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教案与学习指导_第1页
《黄河颂》教学教案与学习指导_第2页
《黄河颂》教学教案与学习指导_第3页
《黄河颂》教学教案与学习指导_第4页
《黄河颂》教学教案与学习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河颂》教学教案与学习指导《黄河颂》作为《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不仅是一曲激昂的诗歌,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它以磅礴的气势、炽热的情感,描绘了黄河的雄姿,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坚强。本教案与学习指导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悟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从而提升文学素养与家国情怀。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并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如“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其雄浑豪迈的风格。*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对黄河的深情赞美以及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讴歌。*学习诗歌中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通过背景资料的补充,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特定的历史语境相联系,加深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和磅礴力量,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体会黄河所象征的中华民族的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和诗人的炽热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理解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意义。*学习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难点:*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特点。*理解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抗日战争时期)所抒发的情感,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包含黄河图片、视频资料、《黄河大合唱》音频片段、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等);设计相关问题及讨论话题。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初步了解作者光未然及《黄河大合唱》的相关背景;思考黄河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知诗歌,走近黄河1.导入新课(约5分钟)*播放《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的片段,或展示黄河奔腾的壮丽图片/视频。*提问:听了这段音乐/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初步感知黄河的气势)*教师小结,引出课题: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去感受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2.初读感知(约10分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把握诗歌节奏。*正音释词: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如: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范读引领:教师范读或播放配乐朗诵音频,学生注意聆听节奏、重音和情感的把握。*齐读体会:学生齐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磅礴气势。3.再读梳理(约15分钟)*提问:诗歌吟咏了黄河的哪些方面?(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历史贡献等方面思考)*学生默读诗歌,圈点勾画,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小组讨论交流,明确诗歌脉络:*序曲:点明黄河的英雄气魄,引出对黄河的赞颂。*主体: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的伟大精神(摇篮、屏障、臂膀)。*尾声:表达学习黄河精神、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4.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约5分钟)*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黄河颂》有了初步的认识,感受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尝试背诵。*查阅资料,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及光未然的生平。*思考: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屏障”?第二课时:品读赏析,感悟精神1.复习回顾(约5分钟)*抽查学生背诵情况。*提问: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诗歌的脉络,谁能简要回顾一下?2.精读品味(约25分钟)*解读“序曲”:*“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开篇点出观察点和黄河的流向,“滚滚”一词写出了黄河的气势。*“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引导学生欣赏这组排比句,体会“澎湃”、“狂澜”、“宛转”、“连环”等词语营造的壮阔景象。设问:这些词语好在哪里?*解读“主体”部分:*“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提问: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引导学生联系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的历史知识。)追问:诗人是如何具体描绘这一点的?(“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提问:为什么说黄河是“屏障”?(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在地理上和精神上的防御作用,特别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下,象征着民族精神的坚不可摧。)“巨人”的比喻有何意义?*“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提问:“铁的臂膀”指什么?(指黄河的支流)这个比喻有何深意?(写出了黄河支流众多,流域广阔,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力量。)*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啊,黄河!”的反复咏叹,以及它们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层层递进,情感不断升华)。*解读“尾声”:*“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直抒胸臆,点明主旨,发出号召。设问:两个“伟大坚强”有何作用?(反复强调,语气坚定,充满力量。)3.探究艺术手法(约10分钟)*提问: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主要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找出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并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比喻:“摇篮”、“屏障”、“巨人”、“臂膀”等,使黄河形象具体可感,生动形象。*拟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赋予黄河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亲切感人。*排比:增强语势,使诗歌节奏鲜明,气势磅礴。*反复:如“啊,黄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强化情感,突出主题。4.课堂小结与拓展(约5分钟)*小结:《黄河颂》以其雄浑的语言、炽热的情感,歌颂了黄河的伟大,更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拓展: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其他乐章片段(如《保卫黄河》),感受整部作品的宏大主题。(五)板书设计(示例)黄河颂光未然序曲:望黄河——气势磅礴(绘其形)(高山之巅、滚滚、澎湃、狂澜、宛转、连环)主体:颂黄河——伟大坚强(颂其神)摇篮——文明发源地(历史贡献)屏障——保护作用(地理与精神)臂膀——力量象征(激励作用)(反复咏叹:啊,黄河!)尾声:学黄河——保卫祖国(抒其志)(伟大坚强!)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增强气势,抒发情感(六)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程度如何?*教学环节中哪些设计比较成功,哪些有待改进?*学生在理解黄河象征意义方面是否存在困难?采用了哪些有效的解决方法?*拓展延伸部分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二、学习指导《黄河颂》是一首歌颂民族精神的壮丽诗篇,学习时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更要深入体会其内在的情感和象征意义。以下是几点学习建议:1.放声朗读,感受气势:这首诗最适合放声朗读。读的时候要注意节奏的快慢、语气的轻重,努力把自己代入诗人创作时的情境,去感受那种发自内心的激昂与自豪。可以多听名家朗诵,模仿其语气语调,但更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涵:诗歌中有许多饱含深情和力量的词句,如“万丈狂澜”、“九曲连环”、“英雄气魄”、“摇篮”、“屏障”、“勇往直前”等。要细细品味这些词语的含义,思考它们为什么用得好,好在哪里。3.梳理结构,把握脉络:理清诗歌“望黄河——颂黄河——学黄河”的思路,有助于更清晰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发展和诗歌的主旨。每一部分都有其侧重,要思考各部分之间是如何联系和递进的。4.探究象征意义,体悟精神:“黄河”不仅仅是一条自然的河流,它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思考:为什么黄河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象征了我们民族的哪些精神品质?联系当时的抗日战争背景,这种象征意义会更加深刻。5.了解背景,深化理解:结合《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光未然的生平来学习,你会更明白诗人为什么会写出如此激昂的诗句,这首诗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鼓舞作用。历史背景是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钥匙。6.品味修辞,欣赏语言: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尝试找出这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它们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例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个比喻,就非常贴切地说明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作用。7.学以致用,感悟升华:学习了《黄河颂》,你对黄河、对中华文明、对民族精神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这种伟大坚强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自己、对国家发展有什么启示?可以尝试写一段读后感,或者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8.拓展阅读,开阔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