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训练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练习题(详解)_第1页
强化训练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练习题(详解)_第2页
强化训练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练习题(详解)_第3页
强化训练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练习题(详解)_第4页
强化训练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练习题(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A.李明同学已患上了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已患上了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已患上了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李明同学已患上了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2、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分别用四块透镜进行实验。他们把蜡烛均放在离透镜20cm处,观察到的现象是:用透镜甲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像。则焦距大于20cm的凸透镜是A.甲

B.乙

C.丙

D.丁3、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

(

)A.沿平行主轴方向。B.沿O与S’连线方向。C.沿F2与S’连线方向。D.沿F1与S’连线方向。4、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C.只有一个虚像

D.只有一个实像5、安装在居民小区、银行等公共场所的电子监控系统能为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适时监控: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从而实现监控。电子监控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A.平面镜成实像;

B.凸透镜成实像;

C.平面镜成虚像;

D.凸透镜成虚像.6、某人用照相机拍自己的平面镜中的像(

)A.拍不到,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拍不到,因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C.能拍到,但底片上的像与镜中人的上、下、左、右都相反D.能拍到,但底片上的像与镜中人左、右相反7、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A.冰砖

B.冰三棱镜

C.冰凸透镜

D.冰凹透镜8、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9、小风矫正了近视眼后看书轻松多了,心想也该帮爷爷矫正老花眼了,下图用来表示老花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10、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用放大镜观看地图;B.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C.夜晚,在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选填“虚”、“实”)像。若此透镜的焦距为10cm,用此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他将器材放上光具座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解决完所有不利因素后,当物体离透镜15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

(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2、有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穿衣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_________

___,其特征为________

____二类包括_________

___,其特征为_____

_______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当物体到

的距离

时,能成

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使用照相机时,应将底片放置在

。4、小刚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排掉后,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___________。(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5、清晨,露珠下面的草木叶脉更加清晰,这是因为露珠起到了镜作用的结果6、小红在家中用纸屏、盛水的圆形鱼缸、点燃的蜡烛组成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盛水的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镜,调节纸屏至图示的位置时,她在纸屏上看到了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等大”)的烛燃焰的像。7、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蜡烛经过_______位置以后,所成实像由缩小变成放大;经过_______位置以后由实像变成虚像.8、若用镜头焦距为f的照相机拍照,被拍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

2f(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要使取景范围变大一些,则照相机镜头距景物的距离应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9、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当蜡烛从左向右的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___________移动,当蜡烛移到P、F之间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_______像。10、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三、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火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________传播的.(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_______________.(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移动凸透镜,在地上得到一个亮点,并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___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__________。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

cm,像的大小比物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该(

)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

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2、答案:B3、答案:C4、答案:D5、答:B6、答案:C7、答:C8、答:C9、答案:C10、答:B二、填空题1、答案:凸实u<f(合理即可)放大2、答案:潜望镜穿衣镜牙医内窥镜由平面镜组成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由凸透镜组成3、答案:凸透镜、镜头、大于2倍焦距、缩小倒立实像、略大于1倍焦距4、答案:后缩5、答案:凸透6、答案:凸透

缩小7、答案:二倍焦距

焦点(或一倍焦距)8、答案:大于

增大9、答案:右

倒立、放大的实像10、答案:15

正立三、实验探究1、答案:(1)沿直线(2)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