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项攻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项攻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项攻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项攻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项攻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专项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B.医生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声音在真空中和空气中都以340m/s的速度传播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2、人可以依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声音世界有立体的感觉。如图,舞台上利用左右两只扬声器(喇叭)A、B来形成立体声效果,如果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A强B弱,人会感觉到这个声源在A、C之间某位置,这里人作出判断主要利用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3、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4、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在哪个环节控制噪声()A.声源处 B.传播途径 C.人耳处 D.考场门口5、月球上的航天员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其原因是月球上()A.只能传递超声波 B.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C.声音传播速度快 D.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6、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一种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就可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色不同C.探测仪可以发现幸存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从而作出反应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C.我们无法区分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优美的小提琴声一定是乐音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D.医院对人体的B超检查是利用了次声波9、如图所示,使劲按住尺子,拨动尺子外端听到声音。要使听到发出的音调变高,应()A.用更大的力拨动尺 B.用更快的速度拨动尺C.尺子伸出桌面更长 D.减小尺子伸出桌面长度10、在复习声现象时,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实例: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①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______比较大的缘故。(选填“音色”、“响度”、“音调”)。2、如图所示是今年元宵晚会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茉莉花》的情景,她听到的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___产生的,人们只听琴声就能根据___________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3、如图所示为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___________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4、如图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______,音调相同的是______,音调最大的是______。5、如图是我国的传统乐器——排箫,它是由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可以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请你判断图中排箫的高音区在___________(选填“A”或“B”)区。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诗句中,人的脚步声引起狗叫,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狗的叫声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中的;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这一特性辨别出狗的叫声。7、随着人们对住宅功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效果,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__的原理,从__减弱噪声。8、如图所示,这是一架空灵鼓,是我国民族乐器之一,鼓体上方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舌状叶片叫作音舌。敲击空灵鼓时,音舌振动发声。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舌,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敵击不同音舌,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9、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如图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由于______而发声;人们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词,就知道是《花木兰》选段,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10、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由自己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______不同;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______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______不同,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2、如图所示,国庆假期,小华和家人去游玩,听导游介绍前方692m远的大山叫“测音速石”,聪明的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音声“啊”,4s后听到回声,果然测出了声速。接着小虎对着另处的山崖大喊一声,3s后听到回声。请计算:(1)当时的声速;(2)他到山崖的距离。3、一列火车以40m/s的速度前进,在距某一隧道口380m处鸣笛,求当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头距隧道口多远?(空气中的声音速度为340m/s)4、小明站在向悬崖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秒听到回声,若船行驶速度为36km/h,空气中声速是340m/s,问小明高喊时,船离悬崖多远?5、为了测量某根铁管的长度,我们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人的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次声音,其时间间隔为2.6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铁管中的速度是4760m/s。(1)人听到的两次声音中,后听到的声音是在什么介质中传播的?(2)铁管的长度是多少?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老师和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1)抽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__。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变少,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________(选填“响度”或“音调”或“音色”)变小,这个现象说明声音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________(填写答案字母)。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2、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物理要多做实验。(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实验中乒乓球起到的作用是______;(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说明______可以传声;假设在月球上进行乙图实验,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3)小明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时,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得出:______。3、为探究声音的产生,小明和小东做了如下三个实验:[Failedto图甲中小明的耳朵分别贴紧桌面和离开桌面时听到小东用相同力度敲击桌面产生的声音大小不同,这是因为______传声性能好;图乙中音叉发声后将贴紧的小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______产生的;图丙中,将一个矿泉水瓶去底后,扎上橡皮膜然后对火焰用力敲橡皮膜,发现火焰会摇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4、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______。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可以得出______的结论。此实验所采用的方法为______(选填“转换法”、“实验推理法”或“控制变量法”)。-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解析】【详解】A.声音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故A错误;B.医生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从而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故B正确;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传入人耳,故D错误。故选D。2、A【解析】【分析】【详解】声源所产生的声音通过扬声器发出的声音A强于B,则说明声源与A的距离小于与B的距离,这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受传播距离的影响,传播距离越大,响度越小,所以此处人是据响度作出判断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B【解析】【详解】A.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考场周围大声播放音乐,影响考试,所以属于噪声,故A错误;B.禁止鸣笛是为了避免噪声的产生,所以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正确;C.固体也能传声,所以关闭门窗不能完全消除噪声,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理想的安静环境噪声在30dB~40dB之间,故D错误。故选B。4、A【解析】【详解】ABC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5、B【解析】【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所以月球上的航天员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来交流。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6、D【解析】【分析】【详解】A.探测仪通过探头将声音传到人耳,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人耳根据音色能分辨出发声体的不同,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探测仪可以发现幸存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的声波,人耳不能听到,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B【解析】【详解】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响度大,故A错误;B.由声音的产生原因可知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分辨,故C错误;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故选B。8、A【解析】【详解】A.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则音调越高,故A正确;B.优美的小提琴声如果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学习、工作或生活,就是噪声,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为液体,在气体中最慢,故C错误;D.医院对人体的B超检查是利用了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A。9、D【解析】【详解】使听到发出的音调变高,需要减小发声体的体积和质量,所以应减小尺子伸出桌面长度;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用更快的速度拨动尺、都无法改变尺子振动的快慢,无法改变音调高低的变化;尺子伸出桌面更长,尺子振动变慢,音调变低,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0、B【解析】【分析】【详解】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减小,铃声减弱;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振动产生声音,故②符合题意;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振动停止,声音停止,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③符合题意;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故②③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响度【详解】[1]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响度比较大的缘故。2、

振动

音色【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听到琴声能根据音色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3、

振动

音调【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葫芦丝”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2]按不同的孔,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4、

甲丙

甲乙

丙【详解】[1]物体的振幅决定物体发声的响度,波形图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的越大,对比甲、丙两图可看出波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2]物体的频率(振动快慢)决定物体发声的音调,波形图中,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对比甲乙可看出相同时间波出现的个数相同,说明振动快慢(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3]相同时间丙的波出现的个数最多,故振动的快,所以丙的音调高。5、B【详解】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排箫发声靠空气柱振动,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故排箫的高音区在B区。6、

信息

空气

音色【分析】【详解】[1][2][3]声音既能传递能量,又能传递信息,人的脚步声引起狗叫,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狗的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中的;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是通过音色辨别出狗的叫声。7、

不能传声

传播过程中【详解】[1][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中不能传声的原理,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8、

响度

音调【详解】[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舌,音舌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2]用大小相同的力敵击不同音舌,音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9、

振动

信息【分析】【详解】[1]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由于振动而发声。[2]声可以传递信息,告诉我们这是《花木兰》选段。10、

响度

音调

音色【详解】[1]调节录音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的大小。[2][3]声音没有跑调,说明不是声音的音调是不同,所以播放出来声音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是因为音色不同。三、计算题1、255m【详解】解:声音传播到井底的时间为总的时间的一半根据速度公式可得枯井的深度s=vt=340m/s×0.75s=255m答: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255米。2、(1)346m/s;(2)519m【详解】解:(1)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声,声音传到前方692m远的大山所用时间则当时的声速(2)声音传到山崖的时间由可得,他到山崖的距离s'=vt'=346m/s×1.5s=519m答:(1)当时的声速为346m/s;(2)他到山崖的距离为519m。3、300m【详解】解:设当听到回声时,火车头距隧道为s,火车通过的路程为380m﹣s,由得,所用时为则声音通过的路程为s+380m,所用时间为根据题意知声音与火车所用的时间相等,则解得s=300m答:当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头距隧道口300m。4、350m【分析】【详解】船的速度为设小明高喊时,船离悬崖的距离为s,由题意可知小明高喊时,船离悬崖距离为答:小明高喊时,船离悬崖距离为350m。5、(1)空气;(2)952m。【分析】【详解】解:(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速度大,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先听到的声音是在铁管中传播的,后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中传播的;(2)另一端的人听到2次声音,间隔为2.6s,则即解得答:(1)人听到的两次声音中,后听到的声音是在空气传播的;(2)铁管的长度是952m。四、实验探究1、

C

响度

不能

D【详解】(1)[1]抽气一段时间后,听到的声音没有明显减小,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因此导致这种情况的现象为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故选C。(2)[2][3]声音的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与传播的介质多少无关;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变少,听到的声音变小,也就是响度变小,进行推理:空气全部抽走变成真空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