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野望》《饮酒》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初中语文《野望》《饮酒》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初中语文《野望》《饮酒》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初中语文《野望》《饮酒》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初中语文《野望》《饮酒》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自都为自己写了传记,一位曾做《五斗先生传》,一位写了《五柳先生传》;他们生前都为自己做了墓志铭,一位是另一位的忠实粉丝,一位对于初唐律诗颇具影响、一位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两位诗人王绩陶渊明诵读感知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疏通诗意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①[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②[薄暮]傍晚。薄,接近。③[徙倚(xǐyǐ)]徘徊。④[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⑤[禽]泛指猎获的鸟兽。⑥[菜微]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疏通诗意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疏通诗意①[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②[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③[尔]如此,这样。④[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⑤[山气]山间的云气。⑥[日夕]傍晚。⑦[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疏通诗意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找出相同点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①都是五言诗歌。②都写秋天景色。③都写田园生活。④都写了山和夕阳。⑤都写在归隐之后。王绩作者简介隋末唐初,朝代交替,战乱频仍。三仕三隐,在官场和田园间徘徊。诗云: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

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表达既有希望有赏识;既想建功立业,又希望身心自由,不受伤害的意愿。诗云:无人堪作伴,岁晚独悠哉!(《黄颊山》)

所嗟同志少,无处可忘言。

(《古意六首(其一)》)陶渊明作者简介东晋末年,政治黑暗,贵族腐败……少怀壮志,大济苍生,渴望建功……不愿折腰,辞官归隐,拒绝出仕……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鼻祖诗云: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不同心境王绩陶渊明东皋,作者“弃官”隐居于此。写于“辞官”归隐后。心甘情愿,彻底放下的坚决。不满情绪隐居生活——孤独苦闷寂寞逃避隔膜隐居生活——愉悦自得心灵安适

自主沉浸课堂练笔试着用下面的句式描述两位诗人笔下的秋天陶渊明(王绩)笔下的秋天是__________,你看……陶渊明笔下的秋天是宁静闲适的,你看篱笆周围的菊花盛开着,散发出幽幽的清香。信步走去,采摘几朵细细观赏把玩,不经意间一抬头,巍巍南山就静默在眼前。王绩笔下的秋天是萧条的,你看,满山的树木叶子枯黄凋落,在落日的余晖里,越发显得萧瑟。感悟诗人同样写秋天,诗人选择的景象不尽相同。诗歌中的景象往往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我们称之为“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不一样的秋天。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陶渊明⑵“心远地自偏”——内心宁静、恬淡的陶渊明⑶“悠然见南山”——悠然自得的陶渊明⑷“山气日夕佳”——心情愉悦的陶渊明感悟诗人同样写秋天,诗人选择的景象不尽相同。诗歌中的景象往往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我们称之为“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不一样的秋天。⑴“徙倚欲何依”——彷徨无依的王绩⑵“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沉静哀愁的王绩⑶“相顾不相识”——孤独无助的王绩感悟寄语⑴你更喜欢哪首诗中的生命状态?为什么?希望大家都能面对生活的改变时,不忘初心,安之若素,沉浸其中,发现美好,创造美好。⑵生活中,我们常常要选择另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和方式,需要适应陌生的生活环境,你会用哪句诗来劝慰他?部编教材八年级上《野望》《饮酒》主旨归纳野望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与描写,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问题探究心远

采菊

南山所见山居所见

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是组诗中的一首,诗中并未提“酒”,题目和内容不太吻合。如果你来给这首诗重拟一个题目,你会怎么拟?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问题探究《野望》中的“望”是看,“悠然见南山”的“见”也是看,二者能否互换?《野望》能否改为《野见》?“悠然见南山”能否改为“悠然望南山”?《野望》的“望”,既是登高往远处看,也含有思念、盼望、期盼的意味。才有“无所依”的慨叹。改为“野见”,意味就没有了。“悠然见南山”的“见”,表现出在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仿佛山就在襟怀之间,物我合一;而“望”却是有意识地注视,与“悠然”的意境不符。考点归纳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倚点题,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东皋”——点明地点

“薄暮”——点明时间“徒倚”——人物心情“欲何依”——迷茫失意内容理解哀伤感情基调“望”字既写诗人眺望之意,以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考点归纳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抒发了诗人

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却始终

不得志的迷茫

失意情绪化用典故考点归纳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倚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伫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且无法平静下来。画面描述诗歌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景角度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特点:静谧。

粗线条的描绘(大笔点染),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诗歌赏析

“驱”“返”“带”“归”动态式的描写——衬托出秋日晚景

安详宁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炼字写景牧人与猎马——牧歌式的田园气氛

以动衬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歌赏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用典角度“怀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表明诗人因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的苦闷、怅惘之情。考点归纳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意为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超尘脱俗

无名利之念修辞角度设问一问一答揭示诗人能远离俗世,不受世俗事物干扰的原因。

哲理只要精神超凡脱俗,

即使身处闹市,

也能保持心灵宁静。诗歌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炼字角度“悠然”形象地写出诗人的自得和安闲。“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悠闲与自然,体现了他心灵上的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