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环保创意手工活动指导一、活动价值:在指尖创意中播撒环保种子从事学前教育十余年,我始终认为:幼儿园的环保手工不是“任务式创作”,而是让孩子在触摸旧物的温度、摆弄自然的肌理中,悄悄建立对“资源”与“生命”的认知。就像小班孩子拓印树叶时,会突然指着作品喊“老师!这是小鱼的尾巴!”——这种“发现惊喜”的过程,正是创造力与环保意识共生的时刻。它既呼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目标,更让孩子明白:“用过的东西,也能变成新的美好。”二、活动筹备:从材料到环境的绿色构建(一)材料选择:安全·多元·可再生1.自然材料:落叶、松果、树枝(需去除尖锐部分)、鹅卵石、干草等。我常带孩子在秋日散步时收集,他们会兴奋地喊“老师你看!这片叶子像小裙子!”,自然材料的“随机性”恰恰能激发想象。2.废旧物品:纸类:旧报纸、快递盒(裁剪为安全尺寸,去除铁钉)、卫生纸筒;塑料类:洗净的饮料瓶(瓶口用砂纸打磨光滑)、酸奶盒;织物类:旧T恤剪成的布条、毛线头、纽扣;金属类:易拉罐(剪开后边缘贴胶带防割伤)。3.辅助材料:无毒水粉颜料、儿童安全剪刀(小班可备塑料剪刀)、固体胶、彩笔、麻绳等,坚决避开热熔胶、502等危险工具。(二)环境创设:打造“可探索的绿色工坊”区域划分:设置“材料超市”(按“纸/塑料/自然物”分类,贴幼儿手绘的“材料宝宝回家”图示)、“创作区”(铺防水垫,摆矮桌矮椅)、“展示区”(用树枝、麻绳搭成自然风展架)。氛围营造:悬挂孩子画的“环保标语”(如“垃圾变宝贝,我们都爱它”),播放鸟鸣、流水声,投放《小鼹鼠的故事:垃圾去哪儿了》等绘本,让环境本身成为“无声的老师”。(三)经验准备:唤醒已有认知开展“环保小侦探”游戏:带孩子观察幼儿园垃圾桶,讨论“哪些东西能再利用”;进行“材料探秘”:让孩子摸摸旧报纸、饮料瓶,说一说“它原来是什么?能变成什么?”——我曾遇到孩子指着易拉罐喊“这是小鼓!”,这种联想正是创作的起点。三、分龄活动设计:适配能力的创意实践(一)小班:感知体验·简单操作(3-4岁)活动:**树叶拓印画——留住秋天的色彩**目标:感知自然材料的纹理,体验色彩与创作的乐趣。材料:银杏叶、枫叶等落叶(提前压平)、水粉颜料(红/黄/绿)、素描纸。步骤:1.选叶:孩子从“自然材料盒”挑树叶,说一说“它像小扇子还是小手掌?”;2.拓印:教师示范“把树叶按在颜料里轻轻按一按,再翻到纸上压一压”,孩子自主拓印(常出现“颜料涂满手”的小意外,别着急擦,反而说“你的小手变成彩色魔法棒啦!再按一按,看看纸上会不会出现魔法图案?”);3.命名:鼓励孩子给作品起名字(如“我的树叶小花园”),教师记录并张贴。指导要点:不纠结“像不像”,关注孩子对“色彩混合”“纹理显现”的惊喜反应。(二)中班:结构认知·想象创造(4-5岁)活动:**纸盒动物乐园——给旧盒子安个“新生命”**目标:用废旧纸盒组合、装饰出动物形象,发展空间想象力。材料:鞋盒、药盒等纸盒(教师提前剪好安全缺口)、彩笔、毛根、活动眼睛、胶水。步骤:1.设计:引导孩子观察纸盒形状,提问“这个长盒子像什么动物的身体?圆盒子能做脑袋吗?”;2.组装:用胶水粘贴纸盒(教师协助按压固定),用毛根做尾巴、腿,彩笔添画花纹;3.游戏:将“动物”放进“乐园”(铺绿色卡纸的区域),创编“动物们的故事”(我会用小录音笔记录:“我的大象要去救小猴子,因为小猴子的家被垃圾埋了!”——童言童语里藏着环保意识)。指导要点:示范“对称粘贴”(如眼睛、耳朵),但允许孩子“不对称创作”(如三只眼睛的怪兽),尊重想象的独特性。(三)大班:合作探究·精细建构(5-6岁)活动:**废旧衣物编织挂毯——织出温暖的“绿色风景”**目标:学习简单编织技巧,小组合作完成作品,理解“旧物重生”的意义。材料:旧T恤剪成的2cm宽布条(红/蓝/绿)、木质框子(提前钉好钉子,拉好横线)、剪刀。步骤:1.分组:4-5人一组,讨论“我们要织什么图案?”(如彩虹、大树);2.编织:教师示范“平结编织法”(布条从横线下方穿过,交替左右),孩子轮流编织(常因“用什么颜色”争论,引导投票或“每人选一种颜色,轮流织一行”,在合作中学会妥协);3.装饰:用毛线、纽扣添画,完成后挂在教室或走廊。指导要点:重点指导“交叉编织”的顺序,允许小组内分工(如一人递布条,一人编织),过程比“完美挂毯”更重要。四、引导策略:让创意与环保自然生长(一)兴趣激发:用故事与问题开启想象情境导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没有家了,因为人类扔了太多垃圾!我们能用这些‘宝贝’给它们建新家吗?”(结合纸盒动物活动);问题链启发:“这个塑料瓶像什么?如果给它加个盖子,能变成小水壶还是小花盆?”(引导孩子从“模仿”到“创造”)。(二)技能支持:分层指导,“搭脚手架”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提供“半成品材料”(如已剪好形状的纸盒、预涂底色的画纸),降低操作难度;对能力较强的孩子:抛出挑战“怎样让你的动物站起来?能不能用树枝给它做个秋千?”,拓展创作深度。(三)环保认知渗透:在操作中理解“循环”材料介绍时:“这些报纸是爸爸看过的,我们把它变成画,它就有了新工作!”;活动后讨论:“我们用了这么多旧东西,垃圾会变少还是变多?为什么?”——用孩子易懂的语言解释“回收利用”(如“就像给旧玩具找新主人,旧材料也能有新用处”)。五、安全与收纳:守护创作的“绿色底线”(一)安全防护材料预处理:所有废旧材料去除尖锐边角、清洗消毒(如饮料瓶用洗洁精浸泡);工具使用:小班用塑料剪刀,中、大班用儿童安全剪刀,教师全程监督;颜料选择:优先用水粉、水彩(易清洗),避免油画棒(易粘手,孩子可能误食)。(二)收纳养成活动后,引导孩子参与“材料归位”:“纸宝宝要回蓝色的家,塑料宝宝回透明的家”(对应材料分类区);设立“环保小管家”岗位,由孩子轮流负责检查材料是否摆放整齐——我班的“小管家”会认真地说“老师,纸盒子没回家,我送它回去啦!”,责任意识就这样悄悄养成。六、活动延伸:让环保成为生活方式(一)家园共育:亲子“绿色手工”行动发放《家庭环保手工指南》,建议家长与孩子用“家庭废旧物”(如月饼盒、旧袜子)创作,拍照分享到班级群;开展“环保家庭评选”,表彰“一周减少塑料使用”“旧物改造最多”的家庭——曾有家长反馈:“孩子现在会说‘妈妈,这个瓶子别扔,我要做小船!’,家里的垃圾都变少了。”(二)区域联动:美工区的“持续创作”在美工区投放“材料百宝箱”,鼓励孩子自由组合材料,创作“环保故事画”“未来城市模型”;结合“植树节”“世界地球日”开展主题活动,用手工成果布置“绿色展览”,邀请其他班级参观——孩子会骄傲地介绍:“这是用旧报纸做的大树,树叶是落叶拓印的!”(三)自然探索:从手工到户外实践组织“校园寻宝”活动:寻找可利用的自然材料(如松果、树枝),对比“自然物”与“废旧物”的创作差异;种植“手工种子”:用饮料瓶制作花盆,孩子种植小植物,观察“旧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