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坪磨平施工方案_第1页
地坪磨平施工方案_第2页
地坪磨平施工方案_第3页
地坪磨平施工方案_第4页
地坪磨平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泥基耐磨地坪精细磨平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一)技术标准依据本方案严格遵循现行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25、《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331-2025及《环氧树脂地坪漆施工规范》2025版。核心技术指标明确:表面平整度偏差≤2mm/2m,砂痕深度≤0.1mm,粗糙度Ra≤3.2μm,打磨质量验收合格率需达到95%以上。(二)材料选型标准打磨材料砂纸采用240目树脂耐水砂纸,要求耐磨颗粒均匀分布,单张有效打磨面积≥8m²,边缘无毛刺。特殊区域处理可选用180目(粗磨)或320目(精磨)砂纸,确保砂粒附着力≥90%。修补材料选用环氧腻子按主剂:固化剂=4:1配比,25℃环境下凝胶时间控制在45-60分钟,24小时抗压强度≥60MPa。(三)设备配置清单行星式打磨机选用转速800-1500rpm,吸尘接口φ50mm,按1台/500㎡配置,配备压力调节装置。工业吸尘器要求吸力≥2000Pa,过滤精度≤1μm,按1台/机组配置,与打磨机联动控制。手持式抛光机采用偏心距5mm,空载转速2800rpm,配置2台/机组用于边角处理。检测仪器包括红外线水平仪(±0.5mm)、粗糙度仪各1台,每工作班校准1次。(四)作业条件确认基层验收需满足中涂层固化时间≥72小时,含水率≤8%,采用2m靠尺检测间隙≤3mm,表面无气泡、流挂等缺陷。环境控制方面,施工环境温度需保持在5-35℃,相对湿度≤85%,通风换气次数≥6次/小时,设置防尘隔离带。二、基层预处理工艺(一)表面清理作业采用机械清扫配合工业吸尘器,清除浮灰、砂粒等杂物,油污区域采用专用脱油剂处理,确保清洁度达到98%。处理后的表面应无可见油污、灰尘及松散颗粒,用白色干布擦拭后布面污染程度应低于5%。(二)局部缺陷处理直径≤3mm孔洞采用环氧腻子一次性填补,深度>5mm的凹陷需分层填补,每层厚度≤2mm,间隔时间≥4小时。裂缝处理按宽度分级:≤0.5mm裂缝采用环氧灌浆料灌注;0.5-3mm裂缝需开V型槽后填充环氧砂浆;>3mm裂缝应植入不锈钢加强筋后再进行修补。(三)含水率控制措施使用混凝土含水率测定仪,每100㎡取3个检测点,当检测值>8%时,需进行通风干燥或采用除湿机处理。干燥处理可采用工业除湿机(除湿量≥15L/h)连续作业,配合轴流风机(风量≥5000m³/h)加速空气循环,每日检测含水率直至达标。三、机械打磨施工工艺(一)参数设置标准初始阶段采用180目砂纸,打磨压力0.1MPa,转速1200rpm,按"先周边后中央"顺序进行粗磨,去除表面浮浆及凸起。精细阶段更换240目砂纸,压力调至0.05MPa,转速1500rpm,采用"井"字形交叉路径,每次打磨重叠宽度≥1/3砂纸直径。边角处理采用320目砂纸,配合直角打磨垫,压力控制在0.03MPa。(二)操作规范要求打磨机行进速度控制在0.3-0.5m/s,操作人员需保持机身水平,避免倾斜导致局部过磨(厚度损失≤0.2mm)。每作业200㎡需检查砂纸磨损情况,当砂粒脱落率>30%时必须更换。边角区域使用手持式抛光机,打磨范围延伸至墙面根部50mm,确保无死角。(三)粉尘控制体系实行"打磨-吸尘"同步作业,吸尘器软管与打磨机保持刚性连接,吸尘覆盖率达100%,作业面粉尘残留量≤5g/m²。每日施工结束后,采用湿拖法清理地面,再用压缩空气(0.4MPa)吹扫缝隙,确保无粉尘积聚。通风系统配置要求:每500㎡施工区域设置2台轴流风机(风量≥3000m³/h),形成定向气流组织。四、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一)过程检验标准平整度检测采用激光水平仪,每50㎡设置一个检测区,每个区域取5点测量,2m靠尺间隙>2mm的点位数不得超过1个。粗糙度验收使用表面粗糙度仪,Ra值按每100㎡随机抽检3点,允许1点超标但需≤4.0μm,超差点需采用320目砂纸局部精磨处理。(二)附着力测试要求完工72小时后进行划格试验,划格间距2mm,胶带剥离后涂层脱落面积≤5%,划格边缘无锯齿状剥离。附着力测试按每200㎡设置1个测试点,测试结果需形成书面记录并附照片存档。(三)质量问题处置方案针对局部砂痕过深问题(深度>0.15mm),需采用320目砂纸局部精磨后重新检测;平整度超标(>2mm/2m)时,分析打磨路径重叠情况,采用180目砂纸按斜向交叉法返工;粉尘残留超标(>5g/m²)需检查吸尘系统,更换滤芯并增加局部人工吸尘。所有返工部位需留存处理前后对比记录。五、安全与环保管理措施(一)安全防护体系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KN95级)、护目镜及防滑工作鞋,每2小时更换一次呼吸滤芯。电气设备设置漏电保护器(30mA/0.1s),电缆架空高度≥2.5m,打磨机接地电阻≤4Ω。高空作业(>2m)时需搭设稳固操作平台,设置双保险安全带固定点。(二)环保控制要求施工废料分类处理:废砂纸、腻子桶等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粉尘收集后含水率调至60%以上再清运。噪声控制执行昼间施工≤70dB,夜间禁止施工,必要时设置声屏障(降噪量≥25dB)。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采用低VOC材料,施工区域VOCs浓度需≤0.5mg/m³。(三)应急预案准备设备故障处理:打磨机突发停机时立即切断电源,检查碳刷磨损情况(剩余长度<5mm时需更换),轴承温度>60℃时强制冷却30分钟。火灾应急配置2台4kg干粉灭火器,设置消防沙箱(容积≥0.5m³),现场严禁吸烟并设置禁烟标识。六、验收规范与资料归档(一)验收流程标准班组自检:施工完成后24小时内,按10%抽样比例进行全项目检测,填写《打磨施工自检记录表》。监理验收:监理单位采用随机抽样法,每个检验批检测点不少于3处,出具《地面打磨专项检测报告》。竣工验收需提供完整的质量控制资料,包括材料合格证、检测报告、施工记录等。(二)竣工资料要求材料证明文件应包含砂纸目数检测报告、腻子配比记录、环氧材料合格证等。施工过程记录需涵盖每日打磨面积、砂纸消耗量、检测数据等原始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应包含基层处理、缺陷修补影像资料,验收签字齐全。(三)交付标准规定最终交付地面需满足表面平整度≤2mm/2m,砂痕深度≤0.1mm,粗糙度Ra≤3.2μm,光泽度≥85°(60°角测量)。成品保护期为7天,期间禁止重载车辆通行及尖锐物体划伤,设置醒目的成品保护标识。七、特殊区域处理工艺(一)坡道打磨工艺汽车坡道采用"分段打磨法",按坡长每5m划分一个作业段,使用180目砂纸粗磨时保持与坡度线呈45°角打磨,精磨阶段采用"之"字形路径,确保防滑条纹深度一致(2-3mm)。坡道圆弧段需使用专用弧形打磨垫,半径R<1m时采用手持式抛光机分步打磨。(二)防静电区域处理防静电地坪打磨前需检测基层接地电阻(≤100Ω),打磨过程中保持设备接地连续性。采用铜箔网格(600×600mm)铺设时,交叉点焊接面积≥10mm²,打磨后铜箔暴露宽度≤2mm,表面电阻值需控制在10⁶-10⁹Ω。(三)洁净室地面处理洁净度Class7级以上区域,打磨后需进行无尘清扫,采用0.2μm过滤吸尘器彻底清洁。接缝处理采用圆弧过渡(R=5mm),阴角部位打磨半径≥20mm,表面不得有直角死角。完工后进行粒子计数器检测,≥0.5μm粒子浓度需≤3520pc/m³。八、季节性施工措施(一)高温季节施工夏季施工(环境温度>30℃)时,调整作业时间为早6:00-10:00、晚16:00-20:00,设置遮阳棚降低表面温度。材料储存温度控制在25℃以下,环氧腻子使用前冷藏(5-10℃)处理,施工时凝胶时间延长至60-75分钟。(二)低温季节施工冬季施工(环境温度<10℃)时,采用电加热升温(温度≤35℃),严禁明火加热。基层预热至15-20℃,腻子施工后养护温度保持≥20℃,固化时间延长至36小时。通风换气次数降至3次/小时,减少热量损失。(三)雨季施工措施雨季施工需配备防雨布(覆盖率100%),施工区域设置排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