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原文及赏析_第1页
小学古诗词原文及赏析_第2页
小学古诗词原文及赏析_第3页
小学古诗词原文及赏析_第4页
小学古诗词原文及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古诗词启蒙赏析:经典原文与意境探寻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从小引导孩子诵读、理解古诗词,不仅能培养其语言感知能力,更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悟古人的情思与智慧。本文精选小学阶段部分经典古诗词,附上原文、注释与赏析,旨在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古典文学世界的小小窗口。一、咏物抒情篇1.《咏柳》——唐·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碧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妆成:装饰,打扮。*丝绦:丝织的带子。这里形容柳条像绿色的丝带。*裁:裁剪。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赏析:这是一首咏物佳作,诗人以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早春二月柳树的勃勃生机。首句以“碧玉”喻柳,不仅写出了柳叶的鲜嫩色泽,也赋予柳树亭亭玉立的少女般的美好形象。“绿丝绦”的比喻则将下垂的柳枝描绘得轻柔而飘逸。后两句由景生疑,继而妙解,将春风比作“剪刀”,既回答了“细叶谁裁出”的疑问,又极富想象力地赞美了春风孕育万物的神奇力量。全诗语言清新活泼,画面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充满了春日的喜悦与生机。2.《梅花》——宋·王安石原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释:*凌寒:冒着严寒。*遥知:远远地知道。*暗香:指梅花清幽的香气。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清香。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描写,赞颂了梅花高洁坚韧的品格。“墙角数枝梅”,地点寻常,却更显其生命力。“凌寒独自开”,一个“独”字,不仅写出了梅花在寒冬中孤芳自赏的姿态,更凸显了它不畏艰难、傲然挺立的风骨。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由梅花的洁白联想到雪,但立刻以“暗香来”加以区分。这“暗香”不仅是嗅觉的感知,更是梅花内在品格的体现——它不与百花争春,却在寒冬中默默奉献芬芳。全诗语言朴素无华,却意味深长,引人深思,是咏梅诗中的千古绝唱。二、田园山水篇1.《春晓》——唐·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晓:天刚亮的时候。*闻:听见。*啼鸟:鸟的啼叫声。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都能听到小鸟清脆的啼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有多少花儿被打落了呢?赏析: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日图景,充满了生活情趣。首句“春眠不觉晓”,看似平淡,却道出了春日困倦、酣睡方醒的真实感受,极具代入感。“处处闻啼鸟”,由静入动,以清脆的鸟鸣声烘托出春日清晨的勃勃生机。后两句笔锋一转,由眼前的明媚春景联想到昨夜的风雨,进而产生“花落知多少”的惋惜与猜想。这种由喜转忧、由实入虚的写法,使得诗歌意境更加丰富,余味无穷。全诗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却句句如画,情景交融,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清新的春日早晨。2.《小池》——宋·杨万里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舍不得。*照水:映照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尖尖角:嫩荷叶的尖端。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为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赏析:杨万里的“诚斋体”以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和赋予其生动情趣而著称,《小池》便是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池塘边一处小巧精致、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泉眼、细流、树阴、晴柔、小荷、蜻蜓等寻常景物串联起来,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感和灵性——“泉眼惜细流”,“树阴爱晴柔”,使得画面充满了温情与诗意。最妙的是后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捕捉了荷叶初展、蜻蜓早立这一瞬间的动态美,清新自然,妙趣横生,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全诗小巧玲珑,生机盎然,充满了生活气息。三、思乡怀人篇《静夜思》——唐·李白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注释:*疑:怀疑,以为。*举头:抬头。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赏析:这是一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思乡名作。全诗语言极其朴素自然,却蕴含着深厚绵长的思乡之情。开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看到床前的月光,恍惚间以为是地上的白霜。这个“疑”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冷,也暗示了诗人深夜未眠的状态和迷离的心境。接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由景入情,动作神态的细节刻画,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举头”与“低头”的简单动作,对比鲜明,把诗人望月思亲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短短二十个字,言简意赅,余味无穷,道出了天下游子共同的心声。四、童真童趣篇《咏鹅》——唐·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注释:*曲项:弯着脖子。*歌:唱歌。这里指鹅的叫声。*浮:漂浮。*拨:划动。译文:鹅,鹅,鹅!弯着脖子向着天空唱歌。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动着清澈的水波。赏析:相传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其天真烂漫的童趣与精准生动的描绘令人称奇。开篇连用三个“鹅”字,不仅点明了描写对象,更模拟了鹅的叫声,充满了儿童的口吻和欢快的气氛,仿佛一群白鹅正摇摇摆摆地向我们走来。“曲项向天歌”,寥寥数字,便将鹅引颈高歌的姿态描绘得活灵活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两句,则是色彩与动态的完美结合:雪白的羽毛、碧绿的水面、鲜红的脚掌,构成了一幅鲜明艳丽的画面;“浮”与“拨”两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鹅在水中悠然游弋的姿态。全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充满了生活情趣,是儿童学诗的启蒙佳作。结语古诗词的世界博大精深,以上所选只是沧海一粟。希望通过这些经典诗作的赏析,能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