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安全教育课件第一章地震基础知识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岩层在长期积累的应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瞬间释放巨大能量而产生的剧烈震动现象。这种震动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当传播到地表时就会造成地面的晃动和破坏。地震波的种类纵波(P波)传播速度最快,约6-7公里/秒。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使地面发生上下颠簸。纵波首先到达,但破坏力相对较小,可作为地震预警信号。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约3-4公里/秒。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使地面发生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地震波,破坏力强大。面波地震等级划分弱震(<3级)震级小于3级,通常不易被人体察觉,只有精密仪器才能记录到,对建筑物和环境无明显影响。有感地震(3-4.5级)震级在3级到4.5级之间,人能够明显感觉到震动,室内悬挂物会摇晃,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4.5-6级)震级在4.5级到6级之间,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特别是对老旧建筑和抗震性能差的结构。强震(≥6级)地震的成因与分布地震形成原理地球表层由多个巨大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或分离,导致岩层内部积累巨大的应力。当应力超过岩层承受极限时,岩层突然断裂错动,释放出巨大能量,形成地震。全球地震带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全球最活跃,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地震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横贯欧亚大陆南部,地震活动频繁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大洋中脊,震级较小我国地震多发区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呈马蹄形环绕太平洋,从南美洲西海岸经北美洲西部、阿留申群岛、日本、菲律宾至新西兰,全长约4万公里。这一地震带集中了全球80%以上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深源地震,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第二章地震的危害地震造成的主要危害建筑物倒塌强烈的地震波使建筑物结构遭到破坏,大量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抗震性能差的老旧建筑和违规建筑,在地震中极易倒塌。火灾爆炸地震导致燃气管道破裂、电线短路,极易引发火灾。同时,消防通道受阻、供水中断使火灾难以控制,造成二次灾害。化工厂爆炸也会带来严重后果。地质灾害山区地震常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掩埋村庄和道路。堰塞湖的形成和溃决会造成下游洪水灾害,影响范围广泛。基础设施破坏桥梁断裂、道路开裂、铁路变形导致交通中断。通讯设施损毁、电力系统瘫痪使救援工作困难重重,灾区与外界联系受阻。环境污染工业设施损坏可能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污染水源和土壤。疫病传播风险增加,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压力巨大。经济损失典型案例对比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级:7.8级伤亡情况:造成约24.2万人死亡,16.4万人重伤,是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破坏程度:唐山市区建筑物几乎全部倒塌,百年工业城市在23秒内被夷为平地历史意义:这次地震暴露了我国建筑抗震能力的不足,推动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完善和防震减灾体系的建立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级:8.0级伤亡情况:造成约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400亿元人民币,是唐山地震的数倍救援特点:救援响应速度快,调动了全国力量,国际援助及时到位。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成为典范经验总结:进一步提升了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推动了应急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第三章防震准备预防胜于救灾。做好充分的防震准备,能够在地震来临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家庭防震准备1固定家具设施用膨胀螺栓或连接件将高大家具(如书柜、衣柜)固定在墙上,防止倾倒。将重物放在低处,避免高处悬挂重物。固定热水器、冰箱等大型电器。2准备应急物资配备家庭应急包,包含:至少3天的饮用水和食物(压缩饼干、罐头等)手电筒、电池、收音机急救包(创可贴、纱布、消毒液、常用药品)口罩、手套、哨子、多功能工具刀重要文件复印件、现金、联系人信息3制定家庭应急计划全家人共同讨论并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明确每个房间的安全避险位置。确定家庭紧急集合点和备用集合点,确保所有家庭成员都知晓疏散路线。定期检查和更新应急联系人信息。4学习基本技能学习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急救技能。了解如何关闭家中的燃气、电源和水源总阀。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定期进行家庭防震演练。学校防震准备应急预案制定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成立应急指挥小组,配备专职安全员。建立与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的联动机制。定期演练培训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让师生熟悉避震动作和疏散路线。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安全设施配备在操场、体育馆等空旷场所设置应急避难场地配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医疗急救包、食品饮水、应急照明、通讯设备在教学楼、宿舍楼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加固校舍建筑,确保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日常管理要求保持疏散通道畅通,严禁堆放杂物。定期检查校舍安全状况,及时排除隐患。建立学生安全档案,掌握特殊体质学生信息。防震准备实用指南家具固定示意:使用L型支架将书柜固定在墙上,用安全带固定电视机,用防滑垫固定花瓶等装饰品。应急包物品清单:应急包应放在便于取用的位置,并定期检查更换过期物品。每个家庭成员都应知道应急包的位置。第四章地震时的避险自救掌握正确的避震方法,能在地震发生时最大限度保护自己。记住:保持冷静,就地避险,切勿慌乱。室内避险要点第一时间反应感觉到地震时,立即停止手中的事情,不要犹豫,迅速采取避险行动。地震从开始到主震往往只有十几秒,抓住这宝贵的时间至关重要。选择安全位置迅速躲到坚固的桌子、床铺下方,或躲在小开间如卫生间、厨房等处。这些位置能形成"生命三角",在建筑倒塌时提供保护空间。紧靠承重墙的墙角也是相对安全的位置。保护关键部位用双手或靠垫、枕头等软物护住头部和颈部,保护最重要的器官。采取蹲下或俯卧姿势,降低重心,减少受伤风险。远离危险物品远离窗户、镜子、玻璃制品和悬挂物,避免被碎片划伤。不要靠近外墙、阳台,不要跳楼。远离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伤。等待震动停止不要在震动过程中移动或逃跑,保持避险姿势直到震动完全停止。地震通常会有余震,要做好持续避险的准备。室外避险要点选择开阔地带如在室外遇到地震,应立即跑到空旷地带,远离建筑物、树木、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蹲下或趴下,用手保护头部,等待震动结束。远离危险建筑迅速远离高层建筑、危旧房屋、高大烟囱、水塔、立交桥、高压线等。特别注意避开玻璃幕墙建筑,防止玻璃破碎坠落伤人。驾车时的应对如正在驾驶,应减速靠边停车,选择开阔地段,避开桥梁、高架、隧道、电线杆等。停车后留在车内,用车体保护自己。待地震停止后再继续行驶,注意观察道路状况。人员密集场所在商场、影院、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就地蹲下或躲在座椅、柜台下,用手保护头部。不要拥挤乱跑,听从工作人员指挥,等震动停止后有序疏散。被埋后自救技巧1保持镇定不要大声呼喊,避免消耗体力和吸入大量灰尘。坚定生存信念,等待救援。2清理空间用双手清除口鼻附近的尘土和杂物,确保呼吸通畅。设法扩大活动空间,寻找支撑物防止进一步坍塌。3寻找水源尽量寻找水源,延长生存时间。如果找不到水,可以用尿液湿润嘴唇。如有食物,要节约食用。4发出信号用石块、铁管等硬物有规律地敲击墙壁、管道,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听到救援人员声音时再大声呼救。5保护身体用湿布或衣物遮住口鼻,防止吸入粉尘。设法移除压在身上的重物,但要注意不要引起新的坍塌。正确避震姿势核心要领:采取"蹲下、掩护、抓牢"的标准姿势——迅速蹲下,躲到坚固家具下方,双手紧握桌腿或抓住坚固物体,用手臂保护头颈部。如无掩护,则蜷缩身体,背向可能坠落的物体,双手抱头,保护头部和颈部。第五章地震后的应急措施地震主震过后并非完全安全,余震、次生灾害随时可能发生。科学应对,有序撤离,是确保安全的关键。逃生注意事项01确认安全后再行动震动停止后,先观察周围环境,确认建筑结构稳定、无明显危险后,再考虑撤离。注意观察是否有裂缝、倾斜等危险征兆。02选择正确的疏散路线选择楼梯疏散,绝对不要乘坐电梯。电梯井在地震中极易变形,乘坐电梯可能被困其中。沿墙角行走较为安全,注意避开悬挂物和易倒塌的物体。03防止踩踏事故疏散时保持冷静,不要推搡拥挤。如人群拥挤,应停止前进,等待人流疏散。万一被挤倒,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曲,双手护头。04关闭危险源离开房屋前,如条件允许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和电源总闸,避免引发火灾和爆炸。但不要为此耽误太多时间,生命安全优先。05携带必需品撤离时带上应急包、手机、证件等重要物品。穿上鞋子,保护脚部不被瓦砾划伤。如有可能,带上厚衣物和饮用水。06前往安全地带撤离到空旷地带后,远离建筑物至少30米以上。注意观察周围情况,警惕余震。清点人员,及时向救援人员报告失踪人员信息。防范次生灾害火灾防范与应对预防措施:关闭燃气和电源,检查是否有燃气泄漏。不要在室内使用明火,避免吸烟。应对方法:发现火情立即报警。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迅速撤离火场。如火势较小,可用灭火器扑救,但要确保自身安全。浓烟中逃生时,应贴近地面爬行,因为底层烟雾较少。滑坡泥石流危险区域:山区、河谷地带,特别是降雨后。注意观察山体是否有裂缝、土石滚落等征兆。逃生要点:发现滑坡泥石流征兆,立即向两侧高地撤离,不要顺着滑坡方向跑。来不及撤离时,应抱住大树等固定物体。撤离到安全地带后,继续观察是否有二次滑坡危险。堰塞湖与洪水形成原因: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溃坝后会造成下游洪水灾害。应对策略:密切关注官方预警信息,服从政府统一安排。如接到撤离通知,立即前往高地避险。不要返回危险区域查看财产。携带好个人证件和必需品,等待安置。次生环境污染污染源:化工厂、加油站等设施损坏,可能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污染水源和空气。防护措施:远离泄漏区域,处于上风向位置。不要饮用未经检测的水源。佩戴口罩,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污染情况。社区互助与救援获取可靠信息通过官方渠道获取灾情和救援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关注政府发布的余震预警、次生灾害预警和救援安排。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向家人报平安。互帮互助主动帮助老人、儿童、孕妇、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安全撤离。如有医疗常识,协助救治轻伤员。不要盲目进入危险区域救人,应等待专业救援队伍。参与社区防灾积极参加社区防灾减灾组织和志愿者活动。平时参与防灾演练和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灾后配合社区做好安置和重建工作,共同恢复正常生活秩序。记住:邻里互助、社区协作是抗震救灾的重要力量。每个人都可以为减少灾害损失、加快灾后恢复贡献自己的力量。第六章地震安全演练与教育实践出真知。定期开展地震安全演练,能让避震知识转化为本能反应,在真正的地震来临时做出正确应对。学校地震演练流程演练前准备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标、流程和注意事项。向师生讲解地震避险知识和疏散路线。检查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应急物资是否到位。召开演练动员会,强调演练的重要性和纪律要求。应急避震阶段听到地震警报(第一次铃声或哨声),师生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学生迅速躲到课桌下,双手抱头,保持避震姿势。教师同时避险并观察学生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动作。避震时间持续约1-2分钟,模拟主震过程。紧急疏散阶段第二次警报响起,师生按预定路线有序疏散。学生排成单列或双列纵队,用手或书包保护头部,快步但不奔跑。教师在队伍前后维持秩序,确保无人掉队。楼梯口安排引导教师,防止拥挤踩踏。集合清点阶段到达安全区域后,各班迅速整队集合,班主任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报告。医疗救护组准备处理"伤员"(模拟)。全体师生保持安静,等待总结讲评。全程计时,记录疏散用时。总结改进阶段总指挥点评演练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表扬表现优秀的班级和个人。收集师生反馈意见,完善应急预案。记录演练数据,与以往演练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家庭防震演练建议制定演练计划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家庭防震演练。选择全家人都在家的时间,提前一天告知家庭成员。准备好演练所需物品:哨子、手电、应急包等。明确演练流程和评价标准。模拟地震场景家长吹哨或喊"地震了",模拟地震发生。家庭成员根据所在位置,迅速采取避震动作。持续1-2分钟后,吹哨示意"震动停止"。全员按照预定路线撤离到安全集合点。记录每个人的反应时间和动作准确性。重点训练内容练习不同房间的避震方法:客厅躲桌下、卧室躲床边、卫生间保护头部。练习关闭燃气、电源总闸。熟悉应急包位置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用手电、哨子等求救工具。儿童重点练习保持冷静、听从指挥。演练后总结全家讨论演练中的表现,互相指出不足之处。对于做得好的给予表扬鼓励,对于不足的制定改进措施。更新家庭应急预案,完善疏散路线。检查应急物资是否需要补充或更换。将演练情况记录下来,作为下次改进的依据。演练贴士:对于年幼的儿童,可以将演练设计成游戏形式,增加趣味性。演练应包括夜间场景,练习在黑暗中使用手电筒疏散。定期变换演练时间和场景,避免形成固定思维。演练实景照片展示了学校地震演练的典型场景: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书包护头,沿着楼梯快速而有序地撤离教学楼。整个过程中,学生保持安静,没有推搡拥挤,体现了良好的演练效果。这样的演练不仅让学生熟悉了疏散路线和避险动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服从指挥的良好习惯。定期演练能够让正确的应对方式成为肌肉记忆,在真正的地震来临时能够本能地做出正确反应。第七章地震安全知识小测试通过问答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成果。让我们一起回顾课程中的重点内容。知识问答问题一地震时最安全的避险位置是哪里?答案:坚固的桌子、床铺下方,或小开间(如卫生间、厨房),以及承重墙的墙角。这些位置能形成"生命三角",在建筑倒塌时提供保护空间。问题二遇到火灾时应如何自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等管理人员综合技能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投资项目管理师之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
- 2025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 2026年河南省新乡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广东省广州市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公开招聘教师简章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校园招聘笔试(10月29日)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汽车后市场布局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硅基光电子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
- 电商培训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 旧厂房设备拆除与搬迁执行方案
- 小学侧手翻教学课件
- 咖啡师职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山西省建设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审考试(建筑装饰工程)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三力测试模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