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调查-以A市幼儿园为例_第1页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调查-以A市幼儿园为例_第2页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调查-以A市幼儿园为例_第3页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调查-以A市幼儿园为例_第4页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调查-以A市幼儿园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调查以A市幼儿园为例摘要: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园中的教育活动也影响着幼儿园教育质量,所以必须重视幼儿园活动的开展。当然,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互动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教育意义。高质量的互动既可以促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师幼关系,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从而实现了幼儿园的活动目标,提高了幼儿园教学质量。本研究对A市两所幼儿园的中班区域活动进行多次观察,深入了解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分析其存在的诸如教师定位不够准确、幼儿主动提问较少、师幼互动质量不够高等问题,进而为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提出调整角色定位、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倡议幼儿园提升办学水平等教育建议,以期有效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高效开展。关键词: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师幼互动;问题引言师幼互动是幼儿和教师之间人际交流和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存在于幼儿园的集体活动、自由活动等各个活动中。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不仅可以促进师幼关系,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和观察能力,除此之外,幼儿在互动中还可以获得丰富的经验,提高幼儿的交流沟通能力。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忽视师幼互动,失去很多教育机会,因此,本研究将主要针对中班在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进行深入调查,通过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积极的解决策略。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为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师幼互动,这样的研究方向可以为现有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通过此研究,还可以提高教师在活动中的沟通能力,同时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使区域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相关概念区域活动关于区域活动的统一概念界定。张哲(2011)认为,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根据教师提供的区域环境与区域材料,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进行的游戏形式,是有教育意义的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对于区域活动的定义,本研究更赞同张博老师的观点:活动区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活动区,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师幼互动刘晶波认为,广义上的师幼互动既包括教师与三岁前幼儿发生在托儿所的互动,也包括教师与3-6岁幼儿发生在幼儿园中的互动;狭义的师幼互动专指发生在幼儿园的师幼互动。笔者对其定义为:在幼儿园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产生相互影响和作用。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笔者定义为:发生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交流行为。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对象A市A、B两所幼儿园中,中班区域活动中发生师幼互动的幼儿和教师。每个幼儿园都有4个中班,每个班分别有30名幼儿、3名教师。研究方法文献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法,搜索和查阅了有关区域活动、师幼互动、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等文献资料,认真阅读了其研究过程,总结了各位学者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观察法通过非参与式观察可以让区域活动在没有外人打扰的情况下,顺其自然的进行,更加真实。本次观察记录表参考刘晓的《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观察记录表》,在真实的情况下,对两所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进行观察,观察内容主要包括师幼互动的发起者、师幼互动的区域、互动主题等方面。本次观察共37次,获得有效数据198份。其中教师发起互动121次,幼儿发起互动77次。访谈法为更加深入了解观察不到的问题,本研究访谈的对象设定为A市幼儿园中班的6名教师,通过制订具体的访谈提纲,在游戏结束后对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师幼互动的看法等,以此来了解更多教师的真实想法,获取更多有用信息。A市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现状调查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通过《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观察记录表对A市A、B两所幼儿园的中班区域活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观察,把获得的196份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区域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的真实情况,制定了《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访谈提纲对组织区域活动的六名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访谈。同时对观察记录表和访谈内容进行整体统合,从而总结出A市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中班区域活动中互动主体的分布情况在观察中笔者将互动主体分为两部分,即师幼互动的发起者为教师或幼儿,具体情况如表2-1所示。表2.1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主体的分布情况教师作为发起者开启的互动事件幼儿作为发起者开启的互动事件次数12177占比61.11%38.89%由表2.1可知,在所有的互动中,教师发起的互动121次,占61.11%;幼儿发起的互动共77次,占38.89%。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发启的互动频率远远高于幼儿发启的互动。教师作为师幼互动发起者的情况教师作为发起者时不同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情况本次研究的区域为:建构区、益智区、手工区、图书区、表演区、科学区6个区。教师作为发起者的师幼互动在观察的6个区域中的分布状况如下图:表2.2教师作为发起者的师幼互动在6个区域中的分布区域次数(N)百分比(%)建构区3831.40益智区2016.53手工区2621.49图书区97.44表演区119.09科学区1714.05由表2.2中的数据可看出,发生在建构区的互动是最多的,共38次,占总数的31.40%;表演区和图书区的互动发生较少,分别为9.09%和7.44%。因此教师作为发起者时,在各个区域发起的互动频率并不均衡,发起互动最多的区域是建构区,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在表演区发起的互动最少,不足总数的十分之一。在访谈中问到教师在哪个区域发起互动较多,哪个区域发起互动较少时,教师说:“在区域活动活动中,我们一般会多注意建构区的幼儿,因为好多时候幼儿会因为抢玩具而发生不愉快,所以我们会多留意建构区,当发生时,我们也会及时去解决问题。而且在建构区好多幼儿会向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是我们也会互动。在图书区,大多数幼儿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或绘本后,会安安静静地看书。”为了进一步研究教师发起的互动和区域的关系,笔者随机选出两名刚组织完区域活动的中班教师进行访谈。笔者:在区域活动中,您一般更加倾向在哪个区域发起互动,为什么?教师A:我一般在建构区和孩子们交流比较多,一是孩子在建构区游戏时喜欢吵吵闹闹,我会常常提醒他们纪律,让他们安静下来;二是当我看见孩子拼好自己的作品时,会问他们拼的是什么。教师B:我会在每个区域巡查,时刻关注孩子。但是在建构区和益智区发起互动相对比较多,因为图书区和美工区的环境比较安静,我也不好意思去打扰他们。反而那两个比较吵的区域需要我维持纪律。教师作为发起者时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主题情况根据教师发起的互动目的,将互动主题为九种。表2.3教师作为发起者时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主题情况主题指导活动纪律约束指导幼儿展示或演示安慰、关心与表达情感与幼儿共同游戏照顾生活与培养习惯评价询问其他次数(N)2839131438943百分比(%)23.1432.2310.7411.572.486.617.443.312.48由以上数据可看出,教师发起的纪律约束的互动次数最多,共39次,占总比32.23%;发起的有关与幼儿共同游戏的次数最少,仅有3次,占总比2.48%,由此可见,教师在发起互动时,互动的主题内容很不均衡,比例相差较大。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在教师发起互动时,教师大多以“教师”的角色进行互动而并不是“幼儿伙伴”的平等角色。教师互动的常见内容以约束纪律为主,当幼儿的声音开始逐渐变大时,教师就会大声说“小嘴巴不说话;再说话,就不玩了”等语言来使幼儿安静下来,再次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发起者时互动性质分布情况在师幼互动中,将教师的互动性质划分为积极、消极、平和;将幼儿的划分为正向、负向和中性。表2.4教师作为发起者时互动性质分布情况次数(N)百分比(%)积极3528.93消极3730.58平和4940.49由表2.4可知,教师发起的互动中,平和的情绪的次数是最多的,共49次,占40.49%;而积极的互动有35次,占总体的28.93%。这样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教师在互动时并没有做到时刻精神饱满,积极地与幼儿进行互动。通常情况下是以平和的心态与幼儿发起互动。关于互动性质问题,笔者随机访谈了两名教师。笔者:在区域活动中,您会以什么样的情绪和心态与幼儿互动?教师C:其实每次和幼儿互动我们都想微笑着回答幼儿的每个问题,但是一会儿这个找老师,一会儿那个找老师,我们的热情一会就没有了。教师D:以“旁观者”的心态,不打扰他们游戏,然后去观察孩子们的表现。表2.5幼儿作为受动者时互动性质分布情况次数(N)百分比(%)正向5242.98负向2823.14中性4133.88由以上数据可看出,幼儿作为受动者时,正向的互动共52次,占42.98%;幼儿的负向互动共28次,占23.14%。由此可见,教师发起师幼互动时,幼儿的正向性质较多,负向性质较少,大部分幼儿还是喜欢用正向的态度来回应教师。这也说明了教师在互动时,互动性质是积极、消极还是平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大多数都会以正向或中性来反馈给教师。但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情绪也会影响着幼儿的情绪。教师作为发起者时互动结果分布情况表2.6教师作为发起者时互动结果分布情况互动结果次数(N)百分比(%)接受10485.95拒绝1714.05当教师发起互动时,幼儿接受的次数为104次,占总比85.95%;幼儿拒绝的次数为17次,占总比14.05%。在教师发起的互动中,绝大部分情况下幼儿都是接受教师的互动,教师都能达到自己互动的目的。在观察中发现,当教师发起的互动主题为指导幼儿活动和询问时,幼儿都会接受互动;当教师的互动主题是安慰、关心与表达情感时,幼儿偶尔会拒绝。比如某一幼儿因同伴抢自己玩具而闷闷不乐,这时教师走过来安慰该幼儿,可互动的结果是该幼儿拒接了教师的安慰和关心,依然独自闷闷不乐,教师只好让幼儿独自、慢慢恢复情绪。幼儿作为师幼互动发起者的情况幼儿作为发起者时不同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情况幼儿作为发起者的师幼互动在观察的6个区域中的分布状况如下图:表2.7幼儿作为发起者的师幼互动在6个区域中的分布区域次数(N)百分比(%)建构区2836.36益智区1620.78手工区1418.18图书区56.49表演区67.79科学区810.40由表2.7中数据可知,在幼儿作为师幼互动的发起者时,在建构区发起的互动次数较多,共28次,占36.36%;在图书区发起的互动只有5次,仅占6.49%。由此可见,幼儿作为发起者时,在较安静的区域发起互动较少,在建构区、益智区这些比较嘈杂的区域发起互动较多。像图书区和美工区这类区域中,一般区域材料数量较多,幼儿进入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绘本或美工材料,自己会安静的进行自己的活动,绘本都是以图画为主,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在美工区操作只有遇到困难时才会向教师寻求指导。而在建构区、益智区,除了遇到困难向教师请教寻求指导,还会常常因与同伴之间产生矛盾去找教师告状或者幼儿完成操作后向教师展示。因此,幼儿发起互动时,在建构区、益智区的互动多于其他区域。幼儿作为发起者时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主题情况通过观察,笔者将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主题分为9种。表2.8幼儿作为发起者时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主题情况主题寻求指导告状展示寻求关注与表达情感与教师共同游戏请求照顾和帮助发表见解提问其他次数(N)122213648552百分比(%)15.5928.5716.887.795.2010.396.496.492.60从以上数据可知,当幼儿作为互动的发起者时,互动中告状主题发起互动最多,共22次,占28.57%;最少的是与教师共同游戏,只有4次,占总次数的5.20%。由幼儿发起的互动中,发起的主题内容频率也不均衡,告状的次数最多。在中班这个年龄段,幼儿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争抢玩具”比较普遍,这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笔者:区域活动开展时,在什么情况下幼儿会主动与您互动?为什么?教师E:在图书区幼儿翻阅完一本绘本,想要换一本新的时,会主动问老师,或者有时候两三个孩子都抢同一个玩具,这个时候旁边的孩子就会跑过来跟老师告状,说他们几个在抢玩具。教师F:当区域里出现新的材料或者玩具,孩子们就特别想让老师给他们讲解,怎么玩,怎么使用,这个时候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和老师互动。幼儿作为发起者时互动性质分布情况在师幼互动中,将教师的互动性质划分为积极、消极、平和;将幼儿的划分为正向、负向和中性。表2.9幼儿作为发起者时互动性质分布情况次数(N)百分比(%)正向5267.53负向2228.57中性33.90由以上数据可看出,幼儿作为互动的发起者时,大多数的互动性质为正向,共有52次,占总次数的67.53%;幼儿的中性性质只有3次,占3.90%。幼儿的情绪是有很明显的划分,但正向的情绪占比例较大,说明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起师幼互动时的情绪情感还是以正向为主。这个跟教师作为发起者时,教师的互动性质有明显的区别。表2.10教师作为受动者时互动性质分布情况次数(N)百分比(%)积极2127.27消极810.39平和4862.34由以上数据可知,当教师作为互动的受动者时,平和的情绪为主要互动性质,共48次,占总比的62.34%;教师以消极性质的互动次数最少共8次,占10.39%。当幼儿发起互动后,教师一般用平和的互动性质来沟通和交流,较少用消极的态度回复幼儿。但无论是用什么情绪回复幼儿,教师的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幼儿作为发起者时互动结果分布情况表2.11幼儿作为发起者时互动结果分布情况互动结果次数(N)百分比(%)接受6888.31拒绝911.69由上表数据看出,当幼儿作为师幼互动的发起者时,互动结果为接受的次数为68次,占总次数的88.31%;互动结果为拒绝的次数为9次,占总次数的11.69%。绝大多数的结果为接受。通过观察,在区域活动中,当幼儿向教师“告状”时,绝大部分教师会及时的介入,了解和调节幼儿之间的“矛盾”;在幼儿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时,也会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时教师也会接受互动,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这些行为和表中的数据都表现出了教师关心幼儿、关注幼儿的良好素质。A市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师幼互动的发起者多为教师由表2.1可看出,教师发起互动的次数是幼儿发起互动的两倍左右。可见,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大部分的互动由教师发起。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教师角色定位不够准确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主体性原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但笔者在本次观察中看出,在区域活动中,大多数互动都是由教师发起,发起的互动主题由表2.3可看出,约束纪律和指导活动较多,这些互动都是由“教师”的角色发出的,说明教师还是以一个很权威的指导者的身份在介入区域活动,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以幼儿为主体进行区域游戏。在这些区域活动中,幼儿不能“自由”的游戏,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在访谈中教师也提到:“我知道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是主体,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如果没有遇到问题,教师尽量不要干涉和指导幼儿,但是每次看到幼儿把积木乱放或者随便说话,我都忍不住去约束纪律,让他们安静自己玩自己的。”从以上的访谈中可以看出,教师对于区域活动的看法和理解是基本正确的。但是通过笔者的观察,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教师开启互动时常常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不由自主地指导或询问幼儿,使区域活动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达到自己的预设效果,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可以做到真正的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主动提问和询问的次数较少在表2.8可以看出,由幼儿发起的77次互动中,幼儿向教师提问和询问的次数比较少,这是因为较多的幼儿害怕向教师提问或询问。在观察时发现,当幼儿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教师很多时候并没有做出正面的回答,甚至回避或忽视问题。很多时候幼儿还没有说完,教师直接打断幼儿:好了,不要说了,安静玩自己的。这样的情况下,使本来胆子就小的幼儿,更加不敢大声说话,更加不敢和教师说话,直接影响了幼儿主动在区域活动中发起互动的频率。有效促进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合理化建议对于幼儿而言,区域活动是一种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具有选择自由等特征,对于教师而言,在区域活动中的身份,不再像集体教学活动中一样,传递幼儿知识,而是转变成了幼儿游戏时的同伴。区域活动具有它自己特有的的教育意义,正因如此,也对从事学前教育的人和社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本研究从幼儿园、幼儿教师两个方面提出建议。幼儿园方面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一些幼儿园对于区域活动的开展不够重视,更加忽视了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因此幼儿园应注意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区域活动及其师幼互动,使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个活动中都能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会大大促进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样也会使得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在各方面得到提升。改善区域条件,加强师资力量对于区域活动空间不足,区域中设备不完善的幼儿园,应加大此方面的财政投入,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区域活动中轻松、快乐、自主地进行游戏。为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在教师方面,幼儿园也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组织教师进行定期有关师幼互动的培训或交流,使教师改变之前片面的思想,认识到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在交流中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教师方面调整教师角色定位在大多数幼儿教师看来,自己是幼儿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往往忽视自己的其他身份,忽略了在游戏中教师可以是参与者,也可以是合作者,因此,教师的正确角色定位对于师幼互动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幼互动就像好朋友一样,幼儿可以把教师看做自己的同伴,邀请教师一起游戏,教师也可以随时关注幼儿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约束纪律。因此教师应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让幼儿可以走进教师,让教师可以走进幼儿。让幼儿重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在一日生活中,教师的角色应随着环境不同而转换着,这样的教师才会是幼儿喜欢的教师,这样高质量的互动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4尊重幼儿主体角色创设宽松的互动环境,离不开教师对幼儿主体地位的认可与尊重。在幼儿与教师互动时,尊重幼儿,让幼儿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时关注每个幼儿,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成长。只有让幼儿得到尊重和接纳,才能使得整个活动趋向于双向化,更有利于实现有效的互动。结语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A市幼儿园中班的幼儿和教师,主要研究了在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情况。主要通过非参与式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