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手册_第1页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手册_第2页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手册_第3页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手册_第4页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手册一、手册概述本手册聚焦中医护理核心技能的标准化操作,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护理院校学生及中医护理爱好者提供专业、实用、可落地的操作指引。手册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为理论根基,结合临床实践提炼出艾灸、拔罐、穴位按摩、中药保留灌肠等常用技术的操作规范,同步涵盖安全管理、应急处理及特殊人群护理要点,助力提升中医护理服务的规范性与有效性。二、中医护理理论根基中医护理以“人-病-证-护”为逻辑链条,核心理论贯穿操作全程:(一)整体观念:身心、脏腑、环境的协同调护人体是气血、脏腑、经络交织的有机整体,护理需兼顾“形、气、神”。例如: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既需艾灸中脘、足三里温阳健脾(调脏腑),也需指导患者规律饮食、情绪平和(调身心),同时避免生冷饮食(调环境)。失眠(心脾两虚证):穴位按摩神门、三阴交(调气血)+百合粥食疗(调脏腑)+睡前冥想(调情志),实现“形神共调”。(二)辨证施护:“证型-原则-技术”的精准匹配根据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制定护理方案:证型护理原则核心技术示例------------------------------------------------风寒感冒(表寒证)辛温解表、散寒宣肺艾灸大椎+生姜擦背阴虚潮热(里虚热证)滋阴降火、清虚热耳穴压豆(神门、交感)+银耳百合羹三、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艾灸疗法:温通经络,散寒补虚1.适用场景寒湿痹痛(如膝关节炎)、胃脘冷痛、宫寒痛经、气虚感冒等寒证、虚证。2.操作流程准备:评估患者过敏史(艾绒过敏禁用)、皮肤状态(破溃/瘢痕处禁用);备艾条(或艾柱)、打火机、凡士林(增强透热)、灭火筒。实施:患者取舒适体位(如仰卧灸腹部、俯卧灸背部),点燃艾条后距皮肤2~3cm施灸(温和灸),或用艾灸盒固定于穴位(盒灸)。每穴灸10~15分钟,以皮肤红晕、患者觉温热舒适为度。收尾:灸毕熄灭艾条,嘱患者饮温水,避风寒1小时,忌生冷饮食。3.安全要点防火:施灸时远离被褥、纸张等易燃物,灸后艾条需彻底熄灭;禁忌:孕妇腹部/腰骶部、颜面部(如迎香、人中)、大血管处(如肘窝、腘窝)禁用直接灸;热证(如高热、便秘)、阴虚火旺(如潮热盗汗)者慎用。(二)拔罐疗法:疏通气血,消肿止痛1.适用场景颈肩腰腿痛(如腰椎间盘突出)、感冒风寒、痤疮(湿热瘀阻型)等。2.操作流程准备:评估患者体质(体虚、出血性疾病者禁用)、皮肤状态(破溃/过敏/水肿处禁用);备火罐(玻璃罐/竹罐)、95%乙醇、棉球、凡士林(润滑皮肤)。实施: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涂凡士林后用“闪火法”(乙醇棉球点火后迅速抽离,火罐扣于皮肤)拔罐,留罐10~15分钟,至皮肤呈紫红色(避免水疱)。收尾:起罐时轻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后取下;嘱患者24小时内避风寒,勿洗冷水澡。3.安全要点力度控制:罐内负压适中,过紧易致皮肤损伤,过松则疗效不佳;特殊人群:孕妇腹部/腰骶部、月经期女性腹部禁用;儿童罐具宜小、负压宜轻。(三)穴位按摩:调畅气血,缓急止痛1.适用场景失眠、便秘、高血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等。2.操作流程(以“失眠”为例)选穴:神门(镇静安神)、内关(宁心安神)、三阴交(调肝脾肾)。实施:患者仰卧,术者洗净双手、涂按摩油,以拇指指腹按揉穴位,力度以“酸胀感”为度,每穴顺时针揉3~5分钟,节律均匀。收尾:按摩后嘱患者放松,避免立即剧烈活动,可配合冥想助眠。3.安全要点穴位定位:准确取穴(如神门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避免暴力按压;禁忌:骨折/关节脱位部位、肿瘤局部、孕妇腰骶部及合谷(催产)、三阴交(通经)等穴慎用。(四)中药保留灌肠:肠腑给药,直达病所1.适用场景慢性结肠炎、盆腔炎、肾功能衰竭(结肠透析)等。2.操作流程准备:评估肛门/直肠情况(痔疮/肛裂者慎用),嘱患者排便;备中药液(38~40℃,过滤去渣)、灌肠筒、肛管(成人20~30cm,儿童15~20cm)、石蜡油。实施:患者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肛管涂石蜡油后插入肛门,缓慢滴入中药液(60~80滴/分),观察患者反应(腹痛时减慢速度)。收尾:药液滴完后反折肛管拔出,嘱患者保留药液1~2小时,记录灌肠时间、药液量及反应。3.安全要点药液温度:过冷易腹痛,过热易烫伤肠黏膜;肛管深度:成人插入15~20cm,儿童10~15cm,避免过深损伤肠壁。四、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一)通用操作原则1.消毒隔离:火罐、肛管等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高温灭菌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操作前洗手,戴口罩。2.体位安全:根据操作选择稳定体位(如艾灸时垫软枕,拔罐时防坠床),防止体位性低血压。3.病情观察:操作中密切关注患者面色、主诉(如头晕、腹痛),异常时立即停止。(二)特殊情况处置1.晕灸/晕罐:立即停操作,患者平卧,饮温水,掐人中、内关穴,保暖;必要时吸氧。2.皮肤灼伤:小水疱(直径<0.5cm)保持干燥,大水疱(直径>0.5cm)用无菌针具挑破,涂碘伏后覆盖纱布。五、特殊人群护理要点(一)老年人操作力度:轻柔(如按摩时用指腹而非指尖),时间缩短(艾灸5~10分钟);安全防护:操作前确认无跌倒风险,术后协助起身,防体位性低血压。(二)孕妇操作禁忌:腹部、腰骶部禁用艾灸/拔罐/按摩;合谷、三阴交、昆仑等“通经催产”穴慎用;替代方案:可选择耳穴压豆(神门、交感)缓解孕期失眠,手法宜轻。(三)儿童操作前:安抚情绪,用玩具/故事分散注意力,避免哭闹时操作(防误吸、损伤);操作中:体位固定(如家长协助抱持),罐具/艾条宜小,时间缩短(拔罐5~10分钟,艾灸3~5分钟)。附录:实用工具速查(一)常用穴位定位表穴位定位(骨度分寸法)主治----------------------------------------------------------------大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感冒、发热、颈椎病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失眠、心悸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月经不调、失眠(二)操作评分标准(以艾灸为例)项目分值评分要点--------------------------------------------评估10询问过敏史、体质,观察皮肤准备10用物齐全,环境保暖避风操作60施灸距离/时间合理,观察反应及时效果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