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翻开语文课本,那些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的古诗文,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民族文化的长河。六年级的学习,让我们与这些经典的距离更近了一步。它们不仅仅是需要背诵默写的文字,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瑰宝和智慧结晶。赏析古诗文,就像推开一扇扇通往过去的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生活、情感与哲思。本指南将陪伴大家一同走进这些经典篇章,探索其中的韵味与深意,掌握赏析的方法,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一、经典咏流传:六年级重点古诗文深度赏析(一)李白《望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浪漫之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庐山时所作,寥寥二十八字,便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力。*意境的营造与画面的铺展:开篇“日照香炉生紫烟”,诗人并未直接写瀑布,而是从瀑布周围的环境入手。“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因其形状酷似香炉而得名。一个“生”字,赋予了静态的山峰以动态的生命力,仿佛那紫色的云霞真的是从香炉中袅袅升起。在阳光的照耀下,山间的云雾水汽凝结成一片紫色的烟霞,如梦似幻,为瀑布的出场渲染了一层神秘而瑰丽的氛围。紧接着“遥看瀑布挂前川”,视角从远景的香炉峰转向了主体——瀑布。“遥看”点明了观察的位置,也暗示了瀑布的高远与阔大。一个“挂”字,用得极为传神,它化动为静,将奔腾不息的瀑布比作一幅悬挂在山川之间的巨大白色绸缎,既写出了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形态,又给人以安稳、壮丽之感。“前川”则点明了瀑布的位置,是在山川的前方。*夸张与想象的极致运用:“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是全诗的高潮。“飞流”二字,写出了瀑布水流迅疾、气势磅礴的动态。“直下”则强调了瀑布从高空垂直落下的冲击力。而“三千尺”,则是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里的“三千尺”并非实指,而是通过数字的夸张,极言瀑布之高、落差之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心灵冲击。这种夸张,是李白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典型特征。末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是将诗人的想象力推向了极致。“疑”字用得极好,它不是肯定,而是一种惊叹后的推测,更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诗人仰望瀑布,只见其从九天之上奔腾而下,恍惚间竟以为是天上的银河倾泻到了人间。“银河”的意象,将瀑布的洁白、绵长、浩渺展现无遗,而“九天”则再次呼应了“三千尺”的高度,将瀑布的雄伟壮丽推向了神话般的境界。*情感的抒发与精神的共鸣:整首诗,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超凡的想象力,不仅描绘了庐山瀑布的自然奇观,更融入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叹之情。诗中洋溢着一种蓬勃向上、豪迈不羁的生命活力,这正是李白积极乐观、追求自由精神的体现。读此诗,我们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站在庐山之巅,面对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象时,内心的激动与豪情。这种对美的极致追求和对宏大境界的向往,能够跨越时空,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学习启示:这首诗告诉我们,观察事物要调动多种感官,更要善于运用想象和联想,才能将所见之景描绘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歌的语言凝练传神,一个“生”字,一个“挂”字,一个“疑”字,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二)杜甫《春夜喜雨》:润物无声的喜悦情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夜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被誉为描绘春雨的千古名篇。*“知”与“乃”:春雨的灵性与及时:开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春雨以人的情感和智慧。一个“知”字,点出了春雨仿佛通晓时节,懂得万物生长的需要。“当春乃发生”,“乃”字强调了春雨的适时而至,不早不晚,恰好在春天万物复苏、急需雨水滋润的时候降临。这不仅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更流露出诗人对这场春雨的喜爱与赞美——这是一场“好雨”。*“潜”与“细”:春雨的温柔与滋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潜”字用得极妙,它写出了春雨在夜晚悄无声息、悄悄地降临,如同一位体贴的使者,不愿打扰人们的安眠。“润”字则点出了春雨的作用——滋养万物。而“细无声”,更是将春雨的轻柔、细腻描绘到了极致。它不像夏雨那样狂风骤雨,而是默默地、温柔地滋润着大地,让万物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滋养。这种“润物无声”的境界,不仅写出了春雨的物理特性,更蕴含了一种潜移默化、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引人深思。*雨夜之景:静谧中的生机:“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将笔触从春雨的特性转向了雨夜的景象。放眼望去,田野间的小路和天空的乌云都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这“黑”不仅是视觉上的,也烘托出春夜的宁静。然而,在这片漆黑的背景下,江上渔船的一点灯火却显得格外明亮。这一“明”与一“黑”的对比,不仅形成了鲜明的画面感,更在静谧之中透出一丝生气和温暖,也暗示了雨夜中仍有生命在活动,等待着雨后的黎明。*雨后想象:喜悦的延伸与升华: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由眼前的雨夜景象,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第二天清晨的美好景象。“晓看”二字,表明了诗人对雨后景色的期待。“红湿处”指的是被雨水打湿的红花,一个“湿”字呼应了春雨的滋润。“花重锦官城”,“重”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花朵因饱含雨水而显得沉甸甸的样子,也暗示了花朵的繁盛与娇艳。整个锦官城(成都)将是一片花团锦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由实入虚的想象,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推向了高潮,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学习启示:这首诗教会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即使是最常见的雨,也能在细心品味中发现其独特的美。同时,诗人将自己的喜悦之情融入到对景物的描绘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尝试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景物描写之中。(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田园风光的诗意栖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描绘了夏夜农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和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以及夜行途中的意外之喜。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充满了生活气息。*听觉与视觉的交织:夏夜的生动乐章:词的上阕开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词人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入手,描绘了夏夜的宁静与生机。明亮的月光照在枝头,惊起了栖息的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伴随着阵阵蝉鸣。“别枝”一词,准确地描绘出月光移动,鹊儿受惊飞起,离开原来栖息树枝的动态。“惊”字和“鸣”字,打破了夜的寂静,却又在寂静中更显其生机。紧接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人的感官进一步拓展。空气中弥漫着稻花的清香,这是嗅觉的体验;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仿佛它们也在为即将到来的丰收而欢唱。一个“说”字,将青蛙拟人化,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生动有趣,也间接表达了农人对丰收的期盼与喜悦。这几句,将夏夜农村的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有香有味,充满了生活情趣。*天气的微妙变化与夜行的惊喜: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天空中稀疏地挂着几颗星星,预示着可能有小雨。“七八个”、“两三点”,这些数量词的运用,显得非常口语化,也准确地描绘了星疏雨稀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略带朦胧的诗意氛围。就在这略带雨意的夜色中,词人继续前行,“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人或许有些焦急地寻找避雨的地方,或是投宿的茅店。“旧时”二字,透露出词人对这里的熟悉。当道路转过溪桥的那一刻,曾经熟悉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那份意外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忽”字,用得极为传神,将那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田园生活的恬淡与词人的心境:整首词没有豪言壮语,却充满了恬淡自然的田园气息。词人通过对寻常景物的描绘,如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疏星、微雨、茅店、溪桥等,组合成一幅和谐、宁静、优美的乡村夜景图。在这幅图景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丰收的喜悦,以及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即使在夜行途中,面对可能的风雨,词人也能发现其中的诗意和惊喜,这正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的体现。学习启示:这首词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诗意,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美的心灵。词人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鲜明的画面,这种精炼传神的语言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法,也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四)《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探索精神的启迪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是一篇充满智慧的古代寓言故事,通过两个小孩围绕太阳远近问题的辩论,以及孔子无法做出判断的故事,表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积极探索精神,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我们要勇于提问,勤于思考。*生动的辩论场景与儿童的天真智慧:文章开篇简洁明了,“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直接点出事件的起因。“辩斗”一词,生动地描绘了两个小孩争论得非常激烈的场景。接着,文章详细记录了两小儿的观点和各自的理由。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是从视觉角度出发,根据物体近大远小的常识来判断。另一儿则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从触觉角度出发,根据距离热源远近温度不同的常识来判断。两个小孩的论据都来自于他们的日常观察和生活经验,虽然他们的结论都是片面的,但他们观察细致,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展现了儿童特有的天真与智慧。他们的辩论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充满了思辨色彩。*孔子的“不能决”与故事的深刻寓意:“孔子不能决也。”这短短的五个字,是故事的关键转折,也最具深意。孔子是当时学识渊博的圣人,连他都无法判断两个小孩的争论谁对谁错,这不仅表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品格,也从侧面说明了宇宙奥秘的无穷和知识的博大精深。两小儿最后的“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个“笑”并非嘲笑,更多的是一种孩童式的天真无邪的得意,他们为自己能难倒博学的孔子而感到高兴,也反衬出知识的无限与探索的永无止境。*对我们的启示:学无止境,勇于探索:《两小儿辩日》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首先,它鼓励我们要像两小儿那样,对周围的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其次,它告诉我们“学无止境”,无论一个人多么有学问,总有自己不知道的领域,因此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再次,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我们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最后,孔子的“不能决”也启示我们,面对未知,要有承认自己无知的勇气,这是追求知识的起点。学习启示:这则寓言故事语言简练,却蕴含深刻道理。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习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也要学习孔子那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二、古诗文赏析方法与建议赏析古诗文,并非简单的背诵和翻译,而是要深入文本,感受其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和哲理美。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赏析方法与建议,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领略古诗文的魅力:1.反复诵读,感受音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韵律感极强,通过反复朗读,甚至背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其节奏、语气和情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停顿、重音和语速的变化。2.疏通文意,理解字词: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疏通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这是赏析的基础,但切忌逐字死译,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和特殊句式。3.品味语言,体会妙处:古诗文语言凝练,往往一字传神。要注意品味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如《望庐山瀑布》中的“挂”字,《春夜喜雨》中的“潜”字和“润”字。同时,也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4.联想想象,进入意境:古诗文往往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意境美。阅读时,要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感受其氛围,体会诗人的情感。5.了解背景,把握主旨:“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主旨。6.联系生活,感悟哲理:许多古诗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或对生活的感悟。阅读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这些古诗文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7.做好笔记,积累感悟:在学习和赏析的过程中,遇到精彩的词句、独到的见解或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结构生产与安装全过程质量保证方案
- 骨通贴膏对骨关节炎影响-洞察与解读
- 城市更新项目施工质量监控方案
- 干燥部节能技术-洞察与解读
- 蓄水调节池水文数据监测与分析
- 工业园电力供应安全保障方案
- 锌产品生产线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
- 机器人精准穴位刺激-洞察与解读
- LNG产业园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2025标准合同模板制作承揽合同
- 中医失眠治疗课件
- 国家移民管理局历史沿革与发展职能
- 金融-多元金融行业:期货行业专题报告:行业逻辑趋完善乘风破浪终有时
- 2025抖音房产生态白皮书
- 水质检测委托合同6篇
- 学校食堂食品验收制度
- 动火作业施工方案
- TCECA-G 0330-2024 磁悬浮离心式鼓风机 技术条件
-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课件
-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管理方案幻灯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