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课程背景与核心目标:理解"不扔积木"背后的健康意义演讲人CONTENTS课程背景与核心目标:理解"不扔积木"背后的健康意义32025年课程定位问题溯源:幼儿为什么会扔积木?多维度分析教学策略:从"禁止"到"引导"的阶梯式设计实施流程:45分钟健康课的具体设计效果评估:多维度观察与持续跟进目录2025幼儿园健康课不扔积木课件作为一名从业8年的幼儿园健康领域教师,我始终相信:幼儿阶段的"小行为"里藏着"大教育"。就像积木区常出现的"扔积木"现象,看似是孩子调皮,实则是观察其动作发展、情绪管理、规则意识的重要窗口。今天,我将以"不扔积木"为切入点,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目标,从问题剖析到教学实施,系统呈现一节贴合2025年幼儿发展需求的健康课设计。01课程背景与核心目标:理解"不扔积木"背后的健康意义1现实观察:积木区的"行为密码"每天晨间活动时,我总习惯在积木区多停留片刻。记得上周三,4岁的小宇刚搭好的"城堡"被乐乐碰倒,他立刻抓起两块三角形积木用力扔向墙角;而3岁半的朵朵则总在兴奋时把积木抛向空中,看它们"哗啦啦"散落一地。这些场景并非个例——据我园2024年秋季学期观察记录,中班幼儿在积木游戏中出现"扔积木"行为的频率高达63%,小班更高达81%。2健康领域的深层关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健康领域包含"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大子领域。"不扔积木"看似是行为约束,实则是:动作发展:控制上肢力量、手眼协调的实践场景(如轻拿轻放需要小肌肉群精细控制);情绪管理:受挫时调节负面情绪的锻炼契机(如搭错积木后的情绪平复);社会适应:遵守公共规则、尊重游戏环境的启蒙教育(如不影响他人游戏空间);安全意识:避免投掷物误伤同伴的自我保护培养(如积木棱角可能造成的伤害)。0232025年课程定位32025年课程定位结合《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本节健康课不局限于"禁止扔积木"的指令性教学,而是通过"认知-体验-内化"的阶梯式引导,帮助幼儿理解"为什么不能扔",掌握"可以怎么做",最终实现从"行为约束"到"自我管理"的转变。课程核心目标设定为:认知目标:知道扔积木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与环境破坏;能力目标:掌握轻拿轻放、传递积木等替代行为的正确方法;情感目标:建立"爱护玩具、尊重同伴"的游戏责任感。03问题溯源:幼儿为什么会扔积木?多维度分析问题溯源:幼儿为什么会扔积木?多维度分析要解决"扔积木"问题,需先理解行为背后的发展逻辑。通过长期观察与家园沟通,我将常见原因归纳为以下四类:1生理发展特点:动作控制能力不足3-5岁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快于小肌肉,表现为"能用力扔"但"不会轻放"。他们的肘关节、腕关节肌肉力量尚在发育中,对"力度"的感知模糊——就像上周朵朵兴奋地说:"老师,我想让积木飞起来,可是它掉下来的时候声音好大!"这正是典型的"动作意愿强于控制能力"的表现。2情绪表达需求:缺乏适宜的宣泄渠道幼儿的情绪认知尚处于"具体化"阶段,当遇到挫折(如搭不好)、兴奋(如完成作品)或不满(如被打扰)时,往往用最直接的动作表达——扔积木。我曾记录过一个案例:5岁的浩浩在搭"高楼"屡次倒塌后,涨红着脸大喊"我生气了!"同时将积木扫落。这说明他已能识别情绪,但缺乏"说出来"或"换种方式表达"的方法。3环境刺激影响:材料与空间的潜在诱导231材料因素:部分积木边角尖锐、重量不均,幼儿拿握时易产生"不适感",可能通过"扔"来释放;空间因素:积木区过于拥挤(如8个孩子挤在1.5㎡区域),幼儿因"领地保护"本能出现推挤、扔积木行为;示范缺失:教师或家长在整理积木时随意抛扔,幼儿通过观察模仿习得错误行为(如某位奶奶曾对孙子说:"玩完就扔筐里,奶奶收拾")。4游戏目标偏差:从"建构"到"破坏"的兴趣转移部分幼儿因前期建构经验不足,无法完成复杂造型,转而从"扔积木"的"破坏"行为中获得即时快感(如听声音、看散落轨迹)。这种情况下,"扔"不再是情绪宣泄,而是游戏目标的错位。04教学策略:从"禁止"到"引导"的阶梯式设计教学策略:从"禁止"到"引导"的阶梯式设计基于以上分析,课程需突破"不要扔"的简单指令,转向"为什么不扔-可以怎么玩-我能做到"的正向引导。我将教学策略分为四个层次:3.1认知建构:用具体经验打破"无意识行为"幼儿的认知依赖直观体验,因此需通过"看-听-触"多感官输入,帮助其理解"扔积木"的后果。安全小实验:准备相同积木,一组由教师轻轻放在软垫上(无声音、无位移),另一组用力扔向墙面(发出"砰"的响声,积木弹落)。引导幼儿观察:"哪种方式积木不会受伤?如果砸到小朋友的头,会怎么样?"(配合布偶演示:小熊被砸后捂住头哭)环境对比观察:带幼儿参观"整齐的积木角"(积木分类摆放、无散落)和"混乱的积木角"(积木散落在地、同伴无法游戏)。提问:"你喜欢在哪边玩?为什么?"教学策略:从"禁止"到"引导"的阶梯式设计儿歌与故事:创编《积木宝宝的一天》儿歌("轻轻拿,轻轻放,积木宝宝笑哈哈;用力扔,碰疼啦,积木宝宝哭唧唧"),结合绘本《手不是用来扔东西的》,用拟人化手法建立情感联结。3.2情绪管理:为"小火山"找到安全出口针对因情绪引发的扔积木行为,需教给幼儿具体的情绪调节方法:情绪温度计:在积木区设置"情绪温度计"(绿色:开心/平静,黄色:有点生气,红色:非常生气)。当幼儿出现情绪波动时,引导其用手指向对应颜色,教师追问:"你现在是黄色吗?需要帮助吗?"呼吸魔法:教幼儿"吹蒲公英"呼吸法(深吸气鼓起肚子,再像吹蒲公英一样慢慢呼气)。上周小宇搭错积木准备扔时,我轻轻提醒:"试试你的呼吸魔法?"他深吸一口气,慢慢呼出后说:"老师,我现在好多了,我想重新搭。"教学策略:从"禁止"到"引导"的阶梯式设计表达代替行动:设计"情绪小话筒"环节,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我搭不好,我有点着急""你碰倒了我的积木,我很生气"。教师即时回应:"我知道你很着急,我们一起看看哪里可以调整"。3替代行为:用有趣的玩法转移注意力当幼儿因"动作需求"或"游戏目标偏差"扔积木时,需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替代活动:精细动作游戏:设计"积木运输队"(用小筐、托盘运送积木)、"积木叠叠乐"(用三根手指捏起积木轻轻叠高),在游戏中锻炼手眼协调和力量控制;规则性游戏:引入"积木快递员"角色游戏(幼儿扮演快递员,需将"包裹"积木轻轻放到"客户"指定位置)、"安静挑战"(1分钟内轻拿轻放积木最多的幼儿获得小贴纸);创意玩法拓展:除了搭房子,引导用积木玩"听指令摆形状""积木拼图"等,让幼儿体验建构的乐趣,减少破坏欲。4环境支持:从"约束"到"包容"的空间设计环境是重要的"隐性教师",调整积木区环境能有效减少扔积木行为:空间优化:按班级人数设置积木区(建议人均0.5㎡),用地垫、围栏划分明确界限,避免拥挤;材料调整:提供圆角、重量适中的木质/塑料积木(如10-15cm边长的大块积木更易拿握),增加软质积木(如EVA泡沫积木)满足"扔"的动作需求但无安全隐患;墙面提示:张贴"轻轻拿放"的步骤图(取-握-放)、"友好玩积木"的情景画(幼儿合作搭积木、整理积木),用视觉提示强化正确行为。05实施流程:45分钟健康课的具体设计实施流程:45分钟健康课的具体设计本节课程以"积木宝宝的求助信"为情境主线,贯穿"导入-体验-巩固-延伸"四个环节,注重师幼互动与幼儿主体性。1环节一:情境导入——积木宝宝哭了(5分钟)教具准备:一封"积木宝宝的求助信"(配录音:"小朋友们,我是积木宝宝,今天被重重地扔在地上,我的角角疼疼的,你们能帮帮我吗?")、受伤的积木玩偶(贴创可贴)。师幼对话:教师:"积木宝宝为什么哭了?"幼儿:"被扔在地上了!""可能砸到其他积木了!"教师:"如果我们是积木宝宝,被扔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体验"疼""害怕"的情绪)过渡:"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和积木宝宝做好朋友',让它们不再受伤,好吗?"2环节二:体验学习——我是积木小卫士(25分钟)2.1安全小实验:轻轻放vs用力扔(8分钟)分组操作:每组提供5块积木、1个软垫、1面墙。幼儿轮流尝试"轻轻放在软垫上"和"用力扔向墙",观察声音、积木状态的不同。记录分享:用贴贴纸记录"哪种方式积木更开心"(软垫组贴笑脸,墙组贴哭脸)。教师总结:"轻轻放的时候,积木宝宝不疼,还能继续和我们玩;用力扔会让它们受伤,也可能伤到小朋友。"2环节二:体验学习——我是积木小卫士(25分钟)2.2情绪工具箱:我有好办法(7分钟)231情景模拟:播放视频(幼儿搭积木失败准备扔),提问:"他现在怎么了?可以怎么做?"角色扮演:幼儿分组表演"搭错积木时"的正确反应(如说"我需要帮忙""我再试试")、"被同伴碰倒时"的正确表达(如"请你小心点""我们一起搭")。教师提炼:"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深呼吸、找老师帮忙,或者用语言告诉小朋友你的感受,而不是扔积木。"2环节二:体验学习——我是积木小卫士(25分钟)2.3动作练习:轻轻拿放小挑战(10分钟)游戏"积木过小桥":在两张桌子间搭一块长木板("小桥"),幼儿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积木,轻轻走过"小桥"放到对面筐里(锻炼小肌肉控制)。竞赛"安静小冠军":1分钟内从筐里拿积木搭高塔,过程中积木掉落最少的幼儿获得"积木小卫士"勋章(强化轻拿轻放意识)。3环节三:巩固内化——我们的约定(10分钟)制定规则:引导幼儿讨论"积木区可以怎么做",教师记录关键词(轻轻拿放、不扔积木、合作搭积木、整理玩具),共同绘制"积木区规则图"并张贴。承诺仪式:幼儿在"不扔积木"承诺书(画有积木宝宝的卡片)上按手印,教师总结:"我们和积木宝宝拉钩,以后要做爱护它们的小卫士!"4环节四:延伸活动——家园共护小行动(5分钟)家庭任务:发放"积木小卫士打卡表",鼓励幼儿在家和家长玩积木时实践"轻轻拿放",记录3天的进步(如"今天我没有扔积木""我和爸爸合作搭了火车")。家长沟通:通过班级群分享《在家引导幼儿爱护玩具的小技巧》(如提供适宜的积木、示范正确收整方法),强调"成人行为是幼儿的镜子"。06效果评估:多维度观察与持续跟进效果评估:多维度观察与持续跟进课程效果不能仅看"是否不再扔积木",更需关注幼儿行为背后的认知与情感变化。我将评估分为三个阶段:1即时评估(课程当天)行为观察:记录幼儿在后续积木游戏中"扔积木"次数是否减少,是否主动使用"轻轻拿放""语言表达情绪"等方法;语言反馈:通过个别谈话(如"今天你和积木宝宝是怎么玩的?")了解幼儿对"不扔积木"的理解程度。2短期评估(1-2周)环境变化:观察积木区是否更整洁,幼儿是否主动整理散落的积木;同伴互动:记录幼儿在游戏中因积木引发的冲突次数,是否出现合作搭积木的行为。3长期评估(1个月后)家园反馈:通过家长打卡表和访谈,了解幼儿在家玩积木时的行为变化;发展档案:将幼儿在积木区的表现纳入成长档案,对比课程前后的动作控制、情绪管理能力发展水平。结语:从"一块积木"看幼儿健康成长回顾整个课程设计,"不扔积木"绝不是简单的行为约束,而是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宠物针灸师中级面试常见问题及应对技巧
- 护士性格测验题库及答案
- 中水回用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 汽车结构工程师常用工具软件使用教程
- 县级AI标注师新闻面试实战指南
- 工厂焊工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 水库枢纽大坝结构安全性评估方案
- 企业资源规划实施方案
- 采购助理初级供应商开发与采购流程规范
- 信息经理技术转移岗位面试常见问题
- 【中国人寿财险湖南省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原因分析案例9800字】
-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舌下腺囊肿护理
- 2025年古诗《游子吟》标准课件
- 福格行为模型(中文版)
- 头皮肿物切除术后护理查房
- 基础护理学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
- 2024年安徽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健身教练)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物业客服部应急培训
- 医院培训课件:《跌倒预防及应急处理》
- 《材料力学》课件第6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