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标准_第1页
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标准_第2页
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标准_第3页
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标准_第4页
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标准一、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概述

电线电缆作为电力、通信和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确保电线电缆符合使用要求,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评定标准。本指南从材料、结构、性能、测试方法及判定规则等方面,系统阐述电线电缆的质量评定标准,以供生产、检验及使用单位参考。

二、电线电缆质量评定基本要素

(一)材料质量评定

1.导体材料

-铜导体:要求纯度不低于99.90%,电阻率符合相关标准(如GB/T3956)。

-铝导体:纯度不低于99.70%,电阻率需在规定范围内(如GB/T3956)。

-材料检验方法:采用光谱分析或火花试验检测杂质含量。

2.绝缘材料

-常用材料:聚氯乙烯(PVC)、交联聚乙烯(XLPE)等,需符合GB/T2951.1标准。

-性能要求:绝缘电阻≥100MΩ·km,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0.02(XLPE)。

-检验方法:绝缘电阻测试、介质损耗测试。

3.护套材料

-类型:PVC、橡胶等,需满足抗撕裂、耐磨等要求。

-性能指标:拉伸强度≥15MPa,撕裂强度≥25N/mm。

(二)结构质量评定

1.导体结构

-圆形导体:股线数量和直径需均匀,表面光滑无毛刺。

-分组导体:需按标准(如GB/T3956)分组排列,间隙均匀。

2.绝缘层结构

-厚度均匀性:偏差≤±5%。

-层间结合力:剥离力≥10N/cm(根据绝缘材料类型调整)。

3.护套结构

-厚度均匀性:偏差≤±10%。

-外观:表面无气泡、杂质、划痕。

三、电线电缆性能测试标准

(一)电气性能测试

1.直流电阻测试

-方法:四线法或双线法,结果需符合GB/T3956标准(如1×10²℃时铜导体≤0.0184Ω/km)。

-注意事项:测试温度需标准化(如20℃±5℃)。

2.绝缘电阻测试

-方法:使用兆欧表(500V或2500V),最小值参考GB/T2951.1(如1kV电缆≥0.5MΩ·km)。

3.交流耐压测试

-方法:施加1.5倍额定电压,持续时间1min,无击穿为合格。

-示例数据:1kV电缆耐压测试电压为2.25kV。

(二)机械性能测试

1.拉伸强度测试

-标准方法:GB/T2951.10,试样断裂伸长率≥300%。

2.冲击强度测试

-方法:GB/T2951.11,低温冲击功≥10J(根据护套材料调整)。

3.弯曲试验

-方法:GB/T2951.12,弯曲半径≥电缆外径的15倍,无裂纹为合格。

四、质量判定规则

1.单项合格标准

-所有测试项目均需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单项不合格不得评为合格品。

2.复检规则

-若某项测试不合格,可进行一次复检,复检仍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品。

3.等级划分

-优等品:所有项目符合标准,且机械性能测试结果优于标准要求。

-合格品:所有项目符合标准,但部分性能指标接近标准限值。

五、质量评定注意事项

1.测试环境

-温度:20℃±5℃,湿度:≤80%。

2.样品制备

-试样需从不同位置截取,避免近端或近接头部位。

3.标准更新

-使用最新版国家标准(如GB/T系列),避免过时标准误导。

五、质量评定注意事项(续)

在进行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时,除了遵循前述测试标准和判定规则外,还需关注以下细节,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测试环境控制

1.温度与湿度

-所有电气性能测试(如直流电阻、绝缘电阻、耐压测试)必须在温度20℃±5℃、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进行。

-机械性能测试(如拉伸、冲击、弯曲)的环境温度需控制在10℃~35℃之间,避免温度剧烈波动影响材料性能。

2.电磁干扰防护

-测试设备(如阻抗分析仪、耐压测试仪)需放置在屏蔽良好的环境中,距离金属物体或强电磁源至少1米,以防干扰导致测试数据偏差。

3.电源稳定性

-耐压测试等大功率测试需使用稳定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不得超过±5%。

(二)样品制备与处理

1.样品随机性与代表性

-每批次电线电缆需随机抽取样品,抽样比例参考GB/T2951.1标准(如3.5%或更多)。

-试样长度需满足测试要求(如耐压测试需≥2米,拉伸测试需≥1米),且避免靠近接头或生产缺陷部位。

2.表面处理

-绝缘及护套表面测试前需清洁,去除油污、灰尘等杂质,可用无水乙醇擦拭。

-导体表面需去除氧化层,可用砂纸轻磨后立即测试。

3.预处理

-部分测试(如交联电缆的耐压测试)前需对试样进行标准温浴(如80℃±2℃,24小时),以消除内应力。

(三)测试设备校准与验证

1.设备校准周期

-所有测试设备(如兆欧表、拉力机、冲击试验机)需每半年校准一次,校准报告需存档备查。

2.校准标准

-校准需使用标准电阻箱(兆欧表)、标准金属片(冲击试验机)、标准砝码(拉力机)等校准器具。

3.设备功能检查

-每次测试前需检查设备功能,如兆欧表绝缘电阻是否符合标准、拉力机行程是否正常、冲击试验机落锤高度是否准确。

(四)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

1.记录完整性

-每项测试需记录测试时间、环境条件、试样规格、设备型号、原始数据及测试人员信息。

-示例记录表:

|测试项目|测试条件|原始数据|处理结果|测试人员|日期|

|--------------|--------------|----------------|--------------|--------|----------|

|绝缘电阻|20℃,50%RH|500MΩ·km|≥0.5MΩ·km|张三|2023-10-26|

2.数据修约

-测试数据需按标准修约规则(如GB/T8170)处理,例如直流电阻测试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4位。

3.异常数据处理

-若测试数据明显偏离标准或出现异常波动(如耐压测试突然击穿),需重新测试并记录异常原因。

(五)标准与规范更新管理

1.标准版本确认

-评定过程中使用的标准需为最新有效版本,如GB/T3956-2020、GB/T2951.1-2020等。

2.变更通知

-若标准在评定过程中发生更新,需重新评估是否满足新标准要求。

3.内部培训

-定期组织评定人员培训,确保其熟悉最新标准及操作规程。

六、常见质量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导体相关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导体偏心:股线排列不均,导致电阻增大、机械强度下降。

-杂质或夹杂物:光谱分析发现铜或铝中杂质超标,影响导电性能。

-氧化:导体表面氧化,增加接触电阻。

2.改进措施

-优化压延工艺,确保导体圆整度。

-加强原材料检验,拒收不合格原料。

-导体加工后立即包装或进行抗氧化处理。

(二)绝缘层相关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厚度不均:绝缘层厚度偏差大,影响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

-表面缺陷:气泡、杂质、划痕等,降低绝缘强度。

-老化加速:绝缘材料在高温或紫外线照射下性能下降。

2.改进措施

-调整挤出机螺杆参数,确保绝缘层厚度稳定。

-加强生产过程在线检测(如涡流传感器测厚度)。

-优化护套配方,提高抗老化性能。

(三)护套层相关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脆裂:低温下护套变脆易断裂。

-滑移:护套与导体粘连不牢,易脱落。

-耐磨性差:护套易被磨损。

2.改进措施

-选择低温韧性好的护套材料(如橡胶类)。

-优化护套挤出工艺,提高附着力。

-添加耐磨助剂(如炭黑、填充剂)。

(四)护套与绝缘结合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结合力不足:护套与绝缘层剥离力低,易分层。

-局部放电:界面处气隙导致电气性能下降。

2.改进措施

-调整挤出温度和速度,确保界面熔接充分。

-使用偶联剂提高界面结合力。

-生产过程中增加界面结合力测试(如剥离试验)。

七、质量评定记录与报告规范

质量评定过程需形成完整记录,并出具正式报告,以备追溯和审核。

(一)评定记录内容

1.基本信息

-产品型号、规格、生产批号、抽样日期。

-测试地点、环境条件(温度、湿度)。

2.测试项目与数据

-按标准逐项记录测试数据,如导体直流电阻、绝缘电阻、拉伸强度等。

3.设备与人员

-测试设备型号及校准编号、测试人员签名。

4.异常情况

-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措施。

(二)评定报告格式

1.报告标题

-"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报告"(可注明产品型号及批号)。

2.主要评定结论

-逐项列出测试结果与标准的符合性(如"导体直流电阻符合GB/T3956要求")。

-等级评定(优等品/合格品)。

3.改进建议

-若存在不合格项,需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4.附件

-测试原始记录、校准证书复印件等。

5.报告编号与签发

-生成唯一报告编号,评定负责人签名及日期。

(三)记录与报告管理

1.存档要求

-评定记录和报告需存档至少3年,以便追溯。

2.查阅权限

-仅授权人员可查阅评定记录和报告。

3.电子化管理

-可使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EDMS)存储,便于检索和备份。

八、质量评定流程图

```

+-------------------++-------------------++-------------------+

|抽样与样品制备|---->|标准测试与数据记录|---->|数据分析与判定|

+-------------------++-------------------++-------------------+

|||||

+--------------------++--------------------++--------------------+

↓↓↓

+-----------------------------------------++-----------------------------------------+

|评定报告生成与存档||不合格品处理与改进措施|

```

流程说明:

1.抽样与样品制备:按标准随机抽样,清洁并制备试样。

2.标准测试与数据记录:逐项执行电气、机械性能测试,完整记录数据。

3.数据分析与判定:对比标准,判定各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4.评定报告生成与存档:出具报告并归档。

5.不合格品处理与改进措施:若不合格,需分析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必要时复检。

九、附录:常用测试标准索引

以下为电线电缆质量评定中常用的国家标准(示例):

-GB/T3956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方法

-GB/T2951.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GB/T2951.10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0部分: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2951.1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低温冲击试验方法

-GB/T2951.12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弯曲试验方法

-GB/T17626.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跌落、短时中断和电压暂降抗扰度试验

(注:实际评定中需根据产品类型选择相应标准)

一、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概述

电线电缆作为电力、通信和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确保电线电缆符合使用要求,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评定标准。本指南从材料、结构、性能、测试方法及判定规则等方面,系统阐述电线电缆的质量评定标准,以供生产、检验及使用单位参考。

二、电线电缆质量评定基本要素

(一)材料质量评定

1.导体材料

-铜导体:要求纯度不低于99.90%,电阻率符合相关标准(如GB/T3956)。

-铝导体:纯度不低于99.70%,电阻率需在规定范围内(如GB/T3956)。

-材料检验方法:采用光谱分析或火花试验检测杂质含量。

2.绝缘材料

-常用材料:聚氯乙烯(PVC)、交联聚乙烯(XLPE)等,需符合GB/T2951.1标准。

-性能要求:绝缘电阻≥100MΩ·km,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0.02(XLPE)。

-检验方法:绝缘电阻测试、介质损耗测试。

3.护套材料

-类型:PVC、橡胶等,需满足抗撕裂、耐磨等要求。

-性能指标:拉伸强度≥15MPa,撕裂强度≥25N/mm。

(二)结构质量评定

1.导体结构

-圆形导体:股线数量和直径需均匀,表面光滑无毛刺。

-分组导体:需按标准(如GB/T3956)分组排列,间隙均匀。

2.绝缘层结构

-厚度均匀性:偏差≤±5%。

-层间结合力:剥离力≥10N/cm(根据绝缘材料类型调整)。

3.护套结构

-厚度均匀性:偏差≤±10%。

-外观:表面无气泡、杂质、划痕。

三、电线电缆性能测试标准

(一)电气性能测试

1.直流电阻测试

-方法:四线法或双线法,结果需符合GB/T3956标准(如1×10²℃时铜导体≤0.0184Ω/km)。

-注意事项:测试温度需标准化(如20℃±5℃)。

2.绝缘电阻测试

-方法:使用兆欧表(500V或2500V),最小值参考GB/T2951.1(如1kV电缆≥0.5MΩ·km)。

3.交流耐压测试

-方法:施加1.5倍额定电压,持续时间1min,无击穿为合格。

-示例数据:1kV电缆耐压测试电压为2.25kV。

(二)机械性能测试

1.拉伸强度测试

-标准方法:GB/T2951.10,试样断裂伸长率≥300%。

2.冲击强度测试

-方法:GB/T2951.11,低温冲击功≥10J(根据护套材料调整)。

3.弯曲试验

-方法:GB/T2951.12,弯曲半径≥电缆外径的15倍,无裂纹为合格。

四、质量判定规则

1.单项合格标准

-所有测试项目均需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单项不合格不得评为合格品。

2.复检规则

-若某项测试不合格,可进行一次复检,复检仍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品。

3.等级划分

-优等品:所有项目符合标准,且机械性能测试结果优于标准要求。

-合格品:所有项目符合标准,但部分性能指标接近标准限值。

五、质量评定注意事项

1.测试环境

-温度:20℃±5℃,湿度:≤80%。

2.样品制备

-试样需从不同位置截取,避免近端或近接头部位。

3.标准更新

-使用最新版国家标准(如GB/T系列),避免过时标准误导。

五、质量评定注意事项(续)

在进行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时,除了遵循前述测试标准和判定规则外,还需关注以下细节,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测试环境控制

1.温度与湿度

-所有电气性能测试(如直流电阻、绝缘电阻、耐压测试)必须在温度20℃±5℃、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进行。

-机械性能测试(如拉伸、冲击、弯曲)的环境温度需控制在10℃~35℃之间,避免温度剧烈波动影响材料性能。

2.电磁干扰防护

-测试设备(如阻抗分析仪、耐压测试仪)需放置在屏蔽良好的环境中,距离金属物体或强电磁源至少1米,以防干扰导致测试数据偏差。

3.电源稳定性

-耐压测试等大功率测试需使用稳定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不得超过±5%。

(二)样品制备与处理

1.样品随机性与代表性

-每批次电线电缆需随机抽取样品,抽样比例参考GB/T2951.1标准(如3.5%或更多)。

-试样长度需满足测试要求(如耐压测试需≥2米,拉伸测试需≥1米),且避免靠近接头或生产缺陷部位。

2.表面处理

-绝缘及护套表面测试前需清洁,去除油污、灰尘等杂质,可用无水乙醇擦拭。

-导体表面需去除氧化层,可用砂纸轻磨后立即测试。

3.预处理

-部分测试(如交联电缆的耐压测试)前需对试样进行标准温浴(如80℃±2℃,24小时),以消除内应力。

(三)测试设备校准与验证

1.设备校准周期

-所有测试设备(如兆欧表、拉力机、冲击试验机)需每半年校准一次,校准报告需存档备查。

2.校准标准

-校准需使用标准电阻箱(兆欧表)、标准金属片(冲击试验机)、标准砝码(拉力机)等校准器具。

3.设备功能检查

-每次测试前需检查设备功能,如兆欧表绝缘电阻是否符合标准、拉力机行程是否正常、冲击试验机落锤高度是否准确。

(四)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

1.记录完整性

-每项测试需记录测试时间、环境条件、试样规格、设备型号、原始数据及测试人员信息。

-示例记录表:

|测试项目|测试条件|原始数据|处理结果|测试人员|日期|

|--------------|--------------|----------------|--------------|--------|----------|

|绝缘电阻|20℃,50%RH|500MΩ·km|≥0.5MΩ·km|张三|2023-10-26|

2.数据修约

-测试数据需按标准修约规则(如GB/T8170)处理,例如直流电阻测试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4位。

3.异常数据处理

-若测试数据明显偏离标准或出现异常波动(如耐压测试突然击穿),需重新测试并记录异常原因。

(五)标准与规范更新管理

1.标准版本确认

-评定过程中使用的标准需为最新有效版本,如GB/T3956-2020、GB/T2951.1-2020等。

2.变更通知

-若标准在评定过程中发生更新,需重新评估是否满足新标准要求。

3.内部培训

-定期组织评定人员培训,确保其熟悉最新标准及操作规程。

六、常见质量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导体相关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导体偏心:股线排列不均,导致电阻增大、机械强度下降。

-杂质或夹杂物:光谱分析发现铜或铝中杂质超标,影响导电性能。

-氧化:导体表面氧化,增加接触电阻。

2.改进措施

-优化压延工艺,确保导体圆整度。

-加强原材料检验,拒收不合格原料。

-导体加工后立即包装或进行抗氧化处理。

(二)绝缘层相关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厚度不均:绝缘层厚度偏差大,影响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

-表面缺陷:气泡、杂质、划痕等,降低绝缘强度。

-老化加速:绝缘材料在高温或紫外线照射下性能下降。

2.改进措施

-调整挤出机螺杆参数,确保绝缘层厚度稳定。

-加强生产过程在线检测(如涡流传感器测厚度)。

-优化护套配方,提高抗老化性能。

(三)护套层相关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脆裂:低温下护套变脆易断裂。

-滑移:护套与导体粘连不牢,易脱落。

-耐磨性差:护套易被磨损。

2.改进措施

-选择低温韧性好的护套材料(如橡胶类)。

-优化护套挤出工艺,提高附着力。

-添加耐磨助剂(如炭黑、填充剂)。

(四)护套与绝缘结合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结合力不足:护套与绝缘层剥离力低,易分层。

-局部放电:界面处气隙导致电气性能下降。

2.改进措施

-调整挤出温度和速度,确保界面熔接充分。

-使用偶联剂提高界面结合力。

-生产过程中增加界面结合力测试(如剥离试验)。

七、质量评定记录与报告规范

质量评定过程需形成完整记录,并出具正式报告,以备追溯和审核。

(一)评定记录内容

1.基本信息

-产品型号、规格、生产批号、抽样日期。

-测试地点、环境条件(温度、湿度)。

2.测试项目与数据

-按标准逐项记录测试数据,如导体直流电阻、绝缘电阻、拉伸强度等。

3.设备与人员

-测试设备型号及校准编号、测试人员签名。

4.异常情况

-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措施。

(二)评定报告格式

1.报告标题

-"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报告"(可注明产品型号及批号)。

2.主要评定结论

-逐项列出测试结果与标准的符合性(如"导体直流电阻符合GB/T3956要求")。

-等级评定(优等品/合格品)。

3.改进建议

-若存在不合格项,需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4.附件

-测试原始记录、校准证书复印件等。

5.报告编号与签发

-生成唯一报告编号,评定负责人签名及日期。

(三)记录与报告管理

1.存档要求

-评定记录和报告需存档至少3年,以便追溯。

2.查阅权限

-仅授权人员可查阅评定记录和报告。

3.电子化管理

-可使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EDMS)存储,便于检索和备份。

八、质量评定流程图

```

+-------------------++-------------------++-------------------+

|抽样与样品制备|---->|标准测试与数据记录|---->|数据分析与判定|

+-------------------++-------------------++-------------------+

|||||

+--------------------++--------------------++--------------------+

↓↓↓

+-----------------------------------------++-----------------------------------------+

|评定报告生成与存档||不合格品处理与改进措施|

```

流程说明:

1.抽样与样品制备:按标准随机抽样,清洁并制备试样。

2.标准测试与数据记录:逐项执行电气、机械性能测试,完整记录数据。

3.数据分析与判定:对比标准,判定各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4.评定报告生成与存档:出具报告并归档。

5.不合格品处理与改进措施:若不合格,需分析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必要时复检。

九、附录:常用测试标准索引

以下为电线电缆质量评定中常用的国家标准(示例):

-GB/T3956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方法

-GB/T2951.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GB/T2951.10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0部分: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2951.1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低温冲击试验方法

-GB/T2951.12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弯曲试验方法

-GB/T17626.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跌落、短时中断和电压暂降抗扰度试验

(注:实际评定中需根据产品类型选择相应标准)

一、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概述

电线电缆作为电力、通信和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确保电线电缆符合使用要求,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评定标准。本指南从材料、结构、性能、测试方法及判定规则等方面,系统阐述电线电缆的质量评定标准,以供生产、检验及使用单位参考。

二、电线电缆质量评定基本要素

(一)材料质量评定

1.导体材料

-铜导体:要求纯度不低于99.90%,电阻率符合相关标准(如GB/T3956)。

-铝导体:纯度不低于99.70%,电阻率需在规定范围内(如GB/T3956)。

-材料检验方法:采用光谱分析或火花试验检测杂质含量。

2.绝缘材料

-常用材料:聚氯乙烯(PVC)、交联聚乙烯(XLPE)等,需符合GB/T2951.1标准。

-性能要求:绝缘电阻≥100MΩ·km,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0.02(XLPE)。

-检验方法:绝缘电阻测试、介质损耗测试。

3.护套材料

-类型:PVC、橡胶等,需满足抗撕裂、耐磨等要求。

-性能指标:拉伸强度≥15MPa,撕裂强度≥25N/mm。

(二)结构质量评定

1.导体结构

-圆形导体:股线数量和直径需均匀,表面光滑无毛刺。

-分组导体:需按标准(如GB/T3956)分组排列,间隙均匀。

2.绝缘层结构

-厚度均匀性:偏差≤±5%。

-层间结合力:剥离力≥10N/cm(根据绝缘材料类型调整)。

3.护套结构

-厚度均匀性:偏差≤±10%。

-外观:表面无气泡、杂质、划痕。

三、电线电缆性能测试标准

(一)电气性能测试

1.直流电阻测试

-方法:四线法或双线法,结果需符合GB/T3956标准(如1×10²℃时铜导体≤0.0184Ω/km)。

-注意事项:测试温度需标准化(如20℃±5℃)。

2.绝缘电阻测试

-方法:使用兆欧表(500V或2500V),最小值参考GB/T2951.1(如1kV电缆≥0.5MΩ·km)。

3.交流耐压测试

-方法:施加1.5倍额定电压,持续时间1min,无击穿为合格。

-示例数据:1kV电缆耐压测试电压为2.25kV。

(二)机械性能测试

1.拉伸强度测试

-标准方法:GB/T2951.10,试样断裂伸长率≥300%。

2.冲击强度测试

-方法:GB/T2951.11,低温冲击功≥10J(根据护套材料调整)。

3.弯曲试验

-方法:GB/T2951.12,弯曲半径≥电缆外径的15倍,无裂纹为合格。

四、质量判定规则

1.单项合格标准

-所有测试项目均需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单项不合格不得评为合格品。

2.复检规则

-若某项测试不合格,可进行一次复检,复检仍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品。

3.等级划分

-优等品:所有项目符合标准,且机械性能测试结果优于标准要求。

-合格品:所有项目符合标准,但部分性能指标接近标准限值。

五、质量评定注意事项

1.测试环境

-温度:20℃±5℃,湿度:≤80%。

2.样品制备

-试样需从不同位置截取,避免近端或近接头部位。

3.标准更新

-使用最新版国家标准(如GB/T系列),避免过时标准误导。

五、质量评定注意事项(续)

在进行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时,除了遵循前述测试标准和判定规则外,还需关注以下细节,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测试环境控制

1.温度与湿度

-所有电气性能测试(如直流电阻、绝缘电阻、耐压测试)必须在温度20℃±5℃、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进行。

-机械性能测试(如拉伸、冲击、弯曲)的环境温度需控制在10℃~35℃之间,避免温度剧烈波动影响材料性能。

2.电磁干扰防护

-测试设备(如阻抗分析仪、耐压测试仪)需放置在屏蔽良好的环境中,距离金属物体或强电磁源至少1米,以防干扰导致测试数据偏差。

3.电源稳定性

-耐压测试等大功率测试需使用稳定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不得超过±5%。

(二)样品制备与处理

1.样品随机性与代表性

-每批次电线电缆需随机抽取样品,抽样比例参考GB/T2951.1标准(如3.5%或更多)。

-试样长度需满足测试要求(如耐压测试需≥2米,拉伸测试需≥1米),且避免靠近接头或生产缺陷部位。

2.表面处理

-绝缘及护套表面测试前需清洁,去除油污、灰尘等杂质,可用无水乙醇擦拭。

-导体表面需去除氧化层,可用砂纸轻磨后立即测试。

3.预处理

-部分测试(如交联电缆的耐压测试)前需对试样进行标准温浴(如80℃±2℃,24小时),以消除内应力。

(三)测试设备校准与验证

1.设备校准周期

-所有测试设备(如兆欧表、拉力机、冲击试验机)需每半年校准一次,校准报告需存档备查。

2.校准标准

-校准需使用标准电阻箱(兆欧表)、标准金属片(冲击试验机)、标准砝码(拉力机)等校准器具。

3.设备功能检查

-每次测试前需检查设备功能,如兆欧表绝缘电阻是否符合标准、拉力机行程是否正常、冲击试验机落锤高度是否准确。

(四)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

1.记录完整性

-每项测试需记录测试时间、环境条件、试样规格、设备型号、原始数据及测试人员信息。

-示例记录表:

|测试项目|测试条件|原始数据|处理结果|测试人员|日期|

|--------------|--------------|----------------|--------------|--------|----------|

|绝缘电阻|20℃,50%RH|500MΩ·km|≥0.5MΩ·km|张三|2023-10-26|

2.数据修约

-测试数据需按标准修约规则(如GB/T8170)处理,例如直流电阻测试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4位。

3.异常数据处理

-若测试数据明显偏离标准或出现异常波动(如耐压测试突然击穿),需重新测试并记录异常原因。

(五)标准与规范更新管理

1.标准版本确认

-评定过程中使用的标准需为最新有效版本,如GB/T3956-2020、GB/T2951.1-2020等。

2.变更通知

-若标准在评定过程中发生更新,需重新评估是否满足新标准要求。

3.内部培训

-定期组织评定人员培训,确保其熟悉最新标准及操作规程。

六、常见质量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导体相关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导体偏心:股线排列不均,导致电阻增大、机械强度下降。

-杂质或夹杂物:光谱分析发现铜或铝中杂质超标,影响导电性能。

-氧化:导体表面氧化,增加接触电阻。

2.改进措施

-优化压延工艺,确保导体圆整度。

-加强原材料检验,拒收不合格原料。

-导体加工后立即包装或进行抗氧化处理。

(二)绝缘层相关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厚度不均:绝缘层厚度偏差大,影响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

-表面缺陷:气泡、杂质、划痕等,降低绝缘强度。

-老化加速:绝缘材料在高温或紫外线照射下性能下降。

2.改进措施

-调整挤出机螺杆参数,确保绝缘层厚度稳定。

-加强生产过程在线检测(如涡流传感器测厚度)。

-优化护套配方,提高抗老化性能。

(三)护套层相关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脆裂:低温下护套变脆易断裂。

-滑移:护套与导体粘连不牢,易脱落。

-耐磨性差:护套易被磨损。

2.改进措施

-选择低温韧性好的护套材料(如橡胶类)。

-优化护套挤出工艺,提高附着力。

-添加耐磨助剂(如炭黑、填充剂)。

(四)护套与绝缘结合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结合力不足:护套与绝缘层剥离力低,易分层。

-局部放电:界面处气隙导致电气性能下降。

2.改进措施

-调整挤出温度和速度,确保界面熔接充分。

-使用偶联剂提高界面结合力。

-生产过程中增加界面结合力测试(如剥离试验)。

七、质量评定记录与报告规范

质量评定过程需形成完整记录,并出具正式报告,以备追溯和审核。

(一)评定记录内容

1.基本信息

-产品型号、规格、生产批号、抽样日期。

-测试地点、环境条件(温度、湿度)。

2.测试项目与数据

-按标准逐项记录测试数据,如导体直流电阻、绝缘电阻、拉伸强度等。

3.设备与人员

-测试设备型号及校准编号、测试人员签名。

4.异常情况

-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措施。

(二)评定报告格式

1.报告标题

-"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报告"(可注明产品型号及批号)。

2.主要评定结论

-逐项列出测试结果与标准的符合性(如"导体直流电阻符合GB/T3956要求")。

-等级评定(优等品/合格品)。

3.改进建议

-若存在不合格项,需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4.附件

-测试原始记录、校准证书复印件等。

5.报告编号与签发

-生成唯一报告编号,评定负责人签名及日期。

(三)记录与报告管理

1.存档要求

-评定记录和报告需存档至少3年,以便追溯。

2.查阅权限

-仅授权人员可查阅评定记录和报告。

3.电子化管理

-可使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EDMS)存储,便于检索和备份。

八、质量评定流程图

```

+-------------------++-------------------++-------------------+

|抽样与样品制备|---->|标准测试与数据记录|---->|数据分析与判定|

+-------------------++-------------------++-------------------+

|||||

+--------------------++--------------------++--------------------+

↓↓↓

+-----------------------------------------++-----------------------------------------+

|评定报告生成与存档||不合格品处理与改进措施|

```

流程说明:

1.抽样与样品制备:按标准随机抽样,清洁并制备试样。

2.标准测试与数据记录:逐项执行电气、机械性能测试,完整记录数据。

3.数据分析与判定:对比标准,判定各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4.评定报告生成与存档:出具报告并归档。

5.不合格品处理与改进措施:若不合格,需分析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必要时复检。

九、附录:常用测试标准索引

以下为电线电缆质量评定中常用的国家标准(示例):

-GB/T3956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方法

-GB/T2951.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GB/T2951.10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0部分: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2951.1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低温冲击试验方法

-GB/T2951.12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弯曲试验方法

-GB/T17626.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跌落、短时中断和电压暂降抗扰度试验

(注:实际评定中需根据产品类型选择相应标准)

一、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概述

电线电缆作为电力、通信和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确保电线电缆符合使用要求,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评定标准。本指南从材料、结构、性能、测试方法及判定规则等方面,系统阐述电线电缆的质量评定标准,以供生产、检验及使用单位参考。

二、电线电缆质量评定基本要素

(一)材料质量评定

1.导体材料

-铜导体:要求纯度不低于99.90%,电阻率符合相关标准(如GB/T3956)。

-铝导体:纯度不低于99.70%,电阻率需在规定范围内(如GB/T3956)。

-材料检验方法:采用光谱分析或火花试验检测杂质含量。

2.绝缘材料

-常用材料:聚氯乙烯(PVC)、交联聚乙烯(XLPE)等,需符合GB/T2951.1标准。

-性能要求:绝缘电阻≥100MΩ·km,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0.02(XLPE)。

-检验方法:绝缘电阻测试、介质损耗测试。

3.护套材料

-类型:PVC、橡胶等,需满足抗撕裂、耐磨等要求。

-性能指标:拉伸强度≥15MPa,撕裂强度≥25N/mm。

(二)结构质量评定

1.导体结构

-圆形导体:股线数量和直径需均匀,表面光滑无毛刺。

-分组导体:需按标准(如GB/T3956)分组排列,间隙均匀。

2.绝缘层结构

-厚度均匀性:偏差≤±5%。

-层间结合力:剥离力≥10N/cm(根据绝缘材料类型调整)。

3.护套结构

-厚度均匀性:偏差≤±10%。

-外观:表面无气泡、杂质、划痕。

三、电线电缆性能测试标准

(一)电气性能测试

1.直流电阻测试

-方法:四线法或双线法,结果需符合GB/T3956标准(如1×10²℃时铜导体≤0.0184Ω/km)。

-注意事项:测试温度需标准化(如20℃±5℃)。

2.绝缘电阻测试

-方法:使用兆欧表(500V或2500V),最小值参考GB/T2951.1(如1kV电缆≥0.5MΩ·km)。

3.交流耐压测试

-方法:施加1.5倍额定电压,持续时间1min,无击穿为合格。

-示例数据:1kV电缆耐压测试电压为2.25kV。

(二)机械性能测试

1.拉伸强度测试

-标准方法:GB/T2951.10,试样断裂伸长率≥300%。

2.冲击强度测试

-方法:GB/T2951.11,低温冲击功≥10J(根据护套材料调整)。

3.弯曲试验

-方法:GB/T2951.12,弯曲半径≥电缆外径的15倍,无裂纹为合格。

四、质量判定规则

1.单项合格标准

-所有测试项目均需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单项不合格不得评为合格品。

2.复检规则

-若某项测试不合格,可进行一次复检,复检仍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品。

3.等级划分

-优等品:所有项目符合标准,且机械性能测试结果优于标准要求。

-合格品:所有项目符合标准,但部分性能指标接近标准限值。

五、质量评定注意事项

1.测试环境

-温度:20℃±5℃,湿度:≤80%。

2.样品制备

-试样需从不同位置截取,避免近端或近接头部位。

3.标准更新

-使用最新版国家标准(如GB/T系列),避免过时标准误导。

五、质量评定注意事项(续)

在进行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时,除了遵循前述测试标准和判定规则外,还需关注以下细节,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测试环境控制

1.温度与湿度

-所有电气性能测试(如直流电阻、绝缘电阻、耐压测试)必须在温度20℃±5℃、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进行。

-机械性能测试(如拉伸、冲击、弯曲)的环境温度需控制在10℃~35℃之间,避免温度剧烈波动影响材料性能。

2.电磁干扰防护

-测试设备(如阻抗分析仪、耐压测试仪)需放置在屏蔽良好的环境中,距离金属物体或强电磁源至少1米,以防干扰导致测试数据偏差。

3.电源稳定性

-耐压测试等大功率测试需使用稳定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不得超过±5%。

(二)样品制备与处理

1.样品随机性与代表性

-每批次电线电缆需随机抽取样品,抽样比例参考GB/T2951.1标准(如3.5%或更多)。

-试样长度需满足测试要求(如耐压测试需≥2米,拉伸测试需≥1米),且避免靠近接头或生产缺陷部位。

2.表面处理

-绝缘及护套表面测试前需清洁,去除油污、灰尘等杂质,可用无水乙醇擦拭。

-导体表面需去除氧化层,可用砂纸轻磨后立即测试。

3.预处理

-部分测试(如交联电缆的耐压测试)前需对试样进行标准温浴(如80℃±2℃,24小时),以消除内应力。

(三)测试设备校准与验证

1.设备校准周期

-所有测试设备(如兆欧表、拉力机、冲击试验机)需每半年校准一次,校准报告需存档备查。

2.校准标准

-校准需使用标准电阻箱(兆欧表)、标准金属片(冲击试验机)、标准砝码(拉力机)等校准器具。

3.设备功能检查

-每次测试前需检查设备功能,如兆欧表绝缘电阻是否符合标准、拉力机行程是否正常、冲击试验机落锤高度是否准确。

(四)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

1.记录完整性

-每项测试需记录测试时间、环境条件、试样规格、设备型号、原始数据及测试人员信息。

-示例记录表:

|测试项目|测试条件|原始数据|处理结果|测试人员|日期|

|--------------|--------------|----------------|--------------|--------|----------|

|绝缘电阻|20℃,50%RH|500MΩ·km|≥0.5MΩ·km|张三|2023-10-26|

2.数据修约

-测试数据需按标准修约规则(如GB/T8170)处理,例如直流电阻测试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4位。

3.异常数据处理

-若测试数据明显偏离标准或出现异常波动(如耐压测试突然击穿),需重新测试并记录异常原因。

(五)标准与规范更新管理

1.标准版本确认

-评定过程中使用的标准需为最新有效版本,如GB/T3956-2020、GB/T2951.1-2020等。

2.变更通知

-若标准在评定过程中发生更新,需重新评估是否满足新标准要求。

3.内部培训

-定期组织评定人员培训,确保其熟悉最新标准及操作规程。

六、常见质量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导体相关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导体偏心:股线排列不均,导致电阻增大、机械强度下降。

-杂质或夹杂物:光谱分析发现铜或铝中杂质超标,影响导电性能。

-氧化:导体表面氧化,增加接触电阻。

2.改进措施

-优化压延工艺,确保导体圆整度。

-加强原材料检验,拒收不合格原料。

-导体加工后立即包装或进行抗氧化处理。

(二)绝缘层相关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厚度不均:绝缘层厚度偏差大,影响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

-表面缺陷:气泡、杂质、划痕等,降低绝缘强度。

-老化加速:绝缘材料在高温或紫外线照射下性能下降。

2.改进措施

-调整挤出机螺杆参数,确保绝缘层厚度稳定。

-加强生产过程在线检测(如涡流传感器测厚度)。

-优化护套配方,提高抗老化性能。

(三)护套层相关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脆裂:低温下护套变脆易断裂。

-滑移:护套与导体粘连不牢,易脱落。

-耐磨性差:护套易被磨损。

2.改进措施

-选择低温韧性好的护套材料(如橡胶类)。

-优化护套挤出工艺,提高附着力。

-添加耐磨助剂(如炭黑、填充剂)。

(四)护套与绝缘结合质量问题

1.质量问题

-结合力不足:护套与绝缘层剥离力低,易分层。

-局部放电:界面处气隙导致电气性能下降。

2.改进措施

-调整挤出温度和速度,确保界面熔接充分。

-使用偶联剂提高界面结合力。

-生产过程中增加界面结合力测试(如剥离试验)。

七、质量评定记录与报告规范

质量评定过程需形成完整记录,并出具正式报告,以备追溯和审核。

(一)评定记录内容

1.基本信息

-产品型号、规格、生产批号、抽样日期。

-测试地点、环境条件(温度、湿度)。

2.测试项目与数据

-按标准逐项记录测试数据,如导体直流电阻、绝缘电阻、拉伸强度等。

3.设备与人员

-测试设备型号及校准编号、测试人员签名。

4.异常情况

-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措施。

(二)评定报告格式

1.报告标题

-"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报告"(可注明产品型号及批号)。

2.主要评定结论

-逐项列出测试结果与标准的符合性(如"导体直流电阻符合GB/T3956要求")。

-等级评定(优等品/合格品)。

3.改进建议

-若存在不合格项,需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4.附件

-测试原始记录、校准证书复印件等。

5.报告编号与签发

-生成唯一报告编号,评定负责人签名及日期。

(三)记录与报告管理

1.存档要求

-评定记录和报告需存档至少3年,以便追溯。

2.查阅权限

-仅授权人员可查阅评定记录和报告。

3.电子化管理

-可使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EDMS)存储,便于检索和备份。

八、质量评定流程图

```

+-------------------++-------------------++-------------------+

|抽样与样品制备|---->|标准测试与数据记录|---->|数据分析与判定|

+-------------------++-------------------++-------------------+

|||||

+--------------------++--------------------++--------------------+

↓↓↓

+-----------------------------------------++-----------------------------------------+

|评定报告生成与存档||不合格品处理与改进措施|

```

流程说明:

1.抽样与样品制备:按标准随机抽样,清洁并制备试样。

2.标准测试与数据记录:逐项执行电气、机械性能测试,完整记录数据。

3.数据分析与判定:对比标准,判定各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4.评定报告生成与存档:出具报告并归档。

5.不合格品处理与改进措施:若不合格,需分析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必要时复检。

九、附录:常用测试标准索引

以下为电线电缆质量评定中常用的国家标准(示例):

-GB/T3956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方法

-GB/T2951.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GB/T2951.10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0部分: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2951.1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低温冲击试验方法

-GB/T2951.12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弯曲试验方法

-GB/T17626.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跌落、短时中断和电压暂降抗扰度试验

(注:实际评定中需根据产品类型选择相应标准)

一、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概述

电线电缆作为电力、通信和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确保电线电缆符合使用要求,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评定标准。本指南从材料、结构、性能、测试方法及判定规则等方面,系统阐述电线电缆的质量评定标准,以供生产、检验及使用单位参考。

二、电线电缆质量评定基本要素

(一)材料质量评定

1.导体材料

-铜导体:要求纯度不低于99.90%,电阻率符合相关标准(如GB/T3956)。

-铝导体:纯度不低于99.70%,电阻率需在规定范围内(如GB/T3956)。

-材料检验方法:采用光谱分析或火花试验检测杂质含量。

2.绝缘材料

-常用材料:聚氯乙烯(PVC)、交联聚乙烯(XLPE)等,需符合GB/T2951.1标准。

-性能要求:绝缘电阻≥100MΩ·km,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0.02(XLPE)。

-检验方法:绝缘电阻测试、介质损耗测试。

3.护套材料

-类型:PVC、橡胶等,需满足抗撕裂、耐磨等要求。

-性能指标:拉伸强度≥15MPa,撕裂强度≥25N/mm。

(二)结构质量评定

1.导体结构

-圆形导体:股线数量和直径需均匀,表面光滑无毛刺。

-分组导体:需按标准(如GB/T3956)分组排列,间隙均匀。

2.绝缘层结构

-厚度均匀性:偏差≤±5%。

-层间结合力:剥离力≥10N/cm(根据绝缘材料类型调整)。

3.护套结构

-厚度均匀性:偏差≤±10%。

-外观:表面无气泡、杂质、划痕。

三、电线电缆性能测试标准

(一)电气性能测试

1.直流电阻测试

-方法:四线法或双线法,结果需符合GB/T3956标准(如1×10²℃时铜导体≤0.0184Ω/km)。

-注意事项:测试温度需标准化(如20℃±5℃)。

2.绝缘电阻测试

-方法:使用兆欧表(500V或2500V),最小值参考GB/T2951.1(如1kV电缆≥0.5MΩ·km)。

3.交流耐压测试

-方法:施加1.5倍额定电压,持续时间1min,无击穿为合格。

-示例数据:1kV电缆耐压测试电压为2.25kV。

(二)机械性能测试

1.拉伸强度测试

-标准方法:GB/T2951.10,试样断裂伸长率≥300%。

2.冲击强度测试

-方法:GB/T2951.11,低温冲击功≥10J(根据护套材料调整)。

3.弯曲试验

-方法:GB/T2951.12,弯曲半径≥电缆外径的15倍,无裂纹为合格。

四、质量判定规则

1.单项合格标准

-所有测试项目均需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单项不合格不得评为合格品。

2.复检规则

-若某项测试不合格,可进行一次复检,复检仍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品。

3.等级划分

-优等品:所有项目符合标准,且机械性能测试结果优于标准要求。

-合格品:所有项目符合标准,但部分性能指标接近标准限值。

五、质量评定注意事项

1.测试环境

-温度:20℃±5℃,湿度:≤80%。

2.样品制备

-试样需从不同位置截取,避免近端或近接头部位。

3.标准更新

-使用最新版国家标准(如GB/T系列),避免过时标准误导。

五、质量评定注意事项(续)

在进行电线电缆质量评定时,除了遵循前述测试标准和判定规则外,还需关注以下细节,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测试环境控制

1.温度与湿度

-所有电气性能测试(如直流电阻、绝缘电阻、耐压测试)必须在温度20℃±5℃、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进行。

-机械性能测试(如拉伸、冲击、弯曲)的环境温度需控制在10℃~35℃之间,避免温度剧烈波动影响材料性能。

2.电磁干扰防护

-测试设备(如阻抗分析仪、耐压测试仪)需放置在屏蔽良好的环境中,距离金属物体或强电磁源至少1米,以防干扰导致测试数据偏差。

3.电源稳定性

-耐压测试等大功率测试需使用稳定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不得超过±5%。

(二)样品制备与处理

1.样品随机性与代表性

-每批次电线电缆需随机抽取样品,抽样比例参考GB/T2951.1标准(如3.5%或更多)。

-试样长度需满足测试要求(如耐压测试需≥2米,拉伸测试需≥1米),且避免靠近接头或生产缺陷部位。

2.表面处理

-绝缘及护套表面测试前需清洁,去除油污、灰尘等杂质,可用无水乙醇擦拭。

-导体表面需去除氧化层,可用砂纸轻磨后立即测试。

3.预处理

-部分测试(如交联电缆的耐压测试)前需对试样进行标准温浴(如80℃±2℃,24小时),以消除内应力。

(三)测试设备校准与验证

1.设备校准周期

-所有测试设备(如兆欧表、拉力机、冲击试验机)需每半年校准一次,校准报告需存档备查。

2.校准标准

-校准需使用标准电阻箱(兆欧表)、标准金属片(冲击试验机)、标准砝码(拉力机)等校准器具。

3.设备功能检查

-每次测试前需检查设备功能,如兆欧表绝缘电阻是否符合标准、拉力机行程是否正常、冲击试验机落锤高度是否准确。

(四)测试数据记录与处理

1.记录完整性

-每项测试需记录测试时间、环境条件、试样规格、设备型号、原始数据及测试人员信息。

-示例记录表:

|测试项目|测试条件|原始数据|处理结果|测试人员|日期|

|--------------|--------------|----------------|--------------|--------|----------|

|绝缘电阻|20℃,50%RH|500MΩ·km|≥0.5MΩ·km|张三|2023-10-26|

2.数据修约

-测试数据需按标准修约规则(如GB/T8170)处理,例如直流电阻测试结果保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