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综合复习题库及解析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综合复习题库及解析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综合复习题库及解析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综合复习题库及解析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综合复习题库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综合复习题库及解析同学们,七年级的语文学习是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份综合复习题库及解析,旨在帮助大家系统梳理所学知识,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提升语文素养。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对待每一道题,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复习中查漏补缺,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一、语言积累与运用语言积累与运用是语文学习的基石,涵盖了字音、字形、词语、句子、修辞、标点以及古诗文默写等多个方面。这部分内容看似零散,实则有章可循,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多留意、多积累、多运用。(一)字音字形例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确凿(záo)菜畦(qí)皂荚(jiá)人迹罕至(hǎn)B.攒成(cuán)倜傥(tìtǎng)脑髓(suí)不求甚解(shèn)C.宿儒(sù)盔甲(kuī)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D.秕谷(bǐ)锡箔(bó)鉴赏(jiàn)恍然大悟(huǎng)答案:ACD(注:B项中“脑髓”的“髓”应读“suǐ”)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内重点字词读音的掌握。B项中“髓”易误读为“suí”,正确读音为“suǐ”。A、C、D三项均正确。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和易错字的读音,可将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进行系统整理,反复诵读记忆。例题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朗润喉咙瞭亮呼朋引伴B.抖擞健壮宽敞花枝召展C.静谧莅临吝啬淅淅沥沥D.决别憔悴分歧各得其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A项中“瞭亮”应为“嘹亮”;B项中“花枝召展”应为“花枝招展”;D项中“决别”应为“诀别”。C项无错别字。字形辨析要结合词语的含义,如“嘹亮”形容声音响亮,故从“口”;“诀别”指不易再见的离别,“诀”有分别之意。(二)词语运用例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B.面对记者们咄咄逼人的追问,他显得有些手足无措。C.我们的语文老师学识渊博,上课时总是旁征博引,妙语连珠。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A项“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用来形容春天,使用恰当。B项“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符合语境。C项“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使用正确。D项“为所欲为”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含贬义,用在此处形容操作计算机熟练,感情色彩不当,可改为“得心应手”。(三)病句辨析例题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C.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充满我们的生活。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项否定不当,“避免”与“不再”双重否定表肯定,可删去“不再”。C项成分残缺,“养成”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读名著”后加上“的习惯”。D项表述正确,两面对两面,搭配得当。(四)句子排序例题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它们在枝头跳跃着,歌唱着,给春天带来了无限生机。②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③一群群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④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⑤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A.②④③①⑤B.②③④①⑤C.⑤②④③①D.②④⑤③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这段话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首先总起句是②“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接着,按照从下到上、从植物到动物的顺序描写:④写小草,③写小鸟归来,①写小鸟的活动,最后用⑤“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进行总结。因此,正确的语序是②④③①⑤,选A。(五)古诗文默写例题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4)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答案:(1)山岛竦峙(2)杨花落尽子规啼(3)风正一帆悬(4)枯藤老树昏鸦(5)影入平羌江水流解析:古诗文默写是必考点,需要准确记忆,注意易错字。如“竦峙”不要写成“耸峙”,“杨花”不要写成“扬花”,“悬”字的写法,“藤”“鸦”“羌”等字也需注意。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将课内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全部默写一遍,对照课本批改,重点攻克易错字。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同学们在阅读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和细节。(一)现代文阅读(甲)记叙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例题7: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答案:开篇点题,交代了散步的地点和人物,简洁明了。同时,“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点明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暗示了文章将围绕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展开,为下文描写散步过程中的分歧与和谐做铺垫。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开头作用的理解。记叙文的开头通常有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交代背景、奠定感情基调等作用。本文开头直接点明要素,结构清晰,同时“家庭成员”的列举为全文的亲情主题张本。例题8: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含义?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背上的母亲和妻子背上的儿子比作“整个世界”。深刻地揭示了中年人肩负的责任:对上要赡养老人,对下要抚养子女。这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对生命的传承和延续的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则表现了“我”和妻子对这份责任的郑重态度和对亲情的珍视。解析:理解句子含义,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和文章主旨。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通过“整个世界”的比喻,凸显了中年一代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和家庭责任感。答题时需点出修辞、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乙)说明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中国石拱桥(节选)茅以升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③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④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例题9: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第①段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石拱桥的桥洞比作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桥洞的形状特征(弧形),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也引出了我国诗人对拱桥的赞美。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明确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通常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这里说明了桥洞的“弧形”特征。例题10:选文第②段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这句话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形式优美”承接上文对石拱桥外形的描写(如比作虹),“结构坚固”则引出下文对石拱桥结构特点及历史悠久的说明,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过渡自然。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作用的分析。此句前半部分总结了上文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后半部分开启了下文对“结构坚固”及其实用性的介绍,是典型的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文言文阅读例题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学而不思则罔()④不逾矩()答案:①同“悦”,愉快。②生气,恼怒。③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④越过。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说”是通假字,要指出其本字和含义。“愠”“罔”“逾”都是课内重点实词,需结合语境记忆。(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答案:①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②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解析: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信”即准确,“达”即通顺,“雅”即有文采。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如“时习”是“按时温习”,“说”是“愉快”,“知”是“懂得”,“好”是“喜爱”,“乐”是“以……为乐”。(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不安且有危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善于思考,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学有所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首先要解释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自身学习实际,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三、写作写作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也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七年级的写作主要以记叙文为主,要求能写清楚一件事,表达真情实感。(一)审题立意例题12: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