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专项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下列四句诗描述的光现象中,有一个图片的物理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千竿竹影乱登墙 B.对镜帖花黄C.天在清溪底 D.掬水月在手2、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选用透明薄玻璃板是为了方便虚像到实物的转换B.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改变A蜡烛的位置研究多次成像情况C.实验中,确定成像特点运用了比较法、观察法D.当B蜡烛不能与A蜡烛重合时,纯属偶然可忽略3、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镜面反射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干燥的路面更暗4、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A. B. C. D.5、某校九年级的一名学生下晚自习后在骑自行车回家途中,迎面遇到一辆灯光非常刺眼的车辆。为了安全,他应该()A.迎着灯光继续行驶 B.闭眼缓慢行驶C.停下车靠边避让 D.用手遮挡灯光行驶6、如图所示,这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电子温度计放在①处,会看到温度上升B.②处是红色光,偏折程度最大C.任何色光通过三棱镜后都会分解为其他色光D.将面值100元的钞票放在③处,会看到“100”字样发光7、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摔碎成大小不同的两块镜片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关于两块镜片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B.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C.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D.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8、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作出如下分析,正确的是()A.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B.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C.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D.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9、关于平面镜成像正确是()A.正立的实像 B.正立的虚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10、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小鸟在湖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B.小鸟靠近湖面时,像远离湖面C.小鸟在湖中的像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D.小鸟到湖面的距离大于像到湖面的距离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按要求完成填空。(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2)如图乙所示,向暖瓶中灌水时,我们听到声音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把正在发声的发声器放入空暖瓶中,将瓶塞盖紧后就几乎听不到声音了,若不小心将暖瓶的外层镀银玻璃损坏,听到的声音又变大了,由此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3)让一细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照射到竖直放置的白色光屏上(如图丙所示),光屏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2、一同学站在平面镜前4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到人的距离是__m,当他向平面镜走近1m时,他的像的大小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m/s。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海底某处的深度是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450m/s)。4、当动车行驶在长隧道时,车窗旁的乘客伸出手掌,结果在车窗中看到了两只手掌,这是光的______现象,若手掌向窗户靠近,车窗中的像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车厢内始终显示216km/h,通过隧道用了3分钟、这条隧道长约______。5、教室里的同学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______(镜面反射/漫反射)的缘故。这种现象______(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是可逆的。6、彩色电视机屏幕工作时主要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成绚丽多彩的画面。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声音的______。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___使荧光物质发光。7、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走近平面镜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经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反射后,射到竖直墙壁上的B点。OB与镜面的夹角是50°,则入射角为___________度。当AO逆时针转动到的位置(与AO的夹角为20°),若保持反射光线OB方向不变,则需将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过的角度为_________度。9、自制针孔照相机在外套筒的一端蒙上带孔的黑纸(图甲),在内套筒的一端蒙上塑料薄膜当光屏(图乙),把内套筒装入外套筒中(图丙)。小明使用针孔照相机时,眼睛应对着______(选填“小孔”或“塑料薄膜”)观察窗外的景物,将看到窗外景物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增大塑料薄膜与小孔间的距离,看到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0、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声音和光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其中___________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AO经界面折射后的折射光线。()2、某天文爱好兴趣小组为了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他们做了如下实验:用一个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一激光信号,经过2.6s后接收到返回的激光信号.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计算:(1)地球和月球相距多少km?(2)若有一架航天飞机以1000km/h的速度从地球匀速飞向月球,需要多长时间?3、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小明测出自观察到闪电起至听到雷声的时间为18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求:(1)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约多远?(不计光传播所需时间)(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多少时间?4、如图所示,一圆柱形平底容器底面积为5×10-2m2,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容器内放入一个底面积为2×10-2m2、高为0.15m的圆柱形物块且与容器底不完全密合,物块的平均密度为0.8×103kg/m3.(g取10N/kg)求:(1)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2)向容器内缓慢注入质量为多少千克的水时,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恰好为零?5、用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过2.56s在地面接收到返回信号,根据此数据,则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小明发现,晚上坐公交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他思考以下问题:(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_____形成的像;(2)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①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②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发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两个像,可能的原因是_____;③实验中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写出一条)。2、如图是劲聪同学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了玻璃板的透光性,便于______;(2)为了更准确测量蜡烛到反射面的距离,实验时应将玻璃板_______(选填“镀膜面”或“不镀膜面”)的边缘与白纸上的横线重合;(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下蜡烛A与B的位置,测量的物距如图所示,该物距为_____cm;(4)实验时,将物体课本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玻璃板前观察到蜡烛的像。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提议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是为了便于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处时,玻璃板后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小明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小明将处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透镜位置不变,应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光屏与透镜的距离。4、李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取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和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进行观察和调整。(1)利用直尺是为了便于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___________;(2)选择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3)确定出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后,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4)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多次测量。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符号)。A.“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5、展示为某平面小组探究的实验规则。两板连接的竖板可单独使用两块板。(1)如图所示,将纸板E、F调整到同一个平面内,让一束光直射到纸板上的O点,则在纸板上可以看到反射光OB;①此时光反射OB与ON的夹角应______(填“大于”或“等于”)角光AO与ON的夹;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下,纸板FON的残留情况,此时在纸板上看折光,如图所示。再多绕光将AO与ON的夹角,在纸板F上均看到反射光。此实验现象说明:在发生反射的时候,______;(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若将一束光沿BO射出,则将反射光将沿一OA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解析】千竿竹影乱登墙中的竹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对镜贴花黄是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天在清溪底、掬水月在手,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D【解析】A.实验选用透明薄玻璃板是为了方便观察像与物体是否重合,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为得到普遍结论,应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改变A蜡烛的位置研究多次成像情况,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实验中,为确定成像特点运用了比较法、观察法,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当B蜡烛不能与A蜡烛重合的原因: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3、C【解析】A.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不是漫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光射到干燥的沥青路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容易发生漫反射,不是镜面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CD.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4、D【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5、C【解析】A.因为灯光比较刺眼,迎着灯光继续行驶,会看不清前方道路,所以骑行时并不安全,故A不符合题意;B.闭眼缓慢行驶,会看不到前方道路,所以骑行时并不安全,故B不符合题意;C.停下车靠边避让,等车过去再骑车回家,比较安全,故C符合题意;D.用手遮挡灯光行驶,会看不清前方道路,所以骑行时并不安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A【解析】A.图中①处有红外线,红外线热效应强,因此将将电子温度计放在①处,会看到温度上升,故A正确;B.图中②处是红色光,偏折程度最小,故B错误;C.只有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悔分解为其他色光,如果是单色光则不能再分解,故C错误;D.图中③处为紫光,④处为紫外线,将面值100元的钞票放在④处,会看到“100”字样发光,但放在③处则不可以,故D错误。故选A。7、A【解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两块碎裂的镜子都能形成完整的像。故选A。8、A【解析】ACD.小林通过窗户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夜晚和白天都可能通过玻璃成像。白天、晚上射向玻璃的光都是部分透过,部分反射,而白天因环境光线太强,不易观察到玻璃中的像,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白天、夜晚所成的像的大小应相同。故A正确,CD错误;B.射向玻璃的光,无论白天夜晚都是发生镜面反射,故B错误。故选A。9、B【解析】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C【解析】A.小鸟通过湖面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则小鸟在湖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B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小鸟到湖面的距离等于像到湖面的距离,并且当小鸟靠近湖面时,像也靠近湖面,故BD错误;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小鸟在湖中的像始终和小鸟大小相等,故C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1、
振动
音调
真空不能传声
色散【详解】(1)[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由此可知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2]向暖瓶中灌水时,瓶中水面上方的空气柱越来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断变快,所以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会不断变高。[3]把正在发声的发声器放入空暖瓶中,将瓶塞盖紧后就几乎听不到声音了,此时暖瓶的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若不小心将暖瓶的外层镀银玻璃损坏,则没有了真空环境,听到的声音又变大了,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4]让一细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照射到竖直放置的白色光屏上,光屏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2、
8
不变【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故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到人的距离是8m。[2]像与物体等大,当他向平面镜走近1m时,物体的大小不变,故他的像的大小不变。3、
3×108
2900【详解】[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2]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是传播时间4s的一半,故t=2s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450m/s×2s=2900m4、
反射
不变
【详解】[1]当动车行驶在长隧道时,车窗旁的乘客伸出手掌,结果在车窗中看到了两只手掌,这是光的反射现象,车窗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其中一只手是平面镜成的像。[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大小相等,若手掌向窗户靠近,车窗中的像会不变。[3]这条隧道长约5、
漫反射
遵循【详解】[1]教室里的同学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在粗糙的表面上将光反射到各个方向,是光的漫反射。[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光的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
绿
响度
紫外线【详解】[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能合成各种色光,所以才能看到电视上有多彩的画面。[2]调节音量改变了发出声音的大小,所以改变了发出声音的响度。[3]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用紫外线去验钞。7、
虚像
变小
不变【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平面镜成像正立、等大的虚像。[2][3]当医护人员走近平面镜时,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故人与像之间的距离变小;像的大小不变。8、
40
10【详解】[1]由图可知,OB与镜面的夹角为50°,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法线与镜面是垂直的,所以反射角为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为40°。[2]当AO逆时针转动到的位置时(与AO的夹角为20°),若保持反射光线OB方向不变,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了2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和入射角都增大了10°,由于反射光线位置不变,所以法线逆时针转过了10°,而法线与镜面总是垂直的,所以需将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过的角度为10°。9、
塑料薄膜
倒立
变大【详解】[1]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明亮的室外,塑料薄膜在暗室内,让光线通过小孔进入筒内,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眼睛应对着塑料薄膜观察窗外的景物。[2]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属于小孔成像,将看到窗外景物倒立的实像。[3]增大塑料薄膜与小孔间的距离,即把内套筒远离小孔,像距变大,看到的像变大。10、
>
声音【详解】[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所以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三、计算题1、【详解】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水中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如图所示。2、(1)3.9×105km;(2)390h【详解】试题分析:(1)由于光速c=3×105km/s,光会传到月球所用的时间为t=2.6s/2=1.3s,地球和月球相距s=vt=ct=3×105km/s×1.3s=3.9×105km;(2)飞机到达月球所需要的时间t=s/v=3.9×105km/(1000km/h)=390h.考点:速度的路程的计算3、(1);(2)【详解】解:(1)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s6120m(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的时间答:(1)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6120m;(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的时间。4、(1)1200Pa(2)3.6kg【详解】(1)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F/S=G物/S物=m物g/S物=ρ物S物h物g/S物=ρ物h物g=0.8×103kg/m3×0.15m×10N/kg=1.2×103Pa;(2)当物块与容器底接触且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恰好为零时F浮=G物=m物g=ρ物S物h物g=0.8×103kg/m3×2×10-2m2×0.15m×10N/kg=24N;物体排开水的体积V排=F浮/ρ水g=24N/1.0×103kg/m3×10N/kg=2.4×10-3m3;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水=V排/S物=2.4×10−3m3/2×10−2m2=0.12m;注入水的体积为V水=(S容-S物)h水=(5-2)×10-2m2×0.12m=3.6×10-3m3;注入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1.0×103kg/m3×3.6×10-3m3=3.6kg5、3.84×105km【详解】激光的路程s=vt=3×108m/s×2.56s=7.68×108m则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d===3.84km答: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是3.84×105km。四、实验探究1、
反射
下方
不变
玻璃板较厚,蜡烛经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成像
像会更不清晰【详解】(1)[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2)[2]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被反射到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3)[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4]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发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两个像,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较厚,蜡烛经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成像,且像的距离较大,人眼能区分开。[5]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前后对比不明显,所以像会更不清晰。2、
确定像的位置
镀膜面
3.20
能【详解】(1)[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2)[2]因为光在玻璃的两个表面都发生反射成像,实验时应选玻璃板的镀膜面边缘与白纸上的横线重合。(3)[3]物距的测量如图所示,则此时物距为5.20cm-2.00cm=3.20cm(4)[4]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成像的原理为光的反射,将物体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本课程植物种植教学设计
- 初中英语语法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 青岛五四制五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库
- 202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单元测验题
-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制度建设
-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与农产品质量控制
- 电商仓储物流优化方案报告
- 小学数学全册教案与教学设计
- 工业机器人编程入门操作指南
- 端午节主题说课稿与教学设计
- 海上风电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际道路应急预案
- 人防指挥所信息化建设方案
- 生死疲劳阅读报告课件
- 胸椎管狭窄症诊疗规范
- 夜班护士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九讲混一南北与中华民族大统合 (元朝时期)-2025年版
- 2025至2030中国城际出行市场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分析报告
- 征拆工作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考试时事政治知识试题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