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个案_第1页
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个案_第2页
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个案_第3页
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个案_第4页
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个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个案一、案例背景与评估(一)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姓名:张某,性别:男,年龄:56岁,职业:退休工人,婚姻状况:已婚,入院时间:2025年9月10日,入院科室:皮肤科,住院号:20250910008。患者因“全身皮肤红斑、脱屑伴瘙痒2周,加重3天”入院。患者既往有“湿疹”病史10年,间断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具体不详),症状时好时坏。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对“青霉素”过敏,否认食物过敏史。(二)主诉与现病史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散在红斑,伴轻度瘙痒,自行外用“皮炎平软膏”后症状无缓解,红斑逐渐扩大至躯干及上肢。3天前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伴大量脱屑,脱屑呈麸皮样,瘙痒剧烈,影响睡眠。同时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9℃,无寒战、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剥脱性皮炎”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差,食欲减退,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重较前下降约3kg。(三)身体评估T:38.5℃,P:98次/分,R:20次/分,BP:130/85mmHg,SpO₂:96%(自然状态下)。身高175cm,体重62kg,BMI:20.2kg/m²。患者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急性病容,推入病房。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压之褪色,触之皮温增高。躯干、四肢可见大量麸皮样脱屑,脱屑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80%,部分区域可见少量渗液及结痂,以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明显。双侧眼睑水肿,结膜轻度充血,巩膜无黄染。口唇黏膜干燥、皲裂,口腔黏膜无溃疡及白斑。颈软,无抵抗,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9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4次/分。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压痛,活动自如,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四)辅助检查1.血常规(2025-09-10门诊):白细胞计数15.6×10⁹/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3%,淋巴细胞百分比12.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3.2%,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计数230×10⁹/L。2.生化检查(2025-09-10门诊):谷丙转氨酶45U/L,谷草转氨酶38U/L,总胆红素18.5μmol/L,直接胆红素6.2μmol/L,总蛋白58g/L,白蛋白32g/L,球蛋白26g/L,尿素氮5.6mmol/L,肌酐88μmol/L,血糖5.3mmol/L,电解质:钾3.8mmol/L,钠132mmol/L,氯98mmol/L,钙2.1mmol/L。3.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2.5秒,国际标准化比值1.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2秒,纤维蛋白原3.2g/L,凝血酶时间16.8秒。4.免疫功能检查:IgG12.5g/L,IgA2.3g/L,IgM1.8g/L,补体C30.9g/L,补体C40.25g/L。5.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右大腿皮损):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内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伴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6.真菌检查:取皮肤脱屑镜检,未发现真菌菌丝及孢子。7.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清晰,心影大小形态正常,膈面光滑,肋膈角锐利。8.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心率98次/分,各导联ST-T段无异常改变。(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初步诊断: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湿疹病史,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发热原因待查(皮肤炎症反应所致可能性大)。2.鉴别诊断:(1)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否认近期新用药物史,皮疹无靶形损害,暂不考虑;(2)银屑病性红皮病:患者无银屑病病史,皮肤病理检查无银屑病特征性改变,可排除;(3)毛发红糠疹:患者皮疹为弥漫性潮红脱屑,无毛囊角化性丘疹,病理检查无特征性改变,不符合;(4)真菌性皮肤病:真菌检查阴性,可排除。二、护理计划与目标(一)护理诊断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脱屑、渗液有关。2.体温过高:与皮肤炎症反应剧烈有关。3.体液不足的风险:与皮肤大量渗液、发热导致水分丢失过多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皮肤脱屑导致蛋白质丢失、食欲减退有关。5.感染的风险: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6.睡眠形态紊乱:与皮肤瘙痒剧烈有关。7.焦虑:与病情严重、担心预后有关。(二)护理目标1.患者皮肤潮红、肿胀减轻,脱屑减少,渗液停止,皮肤完整性逐渐恢复,无新发皮肤损伤及感染。2.患者体温在3天内恢复至正常范围(36.3-37.2℃),并维持稳定。3.患者体液平衡得以维持,电解质紊乱纠正,无口渴、尿少等体液不足表现,血钠恢复至135-145mmol/L。4.患者营养状况改善,食欲增加,体重逐渐回升,白蛋白水平在1周内升至35g/L以上。5.患者无感染征象,如体温正常、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皮肤无脓性分泌物等。6.患者皮肤瘙痒减轻,睡眠质量提高,每晚睡眠时间达6-8小时。7.患者焦虑情绪缓解,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对疾病预后有一定了解。(三)护理措施计划针对以上护理诊断及目标,制定以下护理措施计划:1.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护理:保持病室环境适宜,加强皮肤清洁与保护,合理使用外用药物,观察皮肤病情变化。2.体温过高的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采取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措施,补充水分,观察降温效果。3.体液不足风险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皮肤弹性等,遵医嘱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4.营养失调的护理: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制定合理饮食计划,遵医嘱补充白蛋白、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监测营养指标变化。5.感染风险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皮肤、黏膜护理,监测感染征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6.睡眠形态紊乱的护理:创造良好睡眠环境,缓解皮肤瘙痒,遵医嘱使用镇静催眠药物,观察睡眠情况。7.焦虑的护理: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成功案例,鼓励家属参与护理。三、护理过程与干预措施(一)皮肤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将其安置在单人病房,病室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50-6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避免对流风直吹患者。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擦拭2次,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被套。皮肤清洁方面,由于患者皮肤弥漫性潮红、脱屑伴渗液,采用温水擦浴,水温37-38℃,每日1次,避免使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清洁用品。擦浴时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揉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擦浴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皮肤,避免摩擦。对于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用无菌纱布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去除渗液及结痂,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外用药物护理严格遵医嘱执行,患者给予0.1%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渗液部位,每次20分钟,每日3次。湿敷时使用无菌纱布,浸湿后拧至半干,紧贴创面,注意观察湿敷部位皮肤情况,避免出现皮肤浸渍。湿敷后待皮肤稍干,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弱效糖皮质激素)薄涂于潮红肿胀部位,每日2次,涂抹时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涂抹导致皮肤损伤。对于脱屑部位,给予凡士林软膏外涂,保持皮肤滋润,防止皮肤干燥皲裂,每日3次。用药后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如有无红肿、瘙痒加重等过敏现象。每日定时观察皮肤病情变化,详细记录皮肤潮红范围、肿胀程度、脱屑量、渗液情况及有无新发皮损。入院第1天,患者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明显,脱屑量多,渗液以腋窝、腹股沟为主。入院第3天,皮肤潮红、肿胀较前减轻,渗液减少,脱屑量有所减少。入院第5天,皮肤潮红基本消退,肿胀明显减轻,无渗液,脱屑量明显减少,部分皮肤开始出现正常肤色。入院第7天,皮肤脱屑基本停止,仅四肢远端可见少量脱屑,皮肤完整性逐渐恢复。(二)体温护理入院后每4小时监测体温1次,并记录于体温单上。患者入院时体温38.5℃,给予物理降温,采用温水擦浴(水温32-34℃),擦拭部位为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四肢等大血管丰富处,每次擦拭时间15-20分钟。擦浴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面色、神志、生命体征变化,避免出现寒战。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约2000-2500ml,以补充水分,促进散热。入院后2小时复查体温38.2℃,物理降温效果欠佳,遵医嘱给予布洛芬混悬液10ml口服降温。服药后30分钟监测体温37.8℃,1小时后体温37.3℃,2小时后体温36.8℃,恢复至正常范围。之后继续每4小时监测体温,入院第2天体温波动在36.5-37.0℃之间,入院第3天至出院体温均维持在正常范围。(三)体液与电解质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4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观察患者有无口渴、皮肤弹性减退、尿量减少等体液不足表现。记录24小时出入量,特别是尿量,保持尿量在每日1500ml以上。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存在低钠血症(血钠132mmol/L),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10%氯化钠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纠正低钠血症。同时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C2.0g静脉滴注,补充水分及维生素。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导致心力衰竭,一般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每次100-150ml,每日饮水约2000ml。入院第2天复查电解质:钾3.9mmol/L,钠134mmol/L,氯99mmol/L,钙2.2mmol/L,低钠血症较前改善。入院第4天复查电解质:钾4.0mmol/L,钠136mmol/L,氯100mmol/L,电解质紊乱纠正。患者无口渴、皮肤弹性良好,尿量每日约1800-2000ml,体液平衡得以维持。(四)营养护理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患者入院时白蛋白32g/L,体重62kg,BMI20.2kg/m²,存在低蛋白血症,营养状况欠佳。与营养师沟通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指导患者少量多餐,每日5-6餐,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鲜等易过敏食物。对于口唇黏膜干燥、皲裂的患者,每日给予温开水漱口4-6次,饭后及时清洁口腔,保持口腔湿润。遵医嘱给予白蛋白注射液10g静脉滴注,每周2次,补充蛋白质;给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促进蛋白质合成。入院第3天,患者食欲较前有所增加,能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等。入院第5天,患者可进食半流质饮食,如鸡蛋羹、面条、鱼肉粥等,每日进食量约1500kcal。入院第7天复查生化:总蛋白62g/L,白蛋白36g/L,营养状况较前改善。出院时患者体重64kg,较入院时增加2kg,食欲良好,能正常进食普通饮食。(五)感染预防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洗手,戴无菌手套。皮肤护理时使用无菌纱布、无菌生理盐水等无菌物品,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4次,预防口腔感染。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情况,有无溃疡、白斑等。监测感染征象,每日复查血常规,观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皮肤有无脓性分泌物、红肿加重等感染表现。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5.6×10⁹/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3%,考虑为皮肤炎症反应所致,遵医嘱给予头孢呋辛钠注射液1.5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预防感染。入院第3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3×10⁹/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2%,较前下降。入院第5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8×10⁹/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5%,恢复至正常范围。入院第7天停用抗生素,患者无发热,皮肤无脓性分泌物,未发生感染。(六)睡眠护理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病室安静,夜间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光线调暗。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可温水泡脚15-20分钟,促进睡眠。针对皮肤瘙痒剧烈的问题,遵医嘱给予氯雷他定片10mg口服,每日1次,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口服,每晚1次,缓解瘙痒症状。瘙痒严重时,可给予炉甘石洗剂外涂,避免患者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地西泮片5mg口服,每晚1次,帮助睡眠。入院第1天,患者因瘙痒每晚睡眠时间约3-4小时。入院第3天,患者瘙痒症状较前减轻,每晚睡眠时间约5小时。入院第5天,患者瘙痒基本缓解,每晚睡眠时间达6-7小时。入院第7天,停用镇静催眠药物,患者睡眠质量良好,每晚睡眠时间达7-8小时。(七)心理护理患者因病情严重,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脱屑,外观形象改变,且担心疾病预后,出现明显焦虑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对治疗缺乏信心。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每日至少与患者交谈2次,每次30分钟以上,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和担忧。向患者介绍剥脱性皮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让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惧。向患者展示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情感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入院第2天,患者焦虑情绪较前有所缓解,能主动与护士交流病情。入院第4天,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主动询问疾病的康复情况。入院第7天,患者焦虑情绪基本消失,对疾病预后充满信心。(八)病情观察与医嘱执行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皮肤状况、精神状态、食欲、睡眠、大小便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严格执行医嘱,准确及时给予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患者入院后遵医嘱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4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控制皮肤炎症反应。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血压升高、血糖升高、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每日监测血压、血糖变化。入院第5天,患者皮肤病情明显好转,遵医嘱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减量至3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入院第7天,改为甲泼尼龙片24mg口服,每日1次,逐渐减量。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血压、血糖均维持在正常范围,无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四、护理反思与改进(一)护理亮点1.皮肤护理精细化:针对患者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脱屑、渗液的特点,采取了温水擦浴、湿敷、外用药物等综合护理措施,根据皮肤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促进了皮肤完整性的恢复。例如,在渗液减少后及时停止湿敷,改为外涂药膏,避免了皮肤浸渍的发生。2.多学科协作:与营养师沟通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为患者提供了科学的营养支持,促进了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同时,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心理护理个性化: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通过沟通交流、疾病知识宣教、成功案例分享等方式,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二)护理不足1.病情观察的细致度有待提高:在患者入院初期,对皮肤褶皱处的渗液情况观察不够及时,未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腋窝部位的少量脓性分泌物(后来证实为轻微炎症反应,经加强护理后好转),虽然未对患者病情造成严重影响,但反映出病情观察还需更加细致。2.患者教育的深度不够:在护理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