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z\u1绪论 [20]。2.1.3文献述评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营商环境与吸引外资影响方面的研究为本文奠定了基础。在对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后发现虽然众多学者并未对营商环境测度指标形成一致看法,但是不同学者的相关研究为针对我国各省营商环境对吸引外资的影响提供了不同视角与方法。大多学者从市场、法治、政务、人文等角度进行考察分析。国内外学者们从单个或多因素角度进行分析,但其都一致认同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流入。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上,根据我国省际营商环境实际情况构建营商环境指标并通过实证检验我国省际营商环境对于利用外资的影响。2.2理论基础2.2.1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构成了现代产权理论体系的基石。这个理论是诺贝尔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提出来的,后来又被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发展出来的。这一理论关注的是,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与组织方式下,经济活动的成本对资源分配与企业边界的影响。基于此,本项目提出了一种新的交易方式,即企业与市场可以互相取代,但同时也存在着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以及少量数量等因素,导致了市场成本较高。交易成本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采用各种组织形式,其最终目标都是节省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包括发现成本、谈判成本、合同执行成本以及监督管理成本等。这些费用在市场交易中不可避免,它们反映了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根据交易费用理论,如果市场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能倾向于通过内部化交易来减少这些成本。这意味着企业可能会选择垂直整合或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来替代市场交易。相反,如果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市场交易则可能是更优的选择。本文在交易费理论的基础上,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受到交易成本影响,而一地区交易成本受到该地区营商环境的影响,因此本文以交易费用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研究省际营商环境对吸引外资影响。2.2.2国际生产者折衷理论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在1977年创立了“生产均衡”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基于三个基本要素,即企业在跨国直接投资中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如果企业只具有产权优势,那么他们就会选择技术授权;如果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获得了地理位置上的优势,那么企业就会选择出口;当企业具有上述三个方面的优势时,企业将会选择FDI。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如技术、品牌和管理知识,需要在一个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机密保密的环境中得以维护。营商环境中的知识产权法律和执行力直接影响到这些优势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内部化优势,是指跨国公司运用所有权特定优势,以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提供更为稳定和可预期的市场条件,减少内部化过程中的障碍,促进跨国公司内部化战略。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所固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东道国的政治体系、法律框架、行政服务水平、监管体系等,都是吸引外资的关键区位优势。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强调了营商环境在国际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增强区位优势,保护所有权优势,促进内部化优势的实现,吸引市场寻求,并有助于成本最小化,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因此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来研究营商环境对我国各省利用外资的影响。
3省际营商环境指标测算及结果分析本章通过研究国内外机构和学者对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尝试构建我国省际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基于2013-2022年各省相关指标数据,并通过熵值法计算出各省营商环境得分,更为科学分析我国省际营商环境演变规律。3.1省际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构建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了分析和排名,对各经济体不同发展阶段做出了深入的对比于分析,为各经济体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但是对于中国营商环境,世界银行评价以北京和上海作为样本,未能充分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因此不能准确的评估我国各省份营商环境。近年来,针对我国内部省份和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樊纲等(2019)提出的“市场化指数”是最早使用的测度企业外部营商环境的指标,它对改进我国营商环境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是国家发改委在2018年出台的,共设置了18项一级指标、87项次级指标,其内涵更加丰富,指标体系也在持续优化之中,使一个区域的营商环境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在对国内外营商环境评估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的评估制度存在的缺陷,本文试图建立一套全新的评估指标体系。为更好地对国内各省的营商环境空间分布特点及动态演化进行科学的剖析,本文通过查找各省份营商环境指标数据并进行测算,对各省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文章以“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从市场环境、法律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等四个方面,选择了相应的指标。在张三保等(2020)《中国省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0》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各省份营商环境综合评估系统,并对实证研究成果进行计量与分析。因资料缺乏等限制,本论文以西藏自治区以外的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本文营商环境指标选取如表3.1。表3.1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计算方法指标性质数据来源市场环境Mar融资融资水平省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GDP正中国人民银行创新研发投入省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正省统计年鉴科研机构省份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数量正省统计年鉴经营成本负税水平税收收入/GDP负国家统计局人力成本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负省统计年鉴竞争公平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私营企业法人单位数/企业法人单位数正国家统计局法治环境Law司法服务法律中介律师事务所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正省统计年鉴法律制度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授权量/人口正省统计年鉴政务环境Gov政府关怀政府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GDP正国家统计局政府透明财政透明度政府透明度指数正《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政府效率政府行政效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管理费用/省GDP正省统计年鉴人文环境Hum对外开放贸易依存度海关进出口金额/GDP正省统计年鉴社会信用商业信用城市商业信用指数正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CEI)蓝皮书3.1.1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企业进行公平竞争的关键。依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关于市场环境的具体内容,选取了融资、创新、竞争公平和经营成本相关测算指标。融资反映区域金融机构为企业经营提供资金的情况,融资水平越高,表明营商环境水平越高。创新指标考虑研发投入和科研机构数量两方面,研发投入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与GDP的比值衡量,科研机构数量用各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表示。经营成本考虑了负税水平和人力成本,这两项指标为负向指标,影响到企业经营决策和绩效,是企业对外投资考虑的重要因素。竞争公平用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表示,即私营企业单位法人数与企业法人单位数比重,比重越大表示非国有经济发展程度越高,营商环境条件越好。3.1.2法治环境营商环境法制化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为稳定,可预期的发展支持,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省市的统计年鉴,主要从司法服务与法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司法服务以法律中介来衡量,即律师事务所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比重,比重率愈高,则说明该区域的法律服务状况越好;在法制体系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进行了研究,将专利授权数与人口的比例作为衡量标准。3.1.3政务环境良好的政务环境能够提高营商环境便利化,促进外资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展,同时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该项子环境用政府关怀、政府透明度和政府效率来衡量,政府透明度借鉴《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政府关怀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GDP比重来表示,政府效率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管理费用占GDP比重表示,政府关怀和政府效率数据据来自统计年鉴。3.1.4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差异会影响到企业经济主体投资意愿,更大的文化包容性对外商投资更具吸引力。在人文环境中文化包容度主要体现在对外开放水平和商业信用方面,本文选用贸易依存度和城市商业信用两项指标。城市商业信用指数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CEI)蓝皮书,贸易依存度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贸易依存度比值其越大表示在市场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非正式壁垒越低,有利于营造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3.2指标测算在构建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后,采用熵值法测算各指标权重。熵值法属于一种客观赋值法,其利用数据携带的信息量大小计算权重,得到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本文通过熵值法测算我国省域营商环境指标权重更具客观性和说服力,熵值法测算过程如下。3.2.1数据标准化处理正向指标:xtij'负向指标:xtij'=其中,t表示年份;i表示省份;j表示指标;xtij表示原始数据;x3.2.2计算指标特征比重Ptij=xtij其中T表示年份数量,n表示省数量。3.2.3计算信息熵值和冗余度EjDj=13.2.4计算指标权重Wj=3.2.5计算综合得分Qit通过熵值法计算出各省份营商环境得分,为了便于评估和分析,将测算结果扩大100倍,具体情况见附表1。3.3营商环境结果分析该部分主要是依据2013-2022年省际营商环境指标数据,测算出省份营商环境综合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和对比。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从30各省营商环境综合得分进行分析各省营商环境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考虑到我国地区发展差异,根据东中西部区域省份划分,测算各地区营商环境平均得分。3.3.1各省份营商环境结果分析从我国30个省营商环境综合得分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国际环境波动和国内深化改革政策推进,我国整体营商环境水平在逐步提升,部分省份营商环境综合得分有所波动。从我国各省营商环境得分来看,各省营商环境都有上升的趋势。如表3.2,展示了2017-2022年各省营商环境排名,从表中可以看出,北京和广东营商环境水平最优,其次是江苏浙江上海和山东,这些省份均位于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市场竞争公平度高,投资贸易便利度更高,更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相反青海、宁夏、新疆、贵州和甘肃的营商环境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省份,这些省份均位于西部地区,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相应的基础设施水平也更为落后,营商环境发展水平吸引外资力度较弱。表3.22017-2022年各省份营商环境得分排名排名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北京北京北京广东广东广东2广东广东广东北京北京北京3江苏江苏江苏江苏江苏江苏4上海上海上海浙江浙江浙江5浙江浙江浙江上海上海上海6山东天津天津天津天津山东7天津山东山东山东山东天津8福建福建福建福建福建福建9辽宁辽宁辽宁安徽安徽安徽10四川重庆安徽湖北湖北湖北11重庆四川湖北四川重庆四川12安徽安徽四川重庆四川湖南13湖北湖北重庆辽宁辽宁河南14河北湖南河南河南河南辽宁15广西河北湖南江西湖南重庆16湖南陕西江西河北江西河北17河南河南河北湖南河北江西18黑龙江江西陕西陕西海南海南19陕西山西黑龙江海南陕西陕西20山西广西广西黑龙江黑龙江吉林21江西黑龙江吉林吉林云南黑龙江22吉林甘肃青海广西吉林云南23青海海南山西青海广西广西24新疆吉林甘肃山西山西山西25海南青海云南甘肃青海内蒙古26宁夏云南海南云南甘肃甘肃27云南内蒙古贵州贵州内蒙古新疆28甘肃宁夏新疆新疆宁夏宁夏29内蒙古新疆宁夏内蒙古贵州贵州30贵州贵州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数据来源:根据熵值法测算结果整理3.3.2各省子营商环境结果分析通过计算2013-2022年30个省市营商环境平均得分,来分析各省营商子环境水平。如表3.3,整体营商环境位列前位的省份各项营商子环境都表现较佳。就市场环境而言,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综合得分排名更高,这些地区均位于东部发达地区,相较而言,西部地区省份市场环境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从法治环境来看北京位于第一,上海和浙江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观察排名可以发现部分西部地区法治环境排名较高,如重庆位列第九。从政务环境来看上海和青海表现较为突出,中西部部分省份表现较为良好,宁夏和甘肃均进入前十,可能是由于今年我国发展西部政策的支持。从人文环境来看,上海、北京、广东和浙江位于前列,这与这些省份文化包容性较强和较高的社会信用体系有关。整体而言,各省四项子环境排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匹配的。表3.32013-2022年子营商环境平均得分情况指标省份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北京6.791521.4116.53612.292天津5.65189.4548.0438.454河北8.8392.25284.84282.2819山西5.60192.85216.06111.7226内蒙古4.35253.24145.37181.6627辽宁7.83123.36135.60164.519吉林4.58242.76237.1652.1122黑龙江5.30203.86105.68142.4017上海7.571310.2228.13213.631江苏21.3828.7455.06236.696浙江13.5949.8336.09107.425安徽9.3983.23155.20222.6814福建8.51104.9884.25295.417江西7.18142.47265.41172.6115山东16.4633.83115.34204.688河南10.3352.20293.55302.3618湖北9.8563.04194.92262.2320湖南9.8071.98304.91271.9123广东21.4518.2166.23910.493广西5.26212.26275.80133.4612海南2.17305.7775.06243.7311重庆6.10174.2795.67154.4910四川8.41113.08185.36192.8913贵州4.88232.59256.04120.6030云南5.16223.19165.26211.8424陕西6.66163.43125.02252.4416甘肃4.17263.18176.4071.7725青海2.52293.00209.4411.3829宁夏2.73282.84227.2141.6028新疆3.88272.61246.2582.2221数据来源:根据熵值法测算结果整理以2013-2022年营商子环境得分均值为依据来分析四项子环境变化趋势,具体如图3.1,子营商环境呈现上升趋势,市场环境发展更为稳定,外其他三项营商环境指标均有波动性。人文环境有下降幅度,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呈上升趋势。其中法治环境在2019至2022年涨幅较大,达到了40%左右的涨幅,人文环境有较强波动性,在2013至2016年间呈下降趋势,在2016年后缓慢增长。政务环境波动幅度较小,从发展趋势图来看,政务环境表现并不突出,这也说明需要持续深化政务改革,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图3.12013-2022年营商子环境得分变化情况3.3.3分区域营商环境结果分析从我国省份营商环境指数来看,各地区营商环境水平差距较大,这与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很大关联。因此通过测算出的区域营商环境平均得分以及全国营商环境平均得分结果能为缩小省域发展差距提供借鉴。本文参考《中国外资统计公报》进行地区划分,具体划分见表3.4。表3.4东中西部省份划分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从我国各地区营商环境得分情况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省份营商环境指数有较大差距。东部地区营商环境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平均营商环境,且中部和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低于全国平均营商环境指数。东部地区拥有更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水平也更高,对外贸易和投资条件更为便利,因此东部地区营商环境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透明度低等原因,使得中部地区营商环境水平整体不高。相较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健全,法治政务等多方面制约,市场投资便利度更为不足,使其营商环境水平低。表3.5东中西部地区及全国平均营商环境得分情况年份东部平均中部平均西部平均全国平均201327.0715.0314.0919.10201428.2315.7815.1220.10201529.2016.4615.7620.88201629.1117.0015.5920.92201729.6217.0215.9121.23201831.5617.3915.9422.05201932.2219.0816.8023.06202035.8520.8118.2625.39202138.8221.1617.8126.41202239.2721.9118.3526.97数据来源:熵值法测算结果从2013-2022年营商环境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区域营商环境水平呈由东向西递减,且东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由表3.5,可知东部地区平均营商环境较高,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平均营商环境低于全国平均指标数值。如图3.2,各地区营商环境在逐步提升,区域营商环境增长速度差距较小,这表明我国各省份营商环境在稳步改善。从各区域营商环境发展趋势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省份营商环境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在2018年之前发展速度较为缓慢,2018年后营商环境改善速度明显加快,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积极改善地区营商环境。图3.2地区营商环境指数均值及全国营商环境指数均值
4我国利用外资现状我国吸引外资主要就是外商直接投资,探究我国利用外资现状对于改善我国营商环境,提升我国各地区吸引外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节从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产业结构和行业分布以及投资来源地三个维度分析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4.1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分析随着我国市场环境开放水平的提升,我国吸引外资规模在不断提升。根据《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外商投资下降12%,但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5%,在2022年外商投资额达到1891亿美元。如图4.1,我国2010-2022年外商直接投资势头较好,除个别年份有下降,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在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下,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稳步增长,这也表明我国营商环境对吸引外资水平在提升。图4.12010-202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我国各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有较大差异。由表4.1,江苏、广东、北京、山东和浙江利用外资一直位于前列,这些省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优势,而且有着完善市场,人才集聚和对外开放上都具有较大优势。排名后五位的有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及贵州,均来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这也与前文营商环境测度相符合。从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比重来看,东部地区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有着地理位置优势以及改革开放的红利,吸引外资能力远高于内陆中西部地区,但是随着经济增长,其占比从2013年的67.29%下降到2021年的57.48%。中西部外商投资占比保持增长态势,与东部地区差距也在逐步缩小,这也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为我国中西部发展带来了机遇,带动我国内陆地区外资流入的增长。表4.12015-2022年各省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省市区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东部北京129.96130.29243.29173.11142.13141.04155.62174.08天津211.34101.00106.0848.5147.3247.3553.8959.50河北61.7873.5484.9090.8198.48108.51112.90128.21辽宁51.8529.9953.3548.9633.2325.1532.0061.60上海184.59185.14170.08173.00190.48202.33225.50239.56江苏242.75245.43251.35255.92261.24283.84288.50304.99浙江169.60175.77179.02186.39135.59157.85185.77193.00福建76.8381.9585.7744.5546.1050.2353.4049.94山东163.01168.26178.57205.16146.89176.48215.20228.74广东268.75233.49229.07223.09218.67215.40212.96181.90海南20.0621.3123.067.4515.1130.3335.1937.07总量1580.531446.171604.541456.941335.241438.511570.921658.58占比61.77%59.43%61.09%56.69%56.13%57.20%57.48%85.22%中部山西28.7023.3216.9023.6213.5916.9117.008.26吉林21.2722.7424.2625.8127.3828.9830.5944.90黑龙江54.4958.1858.3658.705.435.443.892.30安徽136.19147.67158.94170.02179.37183.05193.0021.55江西94.73104.41114.64125.72135.79146.02157.7821.66河南160.86169.93172.24179.02187.27200.65210.7317.79湖北89.48101.29109.94119.41129.07103.52124.5626.45湖南115.64128.52144.75161.91181.01209.98228.5535.28总量701.38756.07800.03864.20858.92894.55966.10178.21占比27.41%31.07%30.46%33.63%36.11%35.57%35.35%9.16%西部内蒙古33.6639.6731.5031.5920.69广西17.228.888.235.0611.0915.6916.5213.72四川99.9679.7781.0189.6430.7224.5233.6135.30重庆37.7227.9022.6032.5023.6521.0122.3618.57贵州4.198.314.506.086.794.392.385.31云南29.928.679.6310.567.237.598.807.01陕西46.2150.1258.9468.4877.2984.43102.4614.64甘肃40.500.820.891.091.25青海0.540.680.260.030.12宁夏1.862.512.722.933.43新疆4.534.011.962.053.312.162.374.59总量276.93231.17222.11248.65184.71181.90195.74109.34占比10.82%9.50%8.46%9.68%7.76%7.23%7.16%5.62%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年鉴4.2我国利用外资结构分析从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各产业分布来看,三个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具有不同特征。如表4.2,从2013-2022年各产业利用外资规模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利用外资规模在下降,但是第三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在增长,这也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在提升。随着我国加强服务业对外开放和相关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导向作用,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三大产业利用外资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占比最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据极大比重,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一半以上,其占比有2013年的56.31%提升到2022年的69.1%,第二产业占比由2013年的42.16%下降到2022年的30.22%,这也表明我国制造业吸引外资优势逐渐被服务业取代。表4.22013-2022年三次产业利用外资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比201318.001.53%495.6942.16%662.1756.31%201415.221.27%439.4336.75%740.9661.97%201515.341.21%435.9534.53%811.3864.26%201618.981.51%402.1331.91%838.9166.58%201710.750.82%409.4931.25%890.1167.93%20188.010.59%483.1535.80%858.5063.61%20195.620.41%423.0030.62%952.7368.97%20205.760.40%365.9425.35%1072.0074.25%20218.260.48%423.8524.43%1301.7275.03%202212.420.66%571.5530.22%1306.9169.1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在产业分布方面,本文采用2013-2022年我国各产业的实际使用外资平均数,对FDI的产业分布进行了分析。如图制造业、房地产及租赁及商业服务业,共吸引外资的58.37%,占全部外资比重的半数以上。其中,以制造业为主,占到了27.49%,这与我国的工业供应链系统、人力资源等因素有关;其次为房地产,以16.64%的比例位居第二;租赁和商业服务行业,占14.24%;其它产业的比重都不到一成。图4.2我国各行业实际利用外资情况数据来源:根据2013-2022年各行业利用FDI均值测算4.3我国利用外资来源地分析外资来源地能够很好的反映我国法治人文环境对于外商投资吸引力的影响特征。在2010-2022年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家或地区基本没变化,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源于亚洲、欧盟地区和北美地区。表4.3外商直接投资前十位来源地单位:亿美元省份排名2010年FDI2015FDI2022FDI1中国香港605.7中国香港863.8672中国香港1372.4152新加坡54.3新加坡69.0407新加坡105.98943日本40.8韩国40.3401韩国65.98724美国30.1日本31.9496日本46.05085韩国26.9美国20.8889荷兰44.94026中国台湾24.8德国15.5636德国25.66437法国12.4中国台湾15.371美国22.14578荷兰9.1法国12.239英国15.98199德国8.9中国澳门8.854中国澳门12.429110英国7.1荷兰7.5179马来西亚11.2697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如表4.3,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过于集中,外资来源地过于集中容易给经济发展带来潜在风险。中国香港是我国外商投资最大来源地,占到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这些国家在地理位置以及文化风俗上与我国具有较大相似性,因此同我国经济交往和人文联系更为紧密,在我国投资可以降低交易不确定性,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我国对于欧美发达国家外商投资吸引力还有待加强,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涉外经济税收等方面仍与欧美国家有较大差距。
5营商环境对吸引外资实证分析本章先对营商子环境对吸引外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并做出假设。再基于2013-2022年30个省面板数据,主要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营商环境对吸引外资的影响分析,在模型选择上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5.1研究假设本节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并根据其作用机制做出研究假设,为下文实证检验奠定基础。5.1.1市场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市场环境会影响企业区位选择决策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策略的制定工作,外商对外直接投资必定会考虑到东道国的市场环境条件。市场环境对外资流入的作用机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良好的市场环境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投资积极性以实现更大的盈利目标;另一方面,放宽市场准入和主动降低制度性成本,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和扩大投资范围,有利于吸引更多外资流入。5.1.2法治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在社会治理走向文明的进程中,法治环境是一种制度化的特点和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它具有维护、保障、促进、规范和巩固生产力的功能,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要素。首先,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创造了一个更为稳定和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营商环境越稳定,可预期度越高。法治环境影响到外资企业在东道国投资的成本,在法治化更为完善的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力度更高,降低技术外溢风险;另一方面,完善的法律制度有利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减少交易双方违约与摩擦可能性,降低交易成本。5.1.3政务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政务环境强调了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主要参与者如何发挥政府在市场中的调节作用,对进场进行有效干预。我国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和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一方面,政府简化审批手续和缩短审批周期提升外资准入效率;另一方面,数字化政务降低了企业办理手续的成本和时间,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5.1.4人文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人文环境是指一个特定的社会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文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社会实体,对于外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东道国有着更为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便于外资企业在东到国内生产经营活动和人力资源整合,降低因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使企业价值观和管理理念更容易被当地社会接收,提高投资效率。本文从营商环境指标以及四项分指标维度进行分析省际营商环境对外商投资影响。根据前文梳理和分析,外商直接投资活动更倾向于营商环境好的省份地区。因此可以做出如下假设:假设1: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假设2:优化市场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假设3:优化政务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假设4:优化法治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假设5:优化人文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图5.1营商环境影响外商投资作用机制资料来源:作者自制5.2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本文以我国30个省为研究对象,结合熵值法测算的整体营商环境指标和分项营商环境指标构建实证模型,各变量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说明如下。5.2.1模型构建本文基于2013-202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旨在考察我国30个省营商环境指标变化对吸引外资影响,现模型设定如下:lnFDI=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lnFDI为各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取对数后数值,X依次为各省的营商环境(Bus)、市场环境(Mar)、法治环境(Law)、政务环境(Gov)、人文环境(Hum),γi和μt表示固定地区和固定时间,α5.2.2样本数据说明本文基于2013-2022年面板数据,在实证分析中被解释变量为各省实际利用外资(FDI),核心解释变量为营商环境(Bus)、市场环境(Mar)、法治环境(Law)、政务环境(Gov)和人文环境(Hum),控制变量人力资源(lnem)、人均GDP(lngdp)、产业结构(industry)、交通水平(traffic)、城镇化水平(urban),相关变量汇总见表5.1。(1)被解释变量:本文被解释变量为各省外商直接投资流量,以美元为单位取对数。研究对象除西藏以外30个省,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2)核心解释变量:营商环境指标和四项分项指标是由上文测算结果。(3)控制变量:本文还选取了其他可能会影响FDI水平的控制变量,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和各省统计年鉴。其中人力资源以各省年末实际就业人数取对数来表示,人力资源水平能够表明一地区劳动力资源水平;人均GDP能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越高表明居民消费能力越高;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比值,工业化水平越高,地区市场要素越完善也就更有利于资源配置;城镇化水平是各省城镇人口与各省总人口比值,城镇化水平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由很大影响;交通水平以各省交通网络密集度来衡量,用省公路和铁路里程比上区域面积。表5.1相关变量汇总表变量类型变量名变量符号变量说明被解释变量外商直接投资LnFDI各省外商投资对数解释变量营商环境Bus熵值法测算市场环境Mar法律环境Law政务环境Gov人文环境Hum控制变量人力资源Lnem各省年末就业人数对数(万人)人均GDPavgdp各省人均GDP对数产业结构Industry第三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城镇化水平urban各省城镇人口/总人口交通水平traffic公路和铁路里程/省域面积5.3实证检验本节先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再对变量的相关性以及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然后通过F检验与Hausman检验,确定实证模型,最后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我国30个省营商环境以及营商子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5.3.1描述性统计本文总样本为300个,通过表5.2,可以观测各变量的统计信息。营商环境最大值为60.29,最小值为12.04,平均值为22.611,这表明我国省份营商环境发展差距较大,部分省份营商环境水平高,大部分省份营商环境水平较低,反映了我国省份营商环境发展不平衡。外商直接投资流量最大为15.017,最小值为5.771,均值为12.729,这也表明我国地区利用外资水平有较大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具有地域集中分布特征。表5.2描述性统计变量样本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LnFDI30012.7291.7975.77115.017Bus30022.61110.35112.04060.290Lnem3006.1120.7754.1387.655avgdp30010.9470.43210.00312.156industry3001.4170.7570.6655.283urban3000.6070.1060.3790.896traffic3001.0140.5300.1002.304数据来源:根据stata17.0计算结果整理5.3.2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性检验能够更好的了解变量间是否存在线性问题,通过考察相关性系数矩阵,可以看出部分变量间存在较强显著性。营商环境与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系数为0.547,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营商环境与人均GDP相关性系数为0.815,外商直接投资与人力资源相关系数为0.78,均在1%水平下正向显著,其他控制变量间也存在较大相关性。表5.3相关性系数矩阵LnFDIBusLnemavgdpindustryurbantrafficLnFDI1Bus0.547***1Lnem0.780***0.567***1avgdp0.466***0.815***0.370***1industry0.08500.466***-0.04600.454***1urban0.392***0.676***0.195***0.810***0.266***1traffic0.680***0.570***0.537***0.567***0.221***0.461***1数据来源:根据stata17.0计算结果整理经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因此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本文进一步采取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果如表5.4所示,VIF均值为3.32,avgdp最大为5.2,industry最小为1.80,各变量方差膨胀因子值均小于10,这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表5.4变量多重共线性检验变量BusurbanLnemtrafficindustryavgdpVIF5.003.592.511.841.805.20数据来源:根据stata17.0计算结果整理5.3.3模型选择在进行实证检验前,通过F检验法和豪斯曼检验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从而确定回归模型。首先,我们选取了混合回归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因为F检验的结果是P=0,所以我们拒绝了混合回归模型的假定,使用固定的效果模型。表5.5Hausman检验F统计量检验统计量P值统计值19.870.001同时运用豪斯曼检验法检验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选择,由表可知P值为0.001,p<0.05,因此拒绝原假设,采用固定效应模型。5.3.4基准回归本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其回归如表5.6,模型一将营商环境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检验对各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营商环境系数在1%的水平下正向显著。营商环境每提高1%,对外商直接投资将产生0.05%的拉动作用,这验证了假设一。从(2)-(5)列考虑了营商子环境的估计结果,由表可知,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对外资流入产生较为显著正向效果,市场环境每改善1%,外资流入增加0.061%,法治环境改善1%,外资流入增加0.058%,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虽然为正向相关但是影响不明显,验证假设二和四。在控制变量方面,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与我国的FDI水平呈正相关,这说明我国的FDI将受到区域劳动力的影响。在这个模型中,产业结构的系数是负向的,尽管并非所有的都是显著的,但是它也显示了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与外资的竞争性,从而阻碍了外资的流入。人均GDP的系数也显著为负,说明交易成本也越高。城镇化水平和交通水平与外商投资为正向相关,但不具显著性,表明城镇化率和交通水平与外商投资契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表5.6基准回归结果(1)(2)(3)(4)(5)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模型四模型五Bus0.050***(0.014)Mar0.061**(0.025)Law0.058**(0.023)Gov0.097(0.061)Hum0.015(0.053)Lnem2.705***2.779***2.727***2.926***2.933***(0.591)(0.597)(0.599)(0.598)(0.604)industry-0.1530.033-0.2610.0070.043(0.274)(0.273)(0.296)(0.275)(0.286)avgdp-1.948**-1.934**-1.948**-1.974**-1.911**(0.898)(0.908)(0.908)(0.915)(0.919)urban2.0812.2412.3431.9161.841(1.526)(1.547)(1.550)(1.553)(1.620)traffic0.7400.6200.933*0.5470.593(0.458)(0.462)(0.478)(0.467)(0.480)_cons14.90815.30815.889*15.05514.397(9.373)(9.483)(9.488)(9.542)(9.696)控制变量是是是是是地区固定是是是是是时间固定是是是是是R20.2280.2100.2110.2000.193观测值300300300300300数据来源:根据stata17.0计算结果整理注:*p<0.1,**p<0.05,***p<0.01下表同上。5.4稳健性检验在基准回归中使用外商投资流量取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但是为了确保实证结果的稳定性,考虑将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由于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稳定性远高于外商直接投资流量,但是由于国家统计局并未对外商投资存量做出统计,查阅了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计算方法。本文参考陈国亮和陈建军(2012)的研究,参照资本存量计算方法,以2010年为基期,采用永续存盘法公式计算2010年后年份的FDI存量,具体计算公式为:2010年第i省份的FDI存量为:FDI20102010年后i省份的FDI存量为:FDIi其中fdi2010i表示2010年第i省当年FDI流量,根据当年汇率进行了换算,gi表5.7稳健性检验结果(1)(2)(3)(4)(5)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模型四模型五Bus0.013***(0.004)Mar0.023***(0.007)Law-0.003(0.006)Gov0.042**(0.016)Hum0.055***(0.014)Lnem0.1900.1950.2560.2510.312*(0.161)(0.161)(0.165)(0.162)(0.160)avgdp0.2010.2040.2100.1860.245(0.245)(0.245)(0.251)(0.248)(0.244)industry0.164**0.216***0.226***0.205***0.288***(0.075)(0.074)(0.082)(0.075)(0.076)urban1.430***1.503***1.380***1.377***0.947**(0.417)(0.418)(0.428)(0.421)(0.430)traffic0.1840.1510.1380.1190.036(0.125)(0.125)(0.132)(0.127)(0.127)(0.392)(0.385)(0.395)(0.390)(0.422)_cons11.441***11.603***11.362***11.519***9.912***(2.562)(2.562)(2.621)(2.587)(2.573)控制变量是是是是是地区固定是是是是是时间固定是是是是是R20.7860.7860.7770.7820.789观测值300300300300300数据来源:根据stata17.0计算结果整理表5.7中,(2)-(5)四项分项指标显著性有所改变,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吸引外资影响呈现正向显著;营商环境与外商投资核心系数为0.004,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表明替换被解释变量后,营商环境对吸引外资的影响效果并未改变,因此这也表明回归模型具有稳健性。5.5异质性分析根据前文数据分析,我国省际营商环境水平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影响到不同省份吸引外资的情况。因此,本文考虑到样本数据的有限性,将总样本划分为东中部和西部,得出计量模型,以此来比较地区营商环境差异对吸引外资的影响。表5.8地区异质性回归结果东中部西部Bus0.033*0.081(0.017)(0.082)Lnem3.254***0.336(0.759)(1.692)avgdp-1.524-4.500**(1.065)(1.913)industry-0.389-0.214(0.315)(0.783)urban3.126**20.548**(1.555)(9.860)traffic0.3920.228(0.588)(0.860)_cons6.60845.400**(9.393)(19.598)控制变量是是地区固定是是时间固定是是R20.1680.053观测值190110数据来源:根据stata17.0计算结果整理质性实证结果如表5.8,按照地区进行东中部和西部划分之后,发现中国东中部省份的营商环境对于外资流入依然存在着显著的作用,而对于西部的FDI则没有明显的作用,这说明东中部省份的营商环境的提升可以明显地推动FDI的增长,我国也应注重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的改善,从而更有利于我国整体营商环境的提升。
6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优化我国营商环境能够增强吸引外资水平,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与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为我国各省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吸引外资能力提供相应针对性政策建议。6.1研究结论本文通过运用熵权法测算我国30个省份营商环境情况,从测算结果来看,我国30个省营商环境在不断优化,但是各地区间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总体上东部沿海地区省份营商环境要优于中西部省份,但近年来中部地区营商环境改善增速较快,例如湖北和重庆营商环境排名有较大提升。本文通过实证检验了我国各省营商环境对吸引外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实证结果表明营商环境的改善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营商环境若能提升1%,则FDI将增加0.05%.与此同时,优化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对吸引FDI有着积极的影响,而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也对吸引外资有着积极的影响。市场环境提高1%,能够提升0.061%的FDI,法治环境提高1%,可以提升0.058%的FDI。第二,从控制变量角度来看,所选取的控制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外商直接投资。其中人力资源回归系数为正向显著,在模型一中,人力资源水平提高1%,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705%;人均GDP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负向显著,表明人均GDP越高,地区生产成本也越高,会抑制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交通水平有部分显著,对于外资流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在检验中虽未显著,但是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正向效果。第三,从我国省份营商环境指标测算结果来看,我国各省份营商环境存在较大差距,对于吸引外资能力有较大差异。从综合营商环境指标得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省份营商环境明显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营商环境。从稳健性检验结果来看,东中部地区营商环境对吸引外资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西部地区营商环境对吸引外资不具显著性。这也表明我国应持续加强对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改善支持力度,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水平,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通过上文的论证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在我国营商环境好的省份,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也更高,同时外商直接投资水平高的省份,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也更好,这也表明了营商环境与吸引外资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我国更应注重内部省份地区营商环境差距,各级地方政府应结合地区发展情况,实施契合地区营商环境优化策略,进而推动我国整体营商环境提升。6.2研究启示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国利用外资水平的必要条件。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和分析,本节为优化我国各省营商环境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6.2.1完善市场发展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的重要条件。面对全球经济发展收缩境况,要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离不开一个稳定公平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在此背景下,要加快推进构建高效规范的市场环境,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逐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壁垒。要完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同时确保外商投资企业平等享受支持政策。此外也要更加主动地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各类开放平台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6.2.2促进政务环境改善政务服务水平的提升,为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吸引外资水平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我国应积极促进政务环境改善工作。政府部门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健全引资工作机制,便利境外投资促进工作,同时要深化对内改革,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一方面,我国应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并且不断完善涉外经贸政策法规制定,同时需要健全外商投资保护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吸引外资力度,强化外商投资促进资金保障,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保障工作,降低外商投资者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提高外商投资者在我国投资的信心。6.2.3推动法治环境建设外商投资是一种风险与收益并存活动,外商企业在选择投资区位时往往更倾向于法治环境良好的地区。良好的法治建设环境,有利于减少企业投资中不确定性,能够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投资预期。因此政府要规范涉外经贸政策法规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健全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统筹优化涉外商投资企业执法检查,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社会信用等方面为经营者从事经济活动提供全方位行为规范与法治保障。6.2.4加强人文环境建设文化差异会影响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和决策,拥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国家间的经济往来能够更为密切。我国外资主要来源地为亚洲地区国家,这些国家同我国有着较为相识文化背景,贸易与投资活动中文化壁垒较小。由此我国因重视国内人文环境建设,拓展外资来源地。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东道国文化交流有利于减少文化差异,我国在世界各地建设孔子学院增加了同世界文化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同世界各国贸易和投资往来。其次要加强社会信任网络建设,提高商业信用水平,降低外商投资者经营成本提升对外商直接投资吸引力。6.2.5注重省际营商环境均衡发展从我国地理位置和开放程度来看,我国东部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在吸引外资和政策制度上营造了更为良好的营商环境,应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存在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结合各省资源禀赋条件,努力发掘各省市场潜力。中西部各省应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铁路公路和水路等运输建设,提高运输效率。在数字化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重点加强地区互联网设施建设,提高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发挥数字技术在营商环境涉及各要素中的作用。与此同时各省政府要合理增加在教育和科技方面的投入,为优化营商环境和吸引外资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结束语营商环境作为一个热点话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营商环境的优劣对于吸引外资具有重大影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发挥营商环境对于吸引外资的正向促进作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是探讨了我国省际营商环境对吸引外资影响,主要参考张三保等(2020)的《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四个方面建设一级指标,选取了13个三级指标,基于2013-2022年各省数据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测算,研究得出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提升吸引外资水平,此外我国省际营商环境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省份营商环境远优于中西部地区,从时间角度来看我国省际营商环境呈不断优化趋势。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来源,在经过疫情的冲击,我国利用外资仍能保持增长趋势,这与我国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具有重大关联。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致力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为外商投资者提供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本文在第五章通过实证检验省际营商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研究,实证结果也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吸引外资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本文在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体系构建上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在于指标选取上,受到知识水平限制,在营商环境指标选取上存在欠缺之处。由于并未能全面考虑到多方面指标,这对实证结果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受到数据获取局限性,本文在研究时并未考虑到西藏的营商环境情况,因此本文研究仍具有局限性与不足。
参考文献张三保,康璧成,张志学.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分析[J].经济管理,2020,42(04):5-19.孙群力,陈海林.我国地区营商环境的决定因素、影响效应和评价指数——基于MIMIC模型的研究[J].财政研究,2020(06):105-120.杨枝煌,刘泽黎,李斐.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J].国际经济合作,2020(05):96-107.刘春艳,赵军.营商环境优化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基于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准自然实验[J].经济体制改革,2022(03):70-76.刘树林,张晟嘉.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基于熵权TOPSIS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4):27-36.王兵,刘志彪,孔令池.中国省域营商环境的测度、评估与区域分异[J].经济地理,2023,43(04):1-9.许晓冬,刘金晶.我国省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优化路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11):173-176.吕雁琴,陈静,邱康权.中国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04):99-103.张三保,赵可心,张志学.中国省份营商环境:量化评估与横向比较[J].珞珈管理评论,2023(01):32-52.邱康权,陈静,吕雁琴.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的测度、地区差异与动态演变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39(02):121-143.杨丽花,董志勇.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视野下的营商环境建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05):18-24.AliLamouchiA,DerbaliSMA.Thedeterminingfactor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howsignificantareinstitutionalaspectsindevelopingcountr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EconomicsandBusinessResearch,2022,23(2):181-195.张应武,刘凌博.营商环境改善能否促进外商直接投资[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0(01):59-70.刘军,王长春.优化营商环境与外资企业FDI动机——市场寻求抑或效率寻求[J].财贸经济,2020,41(01):65-79.蔡晓珊.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22,38(12):101-114.杨传开,蒋程虹.全球城市营商环境测度及对北京和上海的政策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9(04):34-41.桑百川.外商直接投资动机与中国营商环境变迁[J].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ai无人售货柜解决方案咨询
- 风筝销售活动方案策划
- 幼儿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
- 三层养老院施工方案设计
- 施工方案包括哪五大类型
- ai心理咨询师解决方案
- 小学生网上咨询活动方案
- 中心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
- epc咨询服务难点及解决方案
- 梯子施工方案
- 6078三菱帕杰罗v87v97v93维修手册原厂
- 创伤性凝血病课件
- 2022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学科试卷结构及参考样卷
- (完整)公共卫生基本知识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 纸箱生产车间风险辨识清单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全文重点内容学习2022ppt讲解课件
- 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表
- 细胞的分化公开课学案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环境水利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 消化内科十一五发展规划
- 《热传递》科学创新实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