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项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关于“水瓶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B.敲击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C.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响度越大D.“琴声”通过水传播到小芳的耳朵2、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在哪个环节控制噪声()A.声源处 B.传播途径 C.人耳处 D.考场门口3、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A.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可以传声B.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C.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消除噪声D.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4、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B.弹拨吉他的弦后,立即把手轻轻放在吉他弦上C.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5、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 B.科学家研制氟利昂替代品C.为了推销商品,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 D.在摩托车上装消声器6、声音是人类最早研究的物理现象之一,中国先秦时就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音和乃成乐”。《吕氏春秋》记载,皇帝令伶伦取竹作律,增损长短成十二律;伏羲作琴,三分损益成十三音。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增损长短成十二律”是通过改变振幅的方式获取不同的音律B.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其传播速度是340m/s,超声波的速度要大一些C.“音和乃成乐”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D.次声波具有传播距离远的特点,蝙蝠就是利用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的7、琵琶演员在演奏前调节琴弦的松紧,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8、下列选项中不是声音基本特征的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9、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10、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某学校教室、走廊等墙壁上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表示要控制声音的音调低一点B.“禁止大声喧哗”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禁止大声喧哗”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朱德恩小朋友吹奏了小号,如图所示。小号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现场观众的耳朵里的;观众通过旋律很容易就辨别出吹奏的是《我和我的祖国》,说明声能够传递_______。2、唐诗《枫桥夜泊》写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上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撞击产生___________而发出声音,能听出声音是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根据_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别的。3、2020年春节期间,我市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禁令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拥护。燃放爆竹时,爆竹周围的空气会因______而产生较大的声音,较大是指声音的______大;此时爆竹的声音对于已经入睡的人来说是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4、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我们能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______进行辨别的;公鸡打鸣的声音可以传的很远,这是由于它的______比较大的缘故。5、“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______大;女高音低声伴唱的是声音的______高。6、在考场里,监考老师强调考试要求时,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试中我们要保持安“静”,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填“信息”或“能量”)。7、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就做成了一个“鸟哨”,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主要是由__振动发出的。要使哨音音调升高,可以__(选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活塞。8、民乐团合奏名曲《茉莉花)时,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昆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音色”)。9、如图是我国的传统乐器——排箫,它是由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可以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请你判断图中排箫的高音区在___________(选填“A”或“B”)区。10、当有同学在教室外讲话时,我们能听出是谁,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分辨的;通常,女生的发声比男生的尖,这里的“尖”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司机驾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看到路旁指示牌标有距障碍物0.9km字样,便鸣笛一声,5s后听到回声,又继续行驶22s,司机再次鸣笛并听到回声。(此时声速为340m/s)求:(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多少m?(2)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经过多少s?2、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问: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在发出声波信号8s后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求A和B两潜艇间的距离是多少?(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②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3、国庆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去山区旅行,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公路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鸣笛4s后小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和声音传播的路程分别是多少?(2)小明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3)鸣笛处汽车离高山有多远?4、长度为15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从山崖驶向大桥(如图所示),火车头在距桥头240m处鸣笛,鸣笛8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请计算火车的速度。(2)请计算大桥的长度。(3)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多少?(4)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多少?5、人在空旷的山谷中唱歌能听到回声,若发出声音到听见回声用了0.8s。(1)则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是否能用此方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请简要说明原因。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在学习“声现象”的知识时有以下几个实验:如图甲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如图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变化。(1)图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水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_____的关系;实验时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____。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振动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丙中__________(选填“a”或“b”)显示的声音属于噪声,可以看出噪声发声体的振动是_________(选填“规则的”“无规则的”)。2、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如图a所示:(1)抽气一段时间后,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______,响度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如果把广口瓶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3)小明推测,假如把如图b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______弹起(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1.02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请你将表中所缺数据补全,表格空白处应填___________。(4)聪明的小王发现,实验过程中,编号A的铜丝用到了两次。假设验证每个猜想都需要至少3种不同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试分析如果有足够多的型号的琴弦供选择的情况下,验证所有猜想至少需要___________种不同规格的琴弦。4、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_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决定的。A.硬纸板接触齿轮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详解】A.“琴声”是瓶和水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于不同的瓶子中水量不同,敲击不同瓶子时,瓶和水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瓶和水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小芳的耳朵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A【解析】【详解】ABC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3、B【解析】【分析】【详解】A.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将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小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故B正确;C.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只是在人耳出减弱噪声,而不能消除噪声,故C错误;D.吹笛子时,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按住不同气孔,改变了振动的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了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故选B。4、D【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根据题目给出的情景判定其物理原理。【详解】A.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觉到声带的振动,说明振动产生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立即把手轻轻放在吉他上,可以感觉琴弦在振动,故B不符合题意;C.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知发声体的音叉在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D.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若把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则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是验证声音传播条件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5、D【解析】【详解】A.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会污染环境,对噪声无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B.氟里昂的代用品可以减小温室效应,对噪声无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C.用高音喇叭宣传产品,使噪声加强,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生活,故C不符合题意;D.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故选D。6、C【解析】【详解】A.“增损长短成十二律”是通过改变振动频率的方式获取不同的音律,故A错误;B.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其传播速度是340m/s,声速与频率无关,超声波的速度等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C.乐音的频率有规则,发出的音调好听,所以其波形也是有规则的,故C正确;D.超声波具有传播距离远的特点,蝙蝠就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的的,故D错误。故选C。7、B【解析】【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8、D【解析】【详解】A.音调反映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是声音的基本特征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B.响度反映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是声音的基本特征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C.音色与发声体本身的材质及结构有关,可以由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是声音的特征之一,故C不符合题意。D.声速不是声音的基本特征,故D符合题意。故选D。9、A【解析】【分析】【详解】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C【解析】【详解】AC.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静”表示要控制声音的响度小一点;“禁止大声喧哗”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C正确;B.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大声喧哗”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D.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

空气

信息【详解】[1]朱德恩小朋友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吹奏的小号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的耳朵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观众通过旋律很容易就辨别出吹奏的是《我和我的祖国》,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2、

振动

音色【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在枫桥边客船上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撞击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2]不同物体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能听出声音是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3、

振动

响度

噪声【分析】【详解】[1]燃放烟花爆竹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从而产生噪声。[2]较大声音是指声音的响度较大。[3]炮竹声影响人们的休息,所以属于噪声。4、

音色

响度【详解】[1]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因为这些鸟发声时的音色不同。[2]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响度比较大的缘故。5、

响度

音调【详解】[1]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决定,“震耳欲聋”是指声源的振动幅度大,说明声音的响度大。[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女高音低声伴唱中“高”的是声音的音调高,即声带的振动频率大。6、

振动

空气

响度

信息【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监考老师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3]考试中我们要保持安“静”,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小,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响度。[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利用了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7、

空气柱

向上推【详解】[1]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引起塑料管内空气柱振动,空气柱振动发声。[2]用嘴吹管时,向上推活塞,塑料管内空气柱减小,空气柱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8、音色【详解】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故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笛子、二胡、昆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9、B【详解】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排箫发声靠空气柱振动,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故排箫的高音区在B区。10、

音色

音调【详解】[1]音色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主要依据,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同学在教室外讲话我们能听出是谁,这是根据音色分辨的。[2]女生的发声比男生的尖,“尖”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是因为声带振动得快。三、计算题1、(1)100m;(2)20m/s;(3)2s【详解】解:(1)设车前进的距离为车s车,则2×900m-s车=v声×5s带入数据解得s车=100m(2)车的速度(3)经过22s车距障碍物的距离为s=900m-100m-20m/s×22s=360m设听到回声时间为t1则2×360m-v车t1=v声t1带入数据解得t1=2s答:(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100m。(2)汽车的速度为20m/s。(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经过2s。2、①6000m;②见详解【详解】解:①声波从潜艇A传播到B用的时间由得,A和B的距离②因为在月亮与地球之间有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答:①A和B的距离是6000m;②因为在月亮与地球之间有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3、(1)80m;1020m;(2)470m;(3)550m【详解】解:(1)由可知,汽车行驶的路程声音传播的路程(2)小明听到回声时与高山的距离(3)鸣笛处汽车与高山的距离答:(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为80m;声音传播的路程为1020m;(2)小明听到回声时与高山的距离为470m;(3)鸣笛处汽车与高山的距离为550m。4、(1)30m/s;(2)750m;(3)2720m;(4)1240m【详解】解:(1)火车的速度(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则大桥的长度(3)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路程(4)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所以答:(1)火车的速度为30m/s;(2)大桥的长度为750m;(3)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路程是2720m;(4)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1240m。5、(1)136m;(2)不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分析】【详解】解:(1)反射山峰与唱歌人的距离s=v⋅t=340m/s××0.8s=136m(2)在地球与月球之间有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此方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答:(1)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136m;(2)不能,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四、实验探究1、

振动

将微小振动放大

频率

低于20Hz

b

无规则的【详解】(1)[1][2]图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为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让水花四溅,是音叉的振动引起的。所以水花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2)[3]图乙实验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其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这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4]实验时,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其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其振动就越慢,则音调越低。[5]当钢尺伸出的长度超过一定程度时,即使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也听不到声音,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