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小肠炎的护理个案_第1页
病毒性小肠炎的护理个案_第2页
病毒性小肠炎的护理个案_第3页
病毒性小肠炎的护理个案_第4页
病毒性小肠炎的护理个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毒性小肠炎的护理个案一、案例背景与评估(一)患者基本信息患儿男性,1岁6个月,因“呕吐伴腹泻3天,加重1天”于2025年8月15日10:00收治入院。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kg,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平素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先天性疾病史。父母均为健康成年人,家庭经济条件良好,患儿日常由母亲照顾。入院时母亲主诉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初始为胃内容物,每日3-4次,非喷射性,随后出现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无黏液脓血,每日5-6次,量中等。昨日起呕吐次数增至每日6-7次,腹泻次数达10余次,每次量约50-80ml,伴精神萎靡、尿量减少,今日晨患儿出现低热,体温37.8℃,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病毒性小肠炎伴中度脱水”收入儿科消化科病房。(二)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9℃,脉搏132次/分,呼吸30次/分,体重10.5kg,血压85/55mmHg。患儿神志清楚,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哭声低弱。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差,前囟凹陷约0.5cm×0.5cm,眼窝轻度凹陷,结膜干燥,哭时少泪。口唇黏膜干燥,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3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腹胀,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活跃,约8次/分。肛周皮肤轻度发红,无破损。四肢温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约3秒。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三)辅助检查结果1.血常规(2025-08-1510:30):白细胞计数5.8×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38.5%,淋巴细胞比例55.2%,单核细胞比例5.3%,红细胞计数4.5×10¹²/L,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计数256×10⁹/L。结果提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符合病毒性感染血象特点。2.大便常规+潜血(2025-08-1511:00):外观黄色稀水样便,镜检白细胞0-2/HP,红细胞0/HP,潜血试验阴性,未见寄生虫卵。3.大便病毒检测(2025-08-1511:30):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腺病毒抗原阴性,诺如病毒抗原阴性。4.生化检查(2025-08-1511:20):血清钠132mmol/L,血清钾3.3mmol/L,血清氯98mmol/L,血糖5.2mmol/L,尿素氮4.5mmol/L,肌酐55μmol/L,碳酸氢根18mmol/L。结果提示轻度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轻度)。5.血气分析(2025-08-1510:40):pH7.33,PaO₂95mmHg,PaCO₂35mmHg,BE-6mmol/L,HCO₃⁻17mmol/L。提示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四)护理评估总结通过对患儿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该患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小肠炎,表现为呕吐、腹泻、低热;②中度脱水,与呕吐、腹泻导致体液丢失过多有关;③电解质紊乱(轻度低钠、低钾血症)及轻度代谢性酸中毒,与体液丢失时电解质和碱性物质丢失有关;④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呕吐、腹泻导致进食减少及消化吸收障碍有关;⑤肛周皮肤完整性受损风险,与频繁腹泻刺激肛周皮肤有关;⑥患儿及家属焦虑,与患儿病情反复、担心预后有关。二、护理计划与目标(一)护理诊断1.体液不足与呕吐、腹泻导致体液丢失过多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呕吐、腹泻导致进食减少及消化吸收障碍有关3.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与呕吐、腹泻导致电解质丢失有关4.代谢性酸中毒与体液丢失时碱性物质丢失有关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风险与频繁腹泻刺激肛周皮肤有关6.焦虑(患儿及家属)与患儿病情反复、担心预后有关7.知识缺乏(家属)与对病毒性小肠炎的病因、护理及预防知识不了解有关(二)护理目标1.患儿脱水症状在48小时内得到纠正,精神状态改善,前囟及眼窝凹陷恢复,皮肤弹性良好,尿量恢复至正常水平(每日100-200ml/kg)。2.患儿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在24-48小时内纠正,血清钠、钾、氯及碳酸氢根恢复正常范围,血气分析pH值恢复至7.35-7.45。3.患儿呕吐、腹泻症状在3-5天内逐渐缓解,呕吐次数减少至每日≤1次或停止,腹泻次数减少至每日≤3次,大便性状由稀水样转为糊状。4.患儿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能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体重稳定或略有增长。5.患儿肛周皮肤保持完整,无发红、破损或感染发生。6.患儿焦虑情绪缓解,精神状态良好,能配合护理操作;家属焦虑情绪减轻,对患儿病情及护理有信心。7.家属掌握病毒性小肠炎的病因、护理要点及预防措施,能够正确护理患儿并预防疾病传播。(三)护理措施计划1.体液不足纠正护理: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根据脱水程度、性质及患儿体重计算补液量,合理安排补液速度和顺序;密切观察患儿脱水症状改善情况,记录出入量;鼓励患儿口服补液盐(ORS),少量多次喂养。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护理:根据生化及血气分析结果,遵医嘱在补液中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钾、氯化钠)及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定期复查生化及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补液方案。3.症状护理:密切观察呕吐、腹泻的次数、量、性状及颜色;呕吐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腹泻后及时清洁肛周皮肤,保持皮肤干燥;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4.营养支持护理:根据患儿呕吐、腹泻情况调整饮食,急性期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缓解后逐渐恢复饮食,从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少食多餐,避免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5.皮肤护理:每次腹泻后用温水清洗肛周皮肤,轻轻擦干,涂抹护臀膏保护皮肤;选择柔软、透气的纸尿裤,及时更换,避免皮肤长时间受潮湿刺激;观察肛周皮肤情况,发现发红、破损及时处理。6.心理护理:多与患儿沟通交流,给予安抚和关爱,分散患儿注意力,减轻其焦虑情绪;向家属详细解释患儿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解答家属疑问,给予心理支持,减轻家属焦虑。7.健康指导:向家属讲解病毒性小肠炎的病因(主要为轮状病毒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要点;指导家属正确配制和喂养口服补液盐,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的方法;强调洗手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做好患儿及自身的卫生工作,防止疾病传播;告知家属患儿的饮食注意事项及预后情况。三、护理过程与干预措施(一)入院初期护理(2025-08-1510:00-24:00)患儿入院后,立即安置于儿科消化科普通病房,室温保持在22-24℃,湿度55-65%。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路,选择头皮静脉进行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根据医嘱,按照中度脱水补液方案进行补液:首批快速补液给予2:1等张含钠液20ml/kg(即210ml),于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以迅速扩充血容量;随后给予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按50-100ml/kg计算,根据脱水性质选用1/2张含钠液(3:2:1液),于8-12小时内滴注;继续损失量按10-40ml/kg计算,用1/3-1/2张含钠液补充;生理需要量按60-80ml/kg计算,用1/4-1/5张含钠液补充。同时,因患儿存在低钾血症,遵医嘱在补液中加入10%氯化钾注射液,浓度不超过0.3%,缓慢滴注。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每30分钟监测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评估一次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前囟及眼窝凹陷情况,记录每小时尿量及呕吐、腹泻次数、量、性状。患儿入院后1小时仍有呕吐,呕吐物为黄色稀水样液体,量约30ml,立即将患儿头偏向右侧,清除口腔内呕吐物,防止误吸。腹泻次数仍较多,至16:00共腹泻6次,每次量约50-70ml,为黄色稀水样便,每次腹泻后用温水清洗肛周皮肤,轻轻擦干后涂抹氧化锌护臀膏,更换干净纸尿裤。14:00时患儿体温升至38.6℃,遵医嘱给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30分钟后复测体温降至38.1℃。饮食护理方面,因患儿呕吐频繁,遵医嘱给予暂时禁食4小时,期间给予口服补液盐Ⅲ,少量多次喂养,每次5-10ml,每15-20分钟一次。禁食4小时后,患儿呕吐症状有所缓解,未再发生呕吐,开始给予米汤喂养,每次10-20ml,每30分钟一次,观察患儿有无呕吐、腹胀等不适。心理护理:患儿因身体不适哭闹不安,护理人员经常抚摸患儿,轻声安抚,用玩具分散其注意力,患儿逐渐平静下来。向家属详细介绍患儿的病情、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解答家属提出的“患儿什么时候能好”“会不会有后遗症”等问题,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家属焦虑情绪有所减轻。20:00复查生化检查:血清钠134mmol/L,血清钾3.5mmol/L,血清氯100mmol/L,碳酸氢根20mmol/L,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较前改善。22:00患儿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哭闹减少,皮肤弹性较前改善,前囟及眼窝凹陷减轻,尿量逐渐增加,每小时约10-15ml。24:00时,患儿未再呕吐,腹泻次数减少至3次,量较前减少,体温降至37.5℃。(二)住院中期护理(2025-08-1600:00-2025-08-1800:00)经过入院初期的积极治疗和护理,患儿病情逐渐稳定。补液方案根据患儿病情变化进行调整,累积损失量补充完毕后,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补液速度适当减慢。继续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改为每4小时监测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2小时评估一次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及尿量,记录呕吐、腹泻情况。16日上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36.8℃),未再呕吐,腹泻次数减至每日4-5次,大便性状由稀水样转为稀糊状。饮食方面,逐渐增加米汤的量,每次30-40ml,每2小时一次,无不适后过渡到稀粥、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每日6-7次。继续给予口服补液盐Ⅲ,根据患儿腹泻情况调整喂养量。16日下午复查血气分析:pH7.38,PaO₂96mmHg,PaCO₂36mmHg,BE-3mmol/L,HCO₃⁻22mmol/L,代谢性酸中毒基本纠正。复查生化检查:血清钠136mmol/L,血清钾3.6mmol/L,电解质紊乱纠正。遵医嘱减少补液量,逐渐过渡到口服补液。皮肤护理方面,患儿腹泻次数减少,肛周皮肤发红情况逐渐好转,继续坚持每次腹泻后清洗、擦干、涂抹护臀膏,更换纸尿裤,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17日时,肛周皮肤已恢复正常。营养支持护理:患儿食欲逐渐恢复,饮食逐渐过渡到软饭、蔬菜泥、水果泥等,避免油腻、生冷食物。每日监测患儿体重,16日体重10.3kg,17日体重10.4kg,18日体重10.5kg,体重逐渐恢复至入院时水平。心理护理:患儿精神状态良好,能主动与护理人员互动,玩玩具。家属对患儿病情恢复情况满意,焦虑情绪基本缓解,能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护理人员继续向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指导家属正确喂养患儿,做好卫生工作,防止疾病复发。18日时,患儿腹泻次数减至每日2-3次,大便为黄色糊状便,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尿量充足,皮肤弹性好,前囟及眼窝无凹陷。复查大便常规:白细胞0-1/HP,红细胞0/HP,轮状病毒抗原弱阳性。(三)住院后期护理(2025-08-1800:00-2025-08-20出院)患儿病情持续好转,腹泻次数进一步减少,18日下午至19日仅腹泻1-2次,大便性状基本正常。遵医嘱停止静脉补液,完全改为口服喂养,饮食恢复至正常饮食,每日三餐主食(软饭、面条等),加餐为水果泥、酸奶等。继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体温、精神状态、食欲、大便情况及尿量。19日复查大便常规及轮状病毒抗原,大便常规正常,轮状病毒抗原阴性。患儿精神状态良好,活泼好动,食欲旺盛,体重增至10.6kg。健康指导强化:向家属详细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卫生(餐具定期消毒,食物新鲜卫生,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患儿玩具定期清洗消毒)、避免带患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防止再次感染;告知家属如患儿出现腹泻次数增多、呕吐、发热、精神萎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指导家属合理安排患儿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逐渐恢复正常活动。出院准备:协助家属办理出院手续,整理患儿病历资料,告知家属出院后按时复查。20日上午,患儿病情稳定,无呕吐、腹泻,精神状态及食欲良好,办理出院。四、护理反思与改进(一)护理亮点1.补液护理精准及时:入院时根据患儿脱水程度、性质制定了合理的补液方案,首批快速补液迅速扩充血容量,随后根据生化及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补液成分和速度,有效纠正了患儿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在补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严格控制补液速度,避免了因补液过快导致的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2.症状护理细致到位:针对患儿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呕吐时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误吸;腹泻后精心护理肛周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涂抹护臀膏保护皮肤,避免了肛周皮肤破损及感染的发生;体温升高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效果良好。3.营养支持循序渐进:根据患儿呕吐、腹泻情况调整饮食,急性期暂时禁食,缓解后从米汤等易消化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少食多餐,保证了患儿的营养摄入,促进了患儿病情的恢复。同时,密切观察患儿进食后的反应,避免了因饮食不当导致病情加重。4.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并重:在护理过程中,不仅关注患儿的身体状况,还重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求,通过安抚、沟通等方式减轻了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同时,分阶段向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从入院时的病情介绍到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内容全面、具体,提高了家属的护理能力和疾病预防意识。(二)护理不足1.病情观察的细节有待加强:在入院初期,虽然密切监测了患儿的生命体征、脱水症状等,但对于患儿大便的气味、颜色变化的记录不够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对病情变化的判断。此外,对于患儿哭时泪液量的观察不够及时,未能更早期地评估脱水程度的改善情况。2.口服补液盐的喂养方式可进一步优化:在患儿呕吐缓解后给予口服补液盐时,虽然做到了少量多次喂养,但对于喂养的间隔时间和每次喂养量的调整不够灵活,部分时间段患儿出现轻微腹胀,可能与口服补液盐喂养量稍多有关。3.与家属的沟通深度不够:在护理过程中,虽然向家属介绍了病情和护理措施,但对于家属的心理状态变化关注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家属在患儿病情反复时的担忧情绪,沟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此外,在健康指导时,对于家属提出的一些细节问题,解答不够深入,导致家属对部分护理要点的理解不够透彻。4.护理记录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有待提升:护理记录中对于患儿病情变化的描述有时过于简洁,缺乏具体的数据和细节支持,如腹泻次数、量的记录不够精确,部分护理措施的实施时间和效果记录不够清晰,不利于对护理效果的全面评估和后续护理工作的改进。(三)改进措施1.强化病情观察细节:制定详细的病情观察清单,包括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