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体基础注浆施工方案_第1页
罐体基础注浆施工方案_第2页
罐体基础注浆施工方案_第3页
罐体基础注浆施工方案_第4页
罐体基础注浆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罐体基础注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本工程为立式储罐基础加固工程,储罐直径22m,高度15m,容积5000m³,主要存储介质为轻质原油。原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环梁式结构,因地质不均匀沉降导致基础环梁出现径向裂缝,最大缝宽0.8mm,沉降差达32mm,已影响储罐安全运行。根据检测报告,需采用压力注浆技术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恢复结构整体性并控制沉降发展。1.2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①素填土层(厚0.5-1.2m,松散状态);②粉质黏土层(厚2.3-3.8m,可塑状态,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③粉砂层(厚4.5-6.2m,中密状态,标贯击数N=18-25击);④石灰岩(中风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000kPa)。地下水位埋深6.8m,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1.3施工范围本次注浆施工包括:环梁底部脱空区域填充注浆地基土分层渗透注浆环梁裂缝化学注浆沉降观测点布设及监测二、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图纸会审:组织技术人员审核设计图纸,重点确认注浆孔位布置、注浆深度、压力参数等关键指标,形成图纸会审记录。方案交底: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工序质量控制点及验收标准。参数试验:在现场选取3个代表性试孔进行注浆试验,确定浆液配合比、扩散半径(实测1.2-1.5m)、初凝时间(调整至45-60min)等工艺参数。2.2材料准备材料名称型号规格技术指标用量存储要求水泥P.O42.5R初凝≥45min,抗压强度3d≥28MPa85t防潮存储,堆高≤10袋水玻璃模数2.8-3.2波美度38-42°Be'12t密封桶存放,避免暴晒超细水泥粒径≤10μm比表面积≥800m²/kg15t真空包装,保质期3个月环氧树脂E-44环氧值0.41-0.47eq/100g320kg阴凉处存放,温度≤25℃固化剂T31胺值400-450mgKOH/g80kg与环氧树脂分开存放砂中砂含泥量≤3%,细度模数2.645m³防雨堆放,底部架空2.3设备准备设备名称型号数量技术参数检查项目地质钻机XY-1002台最大钻深50m,转速0-500r/min钻杆垂直度、动力系统注浆泵ZJB-303台工作压力0-10MPa,排量0-50L/min压力传感器校准、液压系统搅拌机JW-3502台搅拌容量350L,功率4kW叶片磨损情况、搅拌均匀性超声波检测仪CTS-90031台分辨率0.1mm探头灵敏度、数据存储功能精密水准仪DSZ21台每公里往返误差≤0.5mm水准管气泡稳定性2.4现场准备场地平整:清理环梁周围3m范围内杂物,平整施工场地,铺设200mm厚级配砂石作为操作平台。临时设施:搭建水泥库房(30m²)、浆液搅拌区(设置防雨棚)、配电房(配备30kW发电机备用)。安全防护:在储罐周边设置1.8m高防护栏杆,悬挂安全警示标志,搭设环形人行通道(宽1.2m)。三、主要施工工艺3.1注浆孔施工3.1.1环梁注浆孔孔位布置:沿环梁内侧圆周均匀布设注浆孔,孔距2.5m,共28个孔位,孔径φ50mm,孔深至环梁底以下1.5m。钻进工艺:采用地质钻机干钻成孔,钻杆垂直度偏差控制≤1%,孔口设置φ108mm护筒,防止孔口坍塌。清孔验收:钻孔完成后用高压空气(0.6MPa)吹孔,清除孔内渣土,验收孔深、孔径合格后安装注浆管。3.1.2地基注浆孔分层设置:在环梁外侧2m处布设外圈注浆孔,按梅花形布置,孔距3m,共22个孔。采用分层注浆工艺,第一注浆段(2-4m)、第二注浆段(4-6m)。成孔方法:采用φ130mm钻头开孔,下入φ110mmPVC管护壁,底部设置单向阀注浆装置。3.2浆液制备3.2.1水泥浆制备配合比:水泥:水:水玻璃=1:0.5:0.08(重量比),根据试配调整水灰比,确保浆液流动度(漏斗黏度计测定)控制在18-22s。搅拌程序:先加入定量水,启动搅拌机(转速1500r/min)缓慢加入水泥,搅拌2min加入水玻璃,继续搅拌1min检测浆液密度(控制在1.85-1.95g/cm³)3.2.2化学浆液制备环氧浆液:环氧树脂:固化剂:稀释剂=100:25:10(重量比),采用双桶搅拌机制备,A桶搅拌环氧树脂与稀释剂(转速800r/min),B桶搅拌固化剂,使用前按比例混合搅拌3min。浆液过滤:所有浆液均通过100目滤网过滤,防止颗粒杂质堵塞注浆管。3.3压力注浆施工3.3.1环梁底部注浆注浆顺序:采用跳孔施工,分3个施工段,每段施工完成后间隔24h再进行相邻段施工。注浆参数:注浆压力:初始0.3MPa,逐步升压至0.8MPa注浆流量:控制在20-30L/min终止标准:达到设计压力后稳压5min,吸浆量≤5L/min工艺控制:采用“先稀后浓”浆液变换原则,当吸浆量过大(>80L/min)时,掺入5%水玻璃加速凝固。3.3.2地基分层注浆分段注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注浆,每段注浆高度2m,使用止浆塞分隔,注浆管提升速度0.3m/min。压力控制:粉质黏土层注浆压力0.6-0.8MPa,粉砂层1.0-1.2MPa,通过注浆泵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控。扩散控制:每孔注浆量按扩散半径1.5m计算(理论值1.8m³/孔),实际注浆量与理论值偏差超过20%时,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参数。3.3.3裂缝化学注浆裂缝处理:先用钢丝刷清理裂缝表面,采用环氧腻子对裂缝进行封缝处理,埋设注浆嘴(间距30-50cm)。注浆工艺:使用低压注浆泵(工作压力0.2-0.4MPa),按从下至上、从一端到另一端的顺序注浆,当相邻注浆嘴溢出浆液时关闭阀门,稳压10min。表面处理:注浆完成24h后拆除注浆嘴,用环氧砂浆修补表面,打磨平整。3.4质量检测无损检测:采用超声波检测仪对注浆区域进行扫描,检测脱空填充率(要求≥95%)。取芯检测:每30个注浆孔选取1个检测孔,钻取芯样观察浆液扩散情况,测试抗压强度(要求≥20MPa)。压水试验:对地基注浆区进行压水试验,渗透系数需达到1×10⁻⁶cm/s以下。四、施工进度计划4.1进度安排(总工期28天)工作内容起止时间工期备注施工准备第1-3天3天含材料进场检验注浆孔施工第4-9天6天环梁孔与地基孔同步施工环梁底部注浆第10-15天6天分3段跳仓施工地基分层注浆第12-20天9天与环梁注浆平行作业裂缝处理第16-18天3天需环梁注浆完成后进行检测验收第21-25天5天含第三方检测场地恢复第26-28天3天含设备退场、场地清理4.2进度保证措施资源保障:投入2个施工班组(每组12人),实行两班制作业,确保关键工序连续施工。设备备用:注浆泵、搅拌机等关键设备备用率100%,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工期。材料储备:水泥、水玻璃等主要材料储备量满足10天施工需求,建立材料进场台账。五、质量控制措施5.1原材料控制材料进场时查验出厂合格证、质保单,按规定进行取样送检,水泥每200t为一检验批,水玻璃每50t为一检验批。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建立材料不合格品处理台账,记录处置过程。5.2工序质量控制钻孔验收:每孔施工完成后检查孔位偏差(≤50mm)、孔深(允许偏差+50mm)、垂直度,填写钻孔检查表。浆液检验:每工作班制作3组水泥浆试块(70.7×70.7×70.7mm),标准养护28天后检测抗压强度。注浆记录:详细记录每孔注浆时间、压力变化、注浆量、浆液配比等数据,形成注浆施工日志。5.3质量通病防治质量问题产生原因防治措施浆液串孔孔距过小或地层裂隙发育采用跳孔施工,控制注浆速度≤30L/min压力骤升浆液凝固过快或管路堵塞调整浆液配比,定期清洗注浆管(每3孔一次)地表隆起注浆压力过大或注浆量过多控制注浆压力不超过设计值,设置地表沉降观测点吸浆量过小地层致密或浆液黏度大采用超细水泥浆液,必要时掺入0.5%高效减水剂六、安全文明施工6.1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每日开展班前安全技术交底。用电安全:施工现场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设置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电缆架空敷设高度≥2.5m。高处作业:搭设作业平台(宽1.2m,满铺脚手板),设置防护栏杆及挡脚板,作业人员佩戴双钩安全带。6.2文明施工扬尘控制:钻孔作业采用湿法施工,水泥库房设置喷淋系统,场区出入口设置洗车平台。噪声控制:选用低噪声设备,夜间(22:00-6:00)禁止进行钻孔作业,必要时设置隔声屏障。废弃物处理:施工产生的废浆液集中收集,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废注浆管、包装袋等回收处理。七、监测与验收7.1沉降监测观测点布设:在环梁上等距布设12个沉降观测点,采用强制对中装置,观测点高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监测频率:施工期间每2天观测1次,竣工后1个月内每周1次,3个月内每半月1次,半年内每月1次。预警值:当单日沉降量超过2mm或累计沉降量超过15mm时,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并采取加固措施。7.2验收标准主控项目:注浆体抗压强度≥20MPa地基承载力提高≥30%环梁沉降差≤5mm裂缝修补后抗渗压力≥0.3MPa一般项目:注浆孔位偏差≤100mm浆液配合比偏差±5%表面平整度≤5mm/m7.3验收程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提交验收申请监理单位组织初验,核查施工资料完整性业主组织设计、勘察、监理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签署《工程竣工验收证书》,办理移交手续八、应急预案8.1突发事件处置注浆管爆裂:立即关闭注浆泵,更换受损管路,检查注浆压力设置,必要时降低注浆压力。火灾事故:现场配备4具ABC干粉灭火器,初期火灾由义务消防队处置,严重时立即拨打119,并组织人员疏散。中毒事件:作业人员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时,立即转移至通风处,症状严重者送医院救治,查明毒物来源并采取防护措施。8.2应急物资储备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存放位置急救箱含常用药品2个现场办公室应急照明手提式LED灯5台配电房消防水带DN65,长20m2条储罐区消防栓旁防毒面具过滤式10套材料库房九、技术档案管理9.1资料收集施工过程中及时收集以下资料: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