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者介绍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姓名之说老子降生,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而大,故起名为“聃”;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2500多年前,老子离开洛阳,出函谷关向西。当时老子对周王朝的衰败感到无力,不得已的情况下准备离开家乡,去四处游历。待他走到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的总兵尹喜将他拦了下来,因为他看到紫气东来的同时,老子正好骑着青牛出现,所以他认为老子是贵人。
尹喜想要留下他,于是让老子留下自己的一篇文章,老子花了非常短的时间写就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于是轻松的出了函谷关。《史记》记载:“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出关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
,下篇
,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作品简介《德经》《道经》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辩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道法自然”《道德经》简评尼采老子的思想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鲁迅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魏源《老子》之书,上可以明道,中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道”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缔造、成就了天地万物。但道成就天地万物,并非有意作为,而完全出于无意作为,完全是自然而然。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本思想老子思想对立、统一、转变、量(质)变辩证思想对立:老子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统一: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转变: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这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量(质)变: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思想背景介绍
春秋时期,周朝式微,诸侯争霸,战乱频频,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一些有识之士洞察祸福之机,深明成败之理,认为只有避世韬晦,才能保全个体的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汇集车轮的中心部位揉和门窗黏土辐条在以为:把.....作为,制成,制造,提供辐毂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来安装车轴),才有了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屋)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空间)起了作用。教材注释
补充注释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虚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辐条泥土门窗无车子器皿屋室思考: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探究文本,理解内容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启示:有无相生明确:通过举例论证,对“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文本探究
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然而什么是无用的事?什么是有用的事?与升官有关的,与发财有关的,与出名有关的,都算“有用”的。比如在高等学府里,现在的学子提的问题跟过去不一样,都有指向性和目的性,功利性︰“我该怎么办?”“应该怎么选择?”“你直接告诉我一个答案?”——白岩松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梁文道在《悦己》中说到:“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老子“有无相生”观点,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在矛盾冲突尖锐、人心汲汲功利的社会中老子独具慧眼,见人所不见,为当时人们指出另一种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方法,具有启发意义。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请说说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该怎样正确对待“有”和“无”呢?人际交往领域的“分寸感”“空间感”学习工作时的“劳逸结合”读书时的“思考空间”政治历史领域的“修养生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踮起脚意动,以……为是跨大步夸耀长久同“形”代词,代人形作动,显明常常通“现”,显露为,做译文: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不能长久。用道的观点来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不这样做。教材注释
补充注释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虚词(古)行走不稳;(今)不可以,不允许夸耀名作动,建立功业企立、跨行根源急于求成内心焦躁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恶果
本质余食赘行令人厌恶内心自大,只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追逐显相
看重我“有”有道者不处
怎样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都会导致失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也同样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老子告诫人们为人应谦恭谨慎,为政应温和柔顺,只有脚踏实地,不自以为是,不好高骛远,以一颗平常心去去面对,方可长久。一个人有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心病,一定要及时反省,反省后要自我改正。以经解经: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第四十五章」
天下最完满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有欠缺,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天下最充实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空虚没有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笔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是不善言辞的。(1)完美人格:不在外形上显露,而为内在生命含藏;重内藏无外见,内藏胜于外见。(2)不追求圆满无缺,否则物极必反。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状态,才不走向极端。(3)凡事要适可而止,做事要留有余地。教材注释
补充注释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虚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宾语前置句】古:勤勉而行今:用强制的方法进行地方、位置(立身之处)表转折,却了解懂得译文: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强大的。知道满足而不妄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地去奋斗的人是有志气的。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后却永不磨灭的人就是长寿。【宾语前置句】“知人者”
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自知者”
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反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哲理研读“胜人者”
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自胜者”
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强者。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如何理解“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两句话与上文的联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一组,强调人欲知人,必先自知,人欲胜人,必先自胜,故以“自知”“自胜”为立身之本。
如果对已经达到的境界(自知、自胜的程度)感到知足,可称得上富有,但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才称得上有(求道的)意志。那些知足者“不失其所”,可以立身长久;但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寿”,即不朽。如何理解“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两句话与上文的联系?第一层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教材注释
补充注释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虚词代词,代后面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名作动,显露征兆同“判”,分离【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事物未变未兆脆弱细微易持守易解决易消解易散失问题未出现容易解决第一层:讲治事者要善于把握先兆、抓住苗头,因为凡事在初始阶段都便于控制、利于解决。合抱:两臂环抱,形容树身之粗大。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累,同“蔂”,土筐。累土:一筐土第二层:举了三个现象,说明“大”是由“小”发展起来的,“高”是从“低”积累起来的,“长”是从“短”变化而来的,因此要实现远大、宏伟的目标,必须重视细微和小节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二层教材注释
补充注释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虚词【状语后置句】者:助词,……的执:把持是以:因此无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第三层:从“为者败之”到“故无失”,对比来谈,说明肆意妄为会导致失败,抓住权柄不放会有所失。因此,圣人主张无为而治,对权柄没有执念。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第二层教材注释
补充注释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虚词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道德经·二十九章》从事:(古)做事;(今)投身到
于:在
几:接近而:连词,表转折慎:形作动,慎重对待
如:像,如同第四层:从“民之从事”到“则无败事”,重在阐释百姓做事经常功败垂成的原因,强调必须从始至终保持谨慎,越到收官结尾处越要小心。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四层教材注释
补充注释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虚词欲不欲:想要常人不想要的贵: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视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复:弥补、补救
之:结构助词,的
第五层:从“是以圣人欲不欲”到“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强调圣人不以常人之欲为欲,不以那些难得之物为贵;学习常人所不学的道理,来补救众人的过失。以此辅助万物的自然之理,而不敢妄动、妄为。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四层教材注释
补充注释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虚词思考探究:这一章讲了几个道理?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层道理其安易持,其未兆易某,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未雨绸缪,把握先兆,防患于未然重视细节和积累,不急于求成做事不肆意妄为,不偏执做事要慎终如始,持之以恒圣人与常人不同,圣人顺应自然而不妄为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现代社会,竞争是常态,道家“无为”的思想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老子所说的"不为天下先""无为而治",并不是要求人们不思进取;"不争"思想并不是指无所作为,一味地居于人下,而是要在有所作为之上做到不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光敏电阻器制造工岗位职业健康技术规程
- 2025基层党建应知应会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中国吹针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门合页加工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掩膜对准曝光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电动攻丝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钻石刀具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污水处理厂设备采购与安装方案
- 智能化厨余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 全款购房协议书样本
- 2025低空经济发展及关键技术概况报告
- 2025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c语言试题及答案
- 护理精细化管理课件
- 工程地质学课件泥石流
- 教师岗位入职申请表模板范文
- 闲置设备设施管理办法
- 青春奋斗主题班会课件
- 新能源汽车创新创业计划书范文
- 隐球菌肺部感染临床诊疗要点
- 高压灭菌器管理制度
- GB/T 45683-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一般几何规范和一般尺寸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