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详细教案(2025秋)_第1页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详细教案(2025秋)_第2页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详细教案(2025秋)_第3页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详细教案(2025秋)_第4页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详细教案(2025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详细教案(2025秋)一、教案基础信息授课年级:八年级上册授课课时:2课时(90分钟)对应单元:第三单元(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单元,含《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等篇目)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抓特征、选顺序、用感官、融情感”的景物描写方法,能运用修辞与多样视角写出生动片段。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有序观察、联想想象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炼写作技巧并迁移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自然景物的审美价值,通过描写表达对自然的热爱,提升文字审美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古典散文与现代美文的写景智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审美情怀。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捕捉景物的独特特征,结合时间、空间顺序组织描写内容。掌握“五觉并举”法与修辞运用技巧,增强描写的生动性。教学难点:实现“景”与“情”的融合,避免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脱节。运用联想与想象,让景物描写更具感染力与画面感。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含课文经典片段、景物图片、优秀范文);准备“校园秋景”“雨后清晨”等实景视频;设计《景物观察记录表》。学生准备:复习第三单元课文中的写景段落,标注印象深刻的句子;提前观察校园或家庭周边的一处景物,填写《景物观察记录表》(含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受)。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方法探究与片段训练)(一)情境导入:赏景识人,感知“景语情语”(10分钟)多媒体展示:播放《春》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片段音频与“三峡四季风光”图片,提问:“从‘蜜蜂嗡嗡地闹着’这句话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同样是写山,《三峡》的‘重岩叠嶂’与《答谢中书书》的‘高峰入云’,描写角度有何不同?”学生分享:结合预习感受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景物描写不是简单记录,而是要写出特征、融入情感——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明确课题:板书《学习描写景物》,引出本节课目标:探究写景方法,学会用文字“画”出美景。(二)方法探究:拆解经典,提炼写景技巧(25分钟)1.技巧一:抓特征——写“独一份”的景文本示例:出示《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问题引导:三峡春冬景的“特征”是什么?(素湍、绿潭、怪柏——清幽险峻)承天寺夜景的“独特之处”在哪里?(空明、静谧——月色如水的朦胧美)教师小结:抓特征要聚焦景物的“形、色、声、态”,避开“风景很美”“树木茂盛”等笼统表达,比如写秋天的树,可写“银杏叶镶着金边,风一吹就簌簌落满地,像铺了层碎金”。2.技巧二:选顺序——让写景有条理文本对比:空间顺序:《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仰视),清流见底(俯视),两岸石壁(平视)”。时间顺序:《三峡》“夏水襄陵”“春冬之时”“晴初霜旦”。小组讨论:“如果让你写校园的花坛,可以用哪些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教师点拨:顺序是写景的“骨架”,可结合观察视角变化,避免描写杂乱无章。3.技巧三:用感官——让景物“可感可触”聚焦“五觉”:回顾《春》中的经典句,标注感官角度: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听觉:“蜜蜂嗡嗡地闹着”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方法提炼:“五觉并举”不是简单堆砌,要“妙在融合”——如写秋雨:“雨丝斜斜地织着(视觉),落在窗玻璃上沙沙响(听觉),空气里飘着桂花香(嗅觉),伸手一接,凉丝丝的(触觉)。”(三)牛刀小试:片段写作,运用写景技巧(15分钟)写作任务:以“校园的秋”为主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抓住秋景特征;至少运用两种感官描写;选择合适的观察顺序。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学困生运用“五觉”展开描写,举例提示:“看到银杏叶可以写颜色、形状,听到落叶声可以写声音,摸到叶片可以写触感。”即时点评:选取2-3篇片段,投影展示并点评:亮点:“‘梧桐叶打着旋儿飘下来,踩上去软软的’,既写了视觉又写了触觉,特征很鲜明。”改进:“‘秋天的花园很美’太笼统,可具体写‘月季花瓣边缘泛着黄,桂花躲在叶间偷偷香’。”(四)课堂小结(5分钟)师生共同梳理:写景需“三步走”——第一步,抓特征(写什么);第二步,选顺序(怎么排);第三步,用感官(怎么写活)。下节课将学习“融情感”与“用修辞”,让景物描写更动人。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情感融入与整篇构思)(一)温故知新:回顾技巧,衔接新知(5分钟)快速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写景技巧?请用一句话总结。”(抓特征、选顺序、用感官)引出难点:出示学生课前习作片段:“树叶黄了,风一吹落了下来,太阳照在上面。”提问:“这个片段有景物,但缺少什么?”(情感)引出本节课重点:融情感、用修辞。(二)深度探究:融情于景,巧用修辞(25分钟)1.技巧四:融情感——让景物“带温度”文本剖析:《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用反复、拟人,藏着盼春的急切。《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用比喻,透露出赏月的闲适与旷达。方法点拨:情感可藏在“词语选择”与“句式变化”中:喜:用褒义词、叠音词(“嫩嫩的、绿绿的”“甜甜的”)。愁:用冷色调、慢节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小练习:用相同景物写两种不同情感(如“雨”),学生分享后教师点评。2.技巧五:用修辞——让景物“活起来”修辞清单:结合单元课文,梳理写景常用修辞及效果:修辞示例(出自单元课文)表达效果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化抽象为具体,突出月色澄澈拟人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景物人格,更显生动亲切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增强气势,渲染画面感虚实结合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实到虚,拓展想象空间教师强调:修辞要“为景服务”,避免堆砌,如写枫叶“像燃烧的火焰”比“像红色的纸”更贴合秋的热烈。(三)整篇构思:立意选材,搭建框架(20分钟)主题立意:引导学生确定写作主题,如“秋日校园的生机”“雨夜的宁静”“故乡的晨雾”,明确“景”与“情”的关联(爱、思念、闲适等)。结构示例:以“家乡的秋”为例,搭建框架:开头:点出秋的特征(“家乡的秋,藏在稻浪里,飘在桂香中”)。中间:按空间顺序(田野→村口→家中),用五觉+修辞描写(稻穗的金、蟋蟀的鸣、桂花的香、奶奶晒的柿子甜)。结尾:抒情点题(“家乡的秋,是丰收的味,是团圆的暖”)。素材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景物观察记录表》,互相启发选材思路,教师参与指导。(四)实战写作:完成整篇,互评互改(30分钟)写作任务:以“的”为题(如“校园的晨”“故乡的雪”“窗边的雨”),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写景散文,要求:运用至少三种本节课所学技巧;做到景中有情,情感真挚。写作过程: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困生的结构搭建与情感融入。互评互改:采用“3+2”点评法(3个优点+2点改进建议),参照以下评分标准:评分维度具体要求分值(10分)特征鲜明能抓住景物独特之处,不笼统3分顺序清晰观察顺序合理,层次分明2分描写生动运用感官与修辞,画面感强3分情感真挚景情融合,有个人感受2分(五)课堂总结与拓展(5分钟)知识回顾:师生共同梳理写景“五步法”——抓特征、选顺序、用感官、融情感、用修辞。拓展作业:必做:修改课堂习作,提交至班级作文集。选做:模仿《与朱元思书》,用文言风格写一段50字左右的景物短章。结语:“自然处处是美景,关键是有发现美的眼睛和表达美的文字。愿大家带着今天所学,记录生活中的每一份心动。”六、板书设计学习描写景物├─写什么?抓特征(形、色、声、态)├─怎么排?选顺序(空间/时间/逻辑)├─怎么活?用感官(五觉并举)│用修辞(比喻、拟人、虚实结合)└─怎么深?融情感(景语→情语)核心:一切景语皆情语七、教学反思(预设)第一课时的“五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