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淤泥坝施工方案_第1页
河道淤泥坝施工方案_第2页
河道淤泥坝施工方案_第3页
河道淤泥坝施工方案_第4页
河道淤泥坝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道淤泥坝施工综合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与建设目标本工程位于南方某流域中下游河段,河道全长5.2公里,平均河宽180米,现状河床淤积厚度1.2-2.5米,总淤积量约15万立方米。工程通过清淤疏浚与坝体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三大核心目标:一是清除河道内源污染,改善水体透明度至1.5米以上;二是建设3座梯级淤泥坝形成生态湿地系统,提升流域防洪标准至20年一遇;三是实现淤泥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85%,打造"清淤-固坝-生态修复"的示范工程。1.2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根据勘察数据,河道淤泥主要分为三层:上层为0.5-0.8米厚的流塑状有机淤泥,有机质含量12-18%;中层为0.8-1.5米厚的软塑状黏土质淤泥,天然含水量45-60%;下层为0.3-0.7米厚的松散砂质淤泥。坝体建设区地基土为第四纪冲洪积层,承载力特征值80-120kPa,地下水位埋深1.5-2.8米。工程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450mm,最大小时降雨量65mm,施工期需重点防范梅雨季节影响。1.3工程设计标准本工程按《河道疏浚工程技术规范》及《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设计,主要技术指标如下:清淤工程:设计底高程23.5m,边坡1:2.5,超挖控制≤0.3m,平整度≤0.2m/2m坝体结构:采用均质土坝结构,坝顶高程30.0m,坝高6.5m,坝顶宽4.0m,迎水坡1:3.0,背水坡1:2.5泄洪系统:每座坝配备开敞式溢洪道(宽3.0m,深1.2m)及无压泄水涵洞(直径1.0m)材料标准:坝体填土压实度≥93%,渗透系数≤1×10⁻⁵cm/s,固化淤泥无侧限抗压强度≥1.2MPa二、施工总体部署2.1施工分区与流程工程采用"分区施工、梯级推进"的总体策略,将河道划分为A(上游1.8km)、B(中游2.0km)、C(下游1.4km)三个施工段,每个施工段按"清淤-淤泥处理-坝体填筑-生态修复"四阶段组织流水作业。关键线路为:施工准备→河道围堰→排水清淤→淤泥固化处理→坝体填筑→泄洪设施施工→坝坡防护→生态恢复,总工期控制在180天。2.2施工平面布置施工现场布置遵循"三区分离、就近作业"原则:清淤作业区:在各施工段上下游设置袋装土围堰(顶宽1.5m,高2.0m),配备泥浆泵组(3台Φ200型)及浮式清淤平台淤泥处理区:在河道左岸设置3处固化处理场(每处面积1500㎡),配置带式压滤机(处理能力50m³/h)、强制搅拌机(2台JS500型)及材料仓库坝体施工区:每个坝址区划分料场(50m×30m)、碾压区(100m×50m)及混凝土浇筑区,配备挖掘机(3台PC220型)、振动碾(2台20t)及混凝土拌合站临时设施:布置项目经理部(300㎡)、施工营地(800㎡)及机械设备维修区(200㎡),沿河岸修筑6m宽施工便道(泥结碎石路面)1.2km2.3资源配置计划人力资源:高峰期投入管理人员28人,专业施工人员156人,分3个作业班组(清淤组、坝体组、生态组)实行三班制作业机械设备:主要施工机械38台套,包括液压抓斗船(1艘)、泥浆泵(6台)、脱水设备(3套)、装载机(4台)、自卸车(15辆)等,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材料供应:计划使用水泥3200t(P.O42.5R)、石灰800t(CaO含量≥85%)、土工格栅(20000㎡)、生态袋(50000个),材料储备量满足15天连续施工需求三、关键施工技术3.1环保型清淤施工技术本工程采用"水下环保疏浚+泥水分离"的组合工艺:河道预处理:施工前采用无人机航测与多波束测深仪进行三维地形扫描,布设28个水位观测点及15个水质监测断面,在围堰内设置双层尼龙网(孔径0.5mm)防止疏浚污染扩散分段疏浚作业:A段采用液压抓斗式挖泥船(斗容1.2m³)进行精准清淤,抓斗闭合压力调至0.8MPa,提升速度控制在0.5m/s;B、C段采用环保绞吸式挖泥船(产量200m³/h),配备超声波浓度计实时监测泥浆浓度(控制在25-30%)泥水分离系统:疏浚泥浆通过Φ300mm管道输送至处理区,经振动筛(筛孔10mm)去除大块杂质后进入沉淀池(3级串联,总容积5000m³),再经带式压滤机脱水(滤带张力1.2MPa,压榨压力0.6MPa),产出泥饼含水率≤65%3.2淤泥固化筑坝技术创新采用"二次固化+分层填筑"工艺处理疏浚淤泥:淤泥预处理:脱水泥饼先经破碎筛分(粒径≤50mm),检测pH值(控制在7.5-8.5)及重金属含量,添加1.2%生石灰进行调质复合固化配方:按水泥:石灰:粉煤灰=8:3:5的比例制备固化剂,掺量为淤泥干重的12%,采用强制搅拌(搅拌时间90s)形成均匀混合料,初凝时间控制在4-6h坝体填筑工艺:基础处理:清除坝基表层0.5m厚松散土层,采用20t振动碾碾压(压实度≥90%),铺设300g/㎡土工膜+双向土工格栅(抗拉强度≥80kN/m)分层填筑:按30cm松铺厚度分层摊铺,采用羊足碾(12t)碾压8遍(行驶速度2.0km/h),每层检测压实度(环刀法取样,每500㎡1组)接缝处理:纵向接缝采用台阶式搭接(宽度≥1.0m),横向接缝重叠碾压≥0.5m,雨后复工需晾晒至含水率±2%最佳区间质量控制:每填筑3层进行渗透试验(注水法),每1000m³制作3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养护7d、28d)3.3坝体配套设施施工泄水涵洞施工:采用C25混凝土现浇结构,分3节浇筑(每节6m),模板采用15mm厚竹胶板+Φ48mm钢管支撑(间距60cm×60cm),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0±20mm,抗渗等级P6溢洪道施工:基础开挖采用1:1.5放坡,底部铺设20cm厚级配碎石垫层,边墙采用M7.5浆砌石(块石强度≥30MPa),顶部浇筑C20混凝土压顶(宽0.5m,厚0.3m)坝坡防护:迎水坡采用15cm厚C15混凝土预制块(尺寸30cm×30cm×15cm)联锁铺设,背水坡采用生态袋(填充固化土+草籽)错缝堆砌(坡度1:2.5),坡脚设置0.8m宽浆砌石齿墙3.4生态修复技术水生植被重建:在清淤区按沉水植物(苦草、狐尾藻):浮叶植物(睡莲、菱角):挺水植物(芦苇、菖蒲)=5:3:2的比例配置,种植密度30-50株/m²坝体绿化工程:坝顶种植女贞+紫薇(株距2.0m),背水坡撒播黑麦草+狗牙根混合草籽(播量25g/m²),坡脚营造2m宽灌木带(紫穗槐、杞柳)生态缓冲带:在河道两岸各设置10m宽缓冲带,采用"乔木(垂柳、乌桕)+灌木(夹竹桃、木槿)+地被(鸢尾、萱草)"的复层结构,形成立体防护体系四、质量安全环保管理4.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三检制+第三方检测"质量管控模式:原材料控制:水泥、土工材料等主要材料实行"二维码"追溯管理,每批材料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及进场复检报告(水泥检测安定性、强度,土工膜检测耐静水压、渗透系数)过程控制:设置32个质量控制点,重点监测清淤高程(每50m测1个断面)、固化土配比(每台班检测3次)、坝体压实度(每200m³1组)、混凝土强度(每100m³1组试块)验收标准: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85%,关键项目(坝体压实度、渗流系数)合格率100%4.2安全生产保障实施"五位一体"安全管控措施:防护体系:施工现场设置连续围挡(高度2.5m),危险区域悬挂警示标志(夜间配备爆闪灯),水上作业人员配备救生衣+安全带双保险设备管理:特种设备(起重机、压力容器)定期检测(每月1次),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设备停放区设置防滑挡块用电安全: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水下电缆采用防水绝缘电缆(绝缘电阻≥1MΩ)应急准备:编制防汛、触电、坍塌等专项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物资(抽水泵8台、应急照明20套、医疗急救箱5个),每季度组织1次应急演练监测预警:在坝体埋设测斜仪(精度0.1mm)及渗压计(量程50kPa),实时监测坝体位移(报警值≤5mm/d)及渗透压力4.3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执行"六个百分百"环保要求:扬尘控制:施工便道每日洒水(4次/d),料场设置6m高防尘网(2000目),运输车辆全覆盖篷布(密闭率100%)水污染防治:施工废水经三级沉淀池(投加0.2%聚合氯化铝)处理后回用,油料库房设置防渗池(渗透系数≤1×10⁻⁷cm/s),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噪声管理:高噪声设备(破碎机、搅拌机)设置隔音棚(降噪量≥25dB),夜间施工噪声控制在55dB以下,配备噪声监测仪(每2h记录1次)固废处置:建筑垃圾分类存放,可回收物回收率≥90%,危险废物(废油、废滤布)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淤泥处置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标准五、施工进度计划与控制5.1关键节点计划第1-15天:施工准备(场地平整、设备进场、临时设施搭设)第16-45天:A段清淤及淤泥处理(日产量≥800m³)第46-90天:1#、2#坝体填筑(日填筑量≥500m³)第91-135天:B、C段清淤及3#坝施工第136-165天:泄洪系统及坝坡防护施工第166-180天:生态修复及竣工验收准备5.2进度保障措施资源保障:与供应商签订材料供应协议(保证率≥95%),机械设备备用率≥20%,关键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合格率100%)技术保障:对固化配方、压实参数等开展工艺试验(提前15天完成),编制季节性施工专项方案(雨季施工增加防雨棚及排水设备)管理保障:采用BIM技术进行进度模拟,每周召开进度协调会,延误超3天启动预警机制,配置赶工资源(增加1个作业班组)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进度保证金,实行节点考核奖惩制度,确保工程款支付及时率≥95%六、验收标准与资料归档6.1验收内容与标准清淤工程:底高程偏差±30cm,横断面合格率≥90%,边坡稳定性系数≥1.25坝体工程:坝顶高程偏差±5cm,轴线偏差≤10cm,坝体沉降≤30cm(半年观测期)材料性能:固化淤泥重金属浸出浓度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渗透系数≤1×10⁻⁶cm/s生态指标:水体透明度≥1.5m,水生植物覆盖率≥60%,水土流失控制比≤1.06.2竣工资料要求工程技术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记录(签字齐全)质量保证资料:原材料检验报告(水泥28d强度≥42.5MPa)、施工检测记录(压实度检测报告≥3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