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章节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详解)_第1页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章节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详解)_第2页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章节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详解)_第3页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章节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详解)_第4页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章节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章节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工作人员手托的是“越王勾践剑”。这把剑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仍锋利无比,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令世人对古人的铸造技术惊叹不已。根据图片信息,对这把剑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A.0.5m B.1.5m C.2m D.2.5m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由东向西运动,根据它们的运动图像分析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丙车运动4s通过的路程是4mC.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2:1D.运动6秒后,乙、丙两车的距离为18m3、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00mm B.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dmC.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 D.初中生的步行速度约为4km/h4、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明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的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B.小明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C.以站台为参照物,小明感觉旁边的列车向相反方向开去了D.小明选择相同的参照物可以造成先后不同的感觉5、观察图中房屋上的炊烟和甲、乙两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判断两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相对于房子一定向右运动B.甲车相对于乙车一定向右运动C.乙车相对于房子可能向右运动D.乙车相对于甲车可能静止6、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约为204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约为68mC.汽车的速度约为34m/sD.汽车的速度约为30.9m/s7、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0~60s过程中()A.两小车在40s时相遇B.40s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C.40s时,小车b在小车a的前方D.两小车在20~4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a>vb8、小明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②测1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③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其中所用测量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9、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B.10~2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C.2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D.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10、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m体考,t=0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C.0~t3时间内甲同学的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路程D.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从北京到上海直线距离约,轿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需___________h才能跑完这段路程:假如有一个小孩以的光速行进,他1s内能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最多跑___________个来回(结果保留成整数)。2、如图所示,所测物体长度为______cm;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______(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3、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的乘客,相对于公交车门来说是______的,相对于路边的房屋是______的,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的。4、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做的是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5、如图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cm,所测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6、2005年被定为"国际物理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举行了主题为"物理照耀世界"的全球性光信号接力活动.从美国普林斯顿发出一束光,经太平洋到我国上海,并在我国各省市传递后回到普林斯顿,历时正好一天(8.64×104s).这个过程中,光传播的总路程约为__________m.(在全过程中光的传播速度取3×108m/s)7、如图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讲,此时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以太阳为参照物,空间站是_____的,以_____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8、如1图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情景,物体的长度是______;如图2停表的读数为______。9、聊城到菏泽的铁路线全长为156千米,K1281次列车12:19从聊城出发,14:19到达菏泽,则这列火车全程平均速度为______km/h;火车出站时,若以行驶中的火车为参照物,聊城站站台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10、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直径是___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s。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一列长200m的高铁匀速穿过一条长1200m的遂道,测得高铁完全通过遂道需要20s。求:(1)火车的运行速度;(2)火车全部在遂道内运行的时间。(保留一位小数)2、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km,则:(1)最近陆地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200m/s,小明跑步的速度为6m/s,则最近陆地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的这段时间内,小明能跑多远?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年7月份,河南多地出现内涝、洪灾,为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各地派出医疗、消防人员增援河南洪涝灾害后的消杀防疫救援工作。如图所示,有一支医疗队伍乘坐的专车总长为15m,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途中车上一医护人员通过计时观察发现自己通过一条隧道的时间为2min,求:(1)该隧道的长度;(2)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3)专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1200m的大桥时,该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4、(1)如图所示是迈克尔逊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P可旋转的八面镜,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距反射系统的距离为AB=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现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当每秒转动次(圈)数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第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迈克尔逊测出光速c。请写出测量光速的表达式;(2)一车厢以速度v在水平地面上行驶,车厢底部有一光源,发出一光信号,射到车顶。已知在车厢里的观察者测量到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Δt0,如图(a)所示。另外一个观察者站在地面,他测量到的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Δt,如图(b)所示。研究表明不论观察者是站在车厢里还是在地面上,车厢的高度乙都是不变的,光在车厢里和地面上传播的速度都是c,试判断Δt0和Δt哪一个更大一些,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5、喜羊羊在离羊村300m的地方玩耍,不幸被后方180m处的灰太狼发现(如图),灰太狼以为有顿丰盛的美餐了,于是用20m/s的速度向喜羊羊直线猛扑过去,由于动作太大,被敏锐的喜羊羊及时发现,喜羊羊撒腿就跑(假如灰太狼和喜羊羊同时起跑),求:(1)灰太狼跑到喜羊羊玩耍的地点需要多少时间?(2)假设到达羊村就算安全,喜羊羊以15m/s的速度奔跑,她能安全到达羊村吗?请通过计算说明。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时,某组同学发现不同纸锥下落相同高度所经历的时间不同.他猜想可能与纸锥的锥角、锥边的长度、纸锥的质量以及纸面粗糙程度有关.于是他用同一规格的纸按相同方法制作了如图三个纸锥,其中锥边r1>r2=r3,锥角α1=α2>α3。(1)本实验要让纸锥从______由静止释放,要研究下落的时间与纸锥锥边长度的关系,小明应选择纸锥______和______(选填“a”或“b”或“c”)进行对比实验;(2)在研究纸锥下落时间与纸锥锥角的关系时,小明将a、c两个纸锥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用______分别测出两纸锥下落的时间,再进行比较总结,得出结论。请你评估小明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______,确定好方案后,你觉得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还需改进的地方______。2、实验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请结合使用过的实验仪器解答以下问题∶(1)如图甲所示是刻度尺的一部分,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小海用此刻度尺测量一段铅笔的长度,测得铅笔长度为___________(2)如图乙所示是一种仪表的刻度盘,你可能没有见过,但只要仔细观察,你一定能知道,这是一只测量___________的仪表,表中的示数为___________(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可以传声∶也可以说明声能传递___________。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3、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2)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______m/s;(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_____。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斜面的作用是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3)测出小车的距离s1后,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再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为s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v1______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根据图片信息知道的,这把剑的长度接近人身体的宽度,大约是0.5m,故只有A正确。故选A。2、D【详解】A.由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可知,甲乙丙三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丙车运动速度为4m/s,则运动4s通过的路程是故B错误;C.甲乙两车运动速度分别为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故C错误;D.运动6秒后,乙、丙两车的距离为故D正确。故选D。3、D【详解】A.现在标准乒乓球的直径为4cm=40mm故A不符合题意;B.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cm,B不符合题意;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初中生的步行速度约为故D符合题意。故选D。4、C【详解】ABC.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当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小明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做的列车没动,故AB错误;故C正确;D.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错误。故选C。5、B以物体的飘动速度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需要注意物体的运动方向及运动速度的大小。【详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由于乙车一定向左,且速度大,而甲车无论是向右运动、静止或以较小的速度向左时,其相对于乙车都有位置的改变,且都是相对向右运动的。综上分析可知,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B【详解】AB.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D.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汽车行驶34m所用的时间汽车的车速为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B【详解】A.由图像可知,两小车在40s时有相同的速度,并不表示相遇,故A不符合题意;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由图像可知,40s之前a车速度一直比b车速度大,所以两车相距越来越远,在40s时有相同的速度,此后a车的速度小于b车的速度,此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故B符合题意;C.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由图像可知,40s之前a车速度一直比b车速度大,小车b在小车a的后方,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20~40s内a车速度保持40m/s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速度越来越大做加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A【详解】①②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和细铜丝的直径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故二者方法相同;③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9、C【详解】A.由图可知,0~10min,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由可知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B.10~20min,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车平均速度不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B错误;C.20~30min,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由可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C正确;D.0~30min,甲乙运动的路程相等,由可知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C。10、C【详解】A.由图像可知,0~t1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增大,甲乙两物体都在加速运动,故A错误;B.t1~t2时间内,乙同学运动的速度大于甲同学运动的速度,他们是相对运动的,故B错误;C.0~t3时间内,甲同学运动的速度始终小于乙同学运动的速度,他们运动的路程,运动相同时间,速度小的甲运动的路程小,故C正确;D.t4时刻甲、乙同时到达终点,此时甲同学的速度大于乙同学的速度,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

14

107【详解】[1]轿车跑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2]小孩1s跑过的路程一个来回的路程为,他能跑的来回数2、

1.85

减小【详解】[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所以所测物体长度为1.85cm。[2]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能消除,故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3、

静止

运动

相对【详解】[1]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的乘客,相对于公交车门来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2]相对于路边的房屋来说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3]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4、

加速

0.125【详解】[1]由图可知,小球由A到F的过程中,在相等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加速直线运动。[2]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s=12.50cm;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0.2s×5=1s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v==12.50cm/s=0.125m/s5、

0.1

1.60【详解】[1]如图所示,刻度尺每大格为1cm,平均分成10小格,每小格为0.1cm,即分度值为0.1cm。[2]物体左、右两端分别读数为7.00cm、8.60cm,故物体的长度为6、2.6×1013【详解】解答:光传播的总路程约为S=vt=3×108m/s×8.64×104s2.6×1013m.7、

运动

空间站【详解】[1]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讲,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以太阳为参照物,空间站的位置发生变化,故空间站是运动的。[2]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宇航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宇航员是静止的。8、

31.0m

32s【详解】[1]刻度尺上10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物体左侧与40.0m对齐,右侧与71.0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1.0m﹣40.0m=31.0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0”和“1”之间,偏向“1”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2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2s,即秒表的读数为0min32s=32s9、

78

运动【详解】[1]这列火车从聊城到菏泽的时间为t=14:19-12:19=2h火车全程平均速度[2]火车出站时,若以行驶中的火车为参照物,聊城站站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10、

1.20

337.5【详解】[1]直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纽扣左边读数为2.00cm,右边读数为3.20cm,纽扣的直径为3.20mm-2.00mm=1.20cm[2]秒表的小盘分度值为0.5min,大盘分度值为0.1s,小盘的指针指在5min~6min之间,大盘指在37.5s处,故整个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三、计算题1、(1)70m/s;(2)14.3s【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则火车运行的速度(2)由题意可知,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则火车全部在遂道内运行的时间答:(1)火车的运行速度;(2)火车全部在遂道内运行的时间为14.3s。2、(1)200s;(2)7800m【详解】解:(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2)海浪到最近陆地所用的时间逃生的时间Δt=t浪﹣t声=1500s﹣200s=1300s小明跑出路程s小明=v小明Δt=6m/s×1300s=7800m答:(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200s;(2)小明能跑7800m。3、(1)1800m;(2)121s;(3)79s【详解】解:(1)专车速度v=54km/h=54×m/s=15m/s由v=可得隧道长为s=vt=15m/s×2×60s=1800m(2)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s+s车=1800m+15m=1815m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t′===121s(3)该车完全在桥上行驶通过的路程s″=s桥-s车=1200m-15m=1185m该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t″===79s答:(1)该隧道的长度为1800m;(2)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为121s;(3)专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1200m的大桥时,该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79s。4、(1);(2)Δt更大一些,运动的参照物里时钟变慢【详解】解:(1)若P为可旋转的八面镜:从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通过的距离s=2L,八面镜P从现在位置到下次再出现如图形状的状态时需要转八分之一圈。则当转速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再一次看见发光点S,光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用的时间为测量光速的表达式(2)如图所示:在车厢内观察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在地面上观察(vΔt)2+L02=(cΔt)2可以得到结论:运动的参照物里时钟变慢。答:(1);(2)Δt更大一些,运动的参照物里时钟变慢。5、(1)9s;(2)能安全到达羊村【详解】解:(1)灰太狼到喜羊羊玩耍的地点的路程s1=180m,灰太狼的速度v1=20m/s;灰太狼跑到喜羊羊玩耍的地点需要的时间(2)灰太狼跑到羊村的总路程s=s1+s2=180m+300m=480m灰太狼跑到羊村的总时间喜羊羊离羊村的距离s2=300m,喜羊羊的速度v2=15m/s;喜羊羊跑到羊村的时间故喜羊羊能安全到达羊村。答:(1)灰太狼跑到喜羊羊玩耍的地点需要9s的时间;(2)喜羊羊能安全到达羊村。四、实验探究1、

同一高度

a

b

表秒

方案不可行,应控制锥边边长相等,a和c的锥边边长不相等,应选b和c纸锥

还应控制纸锥的质量相等,把从b、c纸锥上剪下的缺角粘贴到相应的纸锥内【详解】(1)[1][2][3]根据控制变量法思想,本实验要让纸锥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要研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