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总理你在哪里》第一、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1页
2《周总理你在哪里》第一、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2页
2《周总理你在哪里》第一、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3页
2《周总理你在哪里》第一、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4页
2《周总理你在哪里》第一、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周总理,你在哪里》第一、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激发爱国激情和时代责任感。

语言运用:读准重音和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全诗,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怀念的感情。

思维能力:结合想象,把握诗歌内容和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审美创造;学习诗人巧妙的构思,体会呼告、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第2课时

一、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四:诗歌手法

朗读诗歌,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1.诗歌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明确:运用了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无比强烈的思念之情。

2.知识链接: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就是对不在眼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直接对话。

一般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3.诗中多次运用反复这一修辞手法,请同学们完成表格,体会其表达效果。

位置表达效果

第1节你在哪里"想念你”连续反复,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无比强烈的思念之情

第2——5节“对着高山喊"对着大地喊”“对着森林喊"对着大海喊”间隔反复,强调人民对总理怀念之深切;“他刚离去"连续且间断反复,衬托出总理日夜奔忙的辛劳形象。

第7节“轻些呀,轻些”连续反复,表现了人民对总理的爱戴。

第8节“在这里"连续反复五次,强调人民找到总理后的欣喜之情;“在一起”连续反复四次,表达人民对总理的爱戴。

第9节“想念你"连续反复四次,与开头呼应,再次强调了人民永远怀念总理。

4.知识链接:反复

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相同的语句连续出现,当中没有其他语句,叫作连续反复。如“在这里,在这里”。相同的语句连续出现,当中有其他语句间隔,叫作间隔反复。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无边的哀思,又使诗歌章节形成排比,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

5.本诗除了呼告和反复,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体会其效果。

明确:诗中除了运用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来抒发感情,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天地万物以人的情感。听到人民群众深情的呼唤,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天安门广场发出了动人心弦的回音,仿佛成了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这种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深化了主题,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造成一种新颖壮阔的意境,增强了诗歌感人的力量。

目标导学五:拓展延伸

1.周总理一生的四个关键词

求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时代的周恩来,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十二三岁时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他不仅学习好,还处处与人为善温和诚实,从不骄傲自大,从不盛气凌人。对待同学和友人,总是肝胆相照,真诚相待。南开校长张伯苓称赞他说: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

革命: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1919年3月,21岁的周恩来为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大业,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求学的机会,归国加入革命。回国后不久,五四运动爆发,周恩来积极投身其中……

公仆: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的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而忘私,公而无私,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

外交: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

周恩来一生会见外宾逾千人,一生全方位、多层次地结交了无数“畏友"诤友”,成为人们心中最受尊敬和最受信任的共产党人中的一员。

二、课堂小结

这首抒情诗通过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逐步展现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歌颂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三、课后作业

2021年5月22日,91岁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与世长辞。华夏大地,飘香的稻穗凝结着袁隆平的汗水与心血,广袤的稻田为袁隆平矗立起光辉的丰碑。

请同学们查阅人物相关事迹,仿照本诗,写一首《袁隆平爷爷,你在哪里》。

示例:见。

四、板书设计

周总理,你在哪里

直抒胸臆:崇敬、怀念之情(呼告、反复)

高山——革命——千万里不停息

大地——谷穗——汗滴

森林——宿营地——笑语

大海——海防战士——披大衣

整个世界——每一个地方——深深的足迹

天安门广场——外宾、会议

首尾呼应,升华主题:想念你(反复)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诗歌整体朗读指导比较详细;对内容的讲解详细,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诗歌。

不足之处问题设计应更灵活、新颖一些,既让学生学有所获,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2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激发爱国激情和时代责任感。

语言运用:读准重音和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全诗,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怀念的感情。

思维能力:结合想象,把握诗歌内容和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审美创造;学习诗人巧妙的构思,体会呼告、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他没有子女,却有千千万万的人热爱他;他在国外的银行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却拥有比任何人都多的精神财富;他离开了人间,连骨灰都洒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大地,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能做到这些,他就是——周恩来。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深情,再次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一起欣赏诗人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知人论世

1.走进作者。

柯岩:当代作家、诗人,原名冯恺,生于1929年,广东南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诗刊》副主编。她的作品主要是戏剧和诗歌。她的儿童诗故事性强,构思巧妙,形象生动,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小读者的欢迎。

2.写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1977年1月,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由于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很快就传诵开来。

3.周总理的生平。(见)

建议:老师可以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周总理的生平及贡献相关资料。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4.走入情境:图片展示万人齐送总理。

5.字词积累。(见)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

1.听朗诵,初步感知朗读节奏、感情、语气、语速、语调等。

2.自读诗歌:

(1)确定朗读感情、语调。(深情、悲痛、崇敬、怀念)

(2)划分朗读节奏,确定重音。(低沉、缓慢、寄托哀思)

3.展示朗诵脚本。

标出停顿、重音。

4.整体感知:再读诗歌,本诗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试梳理概括。

明确:

第一部分(第1节):直抒胸臆,抒发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怀念之情,奠定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2-6节):着重刻画周总理的形象,进一步表现崇敬、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第7-9节):全诗抒情的高潮表明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目标导学三:品读形象

“我们"走遍整个世界,找寻总理的身影。请同学们默读诗歌,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思考:

1.“我们”去哪些地方寻找周总理,画一画“我们"寻找的踪迹路线图。

明确:高山→大地→大海→森林→整个世界→天安门→人民心里

2.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构思?

明确:作者抓住了“寻找”这条线索进行艺术构思,把到高山找、到大地找、到森林找、到大海找、到整个世界找、到天安门前找等丰富的材料有机地连缀起来,形成浑然一体的诗歌。

3.诗中描绘了哪几幅周总理感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明确:

画面一:周总理革命长征不停息的画面。

画面二:周总理和农民辛勤劳动的画面。

画面三:周总理和伐木工人亲切交谈的画面。

画面四:周总理给海防战士披大衣的画面。

画面五:周总理足迹踏遍大地的画面。

画面六:周总理日理万机的画面。

4.从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回答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总理形象

明确:

高山——读出一个朝气蓬勃、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总理。

大地——读出一个胸怀广博、脚踏实地的总理。

森林——读出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总理。

大海——读出一个对党和人民情深似海的总理。

5.反复朗读最后一节,感受诗句的节奏变化,体会“永远居住"你的人民”等词语蕴含的深情。

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