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沙岩顶管施工方案_第1页
细沙岩顶管施工方案_第2页
细沙岩顶管施工方案_第3页
细沙岩顶管施工方案_第4页
细沙岩顶管施工方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沙岩地质条件下顶管施工综合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与设计参数本工程为城市排水管网改造项目,需穿越长度120米的细沙岩地层,铺设DN2000mm钢筋混凝土管。管道设计坡度0.3%,管顶覆土深度8-12米,穿越段地面为城市主干道,日均车流量达8000辆次,周边50米范围内分布有雨水、燃气、通信等地下管线。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施工段岩性主要为中风化细沙岩,单轴抗压强度3.5-5.0MPa,岩体完整性指数0.65,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埋深6.2米,渗透系数1.2×10⁻³m/d。1.2工程重难点分析关键挑战:细沙岩遇水易软化崩解,存在管节偏移风险;节理发育导致开挖面稳定性差;管道穿越既有地下管线密集区,轴线偏差需控制在±30mm内。技术关键:需解决破岩效率与开挖面稳定的矛盾,同步控制顶进轴线与地表沉降。二、施工总体部署2.1施工平面布置工作井采用6m×8m矩形沉井结构,壁厚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P8;接收井为4m×6m圆形结构,采用SMW工法桩支护。井周设置三重防护体系:1.8m高钢制围挡+防尘网+排水沟,围挡距井边不小于2m。泥浆处理区设置三级沉淀池(15m×8m×2m)及封闭式泥浆罐,实现泥水分离循环利用。2.2施工流程规划测量放线→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设备安装调试→顶管机组装→初始顶进→正常顶进→接收井接收→管节接口处理→井体回填。总工期控制在60天,其中顶进作业计划35天,日均顶进3.5米。三、关键施工技术3.1工作井施工工艺沉井制作:采用分节浇筑法,第一节高度4.5m,第二节3.5m。刃脚采用C20混凝土垫层+砖模支护,钢筋绑扎时设置φ16mm对拉螺栓,间距500mm×500mm,螺栓中部焊50×50mm止水片。下沉控制:采用排水下沉,配备4台Φ150mm井点降水设备,将地下水位降至刃脚以下1m。出土采用25T汽车吊配合抓斗,每次开挖深度不超过500mm,倾斜度控制在1%以内。3.2顶管设备系统配置核心设备选型:主顶系统:4台200T液压千斤顶,行程1.5m,额定工作压力31.5MPa掘进机:Φ2200mm泥水平衡顶管机,刀盘功率45kW,转速0-5rpm破碎系统:配备滚刀+齿刀组合刀具,刀具硬度HRC55-60注浆系统:双液注浆泵,流量80L/min,工作压力1.2-1.5MPa导向系统:激光经纬仪+倾角传感器,实时监测精度±2mm泥浆配置:采用膨润土(8%)+纯碱(0.5%)+CMC(0.2%)混合液,密度1.05-1.1g/cm³,黏度25-30s,失水量≤15ml/30min。在细沙岩段添加2%聚丙烯酰胺,增强泥膜形成能力。3.3顶进作业控制初始顶进:前10m为试顶段,顶进速度控制在5mm/min,每顶进300mm测量一次轴线偏差。当刀盘进入岩层后,逐步提升顶力至计算值的80%(约1800kN)。正常顶进参数:顶进速度:20-30mm/min泥水仓压力:1.2-1.5倍静止土压力(0.15-0.2MPa)出土量控制:理论出土量的105-110%注浆压力:管周注浆0.3-0.5MPa,同步注浆量为环形间隙的1.5倍破岩专项措施:针对细沙岩节理发育特点,采用"低转速+高扭矩"模式(转速2.5rpm,扭矩350kN·m),每顶进50m更换一次滚刀,齿刀磨损量超过10mm时及时补焊。遇岩层突变段(如夹泥层),立即降低顶速至5mm/min,同步提高泥水压力0.2MPa。3.4轴线控制与纠偏采用"勤测勤纠、小角度纠偏"原则,当偏差≤10mm时,通过调整纠偏油缸行程差(单次调整量≤5mm);偏差10-30mm时,结合注浆加固措施,在偏移侧管节外壁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体积比1:0.8)。纠偏角度控制在0.5°以内,避免形成折线。四、质量安全保障体系4.1质量控制要点管节质量:钢筋混凝土管进场需检查出厂合格证,外观蜂窝面积≤0.5%,端面平整度≤2mm。接口采用"T"型橡胶圈密封,安装前在橡胶圈表面涂刷硅油,接口间隙控制在15-20mm。顶进质量:轴线偏差≤30mm,高程偏差+30mm/-20mm,相邻管节错口≤15mm。每节管顶进完成后,立即进行接口打压试验,压力0.2MPa,恒压30min无渗漏。4.2安全防护措施地下管线保护:施工前采用地质雷达探测地下管线,对距离顶管轴线3m范围内的管线设置监测点,沉降预警值10mm。应急准备:配备2台柴油发电机(150kW)、应急注浆设备及Φ200mm备用泥浆管。制定坍塌、涌水等专项应急预案,每旬组织实战演练。个人防护:井下作业人员配备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氧含量低于19.5%时立即撤离。顶进作业时,工作井内严禁站人,设置声光报警系统。4.3监测监控方案布设12个地面沉降监测点,间距10m,采用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观测,初始值测3次,顶进期间每天2次。监测项目包括:地面沉降、工作井位移、顶力变化、管节应力等,当沉降速率超过5mm/d时,立即停止顶进并启动应急预案。五、特殊情况处理5.1岩层坍塌处理若发生掌子面坍塌,立即关闭刀盘,提高泥水压力至1.5倍设计值,同时从工作井向坍塌段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初凝时间30-60s)。待地层稳定后,采用"短冲程、低顶速"方式通过(顶速≤5mm/min),同步加强管周注浆。5.2刀具磨损异常当扭矩突然增大20%或出土量减少30%时,判断为刀具严重磨损。此时应停止顶进,采用气压作业进舱检查,更换刀具前需建立气压平衡系统(压力0.12-0.15MPa),作业人员配备自给式呼吸器,单次作业时间≤30min。5.3管节接口渗漏发现接口渗漏时,先清理接口杂物,采用速凝型防水砂浆封堵外侧,内侧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环氧玻璃钢加固。对于渗漏量较大的接口,采用注浆管从管内注入聚氨酯发泡剂,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以内。六、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间采取"四防一控"措施:防扬尘(雾炮机+洒水车)、防噪音(设备隔音罩,昼间≤70dB,夜间≤55dB)、防水污染(泥浆零排放)、防固废(建筑垃圾分类存放),控制施工扬尘扩散范围≤50m。顶进作业产生的弃渣需运至指定消纳场,运输车辆必须覆盖篷布并安装GPS定位系统。七、验收标准与资料归档工程验收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分部分项验收包括:工作井结构强度、顶管轴线偏差、管节接口严密性、地表沉降量等12项指标。施工资料需包含测量记录、顶力曲线图、泥浆试验报告等28类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