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肥厚的护理个案_第1页
声带肥厚的护理个案_第2页
声带肥厚的护理个案_第3页
声带肥厚的护理个案_第4页
声带肥厚的护理个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带肥厚的护理个案一、案例背景与评估(一)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张某,女性,42岁,中学语文教师,因“反复声音嘶哑3年,加重伴咽部异物感1个月”于2025年3月10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多在长时间授课后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未予系统诊治。近1个月来,声音嘶哑明显加重,呈持续性,伴咽部干燥、异物感,偶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症状尤为显著,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及日常交流,遂来我院耳鼻喉科就诊,门诊以“声带肥厚”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否认吸烟、饮酒史,无粉尘、化学物质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二)病史采集现病史: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声音嘶哑,初期为间歇性,每周约发作2-3次,多在连续授课4-5节课后出现,休息1-2天可自行缓解。期间曾自行购买“金嗓子喉片”“西瓜霜含片”等药物含服,症状可暂时减轻,但未坚持治疗。近1个月来,声音嘶哑转为持续性,即使休息后也无明显改善,音量降低,音调变粗,同时出现咽部干燥感,频繁饮水后仍无法缓解,伴有咽部异物感,自觉有痰黏附于咽部,难以咳出,偶有刺激性咳嗽,无咳痰带血、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发病以来,精神状态尚可,食欲正常,睡眠质量稍受影响,因咽部不适及声音嘶哑导致入睡困难,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输血史;否认青霉素、头孢类等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计划执行。个人史:生于原籍,无长期外地旅居史;从事中学语文教师工作18年,平均每日授课6-8节课,课间休息时间较短,用声强度较大;无吸烟、饮酒史;无粉尘、烟雾、化学气体等职业暴露史;日常饮食规律,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饮水量约1000ml。家族史:父母健在,无类似疾病史;兄弟姐妹3人,均身体健康;否认家族性遗传疾病史。(三)体格检查T:36.5℃,P:78次/分,R:19次/分,BP:125/80mmHg,身高162-,体重58kg,BMI:22.1kg/m²。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咽喉专科检查: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清洁,无异常分泌物,乳突区无压痛。鼻前庭无红肿,鼻腔黏膜慢性充血,下鼻甲轻度肥大,鼻中隔居中,各鼻道无脓性分泌物。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可见散在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无肿大,表面光滑,无脓性分泌物。间接喉镜检查:会厌黏膜光滑,抬举良好,双侧声带弥漫性充血、增厚,呈粉红色,声带边缘变钝,声带运动良好,闭合时有缝隙,声门下黏膜轻度充血。颈部对称,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约4次/分。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四)辅助检查1.喉镜检查:2025年3月10日门诊喉镜检查示:双侧声带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增厚明显,声带体部增宽,边缘圆钝,声带表面光滑,无新生物,声带内收、外展运动正常,声门闭合不全,呈梭形缝隙。声门下黏膜轻度充血。诊断为“双侧声带肥厚”。2.嗓音声学分析:于2025年3月11日进行嗓音声学检测,结果显示:基频(F0)为185Hz(正常女性参考范围180-250Hz),基频微扰(Jitter)为1.2%(正常参考值<1.0%),振幅微扰(Shimmer)为5.8%(正常参考值<5.0%),噪声谐波比(NHR)为0.18(正常参考值<0.15)。提示声带振动不规律,嗓音质量下降。3.血常规:2025年3月10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6.5×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62%,淋巴细胞比例32%,红细胞计数4.8×10¹²/L,血红蛋白135g/L,血小板计数220×10⁹/L,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无明显感染迹象。4.生化检查:2025年3月10日生化检查:谷丙转氨酶28U/L,谷草转氨酶25U/L,总胆红素18μmol/L,血糖5.2mmol/L,甘油三酯1.3mmol/L,胆固醇4.5mmol/L,尿素氮5.0mmol/L,肌酐78μmol/L,各项指标均正常,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及代谢性疾病。5.胸部X线片:2025年3月10日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清晰,心影大小形态正常,膈面光滑,肋膈角锐利,未见明显异常。(五)心理社会评估患者为中学语文教师,工作中需频繁用声,声音嘶哑对其教学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担心无法正常授课而影响学生成绩及自身职业发展,因此产生焦虑情绪。入院后,患者对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案及预后了解较少,存在担忧和恐惧心理,害怕病情难以治愈或反复发作。患者家庭关系和睦,丈夫及孩子对其关心体贴,能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同事及学校领导也对其病情表示关心,同意其请假治疗。患者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够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但希望获得更详细的疾病相关知识和康复指导。(六)护理评估总结通过对患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心理社会评估,该患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声音嘶哑:与双侧声带肥厚、充血水肿导致声带振动不规律及声门闭合不全有关;②咽部干燥、异物感:与声带肥厚及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有关;③焦虑:与担心疾病影响工作及预后未知有关;④知识缺乏:缺乏声带肥厚的病因、治疗、护理及康复相关知识;⑤用声行为不当:长期过度用声、用声方法不正确,是导致声带肥厚的主要诱因。二、护理计划与目标(一)护理诊断1.声音异常:与双侧声带肥厚、充血水肿致声带振动异常及声门闭合不全有关。2.舒适受损(咽部干燥、异物感):与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及声带肥厚相关。3.焦虑:与担心疾病对职业的影响及预后不确定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声带肥厚的疾病知识、治疗配合要点及科学用声方法。5.有损伤加重的风险:与持续不当用声、饮食刺激等因素有关。(二)护理目标1.短期目标(入院1-3天):①患者咽部干燥、异物感症状有所缓解;②患者焦虑情绪减轻,能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病情;③患者了解声带肥厚的基本病因及入院后治疗流程。2.中期目标(入院4-7天):①患者声音嘶哑症状有所改善,嗓音声学指标(Jitter、Shimmer、NHR)较入院时好转;②患者掌握正确的用声方法及饮食、饮水注意事项;③患者能自觉避免诱发声带损伤的因素。3.长期目标(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①患者声音嘶哑明显改善,恢复正常交流及教学所需的嗓音质量,嗓音声学指标基本恢复正常;②患者咽部干燥、异物感症状消失;③患者焦虑情绪消失,以积极心态回归工作;④患者能长期坚持科学用声及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三)护理计划制定依据本次护理计划的制定基于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护理评估结果及临床护理规范。患者为教师职业,长期过度用声是导致声带肥厚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重点应围绕声带休息、科学用声指导及生活方式干预展开。同时,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及知识缺乏问题,需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护理措施的制定需遵循个体化原则,结合患者的职业需求和生活习惯,确保护理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此外,参考咽喉科疾病护理指南及相关文献,声带肥厚的护理需注重综合干预,包括药物治疗配合、物理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支持等多方面,以促进声带黏膜炎症消退、水肿吸收,改善嗓音功能。三、护理过程与干预措施(一)病情观察与基础护理1.病情监测:入院后密切观察患者声音嘶哑的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每日评估咽部干燥、异物感的改善情况。每周复查喉镜1次,观察声带充血、肥厚及水肿的消退情况;每周进行1次嗓音声学分析,对比各项指标的变化,评估嗓音功能恢复情况。同时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3月12日复查喉镜示:双侧声带充血较前减轻,水肿略有消退,声门闭合缝隙较前缩小。3月15日嗓音声学分析结果:Jitter1.0%,Shimmer5.2%,NHR0.16,较入院时有所改善。2.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避免空气干燥刺激咽部及声带黏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30分钟,通风时注意为患者保暖,避免受凉。病室内避免大声喧哗,减少噪音刺激,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利于声带休息。3.休息与活动指导: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进行声带休息,急性期(入院前3天)尽量减少说话,必要时采用文字交流方式,避免耳语(耳语时声带振动频率更高,易加重声带损伤)。告知患者声带休息并非绝对禁声,而是避免过度用声及不当用声,可进行短暂、轻柔的发声。3天后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发声时间,但每日总用声时间不超过1小时,每次发声不超过10分钟,中间间隔休息5-10分钟。鼓励患者适当进行床上活动及室内散步,避免长时间卧床,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过度劳累。(二)症状护理1.声音嘶哑护理: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治疗,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mg+生理盐水5ml,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雾化后指导患者禁食水30分钟,避免药物被稀释或咽下,以保证药物在咽喉部及声带黏膜充分发挥作用,减轻充血水肿。雾化吸入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坐位或半坐位,调整雾化器的雾量大小,避免雾量过大刺激咽部引起不适。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声带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后缓慢呼气,在呼气时发出“啊”音,持续3-5秒,重复5-10次,每日2-3次,促进声带肌肉放松,改善声带振动功能。2.咽部不适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以温开水为宜,少量多次饮用,保持咽部湿润。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碳酸饮料及辛辣刺激性饮品。遵医嘱给予含片(如复方草珊瑚含片)含服,每日4-6次,每次1片,缓解咽部干燥及异物感。指导患者进行咽部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颈部喉结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减轻咽部黏膜充血水肿,缓解不适症状。告知患者避免用力咳嗽、清嗓,如需咳嗽时尽量轻咳,或通过饮水来缓解咽部刺激,防止过度清嗓导致声带损伤加重。(三)药物治疗护理1.*局部用药护理:除雾化吸入治疗外,遵医嘱给予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0.5mg+生理盐水5ml联合雾化吸入,每日1次,与布地奈德雾化间隔2小时,以减轻气道分泌物,缓解刺激性咳嗽。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雾化器,确保雾化颗粒大小适宜(直径1-5μm),能够有效到达咽喉部及声带区域。雾化前协助患者清洁口腔,去除口腔内食物残渣,避免雾化时食物残渣随雾气进入呼吸道。雾化后及时清洁雾化器,防止交叉感染。2.口服药物护理:遵医嘱给予金嗓散结丸口服,每次6g,每日2次,饭后服用,以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促进声带炎症消退。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如出现胃肠道不适(恶心、腹胀)等症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同时,告知患者避免服用可能刺激咽喉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如需服用其他药物需咨询医生。(四)科学用声指导1.发声训练:邀请语音治疗师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发声训练指导,每周2次,每次30分钟。训练内容包括:①呼吸训练:指导患者采用腹式呼吸法,站立位,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缓慢均匀呼气,每次呼吸时间控制在10-15秒,每日练习3-4组,每组10次,增强呼吸对发声的支撑作用。②起声训练:指导患者避免硬起声(声带突然剧烈振动),采用软起声方式,先轻轻呼气,再缓慢发出声音,如“h-啊”,避免声带碰撞损伤,每日练习2组,每组15次。③音高与音量控制训练:使用嗓音训练软件,让患者跟随软件提示调整音高和音量,避免音调过高或音量过大,保持在舒适的发声范围内,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日1次。2.用声习惯纠正:向患者详细讲解不良用声习惯的危害,如长期大声说话、语速过快、连续用声时间过长等。指导患者在工作中合理安排用声时间,每授课40分钟后休息10分钟,期间避免大声说话或喊叫。采用“小声说话”而非“耳语”的方式交流,语速控制在每分钟120-150字,避免过快或过慢。告知患者避免在嘈杂环境中说话,以减少不自觉提高音量的情况。为患者发放“用声日记”,记录每日用声时间、用声强度及出现的不适症状,医护人员每日查看并给予指导,帮助患者逐渐养成良好的用声习惯。(五)饮食与生活方式指导1.饮食指导: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新鲜蔬菜(菠菜、芹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梨、橙子等)、米粥、面条等。鼓励患者多食用具有润喉作用的食物,如蜂蜜(糖尿病患者禁用)、银耳、百合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避免食用油炸、烧烤、过冷、过热的食物,防止刺激咽喉部及声带黏膜,加重充血水肿。告知患者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减少食物对咽喉部的摩擦。2.生活方式干预:指导患者戒烟戒酒,避免接触粉尘、烟雾、化学气体等刺激性物质。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避免熬夜,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利于声带黏膜的修复。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每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避免口腔感染引发咽喉部炎症。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增强机体抵抗力,但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或寒冷天气外出锻炼,防止呼吸道感染。(六)心理护理1.焦虑情绪缓解:入院后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其内心的担忧和顾虑,给予情感支持和安慰。向患者详细介绍声带肥厚的疾病知识,包括病因、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让患者了解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减轻其对预后的恐惧。邀请病情恢复良好的同类患者与该患者交流,分享治疗经验和康复心得,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鼓励其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阅读书籍等,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2.心理状态评估:每日采用焦虑自评x(SAS)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入院时患者SAS评分为58分(轻度焦虑),经过3天的心理护理后,SAS评分为45分,焦虑情绪明显减轻。每周与患者进行1-2次深度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心理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避免因信息不明确导致焦虑情绪加重。(七)健康宣教1.疾病知识宣教:通过发放健康宣教手册、观看视频、一对一讲解等方式,向患者普及声带肥厚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声带的生理功能、声带肥厚的常见病因(如过度用声、感染、过敏、胃食管反流等)、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让患者了解长期过度用声是导致其疾病的主要原因,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2.出院指导:出院前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出院康复计划,包括:①继续坚持声带休息,出院后1个月内避免长时间授课,逐渐增加用声时间,每日用声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②坚持进行发声训练,每日练习2-3次,每次30分钟,持续3个月;③严格遵守饮食及生活方式要求,避免诱发因素;④遵医嘱继续服用金嗓散结丸1个月,每日2次,每次6g;⑤定期复查,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到门诊复查喉镜及嗓音声学分析,如有声音嘶哑加重或其他不适症状,及时就诊。同时,为患者留下科室咨询电hua,方便其出院后随时咨询相关问题。四、护理反思与改进(一)护理效果评价患者于2025年3月20日出院,共住院10天。出院时护理效果评价如下:①声音嘶哑明显改善,能正常进行交流,音量及音调基本恢复正常。喉镜复查示:双侧声带充血、水肿基本消退,肥厚程度较入院时明显减轻,声门闭合良好,仅在深呼吸时可见轻微缝隙。嗓音声学分析结果:Jitter0.8%,Shimmer4.5%,NHR0.13,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范围。②咽部干燥、异物感症状完全消失,无刺激性咳嗽。③患者焦虑情绪消失,SAS评分为35分,对疾病预后充满信心,积极准备回归教学工作。④患者能熟练掌握正确的用声方法、饮食及生活方式注意事项,能自觉避免诱发因素。出院后1个月随访,患者已正常恢复教学工作,每日授课4-5节课,无声音嘶哑及咽部不适症状,用声日记记录显示其能坚持科学用声及健康的生活习惯。(二)护理过程中的亮点1.个体化护理方案:针对患者教师职业的特点,制定了兼顾疾病治疗与职业需求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在声带休息的同时,早期介入科学用声训练,避免患者因长期禁声导致声带功能退化,为其出院后尽快回归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2.多学科协作:邀请语音治疗师参与患者的护理过程,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发声训练指导,弥补了护理人员在语音治疗方面的不足,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实现了医疗与护理的无缝衔接。3.全程心理护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始终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全过程,通过定期评估心理状态、及时沟通交流、提供情感支持等措施,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了其治疗信心,促进了疾病的康复。4.健康宣教的系统性:采用多种宣教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从疾病知识、治疗配合、出院康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并为患者发放用声日记和出院康复计划,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预防疾病复发。(三)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1.对患者职业用声的长期指导不足:虽然在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了科学用声指导,但对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其工作中用声场景复杂(如课堂提问、组织活动等),住院期间的训练难以覆盖所有用声场景,出院后患者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仍存在用声不当的情况。2.对潜在病因的排查不够全面: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