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攻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考点攻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考点攻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考点攻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考点攻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章节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吃牛肉火锅是潮汕地区冬天常见的一种饮食方式。对“吃火锅”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A.牛肉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内能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C.“吃火锅时肉香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水温升高,水中含有的热量变大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炒菜时香飘满屋 B.长期堆煤的墙内变黑C.河水变浑浊 D.水中加糖,整杯水变甜3、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不动B.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腊梅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密度很大的固体物质的分子间是没有间隙的4、以下现象中,由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现象是()A.刀在磨刀石上被磨得发烫B.雨滴从高空下落时温度会升高C.用电熨斗熨衣服D.被加热的试管中的水蒸气膨胀做功,把管塞推出管口5、现有甲、乙、丙三种初温度相同的液体,其中甲、乙为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乙、丙为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若对这三种液体分别加热,则可根据它们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在温度﹣热量图象上分别画出对应的三点甲、乙、丙,如图所示,由此图得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B.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小C.丙的比热容比甲的比热容大D.无法判断6、下面关于扩散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体的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C.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擦黑板时粉尘飘扬属于扩散现象7、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将更剧烈B.升高相同温度,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会升高D.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8、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B.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C.把

0℃

的冰块加热熔化成

0℃

的水,其内能不变D.用力搓手,手发热表明手的热量增加了手的内能9、两个物块如图,甲、乙接触,甲传递热量给乙,则()A.甲的内能一定大 B.甲的温度一定高C.0℃的固态乙没有内能 D.乙内能增加,温度一定上升10、表明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现象是()A.看到大雾在弥漫 B.随风飘来一股香气C.打扫房间时尘土飞扬 D.春天柳絮飞扬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当神舟号飞船穿越大气层返回地面时,它表面温度______,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将______能转化为内能。2、在“新冠病毒”防治措施中,要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这是病毒分子在______,人容易被传染;气温越高,人相互传染的几率越大,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______。3、大型载重汽车下坡时间较长时,为防止刹车片过热造成刹车失灵,要向刹车片和轮胎喷水降温,刹车片过热是通过______的方式增加内能的;用水来降温是利用了水具有较大的______的性质;某汽车水箱中装了5kg的水,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水温升高了20℃,则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4、如图所示,农户将稻谷摊在稻谷场上晾晒,晾晒过程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稻谷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加快水分的蒸发。5、用铅壶烧开水,壶中的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来,这是消耗水蒸气的______能对外做功,将水蒸气的______能转化成壶盖的______能。它相当于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中的______冲程。6、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分子间______;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甲:抽掉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上面的空气瓶中乙:两铅块挤压后不易分开丙: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7、吸烟者“吞云吐雾”时会波及周围人群,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运动造成的。汽车的发动机选用水做冷却剂,主要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___________的缘故;5kg的水,温度升高10℃,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J。8、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______和核外______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______电。9、甲物体质量为400g,乙物体质量为100g,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它们加热,假设酒精灯放出的热量都被它们吸收,甲、乙两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经过4min,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______;若甲的比热容是0.4×103J/(kg•℃),甲物体在这4min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乙的比热容是______J/(kg•℃)。10、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火箭升空时将燃料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_______能;如图是9月17日顺利返回地面后的飞船返回舱,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克服空气摩擦做功,_______增加,_______升高,像火球一样把外壳烧焦了。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在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工程中,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被输送到东中部地区,在我市农村的一部分家庭也用到了天然气。某家庭用天然气灶烧水时,将2kg的水从20℃加热到沸腾,若此天然气灶的效率为64%。c水=4.2×103J/(kg·℃)q天热气=4.2×107J/m3(气压为标准大气压)。试求:(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2)所用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多少焦耳?(3)所用天然气的体积是多少升?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2kg的水加热,同时他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3、如图,是一款熨烫衣服的便携式挂烫机,通电后将水箱中0.2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求: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4、把一质量为50g的某金属球在1080℃的炉火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然后迅速投入100g的初温为30℃的某种液体中,达热平衡后金属球的温度变为80℃。已知金属球的比热容为0.42×103J/(kg·℃),不计热量的损失。(1)求此过程中,金属球放出的热量;(2)求该液体的比热容;(3)若该液体再吸收2.52×103J的热量,求该液体的末温。5、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质量都为500g,初温都为20℃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c水=4.2×103J/(kg•℃)]。求:(1)在90min的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焦耳?(2)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解析】【详解】A.吃牛肉火锅时,牛肉从水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故B错误;C.“吃火锅时肉香扑鼻”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D.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具有热量,故D错误。故选C。2、C【解析】【详解】A.炒菜时香飘满屋,属于扩散现象,是香味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B.堆煤的墙角因时间久而变黑都是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河水变浑浊,是泥沙等微小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D.水中加糖,糖分子扩散到水中,使整杯水变甜,是分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C【解析】【详解】A.水结冰后,分子仍然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A错误;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破碎后,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故B错误;C.我们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由于梅花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扩散现象,故C正确;D.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存都在间隙,故D错误。故选C。4、D【解析】【详解】A.磨刀时就是利用刀和磨刀石之间的摩擦做功来改变内能的,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雨滴从高空下落时,克服雨滴和空气之间的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用电熨斗熨衣服,是利用热传递改变衣服的内能,是内能的转移,故C不符合题意;D.水蒸气膨胀做功,将管塞推出,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故D符合题意。故选D。5、A【解析】【详解】C.根据题意知道,甲、乙是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由图知道,在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乙末温高,即乙的比热容比甲小,而乙、丙是同种液体则比热容相同,所以甲比丙的比热容大,故C错误;ABD.根据题意知道,乙、丙是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即比热容相同,由于在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乙末温高,即丙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由于甲、乙是质量相等的液体,所以甲比丙的质量小,故A正确,BD错误。故选A。【点睛】6、B【解析】【详解】A.扩散现象能发生在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包括固体间、液体间、气体间,固体和液体间,固体和气体间,以及气体和液体间均可发生扩散现象,故A错误;BC.扩散现象可以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不可说明分子间有力的作用,故B正确,C错误;D.擦黑板时粉尘飘扬属于固体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故D错误。故选B。7、B【解析】【详解】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将更剧烈,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可知,质量相同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因不知道质量大小,故无法判断吸热的多少,故B错误,符合题意;C.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可能小,故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A【解析】【详解】A.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具有流动性而且分子间作用力较小,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故B错误;C.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该过程中冰吸收热量,其内能会增加,故C错误;D.用力搓手,是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不是通过吸收热量来增大手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A。9、B【解析】【详解】A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甲、乙接触,甲传递热量给乙,甲的温度较高,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等因素有关,甲的内能不一定大,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0℃的固态乙有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如果乙是晶体,乙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上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B【解析】【详解】A.大雾在弥漫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随风飘来一股香气是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C.打扫房间时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春天柳絮飞扬,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升高做功机械【详解】[1][2][3]当飞船穿越大气层返回地面时,飞船和大气摩擦生热,飞船表面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在此过程中把飞船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越剧烈【详解】[1][2]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病毒分子可以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所以可以使别人被传染;气温越高,扩散越快,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人相互传染的几率越大。3、做功比热容4.2×105【详解】[1]汽车下坡时间较长时,连续点踩刹车,刹车片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内能的。[2]水的比热容最大,和质量相等的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最多,所以用水来降温是利用了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的特点。[3]水吸收的热量Q吸=cmΔt=4.2×103J/(kg·℃)×5kg×20℃=4.2×105J4、热传递【详解】农户将稻谷摊在稻谷场上晾晒的过程中,稻谷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使稻谷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是稻谷内能增加。

5、内内机械做功【详解】[1]用铅壶烧开水,壶中的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来,这是水蒸气的内能对外做功。[2][3]水蒸气的内能对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壶盖的机械能增加,故这个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4]这个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因为做功冲程也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6、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剧烈【详解】[1]抽出玻璃板后,空气与二氧化氮相互运动对方瓶中,两瓶气体逐渐均匀混合,是气体发生扩散现象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两铅块挤压后能吊住大钩码,不易分开,表明两铅块之间有相互吸引的作用力,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3]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原因是热水温度比冷水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7、无规则运动大2.1×105J【详解】[1]吸烟者“吞云吐雾”时会波及周围人群,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形成得扩散现象。[2]汽车的发动机选用水做冷却剂,主要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他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更多,制冷效果好。[3]5kg的水,温度升高10℃,吸收的热量为Q=cmΔt=4.2×103J/(kg·℃)×5kg×10℃=2.1×105J8、原子核电子正【详解】[1][2][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的质量很小,但带负电;原子核里质子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显电性)。9、1:23.2×1030.8×103【详解】[1]由图知道,经过4min,甲升高的温度乙升高的温度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2]甲物体在这4min内吸收的热量[3]根据题意知道,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m甲∶m乙=400g∶100g=4∶1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内甲、乙吸收的热量相等,由知道则乙的比热容是10、机械内能温度【详解】[1]火箭的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再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2][3]返回舱的外壳被烧焦,这是因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克服空气摩擦阻力,这是通过的做功的方式增大了返回舱的内能,温度升高,像火球一样把外壳烧焦了。三、计算题1、(1)6.72×105J;(2)1.05×106J;(3)25升【解析】【详解】解:(1)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为100℃,即水的末温为100℃,故水吸收的热量为(2)由题意可知,天然气灶的效率为故所用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由Q放=Vq可得,所用天然气的体积为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6.72×105J;(2)所用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05×106J;(3)所用天然气的体积为25升。2、5.88×105J【解析】【详解】解:由图象可知,经过6min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