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重点古诗词教案与练习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深邃的思想,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教案与练习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掌握鉴赏方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将选取若干首初中阶段的重点古诗词作为范例,力求每一篇的设计都兼具实用性与启发性,为一线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一、写景抒情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一)教学导航:感知春意,体悟诗情核心目标:1.诵读诗歌,把握节奏与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2.品味诗中描绘的早春景物特点,理解诗人所寄托的喜悦之情。3.学习炼字手法,体会“争”、“啄”等动词的妙处。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难点:理解诗人如何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做到情景交融。教学设想:以“春”为线索,通过多形式朗读、意象分析、联想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笔下的钱塘湖早春,感受那份生机与喜悦。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个性化解读。(二)教学设计:漫步西湖,与春同行1.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可播放西湖早春美景图片或视频,配以轻柔的古典音乐)师:同学们,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季节。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春折腰,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将跟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脚步,一起漫步早春的钱塘湖畔,去领略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独特景致。2.初读感知(读准节奏,疏通文意):*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点评,纠正字音和节奏。例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结合注释,同桌互助,理解诗句大意。3.品读鉴赏(缘景明情,探究妙处):*寻“春”踪:诗人笔下的钱塘湖春景,有哪些具体的景物?(引导学生找出:孤山寺、贾亭、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马蹄、绿杨阴、白沙堤。)*赏“春”色:*“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提问:“早莺”和“新燕”有何特点?“争”和“啄”两个动词用得好在哪里?(“早”、“新”突出了初春的特点;“争”字写出了黄莺争抢向阳树枝的热闹景象,充满了生机;“啄”字则生动描绘了燕子衔泥筑巢的忙碌与温馨,富有情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提问:“乱花”是指杂乱无章的花吗?“浅草”又体现了春草的什么特点?这两句写出了春天怎样的发展态势?(“乱花”并非贬义,而是形容春花初绽,种类繁多,色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浅草”说明草刚发芽,还不高,体现了初春的娇嫩。这两句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逐渐繁盛的景象。)*悟“春”情:诗人描绘这些春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最爱湖东行不足”中的“最爱”、“行不足”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景的喜爱和流连忘返之情。全诗景物描写都洋溢着喜悦、赞美之情。)4.拓展延伸(联想想象,学以致用):*如果你是当时与白居易同行的友人,看到这样的春景,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调动感官,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某一幅春景图。5.总结升华(回顾内容,深化理解):*这首诗以“行”为线索,选取了早春时节钱塘湖的典型景物,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明丽的春日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再次齐读诗歌,要求读出喜爱和赞美之情。(三)练习设计(巩固提升,学以致用)1.基础积累与运用:*默写诗歌《钱塘湖春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水面初平云脚低()②几处早莺争暖树()③乱花渐欲迷人眼()④最爱湖东行不足()2.阅读理解与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是描写春景的经典名句,请任选一联,赏析其表达效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在全诗结构上有何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拓展探究与写作:*白居易的诗歌语言有何特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请你以“校园之春”为题,借鉴本诗的写景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二、咏史怀古类:《赤壁》(杜牧)(一)教学导航:抚今追昔,感悟兴亡核心目标:1.理解诗歌所咏历史事件,把握诗人咏史怀古的意图。2.品味“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巧妙构思和深刻内涵。3.初步体会咏史诗借古讽今、抒发情怀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人对历史的独特见解。*难点:体会诗人如何通过假设和以小见大的手法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教学设想:从“折戟”这一古物入手,引导学生联想赤壁之战的历史。通过对关键诗句的深入探讨,理解诗人的观点和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二)教学设计:一把折戟,千古兴亡1.导入新课(故事激趣,引入文本):师:同学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便是其中之一。孙刘联军凭借东风,火烧曹军战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便是晚唐诗人杜牧经过赤壁古战场时,有感而发写下的咏史名篇——《赤壁》。2.初读感知(了解背景,读懂字面):*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简介作者杜牧及写作背景(可简要提及杜牧的咏史倾向和晚唐社会状况)。*结合注释,理解“折戟”、“销”、“将”、“郎”、“铜雀”、“二乔”等词语的含义。3.品读鉴赏(探幽索微,领会主旨):*“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提问:诗人是如何引发对历史的感慨的?“折戟”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由一件沉埋沙中的旧兵器,磨洗辨认出是前朝遗物,自然引出对赤壁之战的追忆。“折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战争的痕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问: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对赤壁之战的结果提出了怎样的假设?(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提供了方便。)*这一假设会导致怎样的后果?(那么曹操就会取胜,二乔就会被掳到铜雀台。)*诗人为什么不直接说“国破家亡”,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这种写法有何妙处?(以小见大。二乔的命运是东吴兴衰的象征。如果连君王的妻妾都保不住,国家的命运可想而知。这种写法更含蓄,更耐人寻味,也更具艺术感染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慨叹,认为英雄的成功往往依赖于某种机遇,也暗含了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4.拓展延伸(思接千载,感悟人生):*你同意杜牧对赤壁之战的看法吗?为什么?*历史上还有哪些咏史怀古的诗歌?它们通常表达怎样的主题?(如:借古讽今、抒发个人抱负、感慨兴亡等。)5.总结升华(温故知新,启迪思考):*《赤壁》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通过巧妙的假设,抒发了对英雄成败与历史变迁的独特见解,寄寓了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和个人情怀。*再次齐读,读出历史的厚重感和诗人的叹惋之情。(三)练习设计(巩固提升,学以致用)1.基础积累与运用:*默写诗歌《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中,“周郎”指的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指的是。2.阅读理解与赏析:*本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是由什么引发对历史的感慨的?*试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的妙处。3.拓展探究与写作:*杜牧的咏史诗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看法。*如果你是杜牧,站在赤壁古战场,你还会想到什么?请写一段心理活动描写。三、哲理思辨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教学导航:历经沉浮,昂扬奋进核心目标:1.理解诗歌各联的含义,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脉络。2.品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内涵,学习诗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了解诗歌用典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难点:理解诗人在历经磨难后依然保持昂扬斗志的精神境界。教学设想:以诗人的人生经历为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重点解读名句的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乐观精神。(二)教学设计:巴山楚水,豪情不减1.导入新课(知人论世,情感铺垫):师:同学们,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磨难。面对困境,有人消沉,有人退缩,但也有人能够坦然面对,愈挫愈勇。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是这样一位在逆境中始终保持着昂扬斗志的人。他因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而被贬巴山楚水二十三年,回京后,好友白居易为他设宴接风,席间白居易写诗感叹他的遭遇,刘禹锡便以此诗作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充满力量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初读感知(疏通诗意,把握基调):*学生听读或教师范读,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学生自读,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圈点疑难字词。*小组讨论,解决字词障碍,梳理诗歌大意。3.品读鉴赏(披文入情,感悟哲理):*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提问:这两句诗人回顾了怎样的往事?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回顾自己被贬谪到偏远地区二十三年的凄凉经历。“凄凉地”、“弃置身”饱含了诗人长期被贬的愤懑和辛酸。)*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提问:这两句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闻笛赋”指向秀的典故,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烂柯人”王质的典故,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恍如隔世的感觉。)*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提问:这两句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这两个意象给你怎样的感觉?(“沉舟”、“病树”象征着诗人自己遭遇贬谪、仕途失意的困境。)*然而,诗人紧接着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千帆过”、“万木春”,描绘了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提问:面对友人的赠诗和劝慰,诗人的态度是怎样的?(感谢友人的关怀,并表示要借酒振作精神,重新投入生活。)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品格?(乐观向上,坚韧不拔。)4.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砥砺品格):*在你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沉舟”、“病树”的困境?你是如何面对的?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新的感悟?*你还知道哪些表现诗人乐观进取精神的诗句?5.总结升华(汲取力量,奋勇前行):*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长期被贬的愤懑之情,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尤其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更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全班齐读,读出诗人的豪情与豁达。(三)练习设计(巩固提升,学以致用)1.基础积累与运用:*默写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①怀旧空吟闻笛赋()②到乡翻似烂柯人()③暂凭杯酒长精神()2.阅读理解与赏析:*诗歌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请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妙处及其蕴含的哲理。*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变化?3.拓展探究与写作:*结合刘禹锡的经历,谈谈你对“逆境”的看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已成为千古名句,它还可以用来比喻哪些社会现象或人生感悟?请举例说明。教学建议与反思古诗词教学是一项需要耐心与智慧的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激发兴趣是前提:可通过故事、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2.诵读品味是核心:要给学生充分的诵读时间,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3.知人论世是关键:适当介绍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4.意象分析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核心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如何“缘情布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画画考试题目及答案
- 肺癌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防水涂料施工承包合同
- 多项式考试题及答案
- 电子信息考试题及答案
- 电梯营销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中国电池用磷酸二氢铵项目创业投资方案
- 电工电子考试题目及答案
- 地理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汽车玻璃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护理三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表
- 2025年松阳县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34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教师编制考试面试题库及答案
- 幼儿园家长工作沟通技巧培训教材
- 二类医疗器械零售经营备案质量管理制度
- 司法鉴定人岗前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地面保洁施工方案
- 医用耗材不良事件课件
- 讨薪合同(标准版)
- 气焊气割安全操作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