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古典诗词的长河中,八年级语文第25课的《诗词曲五首》以其深沉的情感、精妙的构思,成为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本课涵盖唐诗、宋词、元曲的经典之作,从咏史抒怀到家国大义,从个人情思到民生关怀,全方位展现了古典文学的魅力。下面我们逐篇解析,探寻文字背后的精神密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原文呈现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二、作者与创作背景刘禹锡,唐代“诗豪”,因参与王叔文革新失败,被贬谪二十三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他罢和州刺史返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遇。白居易赠诗感慨其坎坷,刘禹锡遂以此诗回赠,抒发身世感慨与人生哲思。三、重点字词释义凄凉地:指巴山楚水一带,刘禹锡被贬的荒僻之地。弃置身:被朝廷弃置不用的自己,点明贬谪遭遇。闻笛赋:西晋向秀作《思旧赋》悼念嵇康,此处借典怀友。烂柯人:晋人王质观棋烂柯,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沉舟、病树:自喻坎坷遭遇;千帆、万木:喻新贵辈出、世事更新。四、文本内容赏析首联以“凄凉地”“弃置身”直抒二十三年贬谪的辛酸。颔联借“闻笛赋”“烂柯人”二典,悼亡友、叹沧桑,个人身世与历史厚重交织。颈联笔锋一转,以“沉舟”“病树”自比,却以“千帆过”“万木春”展现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沉郁中透出豁达。尾联借酒振作,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未来的期许。五、主旨情感提炼本诗既抒贬谪辛酸,又借自然规律的哲思,表达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传递“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乐观精神。六、写作手法归纳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含蓄表达怀旧与沧桑感。比喻:“沉舟”“病树”自喻,“千帆”“万木”喻新生,形象展现人生境遇与哲理。对比:“凄凉地”与“长精神”、“沉舟病树”与“千帆万木”对比,强化情感张力。七、经典名句解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内涵:以沉舟、病树的衰颓,衬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蓬勃,揭示“新旧更替”的自然与人生哲理。艺术:比喻精当,以物喻人、以景寓理,将抽象感悟具象化。现实:困境是暂时的,应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赤壁》(杜牧)一、原文呈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作者与创作背景杜牧,唐代“小李杜”之一,咏史抒怀是其诗重要主题。本诗途经赤壁古战场,见折戟引发联想,借三国赤壁之战,抒发对历史兴亡、个人机遇的思考。三、重点字词释义折戟:古战场遗物,触发怀古之情。销:销蚀,“未销”暗示战争惨烈与历史厚重。周郎:周瑜,赤壁之战指挥者;铜雀、二乔:以美人象征东吴政权。四、文本内容赏析首句“折戟沉沙”以古物切入,引出对三国的追忆;“磨洗认前朝”将个人行动与历史钩沉结合。后两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以二乔命运折射战争胜负,以小见大,含蓄感慨历史兴亡。五、主旨情感提炼借赤壁之战的历史,感慨“英雄成功需借天时”,暗含对自身怀才不遇、机遇难逢的叹惋,借史讽今,警示统治者重视机遇。六、写作手法归纳以小见大:以二乔命运浓缩东吴兴衰,使历史主题更具感染力。假设推理:“东风不与周郎便”的假设,引发对“机遇与成败”的思考。借物起兴:以“折戟”起兴,触发怀古之思。七、经典名句解读“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内涵:以美人命运象征国家兴亡,暗含“机遇决定成败”的思考,寄寓诗人对自身机遇的喟叹。艺术:避实就虚,“锁”字具象化悲剧命运,富有画面感。现实: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个人应在困境中积蓄力量。《过零丁洋》(文天祥)一、原文呈现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二、作者与创作背景文天祥,南宋抗元名臣。祥兴二年(1279年),兵败被俘,过零丁洋时,元将逼其招降,文天祥遂作此诗明志。三、重点字词释义遭逢:指科举入仕;干戈、四周星:代指抗元战争,历时四年。风飘絮、雨打萍:喻国家破碎、个人漂泊。惶恐滩、零丁洋:双关地名与心境;丹心、汗青:赤诚之心、史册。四、文本内容赏析首联回顾仕途与抗元艰辛;颔联以“风飘絮”“雨打萍”喻国家与个人命运,悲怆凄凉;颈联“惶恐”“零丁”双关,时空交错,悲苦倍增;尾联直抒胸臆,以“丹心照汗青”的誓言,将个人生死升华为民族气节。五、主旨情感提炼全诗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融为一体,抒发国破家亡的悲痛,最终以“舍生取义”的誓言,彰显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六、写作手法归纳比喻:“风飘絮”“雨打萍”形象展现危殆处境。双关:“惶恐”“零丁”既指地名,又指心境。直抒胸臆:尾联直接表白心志,震撼人心。七、经典名句解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内涵:以反问强调生死必然,以“丹心照汗青”彰显视死如归的气节与忠诚。艺术:反问增强语势,“照”字使精神永恒化。现实:成为民族精神象征,激励后人坚守气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原文呈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二、作者与创作背景苏轼,北宋豪放派词人。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因与弟苏辙七年未见,望月怀人,作此词抒怀。三、重点字词释义把酒:端酒;宫阙、琼楼玉宇:指月宫。朱阁、绮户:朱红楼阁、雕花门窗;婵娟:代指月亮。四、文本内容赏析上片“把酒问青天”浪漫问月,“欲归去”与“恐寒”展现出世与入世的矛盾;“起舞弄清影”回归现实。下片月光流转照无眠,“不应有恨”埋怨离别,继而以“人有悲欢,月有圆缺”自解,结尾“但愿人长久”突破个人思念,寄寓普世关怀。五、主旨情感提炼借中秋望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离合的豁达,以及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体现旷达的人生态度。六、写作手法归纳想象(虚实结合):虚写月宫遐想,实写人间起舞,虚实相生。哲理思辨:“人有悲欢,月有圆缺”蕴含“缺憾是常态”的哲思。以景衬情:月光流转衬托无眠与思念,情与景交融。七、经典名句解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内涵:突破“共明月”的俗套,以“人长久”为核心,寄寓对天下人的关怀。艺术:“婵娟”代月,含蓄优美;“共”字跨越时空,营造温情画面。现实:成为中秋祝语,传递“距离无法阻隔真情”的信念。《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原文呈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二、作者与创作背景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天历二年(1329年),赴陕赈灾途经潼关,感古伤今,作此曲抒发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历史反思。三、重点字词释义聚、怒:山峦聚拢、黄河汹涌,人格化写潼关险要。山河表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西都:长安;踌躇:心潮起伏;经行处:秦汉故都遗迹。四、文本内容赏析开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渲染潼关雄浑险要;“望西都,意踌躇”触景生情,为秦汉遗迹沧桑而悲;“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叹历史兴亡;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卒章显志,揭示王朝兴衰背后百姓受苦的现实。五、主旨情感提炼借潼关山河与秦汉遗迹,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深刻揭示“王朝兴衰,百姓遭殃”的规律,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对统治者的批判。六、写作手法归纳拟人:“聚”“怒”赋予山河以人的情态,生动展现潼关气势。借景抒情:以山河、宫阙之景,触发怀古与同情。卒章显志:结尾议论点明主旨,升华情感。七、经典名句解读“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内涵:王朝兴盛时百姓劳役繁重,衰亡时流离失所,揭示封建时代百姓的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摩托车路权法律保障-洞察与解读
- 微塑料污染生态影响-洞察与解读
- 低碳环保新型装修材料-洞察与解读
- 【2025年】济宁鱼台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清洁能源与区域合作-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工程监理安全监督实务实战演练试卷
- 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音乐旋律感知测试试卷及答案
- 采购成本分析与报价对比表格
- 2025年化妆品配方师核心成分设计行业标准试卷
- 《2025年宁夏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历年真题试卷》
- 透析室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 肖像权维权委托书
- 医院感染防控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 《市政公用设施维护施工围挡设置导则》(试行)
- 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 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暨南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七一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病人心理与心理护理
- 配电运行个人年终总结
- 孩子在校被撞骨折调解协议书范文
- 《断层解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