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设计实例分享_第1页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设计实例分享_第2页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设计实例分享_第3页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设计实例分享_第4页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设计实例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设计实例分享引言:美术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幼儿园美术活动不是机械的技能训练,而是以艺术为桥梁,滋养幼儿感知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生长性场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艺术学习的核心是“在自然与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创造美”。下文结合三个真实教学实例,剖析活动设计的实践逻辑,为一线教师提供可落地的操作范式。实例一:自然物拼贴活动——《秋叶的童话世界》设计思路:从自然观察到艺术表达秋季落叶是大自然馈赠的“活教材”。幼儿对落叶的形态、色彩充满好奇,将自然物与美术创作结合,既能唤醒感官体验,又能培养材料的创造性运用能力。活动以“秋叶变变变”为主题,鼓励幼儿在观察落叶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拼贴构建童话场景。活动目标认知:感知秋叶的形态(扇形、掌形等)与色彩(暖色调为主),了解自然物的艺术创作价值。技能:学习用胶水、安全剪刀拼贴组合,尝试用落叶构建具象/抽象画面。情感: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体验“变废为宝”的创作乐趣,增强环保意识。活动准备材料:收集幼儿园周边银杏叶、枫叶、杨树叶等,每人一套彩纸、固体胶、安全剪刀,黑色卡纸(背景板)。环境:美工区布置“秋叶博物馆”,展示落叶标本及拼贴范例;自然角摆放幼儿收集的落叶供日常观察。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秋叶的秘密教师蹲下来,把银杏叶轻轻放在幼儿手心:“摸摸它,是不是像小扇子在给你扇风?”孩子们立刻围过来,有的把枫叶贴在脸颊:“老师,它有点扎,像小刺猬的刺!”有的举着杨树叶跑向同伴:“你看,我的叶子像小船,能在水里漂!”2.探索创作:童话世界的构建教师示范简单拼贴技巧(如叶片重叠、局部剪裁),但不预设主题。幼儿自由创作:晨晨用三片银杏叶拼出“一家三口的小裙子”,还说“妈妈的裙子最大,我的最小”;浩浩用枫叶和杨树叶组合成“森林里的小狐狸”,特意将枫叶的锯齿边当作狐狸的尖耳朵。教师巡回指导,用开放性问题支持创作:“这片叶子倒过来贴,会不会变成不一样的东西?”3.分享评价:秋叶的故事幼儿将作品布置在“童话画廊”,轮流讲述:“我的小金鱼在落叶河里游,河水是黄色的,因为秋天的河也会变黄。”教师以赏识性语言评价:“你的故事让落叶有了生命,真奇妙!”同时引导幼儿互评:“你觉得哪幅作品的树叶用得最特别?为什么?”活动反思幼儿对落叶的想象力超出预期,85%的作品融入生活经验(如“给小熊做被子”“给小鸟搭窝”)。材料准备时,部分落叶完整度不足(如枫叶易破碎),导致想做“蝴蝶”的幼儿找不到对称叶片。后续可将落叶塑封,延长使用时间。小班幼儿使用剪刀仍有困难,下次可提前用彩纸剪出“辅助图形”(如圆形、三角形),让幼儿聚焦创意表达。实例二:绘本衍生绘画活动——《〈彩虹色的花〉续编创作》设计思路:从文学情境到视觉叙事经典绘本《彩虹色的花》以温暖情感和绚丽色彩深受幼儿喜爱。活动以“续编故事+绘画创作”为核心,将文学想象与美术表达融合,引导幼儿用色彩和线条延续故事,培养叙事性绘画能力。活动目标认知:理解“分享带来快乐”的情感内涵,感知色彩的情感表达(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宁静)。技能:尝试用连续画面(多幅小图)表现故事发展,学习用色彩烘托情节氛围。情感:激发对绘本的喜爱,体验“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的成就感,深化关爱他人的情感认知。活动准备材料:绘本《彩虹色的花》(分组传阅),A4画纸(装订成小画册),水彩笔、油画棒,故事场景参考图(如“雪地”“海边”)。环境:创设“彩虹花故事屋”,投放绘本及角色头饰,供幼儿前期熟悉故事。活动过程1.故事回顾:彩虹花的温暖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绘本:“彩虹色的花把花瓣都送给了朋友,最后自己怎么样了?”幼儿回答后,教师追问:“春天来了,新的彩虹花开放了,它又会遇到谁?”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遇到小松鼠!它的松果被风吹走了!”“还有小企鹅,它从南极来,觉得冷!”2.创意构思:故事的新旅程幼儿分组讨论续编情节:“彩虹花送小松鼠黄色花瓣当小伞!”“送小企鹅红色花瓣当围巾!”教师记录创意,引导梳理故事逻辑(起因、经过、结果)。3.绘画创作:色彩的叙事幼儿以小画册形式创作,每一页表现一个情节。教师提供色彩建议:“小企鹅的场景用蓝色背景,红色花瓣会更显眼哦!”幼儿专注创作,琪琪用渐变色表现天空,说“这是彩虹花帮小鲸鱼后,天空变得更漂亮了”;睿睿用重叠线条画花瓣飘落的动态,说“花瓣像蝴蝶一样飞,去找新的朋友”。4.展示延伸:我们的彩虹花故事幼儿将小画册装订后,在“故事剧场”分享:“我的彩虹花帮助了小鲸鱼,它的尾巴受伤了,花瓣变成绷带!”教师将作品制作成班级绘本,投放至语言区,供幼儿续编、表演。活动反思绘本的情感内核与美术创作深度融合,70%的幼儿能创作3个以上情节,且通过色彩传递情感(如用暖色调表现帮助后的快乐场景)。部分幼儿因绘画技巧不足(如人物动态表现)影响故事表达,后续可提供简笔人物模板供参考;对于情节构思较单一的幼儿,可通过“故事接龙”游戏拓展思路。实例三:小组合作黏土浮雕活动——《我们的幼儿园》设计思路:从个体创作到团队建构幼儿园是幼儿最熟悉的生活空间,以“幼儿园”为主题的合作浮雕创作,既能培养空间感知能力,又能在小组协作中发展社交与问题解决能力。活动采用超轻黏土(可塑性强、色彩丰富)为材料,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分工,共同塑造幼儿园的典型场景(如操场、教室、种植园)。活动目标认知:了解浮雕“半立体、有层次”的艺术特点,感知幼儿园空间的布局(建筑、设施的位置关系)。技能:学习用黏土塑形(搓、揉、压、刻),尝试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复杂场景创作。情感:增强对幼儿园的归属感,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培养主人翁意识。活动准备材料:超轻黏土(多色),KT板(每人一块),塑料工具(压痕笔、小梳子),幼儿园全景照片、各区域特写图。环境:教室展示幼儿园实景照片,提前组织幼儿分组参观各区域,用绘画记录印象深刻的场景。活动过程1.经验唤醒:幼儿园的角落教师播放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照片集锦,提问:“你最喜欢幼儿园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纷纷回忆:“我喜欢操场的滑梯,它是蓝色的,还有小台阶!”“种植园里的番茄是圆圆的,叶子是锯齿形的!”2.小组规划:我们的创作蓝图幼儿自由分组(4-5人一组),讨论分工:“我负责做滑梯,你做操场的草!”“我们先做教学楼,要分层,还有窗户!”教师提供黏土技法示范(如用梳子压出草地纹理,用小圆片做窗户),但不限制具体造型。小组内通过协商确定场景布局,绘制简单的“设计图”。3.协作创作:立体的幼儿园幼儿开始创作:有的小组先做“地面”(用绿色黏土铺底板,用工具压出草地、跑道纹理);有的小组从“建筑”入手(用不同颜色的黏土堆叠、切割出教室、办公室)。过程中,矛盾与合作并存:“你的树挡住我的滑梯了!”“我们把树移到旁边,这样滑梯前面就有空地了!”教师适时介入,引导解决问题:“试试用不同高度的黏土表现前后层次,滑梯可以放在‘高处’,树放在‘低处’。”4.展示评价:我们的幼儿园故事各小组将浮雕作品布置在“幼儿园立体地图”展区,轮流介绍:“这是我们的种植园,里面有番茄和黄瓜,还有浇水的小水壶!”幼儿互评时,教师引导关注“合作中的智慧”:“你觉得哪个小组的分工最合理?为什么?”活动反思合作创作有效促进了幼儿的社会交往,80%的小组能通过协商解决空间布局、材料分配等问题。幼儿对幼儿园的细节观察细致,如用白色黏土做“操场的白线”“教室的窗框”。部分小组因黏土干燥速度快(超轻黏土暴露过久易干裂)影响后续添加,下次可准备保湿盒存放未使用的黏土;对于能力差异较大的小组,可提前规划“主创作者”“辅助者”角色,避免个别幼儿“包办”或“闲置”。结语:美术活动设计的核心原则与支持策略三个实例虽形式不同,但均遵循“幼儿为本、经验整合、过程优先”的设计原则:1.兴趣驱动:从幼儿熟悉的自然、绘本、生活场景出发,让创作有情感依托;2.材料开放:提供低结构、多感官的创作材料(自然物、黏土、绘本衍生材料),支持多元表达;3.过程体验:重视创作中的探索、协商、反思,而非仅关注作品结果;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