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知识点考核试卷_第1页
环境化学知识点考核试卷_第2页
环境化学知识点考核试卷_第3页
环境化学知识点考核试卷_第4页
环境化学知识点考核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化学知识点考核试卷考试名称:环境化学知识点综合考核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适用对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卷首语亲爱的同学:欢迎参加本次环境化学知识点考核。这份试卷旨在检验你对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及相关应用的掌握程度。请你认真审题,仔细作答,充分展现你的学识与思考。祝你取得优异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3.天然水体中存在的三类颗粒物为:______、______和______。4.大气中的______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关键起始物质之一。5.土壤胶体的______和______特性使其对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影响。6.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______方式,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7.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高毒性等主要特性。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从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下列哪种过程不属于环境化学物的转化过程?()A.水解B.挥发C.光解D.生物降解2.水体中有机物的生化需氧量(BOD)测定,主要是利用了下列哪类微生物的作用?()A.好氧微生物B.厌氧微生物C.兼性微生物D.光合微生物3.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主要吸收哪种太阳辐射?()A.可见光B.紫外线C.红外线D.微波4.下列哪种重金属元素容易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并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A.钠B.钾C.汞D.镁5.土壤的pH值对下列哪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最小?()A.重金属阳离子B.有机酸C.硝酸盐D.磷酸盐6.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范畴?()A.温室效应增强B.酸雨频率增加C.臭氧层破坏D.赤潮发生7.在环境化学中,Koc通常用来表示有机污染物的哪种性质?()A.水溶解度B.蒸气压C.辛醇-水分配系数D.有机碳吸附系数8.下列哪种物质是光化学烟雾的特征污染物之一?()A.二氧化硫B.臭氧C.硫化氢D.二氧化碳9.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系数(BCF)与下列哪种性质相关性最大?()A.分子量B.亨利定律常数C.辛醇-水分配系数D.解离常数10.下列哪种处理技术主要利用了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去除?()A.活性污泥法B.生物膜法C.活性炭吸附法D.厌氧消化法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请简述天然水体的组成,并说明溶解氧(DO)在水体自净过程中的作用。2.什么是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分布?简述各模态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和环境行为特点。3.请解释土壤的缓冲性能,并说明其对土壤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4.简述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并指出影响生物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什么是重金属的形态转化?以一种典型重金属为例,说明其在水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形态及其生态毒性差异。四、论述题(15分)请结合你所学的环境化学知识,论述某一类典型污染物(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或氮磷营养物等)在环境多介质(水、土壤、大气)中的迁移转化主要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仅供阅卷参考)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迁移、转化、归趋(或效应)2.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3.矿物微粒、有机胶体、水合氧化物(或粘土矿物、腐殖质、铁铝锰氧化物)4.氮氧化物(或NOx或碳氢化合物或VOCs,答出其一即可,若答光化学反应引发剂也可酌情给分)5.表面吸附性、离子交换性(顺序可颠倒)6.非吞食(或吸收、吸附、累积,答出核心意思即可)7.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或远距离迁移性,答出PBT特性中的三个即可)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B2.A3.B4.C5.C6.D7.D8.B9.C10.C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天然水体组成:溶解物质(溶解气体、无机盐、有机物)、胶体物质(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悬浮物质(泥沙、粘土、藻类等)。(4分)DO的作用: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2分)参与水体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DO充足时,好氧微生物活跃,能有效分解污染物,使水体净化。(2分)*(评分标准:组成部分答全给4分,缺一项扣1分;DO作用,答出生存条件给2分,答出参与自净、分解有机物给2分。)*2.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指爱根核模(Aitkennucleimode)、积聚模(Accumulationmode)和粗粒子模(Coarseparticlemode)。(2分)爱根核模:粒径<0.05μm,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产生的一次颗粒物及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形成的二次颗粒物。易相互碰撞凝结成大粒子而转入积聚模。(2分)积聚模:粒径0.05-2μm,主要由爱根核模凝聚或通过热蒸汽冷凝再凝聚而形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能在大气中长时间停留,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大。(2分)粗粒子模:粒径>2μm,主要来源于机械过程(如风沙、扬尘、海盐溅沫等)。易通过干沉降或湿沉降去除。(2分)*(评分标准:答出三模态名称给2分,每个模态的粒径范围、来源、环境行为各占0.5-1分,视阐述清晰度给分。)*3.土壤缓冲性能指土壤抵抗外来物质引起其pH值剧烈变化的能力。(2分)主要由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阳离子(如H+、Na+、K+、Ca2+、Mg2+等)、土壤中的弱酸及其盐类(如碳酸、有机酸及其盐)等共同作用形成。(2分)影响:①影响重金属的溶解度和形态:pH低时,重金属溶解度高,生物有效性强,毒性大;pH高时,重金属易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活性降低。(2分)②影响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吸附:pH影响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pH也会影响土壤胶体表面电荷和有机污染物的解离程度,进而影响吸附。(2分)*(评分标准:定义2分,缓冲机制2分,对污染物影响,每点2分,需举例说明。)*4.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复杂有机化合物分解为简单小分子物质(如CO2、H2O、NH3等)的过程。(2分)过程通常包括:初级降解(污染物结构发生变化,毒性可能改变)、次级降解(有机碳被氧化为CO2和H2O等无机物)和最终降解(完全矿化)。(2分)影响因素:①污染物本身性质:如化学结构、分子量、溶解度、毒性等;(2分)②微生物因素:微生物种类、数量、活性等;(1分)③环境因素:温度、pH、DO、营养物质(C/N/P比例)、氧化还原电位等。(1分)*(评分标准:定义2分,过程描述2分,影响因素中污染物性质2分,微生物和环境因素各1分。)*5.重金属形态转化指重金属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其存在的化学形态(如游离离子、络合物、沉淀态、吸附态等)发生改变的过程。(2分)举例(以汞为例):水环境中汞可能以Hg2+(游离态,毒性高)、Hg(OH)n(n=1,2)(羟基络合物,毒性较高)、HgCln(n=1-4)(氯络合物,毒性受配位体影响)、CH3Hg+(甲基汞,脂溶性高,易生物富集,毒性极大)、(CH3)2Hg(二甲基汞,挥发性,高毒性)以及与腐殖质等形成的络合物、被悬浮物或沉积物吸附的颗粒态汞等形式存在。(4分)生态毒性差异:一般而言,离子态和简单络合态汞生物可利用性高,毒性较强;甲基汞等有机汞形态因其脂溶性和生物富集性,毒性远高于无机汞;颗粒态或沉淀态汞生物可利用性低,相对毒性较小。(2分)*(评分标准:定义2分,举例说明形态给4分(至少列举3种形态并说明毒性特点),总结毒性差异给2分。若举其他重金属,如镉、铅、砷等,只要合理也可参照给分。)*四、论述题(15分)(以重金属为例进行论述,选择其他类别污染物,论述合理也可参照给分)重金属(如Hg、Cd、Pb、Cr、As等)在环境多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复杂,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迁移转化主要过程:1.水介质:*溶解与沉淀:重金属离子与水中阴离子(如OH-、S2-、CO32-、PO43-)结合,形成难溶性盐类沉淀(如CdCO3、Pb(OH)2),或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吸附与解吸: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底泥及水生生物表面可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或离子交换等方式吸附重金属离子,当环境条件改变(如pH、Eh变化)时,又可解吸释放。*络合与螯合:与水中天然有机质(如腐殖酸、富里酸)、氯离子等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影响其溶解度和迁移性。*氧化还原转化:变价金属(如Cr、As、Fe、Mn)可在氧化还原条件变化下发生价态转变,如Cr(III)可被氧化为毒性更强的Cr(VI),As(V)可被还原为毒性更强的As(III)。*生物甲基化:某些微生物可将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其毒性更强,更易被生物富集。2.土壤介质:*吸附与固定:土壤胶体(粘土矿物、腐殖质、氧化物)对重金属有强烈吸附作用,使其被固定在土壤中,减少迁移。*植物吸收与累积:重金属可通过植物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并在不同器官中累积。*淋溶与迁移:在降水或灌溉作用下,部分可溶性重金属可随水向下淋溶,污染地下水。*生物转化:土壤微生物参与重金属的形态转化,如还原、氧化、甲基化等。3.大气介质:*颗粒物结合与沉降: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以气溶胶形式存在,吸附在颗粒物表面,通过干沉降(重力沉降)或湿沉降(雨、雪冲刷)进入土壤和水体。*挥发与扩散:某些重金属(如Hg)具有一定挥发性,可从土壤或水体挥发进入大气,并随大气环流扩散。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1.对生态环境:*对水生生物:高浓度重金属可直接毒杀水生动植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平衡;低浓度长期暴露可导致生物生长缓慢、繁殖能力下降、畸形等。*对土壤生态: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抑制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生物放大效应: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放大,如甲基汞在鱼体内富集,最终对高营养级生物(包括人类)造成更大危害。2.对人体健康:*摄入途径:通过饮用受污染水、食用受污染食物(如“镉米”、鱼)、呼吸含重金属颗粒物等途径进入人体。*毒性效应: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不易被代谢排出,可在肝、肾、骨骼、大脑等器官累积,导致慢性中毒。如:汞(水俣病,神经损伤)、镉(痛痛病,骨骼损伤、肾功能衰竭)、铅(影响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儿童智力发育)、铬(六价铬具有强致癌性)、砷(致癌、致畸、致突变)。因此,深入理解重金属在环境多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对于制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