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虫害防治做法一、病虫害防治概述
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保障作物健康、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减少经济损失。本指南将介绍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帮助使用者掌握有效的防治技术。
二、病虫害防治原则
(一)预防为主
1.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虫害的累积。
2.加强栽培管理:优化水肥管理,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3.病虫害监测: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期问题。
(二)综合防治
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生物农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
2.物理防治:采用诱捕器、阻隔膜等手段控制害虫。
3.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低毒农药,避免滥用。
三、常用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
1.天敌利用:人工释放或保护瓢虫、蜘蛛等天敌。
2.微生物制剂:使用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农药。
3.植物提取物: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天然杀虫剂。
(二)物理防治
1.诱杀法:设置黑光灯诱杀金龟子等夜行性害虫。
2.阻隔法:覆盖防虫网或使用黄色粘虫板。
3.温度调控:利用高温或低温处理,杀灭病菌或虫卵。
(三)化学防治
1.选择药剂: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
2.施药方法:喷雾、拌种或土壤处理,确保均匀覆盖。
3.注意事项:避免在雨天或高温时段施药,减少药害。
四、具体操作步骤
(一)病虫害识别
1.观察症状:叶片、茎干、果实等部位是否有病斑、虫害。
2.确定种类:参考病虫害图谱,明确害虫或病菌类型。
(二)制定防治方案
1.评估危害程度:根据发病面积和严重性确定防治等级。
2.选择防治方法:结合生物、物理、化学手段,制定综合方案。
(三)实施防治
1.生物防治:在害虫低龄期释放天敌或喷洒生物农药。
2.物理防治:安装诱捕器或覆盖防虫设施。
3.化学防治:严格按照说明配比和施用农药。
(四)效果评估
1.定期检查:防治后3-5天观察作物恢复情况。
2.调整方案:如效果不佳,需补充施药或更换方法。
五、注意事项
1.安全防护:施药时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2.环境保护:避免农药污染水源和土壤。
3.合理轮换: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
一、病虫害防治概述
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保障作物健康、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减少经济损失。本指南将介绍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帮助使用者掌握有效的防治技术。
二、病虫害防治原则
(一)预防为主
1.合理轮作:
*作用:通过更换作物种类,打破病虫害的寄主循环,减少病原菌和害虫在土壤中的积累。
*方法:选择非同科属的作物进行轮作,例如水稻与小麦、玉米轮作可以有效防治稻瘟病和玉米螟。轮作周期一般建议在2-3年以上。
2.加强栽培管理: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过度灌溉或干旱,因为过湿或过干的环境都容易诱发某些病害。
*肥料管理:施足底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逆性。追肥时注意氮磷钾的均衡施用,避免偏施氮肥导致植株徒长,吸引害虫。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枯枝落叶,减少病菌和虫卵的越冬场所。
3.病虫害监测:
*工具:使用放大镜、诱虫灯、粘虫板等工具进行观察和诱捕。
*频率:根据作物生长季节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监测计划,例如每天或每隔两天检查一次叶片、茎干和果实。
*记录:详细记录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地点、种类、数量和危害程度,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二)综合防治
1.生物防治:
*天敌利用:
*方法:人工繁殖和释放天敌,如释放瓢虫防治蚜虫、释放赤眼蜂防治蛀虫卵等。同时,保护田间已有的天敌,如种植蜜源植物吸引瓢虫和寄生蜂。
*注意事项: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天敌种类,并掌握好释放的时间和数量。
*微生物制剂:
*作用: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
*常见种类:苏云金杆菌(Bt)可防治鳞翅目幼虫,木霉菌可防治多种真菌病害。
*使用方法:按照说明书稀释后喷洒,注意与农药混用时避免使用杀菌剂。
*植物提取物:
*作用:利用植物自身的次生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
*常见种类:苦参碱、印楝素、除虫菊酯等。
*使用方法:提取或购买成品后,按照说明书稀释喷洒。植物提取物通常作用较慢,需要提前预防或早发现早治理。
2.物理防治:
*诱杀法:
*黑光灯诱杀:利用金龟子、蝼蛄等害虫对黑光的趋性,设置黑光灯和诱捕器进行诱杀。
*信息素诱杀:利用害虫信息素诱集并集中杀灭,例如性信息素诱捕器用于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
*黄色粘虫板诱杀:利用蚜虫、白粉虱等害虫对黄色的趋性,悬挂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
*方法步骤:选择合适的诱捕器,设置在田间均匀分布,定期检查并更换诱芯或清理粘虫板。
*阻隔法:
*防虫网覆盖:在温室、大棚或露天种植区域覆盖防虫网,阻止害虫进入。
*地膜覆盖:黑色地膜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同时也能阻隔部分地下害虫。
*方法步骤: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害虫种类选择合适的防虫网孔径,安装时确保四周封闭严密。地膜覆盖时注意铺平并压实边缘。
*温度调控:
*高温处理:利用高温杀死病菌或虫卵,例如使用蒸汽消毒土壤或使用热风烘干种子。
*低温处理:利用低温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冬季低温可以冻死部分越冬害虫。
*方法步骤:高温处理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作物。低温处理主要依靠自然条件,无需人工干预。
3.化学防治:
*选择药剂:
*原则: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作物种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考虑因素:注意农药的作用机制,选择与之前使用的农药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剂,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常见种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施药方法:
*喷雾法:使用喷雾器将农药均匀喷洒在作物上,是应用最广泛的施药方法。
*方法步骤:
1.配制药剂:按照说明书要求将农药原药与水混合均匀。
2.调整喷雾器: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部位,调整喷头型号和喷幅。
3.开始喷洒: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均匀喷洒,确保作物各个部位都得到药剂覆盖。
*拌种法:将农药与种子混合,用于预防种子带菌或苗期病虫害。
*方法步骤:
1.计算用量:根据种子重量和农药说明计算所需药剂用量。
2.混合均匀:将农药均匀撒在种子表面,然后翻拌均匀。
3.晾干:将拌种后的种子晾干后播种。
*土壤处理:将农药施用于土壤中,用于防治地下害虫或土壤传播的病害。
*方法步骤:
1.挖沟或开沟:在作物根部附近挖沟或开沟。
2.施药:将药剂均匀施入沟中,然后覆土。
3.淋水:施药后适量淋水,帮助药剂溶解并渗入土壤。
*注意事项:
*避免在雨天或高温时段施药,因为雨天施药容易造成药液流失,高温时段施药容易造成药害。
*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浓度施药,避免过量或不足。
*注意安全间隔期,收获前一定时间内不得施药,以确保农产品安全。
四、具体操作步骤
(一)病虫害识别
1.观察症状:
*病害:观察叶片、茎干、果实等部位是否有病斑、霉层、溃疡、畸形等。例如,霜霉病叶片上会出现褪绿斑点,后期覆盖白色霉层;病毒病叶片上会出现花叶、畸形等。
*害虫:观察作物上是否有虫体、虫卵、虫粪等。例如,蚜虫通常聚集在嫩叶、花蕾等部位,体色多样;红蜘蛛在叶片背面吐丝结网,体色为红色或黄色。
2.确定种类:
*参考病虫害图谱:通过查阅病虫害图谱,对比观察到的症状,初步确定病虫害的种类。
*专业鉴定:如果无法确定,可以带到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例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或植物检疫站。
(二)制定防治方案
1.评估危害程度:
*病害:统计病斑率、病情指数等指标,评估病害的严重程度。
*害虫:统计虫口密度、危害率等指标,评估害虫的严重程度。
*方法:可以使用对角线法、五点取样法等抽样方法进行调查。
2.选择防治方法:
*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作物生长阶段、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综合运用:优先考虑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必要时才使用化学防治。
*制定方案:详细记录防治方法、药剂种类、用量、施药时间等,形成防治方案。
(三)实施防治
1.生物防治:
*天敌利用:根据害虫种类和发生时间,选择合适的天敌种类进行人工释放或保护。
*微生物制剂:按照说明书稀释后喷洒,注意喷洒时间和浓度。
*植物提取物:按照说明书稀释后喷洒,注意喷洒时间和浓度,以及与其它药剂的混用情况。
2.物理防治:
*诱杀法:根据害虫种类,选择合适的诱捕器设置在田间,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阻隔法:根据需要覆盖防虫网或使用黄色粘虫板,并确保其安装牢固。
3.化学防治:
*按照防治方案,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方法进行施药。
*注意施药时的安全防护,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眼睛。
*确保药剂均匀覆盖,达到防治效果。
(四)效果评估
1.定期检查:
*防治后3-5天,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评估防治效果。
*方法:可以采用与制定方案时相同的方法进行调查。
2.调整方案:
*如果防治效果不佳,需要分析原因,并调整防治方案。
*调整措施:可以增加施药次数、更换药剂、补充使用其它防治方法等。
五、注意事项
1.安全防护:
*施药时佩戴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吸入。
*施药后及时清洗身体和衣物。
2.环境保护:
*避免农药污染水源和土壤,施药时注意风向,避免飘移到周边环境。
*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合理轮换:
*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交替使用,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记录每次施药使用的药剂种类,确保轮换使用。
4.储存管理:
*农药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农药应与食品、种子等分开存放,避免混淆。
*过期或废弃的农药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5.学习更新:
*不断学习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掌握最新的防治方法。
*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时了解新的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措施。
一、病虫害防治概述
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保障作物健康、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减少经济损失。本指南将介绍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帮助使用者掌握有效的防治技术。
二、病虫害防治原则
(一)预防为主
1.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虫害的累积。
2.加强栽培管理:优化水肥管理,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3.病虫害监测: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期问题。
(二)综合防治
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生物农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
2.物理防治:采用诱捕器、阻隔膜等手段控制害虫。
3.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低毒农药,避免滥用。
三、常用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
1.天敌利用:人工释放或保护瓢虫、蜘蛛等天敌。
2.微生物制剂:使用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农药。
3.植物提取物: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天然杀虫剂。
(二)物理防治
1.诱杀法:设置黑光灯诱杀金龟子等夜行性害虫。
2.阻隔法:覆盖防虫网或使用黄色粘虫板。
3.温度调控:利用高温或低温处理,杀灭病菌或虫卵。
(三)化学防治
1.选择药剂: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
2.施药方法:喷雾、拌种或土壤处理,确保均匀覆盖。
3.注意事项:避免在雨天或高温时段施药,减少药害。
四、具体操作步骤
(一)病虫害识别
1.观察症状:叶片、茎干、果实等部位是否有病斑、虫害。
2.确定种类:参考病虫害图谱,明确害虫或病菌类型。
(二)制定防治方案
1.评估危害程度:根据发病面积和严重性确定防治等级。
2.选择防治方法:结合生物、物理、化学手段,制定综合方案。
(三)实施防治
1.生物防治:在害虫低龄期释放天敌或喷洒生物农药。
2.物理防治:安装诱捕器或覆盖防虫设施。
3.化学防治:严格按照说明配比和施用农药。
(四)效果评估
1.定期检查:防治后3-5天观察作物恢复情况。
2.调整方案:如效果不佳,需补充施药或更换方法。
五、注意事项
1.安全防护:施药时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2.环境保护:避免农药污染水源和土壤。
3.合理轮换: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
一、病虫害防治概述
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保障作物健康、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减少经济损失。本指南将介绍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帮助使用者掌握有效的防治技术。
二、病虫害防治原则
(一)预防为主
1.合理轮作:
*作用:通过更换作物种类,打破病虫害的寄主循环,减少病原菌和害虫在土壤中的积累。
*方法:选择非同科属的作物进行轮作,例如水稻与小麦、玉米轮作可以有效防治稻瘟病和玉米螟。轮作周期一般建议在2-3年以上。
2.加强栽培管理: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过度灌溉或干旱,因为过湿或过干的环境都容易诱发某些病害。
*肥料管理:施足底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逆性。追肥时注意氮磷钾的均衡施用,避免偏施氮肥导致植株徒长,吸引害虫。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枯枝落叶,减少病菌和虫卵的越冬场所。
3.病虫害监测:
*工具:使用放大镜、诱虫灯、粘虫板等工具进行观察和诱捕。
*频率:根据作物生长季节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监测计划,例如每天或每隔两天检查一次叶片、茎干和果实。
*记录:详细记录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地点、种类、数量和危害程度,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二)综合防治
1.生物防治:
*天敌利用:
*方法:人工繁殖和释放天敌,如释放瓢虫防治蚜虫、释放赤眼蜂防治蛀虫卵等。同时,保护田间已有的天敌,如种植蜜源植物吸引瓢虫和寄生蜂。
*注意事项: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天敌种类,并掌握好释放的时间和数量。
*微生物制剂:
*作用: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
*常见种类:苏云金杆菌(Bt)可防治鳞翅目幼虫,木霉菌可防治多种真菌病害。
*使用方法:按照说明书稀释后喷洒,注意与农药混用时避免使用杀菌剂。
*植物提取物:
*作用:利用植物自身的次生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
*常见种类:苦参碱、印楝素、除虫菊酯等。
*使用方法:提取或购买成品后,按照说明书稀释喷洒。植物提取物通常作用较慢,需要提前预防或早发现早治理。
2.物理防治:
*诱杀法:
*黑光灯诱杀:利用金龟子、蝼蛄等害虫对黑光的趋性,设置黑光灯和诱捕器进行诱杀。
*信息素诱杀:利用害虫信息素诱集并集中杀灭,例如性信息素诱捕器用于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
*黄色粘虫板诱杀:利用蚜虫、白粉虱等害虫对黄色的趋性,悬挂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
*方法步骤:选择合适的诱捕器,设置在田间均匀分布,定期检查并更换诱芯或清理粘虫板。
*阻隔法:
*防虫网覆盖:在温室、大棚或露天种植区域覆盖防虫网,阻止害虫进入。
*地膜覆盖:黑色地膜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同时也能阻隔部分地下害虫。
*方法步骤: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害虫种类选择合适的防虫网孔径,安装时确保四周封闭严密。地膜覆盖时注意铺平并压实边缘。
*温度调控:
*高温处理:利用高温杀死病菌或虫卵,例如使用蒸汽消毒土壤或使用热风烘干种子。
*低温处理:利用低温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冬季低温可以冻死部分越冬害虫。
*方法步骤:高温处理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作物。低温处理主要依靠自然条件,无需人工干预。
3.化学防治:
*选择药剂:
*原则: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作物种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考虑因素:注意农药的作用机制,选择与之前使用的农药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剂,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常见种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施药方法:
*喷雾法:使用喷雾器将农药均匀喷洒在作物上,是应用最广泛的施药方法。
*方法步骤:
1.配制药剂:按照说明书要求将农药原药与水混合均匀。
2.调整喷雾器: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部位,调整喷头型号和喷幅。
3.开始喷洒: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均匀喷洒,确保作物各个部位都得到药剂覆盖。
*拌种法:将农药与种子混合,用于预防种子带菌或苗期病虫害。
*方法步骤:
1.计算用量:根据种子重量和农药说明计算所需药剂用量。
2.混合均匀:将农药均匀撒在种子表面,然后翻拌均匀。
3.晾干:将拌种后的种子晾干后播种。
*土壤处理:将农药施用于土壤中,用于防治地下害虫或土壤传播的病害。
*方法步骤:
1.挖沟或开沟:在作物根部附近挖沟或开沟。
2.施药:将药剂均匀施入沟中,然后覆土。
3.淋水:施药后适量淋水,帮助药剂溶解并渗入土壤。
*注意事项:
*避免在雨天或高温时段施药,因为雨天施药容易造成药液流失,高温时段施药容易造成药害。
*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浓度施药,避免过量或不足。
*注意安全间隔期,收获前一定时间内不得施药,以确保农产品安全。
四、具体操作步骤
(一)病虫害识别
1.观察症状:
*病害:观察叶片、茎干、果实等部位是否有病斑、霉层、溃疡、畸形等。例如,霜霉病叶片上会出现褪绿斑点,后期覆盖白色霉层;病毒病叶片上会出现花叶、畸形等。
*害虫:观察作物上是否有虫体、虫卵、虫粪等。例如,蚜虫通常聚集在嫩叶、花蕾等部位,体色多样;红蜘蛛在叶片背面吐丝结网,体色为红色或黄色。
2.确定种类:
*参考病虫害图谱:通过查阅病虫害图谱,对比观察到的症状,初步确定病虫害的种类。
*专业鉴定:如果无法确定,可以带到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例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或植物检疫站。
(二)制定防治方案
1.评估危害程度:
*病害:统计病斑率、病情指数等指标,评估病害的严重程度。
*害虫:统计虫口密度、危害率等指标,评估害虫的严重程度。
*方法:可以使用对角线法、五点取样法等抽样方法进行调查。
2.选择防治方法:
*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作物生长阶段、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综合运用:优先考虑生物防治和物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民调解方法和技巧培训
- 幼儿园角色游戏观察方法
- 庄稼汉子节目介绍
- 助行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影子爸爸绘本介绍
- 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 十年老员工发言
- 击剑游戏活动方案策划
- 南京佛寺活动策划方案
- 家庭跨年活动方案策划
- 焊锡工程技术指导书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正念冥想应用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监理见证取样方案(3篇)
- 科曼NV8新生儿无创呼吸机使用
- 重力勘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卷及答案详解
- 化工工艺学教案(有机部分)
- 工业制造智能化工厂升级改造方案
- 2023年浙江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 学校校本培训规划与实施方案及效果评估
- 2025年单位节能减排年终工作总结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