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_第1页
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_第2页
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_第3页
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_第4页
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I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9-前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世界大流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再一次被提到国家层面。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养和人才匮乏的突出问题,而教育是这一问题的根本。正如李立明教授所言,公共卫生人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生物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使命责任。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后备军[[]薄涛,李士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J].预防医学论坛,2007(07):628-632.][]薄涛,李士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J].预防医学论坛,2007(07):628-632.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陈旧,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落后,往往存在“重预防、轻应急;重流病防疫,轻社科交叉”等问题,且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得不到重视,应对重大疫情的核心能力培养不系统、不完善。研究也表明[[]刘莹,靳光付,王建明,等.新医科背景下的预防医学教育改革思考[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网络预发表.DOI:10.3760/112150-20200328-00461.-[]任涛,吕筠,余灿清,等.疫情后时代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OL].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2020-04-01)./yufabiao/1186812.htm.DOI:10.3760/112150-20200330-00473.[网络预发表].],现行培养模式和公卫体系导致应急、应用型人才的短缺,也造成了人才的学科背景单一,缺乏综合能力强、实战性强的公卫人才。在教学安排中,不少院校缺乏现场流行病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案例分析等重要课程的设置;在实验教学中,操作技能项目的培养表现出“菜谱式”特点[[[]刘莹,靳光付,王建明,等.新医科背景下的预防医学教育改革思考[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网络预发表.DOI:10.3760/112150-20200328-00461.[]任涛,吕筠,余灿清,等.疫情后时代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OL].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2020-04-01)./yufabiao/1186812.htm.DOI:10.3760/112150-20200330-00473.[网络预发表].[]李昱辰,刘宝英,吴传城,等.新形势下提升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7):7-8.本研究旨在以“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各级疾控中心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和相关文献为主要依据,结合教育评价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构建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应对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核心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现阶段全日制5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1.2研究方法1.2.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能力结构(1)文献收集与分析通过检索期刊数据库及其他方法收集整理文献,为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方法、实践提供背景资料。查阅文献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法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进展与时事热点;关于国内外公共卫生人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我国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质量要求的相关研究和法规文件。运用理论分析法对文献中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综合,结合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各级疾控中心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并依据教育评价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确定核心能力框架,从而为评价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2)深度访谈法根据本研究要求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以及4人专家指导组。专家指导组成员:省疾控中心原应急所所长和中心主任、各类高校公共卫生学院院和系主任。课题研究小组在整理分析文献基础上,通过线上语音、视频或邮件等方式对专家指导组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并初步拟定三级评价指标体系。1.2.2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1)德尔菲法对初步构建的三级评价体系进行指标的补充、修正等。①专家入选原则德尔菲法的灵魂是专家的选择,咨询专家权威性、代表性关乎咨询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本研究要求专家对应急防疫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或熟悉预防医学本科生的培养与管理。一、是国内有代表性高校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具有一定的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培养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或长期从事预防医学本科教育质量管理、评估工作或本科公共卫生教育研究;二、是国家、省级、市级疾控中心以及相关机构专家,应为在应急或突发公共卫生领域从事10年以上的专业人员,或在相关机构任行政职务,熟悉预防医学本科教育评估工作;三、愿意回答专家咨询问卷,为本研究提出建议,且最好能保证在课题研究的时间内持续参加本研究的几轮函询。本研究依据入选原则和职务职称等,聘请了国内7所公共卫生学院专家共9人,其中双一流院校4所、省属医科院校3所,以及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海关(原出入境检疫局)等6家相关机构的专家和学者12人,合计21人。②咨询方法采用互联网、E-mail等方法收集专家意见。第一轮专家咨询:在导语中简要介绍课题的研究目的及课题相关背景资料,在正式调查表前均详细说明填表要求;咨询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判断备选指标重要程度,并在“修改意见”栏和“需增加指标”栏中进行补充修改;第二部分是专家一般情况、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见附录1)。第二轮专家咨询:对第一轮统计结果和专家反馈意见进行分析,要求专家对修改后的指标体系再一次进行判断,在第二轮咨询表中详细解释指标的修改,并同样对填表方法进行说明(见附录2)。③指标筛选方法本研究的指标筛选要求主要参考相关文献[[]关勋强,李瑞兴,刘运成,等.医学研究生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M].[]关勋强,李瑞兴,刘运成,等.医学研究生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④咨询结果统计处理专家基本情况包括专家积极系数、专业相关性、年龄结构与工作年限、专业学术权威性、职务情况等。其中,专家积极系数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程度通过公式(1-1)计算,Ca是专家在判断指标重要性程度时的主要依据,其量化值见表1;Cs是指专家对所调查问题的熟悉程度,其系数见表2,主要以专家的自我评价为主。专家意见的一致性程度由均数、满分比表示其集中趋势,由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表示其协调程度。Cr=(Ca﹢Cs)/2(1-1)表1判断依据及其影响程度量化表判断依据对专家判断的影响程度Ca大中小工作经验理论知识参考资料5直觉选择5表2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系数表熟悉程度非常熟悉比较熟悉稍微熟悉不熟悉权值(Cs)1.0(2)层次分析法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依评价目的确定的总评价目标对评价对象进行连续性分解,得到各级评价目标,并以最下层作为评价指标,筛选评价指标,确定指标的权重。步骤如下:①建立判断矩阵假设Zij、Zik为同层次指标中任意两个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利用均数间的差值确定Saaty标度(规定详见表3),并据此建立判断矩阵。以一级指标构建为例,指标均数,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对比应急防疫相关知识,4.65-4.88=-0.235,查表3,行(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列(应急防疫相关知识)填1/2,行(应急防疫相关知识)列(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填2;同理可填其他行列,得到一级指标判断矩阵见表4。表3Saaty标度说明差值Saaty标度相对重要程度Zij-Zik=01两者同等重要0.25<Zij-Zik≦0.53Zij比Zik稍微重要0.75<Zij-Zik≦15Zij比Zi相当重要1.25<Zij-Zik≦1.57Zij比Zi强烈重要1.75<Zij-Zik9Zij比Zi极端重要差值在两个尺度之间分别取2、4、6、8相邻程度的中间值表4一级指标间两两比较判断矩阵1职业精神与价值观2应急防疫相关知识3应急防疫基本技能4应急防疫公关能力1职业精神与价值观1(a11)1/2(a12)1/2(a13)3(a14)2应急防疫相关知识2(a21)1(a22)2(a23)4(a24)3应急防疫基本技能2(a31)1/2(a32)1(a33)4(a34)4应急防疫公关能力1/3(a41)1/4(a42)1/4(a43)1(a44)②计算权重A计算相对权重——几何平均法按照公式(1-2)计算初始权重系数(1-2)按照公式(1-3)计算相对权重即归一化权重系数(1-3)其中m为矩阵的阶数,即同层次指标数以一级指标计算为例,计算过程如下:==0.931,同理=2.000,=1.414,=0.380W1=0.931/(0.931+2.000+1.414+0.380)=0.197,W2=0.423,W3=0.299,W4=0.080B计算组合权重:由本层及以上各层次相对权重相乘而得。以一级指标“1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和其下二级指标“1.1职业价值观”和三级指标“1.1.1敬业精神、责任感”为例:1相对权重0.197,1.1相对权重0.667,1.1.1相对权重0.324,1组合权重=0.197,1.1.组合权重=0.197*0.667=0.131,1.1.1组合权重=0.197*0.667*0.324=0.043。③指标逻辑一致性检验为避免指标先后顺序对其权重产生影响,本研究选用一致性指数CI进行检验,仅当阶数>2时,引入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CI进行修正,并计算随机一致性比例CR。计算公式如下:(1-4)(1-5)(1-6)(1-7)式中,m为受检层次的子目标数;为最大特征根。1.2.3数理统计法用Excel软件计算两轮咨询结果的均数、变异系数和满分比,和进行专家积极性系数、权威系数等数据的整理;用SPSS21.0软件分析专家协调系数。1.3构建三级指标体系的原则和依据1.3.1构建原则参考同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彭张林,张爱萍,王素凤,[]彭张林,张爱萍,王素凤,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构建流程[J].科研管理,2017,38(S1):209-215.[]蒋海兰,焦卫红,曹和安,等.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8):1718-1722.[]唐玄乐,刘晓秋,于佳,等.基于Delphi法的预防医学专业核心能力评估体系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01):17-22.(1)目的性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要反映出被研究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要有一定的导向性,能够符合发展趋势,以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2)全面性原则指各级指标在精简的前提下应覆盖全面,要将研究对象贴切地描述出来,且不能与目标相违背、相矛盾。(3)客观性原则构建指标体系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选指标应能如实反映评价对象的客观本质,同时指标体系在结构和内涵上应体现广泛且公正的评价要求。(4)科学性原则首先要有可靠的依据和合理的筛选原则,其次以分类、分层次的方式来构建指标体系,使得同一类同层次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不同层级之间保证上层指标概括下层,下层指标反映上层。(5)可操作性原则评价体系应尽可能以定量指标为主,使得指标的内容便于操作和判断,最终可通过直接测量或观察而获得明确的结论,做到具体化、清晰化的目标。1.3.2构建依据(1)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明确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有9条,分别为知识目标中的了解识别与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危机的基本知识和处置原则、了解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了解全球公共卫生知识状况等,和技能目标中的重点突出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识别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能力和相关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技能要求比知识要求多1倍。(2)各级疾控中心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2008年,“各级疾控中心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由原卫生部印发,规定了疾控的7大基本职责[[]陈良侠,张媛媛,刘维量,等.[]陈良侠,张媛媛,刘维量,等.新形势下疾控中心机构设置的几点思考[J].预防医学论坛,2018(11):86-88.除上述两项基本依据外,还参考了同类相关文献[[]李娜,张人杰,周颖[]李娜,张人杰,周颖,等.浙江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人员能力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2017,29(11):1081-1085.[]江敏,刘达伟.我国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现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5):36-38.[]黄开勇,杨莉,刘顺,等.预防医学生卫生应急能力培养现状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2018(15):49-50.2结果2.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形成在文献基础上,依据教育评价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结合“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各级疾控中心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初步拟定4个一级指标(职业价值观、精神,应急防疫相关知识,应急防疫处置能力,应急疫情管理能力)、11个二级指标以及38个三级指标。如表5所示。表5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拟)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职业价值观、精神1.1职业态度价值观1.1.1敬业精神、责任感1.1.2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精神、法律意识1.1.3团队精神1.1.4服从命令的大局观1.2身心素质1.2.1坚韧耐心、有进取心1.2.2心理承受能力1.2.3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和现场灵活应变能力2应急防疫相关知识2.1相关基础知识2.1.1传染病学、病原学2.1.2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2.1.3临床医学相关知识2.1.4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际沟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医学、社会人文等)2.2应急防疫体系知识2.2.1应急相关法规及政策(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等)2.2.2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应急处理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的内容2.2.3生物安全知识(实验室生物安全、现场调查处置、标本采集送检、个人防护)2.2.4疫情相关信息管理的理论(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和内容等)3应急防疫处置能力3.1现场调查能力3.1.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或社区调查)3.1.2数据的分析处理(包括办公软件的使用)3.1.3查找事件原因与传播链3.1.4确定密切接触者或高危人群3.1.5现场样品采集和保存3.1.6实验室检测(基本病原学检测与鉴定)3.1.7撰写报告能力3.2生物安全防护和现场处置能力3.2.1生物安全防护(个人防护、标本采集送检、实验室、现场调查处置等安全防护)3.2.2隔离措施及医学观察等3.2.3卫生学处理(包括阻断传播途径,消毒方法、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3.2.4现场救护技能3.3疫情监测、预警与评估3.3.1疫情的识别与核实(传染病监测体系中的监测和预测、预警等)3.3.2跟踪监测、及时上报(对疫情持续的监测和上报)3.3.3风险评估能力(事件危害评估和处置评估)4应急疫情管理能力4.1沟通交流能力4.1.1倾听技巧(注意倾听、收集和综合同问题有关的信息并理解)4.1.2交流和表达能力(根据不同交流对象、环境采取相应交流方式)4.2社会动员能力4.2.1面向社会科学宣传的能力(参与社区工作或促使社区人员参与)4.2.2组织协调能力(与其他单位、部门或单位内部的协调,协调政府物质储备)4.3宣传教育能力4.3.1宣传教育活动的设计(包括公众生物安全意识教育)4.3.2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和资料的制作(明确宣传主题和内容)4.3.3宣传教育活动的评估4.4全球视野与系统思维4.4.1全球健康视野4.4.2系统思维(整体观、全局观研判疫情、精准疫情防控等)2.2专家咨询结果2.2.1专家基本情况(1)专业相关性本研究聘请的专家是国内公共卫生院系和公共卫生机构长期从事高等公卫教育、高等公卫教育兼管理、公卫体系从业、公卫体系从业兼管理等领域专家,专业与本研究主题相关性较好,其中从事高等公卫教育兼管理的专家和公卫体系从业兼管理的专家分别为5人和7人,合计占比超过60%。专家组成员专业结构见表7。表7咨询专家从事专业情况专家专业人数(人)占比(%)高等公卫教育315.8高等公卫教育兼管理526.3公卫体系从业421.1公卫体系从业兼管理736.8合计19100(2)年龄结构与工作年限从表8可知,工作年限超过30年的专家共有9人,占47.4%;工作年限在20~29年的专家有6人,占31.6;而工作年限为10~19年的专家有4人,占比最低,为21.0%,年龄结构与工作年限基本相符。表8咨询专家的年龄结构与工作年限情况年龄工作年限30-39y40-49y>=50y10-19y20-29y>=30y人数4411469百分比(%)21.031.647.4(3)专业学术权威性本研究的专家职称与学历结构见表9,其中副高职称以上专家占79%,其他职称4人,仅占21.0%;所有专家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学历专家占42.1%,博士学历专家占26.3%。本研究专家组具有较好的专业学术权威性。表9咨询专家职称与学历分布情况专家职称学历正高副高其他博士硕士本科人数1414586百分比(%)73.75.321.026.342.131.6(4)职务情况从表10的职务情况可知,在高等公共卫生院系担任领导行政职务专家有5人,占高校专家总数的62.5%,在公卫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专家有8人,占用人单位专家总数的72.7%。表10咨询专家的职务情况分层职务人数占比(%)高校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包括副职)337.5各学系主任(包括副职)225.0无337.5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主任(包括副职)763.6用人单位科室科长(包括副职)19.1无3第一轮专家咨询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轮咨询共回收19份有效专家咨询表且均有效,有效回收率为90.5%。专家在对指标做出判定的同时,还提出了相当的意见。由于专家是背对背填写问卷,故按照指标筛选原则进行判断。表11一级指标第一轮修改意见表一级指标修改意见均数CV满分比1职业价值观、精神修改为“职业精神与价值观”4.720.0950.7222应急防疫相关知识修改为“基本理论与知识”4.780.1120.8333应急防疫处置能力修改为“卫生应急基本技能”4.670.1240.7224应急疫情管理能力本科生可以不设4.110.2550.444修改为“应急公关能力”需补充指标:从表11分析,各指标均满足指标保留原则,同时根据专家意见和小组讨论进行如下修改:将“职业价值观、精神”修改为“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将“应急防疫处置能力”修改为“应急防疫基本技能”;将“应急疫情管理能力”修改为“应急防疫公关能力”。最后,有专家提出将“应急防疫相关知识”修改为“基本理论与知识”,考虑到本研究课题的针对性较强,“应急防疫”说法的采用也同国家一致,故没有进行修改。表12二级指标第一轮修改意见表二级指标修改意见均数CV满分比1.1职业态度价值观4.780.0870.7781.2身心素质修改为“职业素质”4.330.1330.389需补充指标:2.1相关基础知识太笼统,相关知识要有所指4.500.1530.6112.2应急防疫体系知识4.610.1060.611需补充指标:3.1现场调查能力修改为“现场调查及报告撰写能力”4.830.0770.8333.2生物安全防护和现场处置能力这两个能力建议分开4.560.1310.611生物安全防护和现场处置能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建议分开,作为两个指标3.3疫情监测、预警与评估修改为“风险识别、监测、预警与评估能力”4.610.1060.611需补充指标:信息利用能力地区/民族文化习俗禁忌等有关法律法规等对调查结果的综合判断能力4.1沟通交流能力4.390.1110.3894.2社会动员能力3.780.2430.2784.3宣传教育能力3.940.1980.2224.4全球视野与系统思维这个指标很重要,但不属于疫情管理,建议放在职业价值观3.670.3150.278需补充指标:地区/民族文化习俗禁忌等4.5督导检查与发现问题能力4.5舆情处置能力表13三级指标第一轮修改意见表三级指标修改意见均数CV满分比1.1.1敬业精神、责任感4.780.0870.7781.1.2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精神、法律意识强调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删除“法律意识”作为独立指标“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4.720.0950.722法律意识应单列为一个指标,现在十分强调依法处置1.1.3团队精神修改为“团队协作精神”4.500.1340.5561.1.4服从命令的大局观还需当吹哨人的勇气4.440.1120.444需补充指标: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人文关怀环保意识1.2.1坚韧耐心、有进取心修改为“坚韧耐心,吃苦耐劳”4.170.1830.3331.2.2心理承受能力衡量指标是什么?4.060.1920.2781.2.3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和现场灵活应变能力吸收新知识和灵活应变能力是不同概念,建议分开设置4.720.1550.833需补充指标:2.1.1传染病学、病原学修改为“微生物”4.610.1280.667只针对疫情,涉及面比较窄2.1.2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4.780.0870.7782.1.3临床医学相关知识4.110.1790.3332.1.4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际沟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医学、社会人文等)3.940.1980.278需补充指标:汉语文字及方言、文化习俗禁忌等有关法律法规等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概论(对熟悉预防医学体系,树立预防医学观念很重要)2.2.1应急相关法规及政策(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等)4.610.1060.6112.2.2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应急处理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的内容4.610.1280.6672.2.3生物安全知识(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现场调查处置、标本采集送检、个人防护)4.560.1090.5562.2.4疫情相关信息管理的理论(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和内容等)4.560.1310.611需补充指标:3.1.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或社区调查)4.940.0460.9443.1.2数据的分析处理(包括办公软件的使用)4.830.1030.8893.1.3查找事件原因与传播链4.670.1240.7223.1.4确定密切接触者或高危人群4.670.1010.6673.1.5现场样品采集和保存4.350.1350.3893.1.6实验室检测(基础病原学检测等)由别的专业承担3.720.2660.2223.1.7撰写报告能力4.670.1240.722需补充指标:确定病例定义对低级或主观故意错误信息的甄别剔除能力3.2.1生物安全防护(个人防护、标本采集送检、实验室、现场调查处置等安全防护处置)4.500.1700.6673.2.2隔离措施及医学观察等如果只针对传染病,建议改为:消除传染源(留验、医学观察等)4.330.1720.5003.2.3卫生学处理(包括阻断传播途径,消毒方法、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4.390.1550.5003.2.4现场救护技能3.670.2030.111需补充指标:判断疫情传染性3.3.1疫情的识别与核实(传染病监测体系中的监测和预测、预警等)4.560.1310.6113.3.2跟踪监测、及时上报(对疫情进行持续的监测和上报)4.610.1060.6113.3.3风险评估能力(事件危害评估和处置评估)4.440.1350.500需补充指标:4.1.1倾听技巧(注意倾听、收集和综合同问题有关的信息并理解)4.390.1550.5004.1.2交流和表达能力(根据不同交流对象、环境采取相应交流方式)4.330.1540.444需补充指标:汉语文字及方言、地区/民族文化习俗禁忌等4.2.1面向社会科学宣传的能力(参与社区工作或促使社区人员参与)最最要的是如何动员领导层,也就是开发领导层3.940.2980.3334.2.2组织协调能力(与其他单位、部门或单位内部的协调,协调政府物质储备)将“物质”改为“物资”3.830.3170.333需补充指标:4.3.1宣传教育活动的设计(包括公众生物安全意识教育)3.610.3350.1674.3.2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和资料的制作(明确宣传主题和内容)3.560.3410.1674.3.3宣传教育活动的评估3.670.3280.222需补充指标:4.4.1全球健康视野3.720.3200.2784.4.2系统思维(整体观、全局观研判疫情、精准疫情防控等)3.830.3280.389需补充指标:4.5.1督导检查能力4.5.2发现问题能力(发现问题是指能够及时发现疫情应对工作中的短板和漏洞,如北京市疾控中心咨询电话解答公众问题时不规范、不正确)4.5.1媒体沟通,引导舆情4.5.2正确识别,管控虚假信息从表12、表13分析,将指标进行如下修改(按照指标先后顺序)。二级指标:将“身心素质”修改为“职业素质”;由于两位专家提出将3.2中涵盖的两个内容分作为两个指标,故采纳并“现场处置能力”与3.1合并为“现场调查与处置能力”同时合并其下三级指标;由于“社会动员能力”和“宣传教育能力”的统计结果满足筛选原则但其下三级指标又有部分需保留,故将二者合并为“宣传动员能力”替代4.2位置;新增“4.3督导检查与发现问题能力”;由于“4.4全球视野与系统思维”满足筛选原则,同时有专家提出应修改其位置,故将其删除。三级指标:根据筛选原则将3.1.6和3.2.4删除;由于2位专家提出将“法律意识”作为独立指标,故将1.1.2修改为“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精神”,同时新增“1.1.3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将“团队精神”修改为“1.1.4团队协作精神”;将“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和现场灵活应变能力”根据专家意见拆分为“1.2.3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和“1.2.4现场灵活应变能力”;将“4.4.1全球健康视野”与“4.4.2系统思维(整体观、全局观研判疫情、精准疫情防控等)”内涵整合,修改为“1.2.5预防医学观念、预防医学体系”;“传染病学、病原学”修改为“重点传染病与新发再发传染病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际沟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医学、社会人文等)”修改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心理学、社会人文、文化习俗禁忌等)”;将“应急预案”内涵由2.2.2移至2.2.1;3.3.1内涵新增“确定病例定义”;根据专家意见将“隔离措施及医学观察等”修改为“3.1.6消除传染源(留验、医学观察等)”;将3.2.1拆分为“3.2.1个人防护”和“3.2.2标本采集送检、实验室、现场调查处置等的安全防护处置”;新增“4.1.3舆情处置能力(媒体沟通,正确识别和引导舆情)”;将原“社会动员能力”下的三级指标“面向社会科学宣传的能力(参与社区工作或促使社区人员参与)”修改为“社会动员能力(面向社会科学宣传,参与社区工作或促使社区人员参与)”,将“宣传教育能力”下的3个三级指标“合并为“宣传教育能力(公众安全意识教育,包括宣传教育活动的设计、材料制作与评估)”,并将修改后的指标均作为4.2下的三级指标;新增“4.3.1督导检查能力”、“4.3.2发现问题能力(能够及时发现疫情应对工作中的短板和漏洞)”。第一轮专家咨询后指标修改结果见表14-16。2.2.3第二轮专家咨询指标体系第二轮咨询共收回18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7%。专家在积极做出判定的同时,还提出了部分修改建议。第二轮指标筛选原则同第一轮,同时增加“高校专家均数超过4.00即保留”这一原则。第二轮专家咨询统计结果见表14-16,符合筛选原则指标专家分层分析见表24。由于有专家提出将二级指标“职业态度价值观”修改为“职业价值观”,经查实两者意义相同,故采纳修改意见;有专家提出将二级指标“督导检查与发现问题能力”修改为“督导检查能力”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并将其下的三级指标“督导检查能力”修改为“现场指导解决问题能力”;同时“督导检查与发现问题能力”的统计结果显示其变异系数过高且满分比较低,且分析其下三级指标,主要是“督导检查能力”的问题,故采纳意见并将二级指标“督导检查与发现问题能力”修改为“督导检查能力”。表14一级指标第二轮咨询结果一级指标修改意见均数CV满分比1职业精神与价值观4.650.1030.6472应急防疫相关知识4.880.0660.8823应急防疫基本技能4.760.0890.7654应急防疫公关能力4.240.1520.353表15二级指标第二轮咨询结果二级指标修改意见均数CV满分比1.1职业态度价值观修改为“职业价值观”4.760.0890.7651.2职业素质4.560.1090.5632.1相关基础知识4.710.0970.7062.2应急防疫体系知识4.750.0910.7503.1现场调查与处置能力5.000.0001.0003.2生物安全防护4.690.0990.6883.3疫情监测、预警与评估4.710.0970.7064.1沟通交流能力4.470.1120.4714.2宣传动员能力3.760.2960.1764.3督导检查与发现问题能力可改为“督导检查能力”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4.000.3060.375表16三级指标第二轮咨询结果三级指标修改意见均数CV满分比1.1.1敬业精神、责任感4.710.1210.7651.1.2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精神4.650.1270.7061.1.3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4.470.1380.5331.1.4团队协作精神4.650.1030.6471.1.5服从命令的大局观4.530.1100.529需补充指标:1.2.1坚韧耐心、有进取心4.060.1570.2351.2.2心理承受能力3.880.1500.1181.2.3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能力4.430.1120.4291.2.4现场灵活应变能力4.670.1280.7331.2.5预防医学观念、预防医学体系建议删除,这属于专业问题4.130.2630.467需补充指标:2.1.1重点传染病与新发再发传染病知识4.880.0660.8822.1.2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4.820.0790.8242.1.3临床医学相关知识3.820.1000.0002.1.4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心理学、社会人文、文化习俗禁忌等)3.590.1670.059需补充指标:2.2.1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物安全相应对法、总预案、专题预案等)4.470.1560.5882.2.2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应急处理工作流程4.760.1140.8242.2.3生物安全知识(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现场调查处置、标本采集送检、个人防护)4.410.1570.5292.2.4疫情相关信息管理的理论(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和内容等)4.240.1520.353需补充指标:3.1.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或社区调查,确定病例定义)4.940.0480.9413.1.2数据的分析处理(包括办公软件的使用)4.760.0890.7653.1.3查找事件原因与传播链4.820.0790.8243.1.4确定密切接触者或高危人群4.760.0890.7653.1.5现场样品采集和保存4.410.1570.5293.1.6消除传染源(留验、医学观察等)4.180.1690.3533.1.7卫生学处理(包括阻断传播途径,消毒方法、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疫源地”改“终末”4.530.1340.5883.1.8撰写报告能力4.710.0970.706需补充指标:3.2.1个人防护4.860.0720.8573.2.2标本采集送检、实验室、现场调查处置等的安全防护处置4.500.1110.500需补充指标: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3.3.1疫情的识别与核实(传染病监测体系中的监测和预测、预警等)4.710.0970.7063.3.2跟踪监测、及时上报(对疫情进行持续的监测和上报)4.530.1340.5883.3.3风险评估能力(事件危害评估和处置评估)4.500.1360.563需补充指标:4.1.1倾听技巧(注意倾听、收集和综合同问题有关的信息并理解)4.240.1520.3534.1.2交流和表达能力(根据不同交流对象、环境采取相应交流方式)4.350.1350.4124.1.3舆情处置能力(媒体沟通,正确识别和引导舆情)4.140.1540.286需补充指标:4.2.1社会动员能力(面向社会科学宣传,参与社区工作或促使社区人员参与)3.940.1840.2354.2.2宣传教育能力(公众安全意识教育,包括宣传教育活动的设计、材料制作与评估)3.860.1660.1434.2.3组织协调能力(与其他单位、部门或单位内部的协调,协调政府物资储备)3.940.1620.118需补充指标:4.3.1督导检查能力修改为“现场指导解决问题能力”3.640.2860.1434.3.2发现问题能力(能够及时发现疫情应对工作中的短板和漏洞)4.360.1650.500需补充指标:2.2.4专家咨询结果评价(1)专家积极性系数具体数值详见表6。第一轮专家问卷回收率和提出意见率分别是:90.5%(19/21)、68.4%(13/19),第二轮分别是:94.7%(18/19)、16.7(3/18),问卷缺失的原因均是因为专家疫情期间出差而无法按时收回所致。两轮回收率均在90%以上,在第一轮有更多专家对指标修改提出建议,共超过50条,而第二轮所提建议仅为6条,说明经过反馈修改后的指标受到专家的高度认同。表6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回收问卷专家数(n)问卷回收率(%)提出建议的专家数提出建议率(%)全部专家数(N)第一轮1990.51368.421第二轮1894.7316.719(2)专家咨询结果权威性根据公式(1-1)计算结果如表21所示,专家判断依据和专家熟悉程度自评结果见表19和表20。专家组个人权威程度系数在0.8-1.0之间,均大于0.7。根据相关研究,一般认为,Cr>0.7有较好的可信度。因此,专家意见是可信的,咨询结果是可信的。表19专家判断依据自评结果分值(Ca)10.950.90.850.8人数(人)102331表20专家熟悉程度自评结果熟悉程度(Cs)非常熟悉比较熟悉稍微熟悉不熟悉人数(人)91000表21专家权威程度计算结果专家权威程度(Cr)10.9750.950.9250.90.850.8250.8人数(人)52115221(3)专家意见一致程度根据表11~16和表22结果显示,第一轮专家咨询,专家意见重要性赋值均数在3.56~4.83间,满分比在0.111~0.944间,变异系数在0.046~0.341之间,协调系数由大到小为中二级指标、全部指标、三级指标、一级指标;第二轮专家咨询,均数在3.59~5.00之间,满分比在0.000~1.000之间,变异系数在0.000~0.306之间,专家协调系数排序同第一轮,且数值均大于第一轮。表22专家协调系数(W)轮次指标WX2dfP值第一轮一级指标0.21311.4833<0.01二级指标0.36365.39410<0.001三级指标0.337212.04937<0.001全部指标0.339300.00552<0.001第二轮一级指标0.28314.4333<0.005二级指标0.37944.3139<0.001三级指标0.349172.24638<0.001全部指标0.371192.98652<0.001(4)专家意见分层分析结果考虑到高校专家更多的是从毕业生质量管理和综合性人才培养角度进行指标的判断,而机构专家则更青睐于应用型人才,导致两类专家对毕业生核心能力的判断有所侧重,因此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分层分析。两轮分层分析结果见表23和表24。第一轮在17个指标的判断中两类专家意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轮仅在5个指标的判断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23分层分析数据(第一轮)指标条目总数据高校专家用人单位专家P均数CV满分比均数CV满分比均数CV满分比14.720.0950.7225.000.0001.0004.550.1102.000<0.0544.110.2550.4444.860.0720.8573.640.2940.667<0.054.14.390.1110.3894.710.0960.7144.180.0920.667<0.054.23.780.2430.2784.430.1640.5713.360.2290.333<0.054.33.940.1980.2224.570.1080.5713.550.1850.000<0.020.0950.7225.000.0001.0004.550.1102.000<0.060.1920.2784.570.1080.5713.730.2010.333<0.020.2660.2223.860.3510.4293.640.1770.333<0.050.1350.3894.830.0770.7144.000.1851.000<0.030.1720.5004.860.0720.8574.090.1631.000<0.090.1550.5004.860.0720.8573.360.1910.000<0.070.2030.1114.140.1540.2863.450.3780.667<0.010.3350.1674.430.1120.4293.090.4010.000<0.060.3410.1674.290.1630.4293.090.4010.000<0.070.3280.2224.570.1080.5713.090.3770.000<0.020.3200.2784.570.1080.5713.180.3750.333<0.030.3280.3894.710.0960.7143.270.3930.667<0.01表24分层分析数据(第二轮)指标条目总数据高校专家用人单位专家P均数CV满分比均数CV满分比均数CV满分比14.650.1030.6475.000.0001.0004.450.1120.455<0.054.23.760.2960.1764.170.0890.1673.550.3680.1824.34.000.3060.3754.500.1110.5003.700.3830.30080.1500.1184.000.0000.0003.820.1870.1830.2630.4674.000.3870.6004.200.1780.40090.1670.0594.000.1440.1673.360.1430.000<0.040.1540.2864.600.1060.6003.890.1460.140.1840.2354.500.1110.5003.640.1770.091<0.060.1660.1434.400.1110.4003.560.1400.000<0.040.1620.1184.330.1090.3333.730.1650.000<0.040.2860.1434.000.0000.0003.440.3650.2222.3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2.3.1指标体系和权重的确立根据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确定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内涵、指标的相对权重和组合权重。最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根据公式(1-2)(1-3)计算相对权重和组合权重,一级指标权重在0.080~0.423之间,均值为0.250;二级指标组合权重在0.012~0.282之间,均值为0.100;三级指标组合权重在0.002~0.073之间,中位数为0.0185。详见表17。表17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相对权重组合权重1职业精神与价值观0.1970.1971.1职业价值观0.6670.1311.1.1敬业精神、责任感0.3240.0431.1.2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精神0.2140.0281.1.3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0.1070.0141.1.4团队协作精神0.2140.0281.1.5服从命令的大局观0.1410.0191.2职业素质0.3330.0661.2.1坚韧耐心,有进取心0.0950.0061.2.2心理承受能力0.0600.0041.2.3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能力0.2780.0181.2.4现场灵活应变能力0.4310.0281.2.5预防医学观念、预防医学体系0.1360.0092应急防疫相关知识0.4230.4232.1相关基础知识0.3330.1412.1.1重点传染病与新发再发传染病知识0.5190.0732.1.2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0.3370.0482.1.3临床医学相关知识0.0870.0122.1.4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心理学、社会人文、文化习俗禁忌等)0.0570.0082.2应急防疫体系知识0.6670.2822.2.1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物安全相应对法、总预案、专题预案等)0.2250.0632.2.2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应急处理工作流程0.5120.1442.2.3生物安全知识(实验室生物安全、现场调查处置、标本采集送检、个人防护)0.1590.0452.2.4疫情相关信息管理的理论(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和内容等)0.1050.0293应急防疫基本技能0.2990.2993.1现场调查与处置能力0.5940.1783.1.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或社区调查,确定病例定义)0.2470.0443.1.2数据的分析处理(包括办公软件的使用)0.1430.0253.1.3查找事件原因与传播链0.1950.0353.1.4确定密切接触者或高危人群0.1430.0253.1.5现场样品采集和保存0.0510.0093.1.6消除传染源(留验、医学观察等)0.0340.0063.1.7卫生学处理(包括阻断传播途径,消毒方法、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0.0770.0143.1.8撰写报告能力0.1100.0203.2生物安全防护0.1570.0473.2.1个人防护0.7500.0353.2.2标本采集送检、实验室、现场调查处置等的安全防护处置0.2500.0123.3疫情监测、预警与评估0.2490.0753.3.1疫情的识别与核实(传染病监测体系中的监测和预测、预警等)0.4930.0373.3.2跟踪监测、及时上报(对疫情持续的监测和上报)0.3110.0233.3.3风险评估能力(事件危害评估和处置评估)0.1960.0154应急防疫公关能力0.0800.0804.1沟通交流能力0.6300.0514.1.1倾听技巧(注意倾听、收集和综合同问题有关的信息并理解)0.3110.0164.1.2交流和表达能力(根据不同交流对象、环境采取相应交流方式)0.4930.0254.1.3舆情处置能力(媒体沟通,正确识别和引导舆情)0.1960.0104.2宣传动员能力0.2180.0184.2.1社会动员能力(面向社会科学宣传,参与社区工作或促使社区人员参与)0.4000.0074.2.2宣传教育能力(公众安全意识教育,包括宣传教育活动的设计、材料制作与评估)0.2000.0044.2.3组织协调能力(与其他单位、部门或单位内部的协调,协调政府物资储备)0.4000.0074.3督导检查能力0.1510.0124.3.1现场指导解决问题能力0.1670.0024.3.2发现问题能力(指能够及时发现疫情应对工作中的短板和漏洞)0.8330.0102.3.2指标一致性检测结果根据公式(1-4)(1-5)(1-6)(1-7)计算所得结果如表18,各层指标逻辑一致性检验结果CI或CR值均小于0.10,即各指标的一致性良好,计算得到的权重可以接受。表18各层指标逻辑一致性检验结果指标层CI(一致性指数)RI(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总指标层0.02710.0301职业精神与价值观0.0000应急防疫相关知识0.0000应急防疫基本技能0.02680.0462应急防疫公关能力0.05390.0930职业价值观0.03400.0303职业素质0.03430.0306相关基础知识0.02310.0257应急防疫体系知识0.02710.0301现场调查与处置能力0.03380.0240生物安全防护0.0000疫情监测、预警与评估0.02680.0462沟通交流能力0.02680.0462宣传动员能力0.00000.0000督导检查能力0.00003讨论3.1本研究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危害性等特点,导致解决这类事件常常需要更为综合的能力,也更需要各个部门与组织的配合。加强对应急防疫能力的培养并明确其评价方式与内涵,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加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公共卫生现场问题、突发问题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最终达到增加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公共卫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重大疫情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远超普通传染病。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首当其冲,由抗疫衍生的全球各国经济回落等问题也加剧了“次生灾害”的影响。因此,社会和国家对公卫人才处理疫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迫切又长远的要求。预防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全生命周期人群健康服务和管理,疾病预防和控制人才的责任,是落实新医科建设的关键[2]。本研究明确了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的核心能力,是国内首个依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且针对疫情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预防医学本科教育的培养和评价提供依据,也能最大促进教育机构及用人单位教学模式的转型和评估方法的改革,有助于课程安排的合理化,对我国预防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此外,教育领域的革新有助于提高人才的素质,进而完善疾控与防疫体系,对国家安全的保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2本研究所构建指标体系的可靠性较高3.2.1咨询结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首先,从方法上来说,本研究采用的德尔斐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中,主要用于指标的筛选与指标体系的构建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了众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在背对背接受咨询的前提下,通过多次信息反馈和统计方法处理结果,最终结合各专家的意见做出量化判断。这种方法比较好的避免由于权威作用而产生心理干扰或意见压制,有效维持少数人中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其次,本研究选用的核心依据之一“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我国首个明确了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应具备基本能力的文件,也是我国向全世界发布的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具有标志性意义[[]教育部发布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05):4-5.],同时其中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技能也较为全面,故而对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另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的主管部门,其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直接相关,故而“各级疾控中心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对本研究具有导向性作用[]教育部发布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05):4-5.最后,由于专家应答结果直接影响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对专家组成和专业度分析有助于论证结论的有效性。咨询结果显示,专家所研究专业均与本研究有着良好的专业相关性;专家中年龄较高、工作超过三十年的老专家占比最高,约1/2,能有效利用专家长期实践所得丰富经验,而中青专家比例相当,有助于提出新颖、前沿的意见,使咨询结果更具说服力;专家中副高职称以上的占79%,且所有专家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硕士以上学历专家超过2/3,说明专业学术权威性较好;另外,68.4%的专家是公卫院系或公卫机构的领导,对本科毕业生的培养或表现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身负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职责,或身处公卫人才管理的第一线,对毕业生质量管理有着宏观的认识和实践经验,使得他们的意见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此外,两轮专家问卷回收率均大于90%,、权威系数均大于0.7,说明专家积极性、权威性高;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满分比总体上升,变异系数逐渐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