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三千米施工方案_第1页
地下三千米施工方案_第2页
地下三千米施工方案_第3页
地下三千米施工方案_第4页
地下三千米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下三千米硬岩隧道综合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分析本工程为地下3000米深层硬岩隧道施工项目,设计全长6.8公里,隧道断面直径6.5米,穿越地层主要由寒武系石灰岩、奥陶系页岩及破碎断层带组成,地质条件呈现"三高两复杂"特征:高地应力(最大水平应力达80MPa)、高岩温(掌子面温度65℃)、高水压(局部达4.2MPa),以及复杂地层结构和复杂地质构造。根据前期地质勘探数据,施工区域存在3处大型溶洞群(单个溶洞体积达5000m³)、7条活动性断层(最大落差12米)及多层承压含水层,岩体完整性系数Kv值在0.3-0.8之间波动,属于典型的"千层酥"复合地层。二、施工总体部署(一)施工分区划分将隧道工程划分为三个独立工区实施平行作业:进口工区:负责0+000~2+300段施工,采用双护盾TBM掘进为主,配套钻爆法处理特殊地质段中部工区:负责2+300~4+500段施工,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重点处理F3、F5两条区域性断层出口工区:负责4+500~6+800段施工,采用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施工,穿越大型溶洞群区域(二)施工阶段划分准备阶段(3个月):完成洞口场地平整、设备安装调试、通风系统布设及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标定主体施工阶段(28个月):三个工区同步推进,每月计划进尺220米,TBM施工段占比75%衬砌与收尾阶段(6个月):同步实施二次衬砌、设备拆除及场地恢复三、关键施工技术与工艺(一)硬岩掘进机(TBM)施工系统采用"墨子号"双护盾硬岩掘进机作为主力施工设备,该设备开挖直径6.53米,配备全球最小转弯半径(60米)技术,适应3000米深层复杂曲线隧道施工需求。主要技术参数如下:刀盘功率:2800kW最大推力:58000kN扭矩范围:3200~8500kN·m最小转弯半径:60米(水平/垂直)装机总功率:5600kWTBM施工核心技术措施:自适应刀盘系统:配备19英寸盘形滚刀(数量42把),采用背装式刀盘设计,可在护盾保护下进行带压换刀,刀具寿命达1500米/把地层适应性支护系统:集成同步注浆、锚杆安装、钢拱架架设三位一体作业平台,实现掘进与初期支护平行作业转弯控制技术:通过调整主推进缸分组压力(左右缸压差可达1200kN)及辅助推进系统,实现最小60米半径曲线掘进,管片拼装采用楔形环设计(最大楔形量48mm)(二)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防治体系建立"四位一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宏观预报:采用隧道地震波CT(TSP-303)技术,预报距离100~150米,分辨率达1米中程预报:使用地质雷达(Radar)探测,预报距离30~50米,识别溶洞、断层等不良地质体近程预报:实施超前水平钻探,采用Φ133mm钻孔,每循环预报30米,保留10米安全储备实时监测:在TBM刀盘布置8组应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掌子面岩体应力变化,预警岩爆风险(三)高地温控制技术针对3000米深度65℃的岩温环境,采用三级降温系统:一级降温:在洞口设置3台制冷量2000kW的螺杆式冷水机组,将循环水温度降至5℃二级降温:在TBM护盾内布设环形冷却水管,通过乙二醇溶液循环将掌子面环境温度控制在32℃以下局部降温:为作业人员配备冷风防护服(内置微型散热风扇),工作区域设置移动式冷风机(四)高地应力岩爆防治技术应力释放技术:在岩爆高发区实施超前应力释放孔,孔径152mm,孔深12米,每循环布置6个释放孔主动防护措施:采用Φ25mm中空注浆锚杆(长度4.5米)+W型钢带(200×10mm)+喷射混凝土(C25,厚度20cm)联合支护体系实时监测系统:布设微震监测仪(12通道)和应力传感器(每50米断面布置4个),预警岩爆发生概率(五)复杂溶洞处理技术针对施工区域大型溶洞群,采用"探-堵-跨-绕"四字处理原则:探明阶段:采用地质雷达与超前钻探相结合,精确测定溶洞位置、规模及充填情况处理方法:小型溶洞(体积<100m³):采用C20混凝土回填+管棚支护通过中型溶洞(100~500m³):采用型钢拱架(I25b工字钢)+混凝土回填处理大型溶洞(>500m³):采用桥梁式跨越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梁(跨度12米)+桩基基础(六)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穿越F3、F5两条区域性断层(宽度分别为8米和15米)时,采用"超前预加固+分步开挖+及时封闭"的施工工法:超前加固:实施Φ108mm管棚(长度20米)+小导管注浆(Φ42mm,长度5米)联合支护开挖方法:采用CRD工法(交叉中隔壁法)分四步开挖,每循环进尺控制在0.5米支护体系:初期支护采用Φ22mm药卷锚杆(间距80cm)+双层钢筋网(Φ8mm,网格20×20cm)+C30喷射混凝土(厚度30cm),二次衬砌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厚度60cm)四、施工设备配置(一)主要施工设备设备类型型号规格数量主要参数双护盾TBM墨子号2台开挖直径6.53m,功率2800kW反井钻机RJ-3003台钻孔直径2.4m,深度500m凿岩台车BoomerXE3C6台钻孔直径45-102mm,工作半径9.5m混凝土喷射机PutzmeisterKSP154台喷射能力15m³/h通风机SDS-No226台风量4500m³/min,风压3500Pa(二)辅助系统设备排水系统:三级排水体系,配置200m³/h排水泵6台(扬程1200米)供电系统:双回路10kV高压供电,洞内设置移动变电站(容量1250kVA)通信系统:布设光纤通信网络(带宽1000Mbps)+无线对讲机(防爆型)监控系统:洞内每500米设置高清摄像头,实现施工全程可视化监控五、施工进度计划(一)关键线路计划TBM设备安装调试:2个月进口工区掘进(2300米):10个月中部断层处理(2200米):12个月出口工区溶洞群穿越(2300米):11个月二次衬砌施工:6个月(二)进度保障措施资源保障:配备备用TBM刀盘(2套)、注浆设备(备用1套)及关键备件库技术保障:成立专家顾问组(5名地质专家+3名TBM专家),每周召开技术例会制度保障:实行周进度考核与奖惩制度,延误超5%启动赶工预案六、安全保障体系(一)通风与防尘系统通风方案:采用压抽混合式通风,主风机(SDS-No22)布置在洞口,洞内每1000米设置接力风机,确保掌子面风量≥3m³/s防尘措施:实施湿式凿岩、水幕降尘(每50米设置一道水幕)、个体防护(N95防尘口罩)三级防尘措施(二)防排水系统防水体系:采用"管片自防水+接缝防水+注浆防水"三重防水措施,管片混凝土抗渗等级P12排水系统:设置三级排水泵站,集水井容量50m³,配备自动水位控制系统(三)应急救援体系应急通道:每500米设置避难硐室(容量50人),配备应急供氧(维持96小时)和通讯系统救援设备:配置救生舱(2台)、应急发电机(功率200kW)及医疗救护设备演练制度:每月开展一次防坍塌、防涌水应急演练,每季度开展综合应急演练七、质量控制措施(一)原材料控制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实行"二维码"追溯管理,每批次进行力学性能检测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现场适配,根据岩温条件调整外加剂掺量(粉煤灰掺量15-20%)(二)施工过程控制TBM掘进参数实时监控(推力、扭矩、贯入度),每循环进行断面尺寸检测(允许偏差±50mm)喷射混凝土厚度采用雷达检测(每10米检测一个断面),确保厚度达标率≥95%锚杆拉拔力试验(每300根一组,每组3根),要求抗拔力≥150kN(三)质量验收标准隧道轴线偏差:允许偏差±150mm/1000m衬砌混凝土强度:C40,28天抗压强度≥40MPa渗漏水控制:隧道不允许有滴漏,湿润面积≤0.1m²/100m²八、环境保护措施(一)噪声控制洞口设置声屏障(高度3米),将噪声控制在昼间≤70dB,夜间≤55dB选用低噪声设备,对TBM、通风机等设备安装消声器(二)废水处理施工废水经三级沉淀池(总容积500m³)处理后回用,回用率≥85%生活污水经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能力50m³/d)处理达标后排放(三)固废处理弃渣分类堆放,可利用石料(约30%)进行破碎筛分后作为混凝土骨料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九、应急预案(一)突水突泥事故应急处置预警响应:当超前钻探发现水压≥3MPa时,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停止掘进作业处置措施:立即启动防水闸门(关闭时间≤15分钟)实施超前注浆堵水(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初凝时间30-60秒)启用备用排水系统,将涌水量控制在50m³/h以内(二)TBM卡机处理预案预防措施:实时监测扭矩变化,当扭矩超过额定值80%时降低推进速度处理方法:轻微卡机:采用反向转动刀盘(最大反转扭矩6000kN·m)+减小推力严重卡机:实施管棚支护后,采用人工钻爆法清除卡机障碍物(三)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报警系统:洞内每200米设置手动报警按钮,配备感温光纤火灾探测系统灭火措施:洞口设置消防水池(容量500m³),洞内每100米配置灭火器箱(4×4kg干粉灭火器)人员疏散:按照避难硐室位置,实施分区疏散,疏散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十、结论与建议本施工方案针对地下3000米硬岩隧道施工特点,采用TBM掘进为主、钻爆法为辅的综合施工技术,通过先进设备选型、科学施工组织和严格安全控制,可有效应对深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