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兼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7《兼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7《兼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7《兼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7《兼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兼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7.《兼爱》教案

一、教学理念设计

立足“文本研读与现实观照"双维度,以墨子“兼爱”思想为核心,结合2025年近期社会热点激活经典文本。通过文言梳理夯实基础,以问题探究深化理解,借现实案例链接古今,让学生在“读懂文本—辨析思想—践行价值"的递进中,传承传统文化智慧。

二、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弗、当、恶”等文言实词虚词及通假字,理清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提升文言文解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比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结合现实案例探究“兼爱”的当代价值,培养逻辑思辨与问题解决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墨子“质朴恳切、层层递进"的论说风格,感受其救世情怀中的思想美与人格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兼爱”思想的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树立平等博爱的价值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文言知识,理清“乱起于不相爱"的论证逻辑,把握“兼相爱则治”的核心观点。

难点:辨析“兼爱"与“仁爱”的本质区别,结合2025年现实热点理解“兼爱"思想的当代生命力与实践路径。

四、教学方法及准备

教学方法:诵读法(夯实文言基础)、问题链探究法(深化文本理解)、对比分析法(辨析思想差异)、热点联想法(链接现实价值)。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墨子生平、2025年“社区互助”“国际救援"等热点素材;印发“仁爱”与“兼爱"对比材料;准备文言知识清单。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热点设问,激活思考

素材呈现:课件展示2025年7-9月两大热点:①“京津冀暴雨灾后互助”:陌生居民自发组建救援队,跨社区运送物资,网友称“这是一场陌生人的相爱";②“全球青年气候行动峰会”:多国青年联合提交《共同行动宣言》,呼吁跨越国界应对气候危机。

问题引导:

“同学们,灾后陌生人的援手、跨国界的环保合作,这两种看似无关的现象,背后是否藏着共同的精神内核?两千多年前,有位思想家就提出过一种超越亲疏、国界的爱,他认为这是解决社会混乱的良方。他是谁?这种思想又是什么?今天我们走进《兼爱》,寻找答案。"

(二)初读感知:疏通文本,理清脉络

1.知人论世,铺垫背景

教师补充:墨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出身平民,被称为“平民圣人”,其“兼爱"思想针对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战乱频发”的社会现实提出。2016年我国发射“墨子号"量子卫星,正是致敬他的科学贡献。

明确:本文选自《墨子兼爱上》,是墨家核心思想的集中体现。

2.诵读文本,夯实文言

学生齐读,教师正音:弗(fú)、当(cháng,同“尝”)、恶(wū,怎么)、交相恶(wù,憎恨)。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标注疑难句。教师点拨重点句: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类比论证开篇,提出核心问题);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明确乱之根源);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提出解决方案)。

3.梳理思路,把握结构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

提出问题(治天下需知乱之根源)→分析问题(乱起于“不相爱”:君臣、父子、兄弟、盗贼、诸侯皆因不相爱生乱)→解决问题(治天下需“兼相爱”,则天下治)。

教师小结:文章以医病喻治国,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体现墨家“务实说理”的风格。

(三)品读文章,赏析意境:探究本质,链接现实

1.聚焦核心:何为“兼爱"?

文本探究:“兼爱”的内涵是什么?结合“爱人若爱其身"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分析。

明确:“兼爱"即不分亲疏、贵贱、国界的平等之爱,核心是“爱人如己、交相利”。

2.热点勾连:“兼爱"在当下?

课件展示2025年热点素材,分组讨论:

①素材1:“社区共享粮仓”(2025年8月,多地社区设立共享粮仓,居民自发捐赠米面油,按需取用)——这体现了“兼爱"中的哪种内涵?(人与人的平等互助)

②素材2:“中国医疗队赴非洲抗疫”(2025年9月,中国医疗队携带疫苗赴非洲多国援助)——这如何体现“兼爱"的延伸?(超越国界的人类大爱)

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墨子“兼爱”不是抽象理念,而是当下社区互助的温暖、国际救援的担当,是“交相利"的生动实践。

3.赏析论说:质朴中的力量

思考:本文语言没有华丽辞藻,却能打动人心,原因何在?

明确:①类比论证通俗形象(以医病喻治国,贴近生活);②排比句式增强气势(“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③情感真挚恳切(饱含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与救世热忱)。

(四)对比阅读,深化理解:辨析思想,传承价值

1.文本对比:“兼爱"VS“仁爱”

发放材料:孔子“仁爱"相关语录(“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组探究: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维度墨家“兼爱”儒家“仁爱"

核心无差别平等之爱有差序的等级之爱

基础平民立场,天下公利血缘伦理,孝悌为本

实践路径交相利,务实行动修身养性,推己及人

教师补充:两者并非对立,“仁爱”是亲情起点,“兼爱"是大爱延伸,共同构成中华“爱”的文化基因。

2.现实思辨:“兼爱"难实现吗?

提出争议:有人说“兼爱”太理想化,现实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怎么看?

结合2025年热点回应:“京津冀灾后互助中,陌生人冒着危险救援;‘墨子号’卫星服务全球通信,这都是‘兼爱’的现实注脚。‘兼爱’不必轰轰烈烈,一句问候、一次援手,都是其落地生根的模样。”

六、板书设计

7.兼爱(墨子)

背景: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战乱频发

脉络:提问题→析根源→给方案

治天下→乱起于→兼相爱

不相爱→则天下治

内涵:平等之爱爱人如己交相利

当代:社区互助国际救援人类共生

对比:兼爱(无差别)VS仁爱(有差序)

七、作业设计

基础巩固:整理文中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完成课后练习。

写作实践:结合2025年“全球青年气候行动峰会"热点,写一段200字短文,谈谈“兼爱”思想对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启示。

实践拓展:参与班级“共享书架"搭建活动,践行“爱人利人”的“兼爱"理念。

八、教学评价及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