPa——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MPa)。b)钢壳混凝土管节结构的轴向受拉承载力应按式(4)计算:tu——钢壳混凝土构件轴向受拉极限承载力(N)。8.3.8管节结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a)钢壳混凝土管节结构的正截面受弯极限承载力宜按图7所示的塑性方法进行计算,具体按式(5式(15)计算。xxhsycwTwyhsycwTwytwTs组合截面钢隔板受力混凝土受力钢面板受力 tw=0.5(ℎ−−) ——钢壳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受弯极限承载力(N·mm——受压区钢面板压力(N——混凝土压力(N——受拉区钢面板拉力(N——受压区钢隔板压力(N——受拉区钢隔板拉力(NsC——受压区钢面板中心与受拉区钢面板中心的距离(mmC——受压区混凝土中心与受拉区钢面板中心的距离(mmcw——受压区钢隔板中心与受拉区钢面板中心的距离tw——受拉区钢隔板中心与受拉区钢面板中心的距离(mm——受压区混凝土高度(mm),通过式(6)的平衡关系求出;——钢材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MPasC——受压区钢面板面积,需考虑加劲肋面积一起算入(mm2sT——受拉区钢面板面积,需考虑加劲肋面积一起算入(mm2——受压区混凝土等效矩形图形系数,按GB/T50010采用;——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MPa——混凝土宽度(mm——钢面板宽度(mmℎ——截面高度(mm——钢隔板的厚度(mm——受压区钢面板厚度(mmb)弯剪受力均较大截面应按8.3.5的分离设计方法分别考虑截面受弯与受剪承载力,此时受弯8.3.9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式(16式(29)验算:=truss+web 1 ——钢壳混凝土构件斜截面受剪极限承载力(N——混凝土宽度(mm——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考虑尺寸效应的系数;ℎ——截面高度(mm——受拉区钢面板含钢率;sT——受拉区钢面板面积,需考虑加劲肋面积一起算入(mm2——钢隔板间距(mm——钢材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MPa——钢隔板的厚度(mm——混凝土斜压杆斜压角,基于国内外规范和试验研究结果,建议取30°;1——钢隔板斜拉角,基于国内外规范和试验研究结果,建议取60°;——钢隔板纯剪应力(MPa——组合桁架抗剪模型在钢隔板中产生的斜向拉应力(MPa)。a1qzcotqza1qzcotqzcota1z裂缝斜截面纯剪PP/2P/28.3.10采用型钢连接件和焊钉连接件作为主要界面抗剪措施时,应按下列方法设计。a)计算界面上连接件配置数量可将界面剪力按包络图分段计算,求出每个区段上单位长度纵向剪力流v1di(或该区段的最大值)和区段长度1i,连接件在该区段内均匀布置(图10)。b)当按区段单位长度纵向剪力平均值进行设计时,单个连接件所受到的最大剪力不应大于其抗剪承载力的1.1倍,同时每个区段内纵向剪力之和不应大于所有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之和。c)每个区段内连接件的个数宜由式(30)计算确定:………ni——每个区段内连接件的个数;V1di——每个区段上单位长度纵向剪力流;Vsu——单个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图10剪力流分段示意图8.3.11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分为型钢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和焊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a)型钢连接件抗剪承载力应按式(31)~式(34)计算: (32) 式中:Vsu——单个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N);λ——连接件形状系数,角钢取1.0,T型钢取1.15;ks——连接件间距影响系数;kcp——翼缘影响系数;kn——连接件尺寸系数;Lc——连接件长度(mm);——连接件间距(mm);ℎ——连接件高度(mm);——连接件相连翼缘厚度(mm);——连接件腹板厚度(mm)。b)焊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应按式(35)计算:c——混凝土的弹性模量;8.3.12钢壳混凝土管节构件可不验算混凝土裂缝宽度。8.3.13钢与混凝土结合面上的抗剪连接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设计方法宜与其承载能力极限状8.4.2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应采用两水准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目标应符合下列规定:a)E1地震作用:地震后隧道结构应力低于弹性极限,处于弹性状态;结构无破坏,结构物功能b)E2地震作用:地震后隧道结构应力超过弹性极限,但在屈服强度以内,结构处于弹性向弹塑(⬚)——与作用在结构之上的作用相关的作用效应函数;R(⬚)——与结构材料强度及几何尺寸相关的——作用在结构之上的作用组合,应包括永久作用标准值、可变作用的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以及——材料的强度值,E1地震作用时取强度标准值、E2地震作用时取强度极限值;——材料性能的分项系数,按现行JTG2232规定取用。2——设计对变形、位移等规定的相应限值。a)矩形横断面结构应验算层间位移角,且应满足式(38)的要求:式中:Δu——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计算时可不扣除结构整体弯曲变形,钢壳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刚度可采用弹性刚度;[0]——层间位移角限值。对钢壳混凝土管节结构,当抗震为E1地震作用时,层间位移角限值宜为1/550;当抗震为E2地震作用时,层间位移角限值宜为1/250;h——计算结构层净高。b)管节接头的防水材料应满足地震作用接头变形的水密性要求,必要时可在管节接头处设置预应力钢拉索等限位措施。9耐久性设计9.1一般规定9.1.1耐久性设计应收集并分析钢壳混凝土管节所处环境条件、结构形式、外形尺寸和使用状况等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可按类似工程经验或进行现场勘查分析后确定。9.1.2沉管隧道环境类别宜按JTS153、JTG/T3310的规定执行,合理划分海水与淡水环境。9.1.3衔接段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应按JTG/T3371-01的规定执行。9.1.4结构构件应根据所处的局部环境条件,分区、分部位进行耐久性设计。当结构构件处于多种环境共同作用时,所采取的耐久性保障措施应满足每种环境单独作用下的耐久性设计要求,并考虑多种环境共同作用的相互影响。9.1.5钢壳混凝土管节防腐蚀措施应根据具体部位、保护年限、施工、维护管理、安全要求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确定。9.1.6钢结构应采用防腐措施,尚应设置必要的钢结构腐蚀裕量,腐蚀裕量宜按JTS153的规定计算。9.1.7钢壳混凝土管节的迎水侧钢板外表面防腐应根据环境条件和施工条件选用牺牲阳极保护、涂层防腐联合保障措施或牺牲阳极保护单独保障措施。当单独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时,应考虑施工期的临时防腐蚀措施。9.1.8钢壳混凝土管节行车孔及管廊侧钢板外表面防腐宜采用可重复涂装的油漆防腐,每次涂装防护年限不应小于25年。9.1.9因舾装件拆除、施工作业等损坏的钢壳外露表面涂层应进行防腐补涂,补涂前后涂层技术标准应保持一致。9.2表面预处理钢壳混凝土管节在防腐涂装之前应进行表面预处理,表面预处理技术要求应根据防腐涂装技术方案进行明确。9.3涂层保护9.3.1防腐蚀涂料应符合JTS153-3的规定。当选用新材料、新产品时,应进行技术论证和试验。9.3.2管节钢壳外壁防腐蚀涂料应能适应干湿交替变化,并具有耐磨性、耐冲击、耐阴极剥离性和耐海水浸泡性。9.3.3管节钢壳迎水侧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涂层防腐和预留腐蚀厚度组合体系时,预留腐蚀厚度宜作为耐久性设计安全储备,涂层宜优先采用性能稳定、无金属物理防护材料,管节钢壳外壁防腐涂层体系239.3.4管节钢壳外壁防腐蚀涂层的性能指标要求与试验方法应符合表6的规定。123),45),≤1.0×10-3678a)管节钢壳的材质、外形尺寸、表面状况,与相邻结构物的关系;----9.4.4牺牲阳极材料应根据沉管钢壳环境介质条件、设计工作年限等因素确定。铝合金阳极的化学成9.4.5牺牲阳极的几何尺寸和质量应能满足阳极初期发生电流、末期发9.4.6牺牲阳极的铁芯结构应能保证在整个使用期与阳极体的电连接,并能承受自重和使用环境所施9.4.7牺牲阳极的布置应使被保护钢壳外壁的表面电位基本均匀分布,并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方法进应采用具有远距离遥测和分析评估功能的监a)端封墙应根据施工期最不利工况条件下的梁板结构进行计算,并应采用最高水位进行校核;b)端封墙宜采用易拆卸结构,相邻管节端封墙间净距应满足水密门开启要求;a)压载水箱宜按轴线对称分仓设置,宜采用轻便可拆装的结构;A.1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工艺及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A.1.1混凝土浇筑时环境温度宜为5℃~40℃。高温施工时,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的入仓温度不宜A.1.2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隔仓内的情况,隔仓内部不应有积水、杂物等。A.1.3混凝土浇筑应全过程监控,应详细记录每个沉管管节的浇筑日期、时间和浇筑条件等信息,并A.1.4混凝土泵送距离不宜大于120A.1.5混凝土泵送前应对泵管进行充分润洗。洗管过程中应检查泵管的密封情况、料斗内换向阀眼镜A.1.6混凝土工作性能不满足要求时应废弃。A.1.7混凝土浇筑现场应设置检测点,检测点应A.1.8混凝土应对称、均衡浇筑,并宜监测钢壳管节变形,钢壳管节变形应满足设计要求A.1.9混凝土浇筑前应对环境温度和混凝土的温升进行分析,并控制浇筑过程中温度变化导致的钢壳A.1.10浇筑过程中下料口距离混凝土液面高度不宜大于1000mm。A.1.11混凝土浇筑应根据浇筑位置、混凝土液面高度控制浇筑速度。浇筑速度宜满足下列要求:A.1.12混凝土浇筑前,宜在浇筑口和排气孔安装高度不小于60mm的浇筑管和排气管,并宜以排气A.1.1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隔仓排气孔应畅通。A.2硬化混凝土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2.1钢壳管节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应不低于C45,硬化混凝土的力学A.2.2钢壳管节自密实混凝土硬化混凝土内部密实性及填充情况宜采用非破损的方法进行检验。A.3.1混凝土收缩性能宜按GB/T50082执A.3.2钢壳管节自密实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应按GB50204的规定执行。A.4.1钢壳管节内自密实混凝土脱空检测部位以顶面脱空检测为主,钢壳自密实混凝土结构顶面脱空测,采用冲击映像法检测出“分格存在脱空大于5mm的单点或单个分格中脱空大于3mm的面积大于3A.4.3用冲击映像法检测前,应开展试验,验证其对钢壳混凝土脱空检测的有效性。B.1.1可选用下列两类冲击映像仪对钢壳自密实混凝土结构顶面脱空程度进B.2.1应具有制造厂的产品合格证,进场检测前应标定,且在检定或校准有B.2.2冲击器应根据检测构件的厚度配备产生不同冲击频率的钢球型冲击器或电磁激振的圆柱形冲击B.2.3应选择垂直冲击测试面的测试方式,且冲击力度偏差应小B.2.4接收传感器应满足固有频率B.2.5检测装置应能根据检测对象与目的,调整震源偏移b)超过校准有效期;B.3.1仪器使用后应及时清洁,妥善保管。仪器应定期保养。若仪器长时间停用,内部电池应取出或B.4.1冲击映像法进行检测前应调查、收集检测项目的相关资料,制定检测方案,对仪器设备进行状b)被检测结构或构件的名称、设计图纸、设e)仪器设备,以及具体测试方法、步骤、数量、位置及进度;B.6检测部位表面应清洁、平整,无沙粒、浮土和积水等。必要时应清扫、B.7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