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碳中和实施评价指南-》_第1页
《制造业碳中和实施评价指南-》_第2页
《制造业碳中和实施评价指南-》_第3页
《制造业碳中和实施评价指南-》_第4页
《制造业碳中和实施评价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TXXXXX—XXXXICSFORMTEXT03.120.20CCSA00FORMTEXT     T/FORMTEXTCCAAXX-XXXXFORMTEXT     FORMTEXT制造业碳中和实施评价指南FORMTEXTGuidelineontheAssessmentofProgresstowardsCarbonNeutralityofManufacturingIndustry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发布 XX/TXXXXX—XXXX制造业碳中和实施评价指南1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指导由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所定义的制造业企业实施的碳中和评价工作,并编制制造业企业碳中和评价报告,可用于制造业企业的自我评价、第二方(有相关需求的组织)的评价或第三方机构的评价。其它行业企业也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规范性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版)适用于本文件。a)《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b)《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2)《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3)《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4)《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5)《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6)《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7)《公共建筑运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8)《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9)《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10《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d)CDM项目系列方法学:/methodologies/index.htmle)CCER项目系列方法学;f)14064-1(secondedition2018-12)Greenhousegases-Part1:Specificationwithguidanceattheorganizationlevelforquantificationandreportingofgreenhousegasemissionsandremovals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产量output由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用实物单位表示的产品数量。3.2产值与可比产值outputvalueandcomparableoutputvalue产值指制造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总价值量。当产值以产品的可比价格进行计算时,所得的总价值量即为可比产值。可比价格指计算各种总量指标所采用的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适用时,企业需参考国家统计部门的相关数据制订用于碳中和的可比价格用于计算可比产值。3.3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具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温室气体种类参见最新的IPCC评估报告。[来源:ISO14064-1(secondedition2018-12)]3.4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segasemission温室气体排放,是指在特定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来源:GB/T32150-2015,3.6]3.5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CO2e)二氧化碳当量,是指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注:二氧化碳当量通常相当于给定温室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变暖潜势值。[来源:GB/T32150-2015,3.16]3.6排放强度carbonintensity一定的时段(年)内按相应细分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核算的碳排放量(单位:CO2e)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价值量(产量、可比产值、产值)之比值。[参考:AnnexI:GlossaryinIPCCSpecialReportontheimpactsofglobalwarmingof1.5°C中的Carbonintensity]注:产量强度、可比产值强度、产值强度,三者优先级为:产量强度>可比产值强度>产值强度。当企业生产的产品为单一类型且质量均匀(比如:水泥、铝锭等),则采用单位产品产量的排放强度;当企业的产品浓度或纯度不同时(如化肥、酸碱溶液等),可采用折百产量计算强度;当企业的产品为多种类型且类型存在变化或质量不均匀(如电子产品等),则采用单位可比产值的排放强度;当可比产值不可得时则采用产值强度。3.7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企业按计划采取有效的自主减排行动,剩余不可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人为的温室气体吸收量/减排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参考:AnnexI:GlossaryinIPCCSpecialReportontheimpactsofglobalwarmingof1.5°C中的carbonneutrality]3.8碳披露carbondisclosure企业定期公开经第三方机构认证的碳中和相关信息的行为。3.9基准年baselineyear企业策划实施碳中和行动时的上一个完整年度。3.10自主减排行动activeemissionreductionaction企业通过策划,应用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包括低碳能源的应用、设备和工艺的更新、材料的替代、管理措施的实施,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的过程或活动。3.11承诺期commitmentperiod在基准期之后,企业承诺实施碳中和行动所覆盖的时间段。3.12碳信用carboncredit碳信用,是指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认定程序确认减排量化效果后,由政府部门或国际组织签发或其授权机构签发的碳减排指标。注:1个碳信用通常相当于1吨二氧化碳当量。对于中国自愿减排项目,碳信用指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CCER)。[来源:Q/HTB002-2019,3.9;DB11/T1862-2021,2.6]3.13碳抵消carbonoffset将核算边界外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量,以碳信用的形式,补偿或抵消核算边界内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来源:PAS2060:2014Specificationforthedemonstrationofcarbonneutrality,3.7]3.14相关方relatedparty可影响决策活动,也被决策或活动所影响,或他自己感觉到被决策或活动所影响的个人或组织。4基本原则本指南所涉及的数据、陈述等均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4.1相关性relevance选择的温室气体源、汇、库、数据、方法学以及其他信息对于相关方而言是适当的。4.2完整性completeness为符合要求,需要包含所有相关的温室气体源和汇以及其他信息。4.3一致性consistency应能够对有关温室气体信息进行有意义的比较。4.4准确性accuracy在可操作及满足成本有效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误差与不确定性。4.5保守性conservativeness温室气体排放量或排放强度的计算不允许被低估,温室气体减排或去除量不允许被高估。4.6透明性transparency公开充分适当的信息使得相关方能够作出适当的决定。5评价方法5.1基本要求企业所有者应具有法人资格或视同法人资格,企业产权清晰,近3年(含成立不足3年)无较大及以上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无司法、行政机关认定的其他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具有清晰、完整的物理边界,且截止承诺书提交给第三方机构初步审核之前,企业工厂已正式运行持续1年以上;5.2评价指标体系5.2.1碳中和达成年限碳中和达成年限,指企业承诺实现碳中和对应的年数,它反映了企业达成碳中和的强度,年限越短强度越大。YNCN=Yd-Yb公式SEQ公式\*ARABIC1式中:YNCN:碳中和达成年限;Yb:基准年年份数值,年;Yd:碳中和目标年份,由企业在策划阶段确定,目标年份必须早于2060年。5.2.2碳中和达成率在策划时初拟碳中和达成率,存在以下两种模型。a)线性模型以基准年的排放量为基数,考虑到碳中和目标年份全部100%中和,则:PVn=100/YNCN×n公式SEQ公式\*ARABIC2式中:PVn:第n年理论碳中和达成率,%;YNCN:碳中和达成年限;n:第1,2….n年。线性模型适用于实现碳中和周期较长(如:大于10年)的企业。b)指数模型QUOTEPVn=(m100+1)n−1PVn=(m100+1)n式中:PVn:策划初拟的第n年碳中和达成率,%;m:即YNCN碳中和达成年限;n:第1,2….n年。指数模型适用于实现碳中和周期较短(如:不超过5年)、前期减排压力较大的企业。以上两种模型企业均可自行评估使用,也可自行设计更加适合自身的碳中和达成率PVn。达成率PVn数值需向上取整。如果实施的自主减排量大于策划初拟的期望减排量,则碳中和达成率需采用下式进行修正。Vn=VERn/GECn公式SEQ公式\*ARABIC4式中:Vn:策划修正的第n年碳中和达成率,%;VERn:策划第n年实现的自主减排量,tCO2e;GECn:第n年的可比基准排放量,tCO2e;5.2.3可比基准排放量可比基准排放量由下式计算。GECn=MEECn+PECn+SECn+SEECn公式SEQ公式\*ARABIC5式中:GECn:第n年的可比基准总排放量,tCO2e;MEECn:第n年的可比基准外购电力(生产用电)排放量,tCO2e;PECn:第n年的可比基准主要排放量(除外购电力外,与产量强相关),tCO2e;SECn:第n年的可比基准次要排放量(与产量弱相关),tCO2e;SEECn:第n年的可比基准外购电力(非生产用电)排放量,tCO2e;MEECn=MEEB/PDB×PDn/EFBN×EFN,n公式SEQ公式\*ARABIC6式中:MEECn:第n年的可比基准外购电力(生产用电)排放量,tCO2e;MEEB:基准年的外购电力(生产用电)排放量,tCO2e;PDB:基准年的产量/可比产值/产值;PDn:第n年核查的产量/可比产值/产值;EFBN:基准年电网排放因子,tCO2e/MWh;EFN,n:第n年电网排放因子,tCO2e/MWh,各年度电网电力排放因子见附表1。PECn=PEB/PDB×PDn公式SEQ公式\*ARABIC7式中:PECn:第n年的可比基准主要排放量(除外购电力外,与产量强相关),tCO2e。例如,金属构件生产企业,热处理炉所用的天然气消耗量与金属构件产量强相关;PEB:基准年主要排放量(除外购电力外,与产量强相关),tCO2e;PDB:基准年的产量/可比产值/产值;PDn:第n年核查的产量/可比产值/产值;PEB=i=1NADi×EFi公式式中:PEB:基准年主要排放量(除外购电力外,与产量强相关),tCO2e;ADi:基准年主要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ton或万Nm3;EFi:基准年主要排放源的排放因子,tCO2e/ton或万Nm3;SECn=SEB公式SEQ公式\*ARABIC9式中:SECn:第n年的可比基准次要排放量(与产量弱相关),tCO2e。例如,七氟丙烷灭火器逸散排放、化粪池甲烷逸散排放等;SEB:基准年的次要排放量(与产量弱相关),tCO2e;SEB=i=1NADi×EFi公式式中:SEB:基准年次要排放量(与产量弱相关),tCO2e;ADi:基准年次要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kg或ton或万Nm3等;EFi:基准年次要排放源的排放因子,tCO2e/kg或ton或万Nm3等;SEECn=SEEB/EFBN×EFN,n公式SEQ公式\*ARABIC11式中:SEECn:第n年的可比基准外购电力(非生产用电)排放量,tCO2e;SEEB:基准年的外购电力(非生产用电)排放量,tCO2e;EFBN:基准年电网排放因子,tCO2e/MWh;EFN,n:第n年电网排放因子,tCO2e/MWh,各年度电网电力排放因子见附表1。5.2.4期望减排量策划初拟的期望减排量由下式计算。EERP,n=GECn×PVn公式SEQ公式\*ARABIC12式中:EERP,n:实现碳中和第n年初拟的期望减排量,tCO2e;GECn:第n年的可比基准排放量,tCO2e;PVn:策划初拟的第n年碳中和达成率,%n:第1,2….n年。如果实施的自主减量大于策划初拟的期望减排量,则期望减排量需根据下式进行修正。EERR,n=GECn×Vn公式SEQ公式\*ARABIC13式中:EERR,n:实现碳中和第n年修正的期望减排量,tCO2e;GECn:第n年的可比基准排放量,tCO2e;Vn:策划修正的第n年碳中和达成率,%n:第1,2….n年。5.2.5自主减排量自主减排量由下式计算。a)在策划阶段:QUOTEVERn=i=1NERi,nVERn=i=1NERi,n式中:VERn:第n年实现的自主减排量,tCO2e;i:第n年第1,2….i个自主减排项目序号;N:第n年自主减排项目数量;ERi,n:第n年自主减排项目i实现的自主减排量,tCO2e;b)在实施阶段:VERn=GECn-VGEn公式SEQ公式\*ARABIC15式中:VERn:第n年实现的自主减排量,tCO2e;GECn:第n年的可比基准排放量,tCO2e;VGEn:经第三方机构核查的第n年总排放量,tCO2e5.2.6自主减排贡献率自主减排贡献率由下式计算。SERn=VERn/EERR,n公式SEQ公式\*ARABIC16式中:SERn:第n年自主减排贡献率,%VERn:第n年实现的自主减排量,tCO2e;EERR,n:实现碳中和第n年策划修正的期望减排量,tCO2e;当自主减排贡献率SERn=100时,企业自主减排具有充分性;当SERn=0时,说明企业未采取自主减排行动,或自主减排行动无效。5.2.7不可避免碳排放量当自主减排行动不充分(0<SERn%<100%)时:UCEn=EERR,n-VERn公式SEQ公式\*ARABIC17式中:UCEn:第n年不可避免碳排放量,tCO2e;EERR,n:实现碳中和第n年策划修正的期望减排量,tCO2e;VERn:第n年实现的自主减排量,tCO2e;5.2.8不可避免碳排放量抵消率EORnEORn=CCPn/UCEn公式SEQ公式\*ARABIC18式中:EORn:第n年不可避免碳排放量抵消率,%CCPn:第n年购买的碳信用减排量,tCO2e。绿证折算为减排量的方式为用绿证电量乘以企业当年适用的电网排放因子;UCEn:第n年不可避免碳排放量,tCO2e;5.3评价等级企业在作出碳中和承诺后,需按计划持续实施自主减排,并100%抵消剩余不可避免排放。在基准年作出承诺并实施第三方核查后出具承诺证书但不作评级,在承诺期作出评价后给出相应等级。5.3.1碳中和承诺(证书)碳中和承诺证书类别及等级按下表要求确定。项目指标基准年碳中和达成率Vn0要求承诺书+核查证书类别承诺自主减排贡献率SERn无自主减排力度等级无5.3.2碳中和实施、零碳(证书)承诺期的碳中和实施、实现(零碳)证书、按下表要求评定等级。项目指标承诺期碳中和达成率Vn0<Vn<100Vn=100证书类别实施实现(零碳)项目指标承诺期碳中和达成年限(0,10](10,20](20,30]>30碳中和强度等级AAAAAAAAAA项目指标承诺期自主减排贡献率SERn(0,20](20,40](40,60](60,80](80,100]自主减排力度等级☆☆☆☆☆☆☆☆☆☆☆☆☆☆☆6碳中和评价内容6.1碳中和承诺评价碳中和承诺评价需依据企业出具的承诺书以及基准年碳排放核查行动进行。6.1.1企业作出碳中和承诺承诺书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公司名称、地址;b)采用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c)纳入核算的温室气体品种;d)基准年与承诺期;e)量化温室气体排放量及排放强度并经第三方机构核查;f)承诺采取有效自主减排行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提出具体的年度自主减排行动(项目)计划;g)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年份;h)碳中和达成率Vn;i)承诺抵消不可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可用的碳信用类型。6.1.2基准年碳排放核查应按选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对基准年进行碳排放、碳排放强度核查。当企业的产量强度不适用时,则可建立基期相关产品的可比价格表,在承诺期保持不变,用于计算可比产值强度。当企业的可比产值不可得时,则采用单位产值排放强度。企业在完成上述内容后,第三方机构将为企业出具《碳中和承诺证书》,表明企业已作出碳中和承诺,并完成了基准年核查。6.2碳中和实施评价6.2.1承诺期年度碳排放核查应按选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对承诺期中各年度进行碳排放、碳排放强度、上一年度遗留问题、自主减排行动(项目)的核查。在核查报告出具前,企业一旦发生实质性的变更(如生产线增加、关停等)可能造成企业碳排放强度改变,第三方机构应分析其变更对排放强度产生的影响,并采取适当措施,调整基准年的边界,保证基准年与承诺期的边界一致且数据具有可比性。6.2.2指标计算基于承诺书、基准年和承诺期年度核查的数据,计算可比基准排放量GECn、期望减排量EERR,n、实际的自主减排量VERn、自主减排贡献率SER、不可避免碳排放量抵消率EORn。当自主减排行动按计划实施时,认为自主减排行动是有效的,企业正处于“碳中和”进程之中(即:自主减排贡献率SERn>0)。当自主减排行动判定为有效时,存在两种选项:a)当实际自主减排行动产生的减排量等于修正的期望减排量时(VERn=EERR,n),说明该年份的自主减排行动已经达到了碳中和的目的,不需要进一步的购买减排量抵消行动,即自主减排行动具有充分性,见公式16;b)当实际自主减排行动产生的减排量小于期望减排量时(VERn<EERR,n),自主减排行动不充分,差额部分需要通过购买相关减排量进行抵消,见公式17。6.2.3抵消不可避免排放量企业需对剩余不可避免的排放量UCEn通过购买碳信用或绿证的方式进行100%抵消,否则碳中和行动被认为无效。第三方机构应核查减排量购买合同、支付凭证以及相关减排量注销等公开信息,并确保该碳信用未重复使用。6.2.4实施效果评级a)以下情况,企业应当获得颁发碳中和(实施)证书:1)修正碳中和达成率0<Vn<100,且2)不可避免碳排放量UCEn为0或已全部抵消(EORn=100%)。根据碳中和达成年限以及自主减排贡献率的不同,企业可以获得碳中和强度等级A至AAAA以及自主减排力度等级一星级至五星级的碳中和实施证书,见5.3.2条。b)以下情况,企业应当获得颁发碳中和实现(零碳)证书:1)修正碳中和达成率Vn=100,且2)不可避免碳排放量UCEn为0或已全部抵消(EORn=100%)。根据碳中和达成年限以及自主减排贡献率的不同,企业可以获得碳中和强度等级A至AAAA以及自主减排力度等级一星级至五星级的碳中和实现(零碳)证书,见5.3.2条。7碳中和实施流程7.1通用流程本指南要求的碳中和主要流程包括:策划,承诺公示,减排行动,核查、总结评价等,流程如下图所示:图1制造业碳中和实施评价流程图

7.2碳中和策划7.2.1策划要素为实施碳中和行动并符合本指南要求,企业需进行适当的策划并形成文件,策划需考虑以下要素。边界应以企业名称、地址确定企业碳中和的边界。企业名称以营业执照为准。同一法人、同一地点的企业,该地点边界内的所有生产系统及辅助系统均应包含在内,不应将一个完整、连续的企业工厂拆分后的部分实施碳中和。如果企业存在地点不连续的独立分厂,该分厂也可以单独实施碳中和。碳排放核算标准企业可以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碳排放核算,如:由国家发改委颁布对应细分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试行),也可以选择ISO14064,但实施碳中和范围仅包含直接排放和能源间接排放。温室气体及排放源企业进行碳中和规划时,可选择对应细分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中涉及的所有温室气体种类,其中CO2是必选项。企业应考虑所有直接排放源和间接排放源,但对能证实其小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的排放源可以忽略。各排放类别及排放源以核算指南为准。最后纳入的所有排放源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应不低于95%。温室气体排放盘查企业按选定的标准实施温室气体排放盘查,汇总各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识别重点排放源并分析减排路径及技术经济可行性。碳中和达成率基准期为碳中和行动的起点,终点为碳中和目标100%实现的年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及雄心进行选择,但必须在2060年之前。企业需在承诺书中指明承诺期采取何种路径(碳中和达成率),以期在目标年份实现碳中和。碳中和达成率计算方法见5.2.2条,也可以采用更加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碳中和达成率。在承诺书中,企业应采用文字、表格、公式、曲线或综合的方式清晰表述为达到碳中和目标每年的达成率及适当的理由。考虑到碳中和实施初期存在的不确定性,在第一个承诺期内,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对承诺的碳中和达成率进行一次修订,但需有适当的理由。实施自主减排企业应参照《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以及工信部颁布的相关行业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等,按要求对碳排放及能耗现状进行评估,识别节能减碳的改进机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包括但不限于):a)采用零碳或低碳能源替换高碳能源;1)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直供电(风电、光伏、水电、地热、潮汐等);2)充分利用自然冷源(自然风冷、自然水冷、地下冷源等);3)自建分布式屋顶光伏,替代部分外购电力;4)余热、余压、尾气、生物沼气等回收利用;5)一次能源电气化。b)提高企业边界内能源分配效率,降低损耗;c)提高重点能耗设备能效,包括通用及专用设备,尽可能利用能效水平较高的设备;d)加入植树造林行动以增加碳汇。企业需采取适当的技术经济方法评估潜在自主减排行动(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自主减排行动(项目)需要进行规范的量化,应按CCER方法学或CDM方法学的要求进行量化并形成文件,但额外性论证要求排除在外。企业根据潜在项目技术经济评估的结论,提出承诺期自主减排行动(项目)计划并根据自身的能力以及碳中和有效性要求合理安排年度自主减排行动(项目)计划。抵消不可避免之排放企业针对每年期望的减排量采取行之有效的自主减排行动,剩余不可避免之排放采用购买碳信用的方式进行抵消实现中和。可用的碳信用类型以下各类减排机制产生的减排量可以1:1抵消的方式(即1吨减排量抵消1吨排放量)用于企业抵消其不可避免的碳排放:a)发改能源〔2023〕1044号文所定义的绿证;b)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c)经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签发的中国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CERs);d)经黄金标准基金会(GS)签发的中国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GS-VERs);e)国际碳排放交易协会备案签发的中国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VCS-VERs);f)经省级及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备案或者认可的省级减排计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包括但不限于:——广东省碳普惠项目;——重庆碳汇通项目。省级减排计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只能用于该省内的企业。7.2.2策划输出企业对碳中和进行策划后,需填写承诺书,经法人代表签字盖章后提交给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7.3承诺书公示企业在其官网和/或微信公众号上应开辟专门的页面用于碳中和相关信息披露,在其主页上应有清晰醒目的链接跳转至该页面。经第三方评价机构审核后,承诺书需在企业的官网上和/或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公示,并在整个承诺期结束后的一年内可以正常访问。7.4基准年核查第三方机构将按选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对基准年进行碳排放及强度等的核查,与碳排放量及强度相关的数据将基于客观的证据并经过合理的交叉验证。企业消耗电力带来的排放计算见附录A。7.5承诺期年度自主减排行动企业需采取适当的技术经济方法评估潜在自主减排行动(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并按照策划阶段提出的承诺期自主减排行动(项目)计划,根据自身的能力以及碳中和有效性要求合理安排年度自主减排行动(项目)计划。为确保年度自主减排行动有效性,自主减排行动(项目)应在年度内尽早投入运行,以确保减排行动的可靠性。7.6承诺期年度核查第三方机构应对承诺期中各年度进行碳排放、碳排放强度、上一年度遗留问题、自主减排行动(项目)的核查,与碳排放量及强度、减排量相关的数据将基于客观的证据并经过合理的交叉验证。企业消耗电力带来的排放计算见附录A。为提升效率,基期核查可以考虑与首次年度核查同时进行。7.7不可避免的碳抵消企业应分析计算并确认碳中和达成率Vn、自主减排贡献率SERn、不可避免排放抵消率EORn。企业需与绿证/碳信用提供商签订碳信用购买合同,以抵消其剩余不可避免排放UCEn。企业需保留相关购买绿证/碳信用的信息以提供给第三方机构核查,如:碳信用的类型、数量、来源项目名称及类型、产生时段等。同时,在购买行为发生后,企业应督促碳信用提供方及时注销相应减排量,注销工作宜在30天内完成,并在该碳信用机制的注册系统中可追溯。企业应确保碳抵消所用碳信用没有被重复使用,第三机构也应核查减排量的唯一性。7.8颁发证书第三方机构根据碳中和达成年限YNCN、碳中和达成率Vn、自主减排贡献率SERn,并对照5.3.2条确定年度绩效对应的证书类别、碳中和强度等级和自主减排力度等级。颁发证书需在以下时间较晚者之后的1个月内完成:——年度核查报告出具;——碳抵消行动(购买协议、支付凭证等)发生。7.9年度总结评价第三方机构需按本指南要求对制造业企业实施碳中和行动进行年度全面总结,并出具评价报告,出具报告的时间需在证书颁发后的1个月内完成。年度评价报告中应至少包含以下关键信息:a)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排放量、产量/可比产值/产值、排放强度);b)简述采取何种适当的自主减排行动(项目)情况降低其影响;c)上一年度的评价报告中遗留问题的整改情况;d)碳中和达成年限YNCN、碳中和达成率Vne)根据基准年及承诺期年度核查的结果,计算当年可比基准排放量GECn、期望减排量EERR,n、实际的自主减排量VERn、自主减排贡献率SERn;f)本年度购买减排量抵消情况(不可避免排放抵消率EORn);g)遗留问题;h)企业认为有必要呈现的其他信息(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7.10碳披露当年度评价报告经企业确认后,企业将相关实施成果在其官网和/或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披露,向公众展示企业在该年度内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出的贡献以及碳中和行动状态,披露的信息在整个承诺期结束后的一年内可以正常访问。披露的信息至少包含年度碳中和实施证书。如企业未按要求披露相关信息,则认为年度碳中和实施效果未能达到本指南的要求。8证书8.1碳中和承诺证书证书应包括的内容有:a)公司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b)承诺碳中和目标年;c)组织边界、相关生产活动;d)GHG排放核算标准;e)纳入的GHG品种;f)基准年以及相应的GHG排放量tCO2e;g)碳中和达成率年度分布;h)承诺期起止年,在承诺期内,按计划减少GHG排放,抵消剩余不可避免排放,并最终实现碳中和。8.2碳中和实施证书(0<碳中和达成率Vn<100)证书应包括的内容有:a)公司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b)组织边界、相关生产活动;c)GHG排放核算标准;d)纳入的GHG品种;e)当年碳中和达成率;f)当年自主减排贡献率;g)当年不可避免排放量;h)当年不可避免排放量抵消率(SERn=100时为NA);i)抵消碳信用类型:CCER/CDM/VCS/GS/CQCER或NAj)碳中和强度等级;k)自主减排力度等级。8.3碳中和实现(零碳)证书(碳中和达成率Vn=100)证书需呈现:a)公司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b)组织边界、相关生产活动;c)GHG排放核算标准;d)纳入的GHG品种;e)当年碳中和达成率;f)当年自主减排贡献率;g)当年不可避免排放量;h)当年不可避免排放量抵消率(SERn=100时为NA);i)抵消碳信用类型:CCER/CDM/VCS/GS/CQCER或NA;j)碳中和强度等级;k)自主减排力度等级。9持续减排行动碳中和达成后,并不意味着企业边界内的绝对排放量为零。因为在实施碳中和策划时,由于受限于当时可用的减排技术,或者出现了技术经济上可行的新技术,使得当时认为“不可避免的排放”已经成为可以避免的排放,企业仍可采取以下步骤继续深入实施碳中和:a)评估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以及新减排技术应用的技术经济可行性;b)以碳中和达成年为新的基准年,继续按本指南的要求实施自主减排,同时抵消不可避免的排放量,进一步朝着绝对零碳的方向前进。10管理要求企业应有专门的部门及适当的资源负责管理碳中和相关事宜,所有过程中涉及的原始文件的纸质版将至少保存10年,原始文件的扫描件应永久保存,以备相关方查验。11第三方机构要求第三方机构的核查工作遵照所选定的温室气体核查指南或标准进行,第三方机构需具备如下资格:a)认监委授权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具备ISO14064-1核查资格,和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发展机制指定经营实体UNFCCC-CDM-DOE。

附录A

相关计算公式碳排放计算按照所选择的核查标准/指南执行,电力排放相关计算公式如下:1.消耗电力排放计算公式TEE,n=TEPG,n+TEDS,n+TESB,n+TEES,n公式SEQ公式\*ARABIC19式中:TEE,n:第n年企业耗电总排放量,tCO2e;TEPG,n:第n年企业用电网电量带来的排放量,tCO2e;TEDS,n:第n年企业用直供电现有的发电技术(火、水、风、光等)电厂向数据中心直接供电或经电网进行转供,不包括储能电厂。电量带来的排放量,tCO2e现有的发电技术(火、水、风、光等)电厂向数据中心直接供电或经电网进行转供,不包括储能电厂。TESB,n:第n年企业用自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量带来的排放量,本指南确认为0;TEES,n:第n年企业用储能电厂电量带来的排放量,tCO2e;2.企业消耗电网电量带来的排放量TEPG,n=EGN,n×EFN,n公式SEQ公式\*ARABIC20式中:TEPG,n:第n年企业用电网电量带来的排放量,tCO2e;EGN,n:第n年企业用电网电量,MWh;EFN,n:第n年电网排放因子,tCO2e/MWh,具体数值见下表。附表1序号年份EFN,n排放因子(tCO2e/MWh)备注20220.5703国家主管机构发布值20230.5392内插值20240.5183内插值20250.4974内插值20260.4765内插值20270.4556内插值20280.4346内插值20290.4137内插值20300.3928预测值20310.3777内插值20320.3626内插值20330.3475内插值20340.3324内插值20350.3173内插值20360.3022内插值20370.2871内插值20380.2719内插值20390.2568内插值20400.2417内插值20410.2266内插值20420.2115内插值20430.1964内插值20440.1813内插值20450.1662内插值20460.1511内插值20470.1360内插值20480.1208内插值20490.1057内插值20500.0906预测值20510.0830内插值20520.0755内插值20530.0679内插值20540.0604内插值20550.0528内插值20560.0452内插值20570.0376内插值20580.0301内插值20590.0225内插值20600.0149预测值注:1、预测值计算的数据来源:装机容量数据来源于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2021年3月发布的《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风电年利用小时数据来源于华经产业研究发布的《2021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光伏发电年利用小时数据来源于北极星电力网发布的《我国太阳能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及建议》,燃煤及天然气发电年利用小时数来源于智研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火电(火力发电)行业发展回顾》,水力发电年利用小时数以及燃煤机组供电煤耗来源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生物质发电年利用小时数来源于全国能源信息平台发布的《2020年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核电年利用小时数来源于智研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核电行业发展回顾及“十四五”发展趋势》,厂用电率数据来源于观察报告网发布的《2018年我国发电企业综合厂用电率情况分析》,相关数据出处均为国家能源局,天然气的供电气耗及热值、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来源于赛宝认证中心内部能源数据库,燃煤碳氧化率、天然气碳氧化率按《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2022年修订版)计取。2、在本指南正式颁布后,如国家主管机构更新了特定年份的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则应用最新的国家主管机构发布数据进行特定年份碳排放计算。3.企业消耗直供电电量带来的排放量TEDS,n=EGDn×EFD,n公式SEQ公式\*ARABIC21式中:TEDS,n:第n年企业用直供电电量带来的排放量,tCO2e;EGDn:第n年企业用直供电电量,MWh;EFD,n:第n年直供电加权平均排放因子,tCO2e/MWh。4.企业直供电加权平均排放因子EFD,n=(TEF,n+TEH,n+TEO,n)/(PGF,n+PGH,n+PGO,n)公式SEQ公式\*ARABIC22式中:EFD,n:第n年直供电加权平均排放因子,tCO2e/MWh。TEF,n:第n年企业接收来自直供电火力发电厂年度排放量,tCO2e,按照正式实施的最新版《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进行对发电厂进行总排放核算,然后按企业接收来自该火电厂的电量占该火电厂总上网电量占比进行分摊。TEH,n:第n年企业接收来自直供电水力发电厂年度排放量,tCO2e。TEO,n:第n年企业接收来自直供电其它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年度排放量,tCO2e,如:光伏、风力等,排放量视为0。PGF,n:第n年企业接收来自直供电火力发电厂年度电量,MWh。PGH,n:第n年企业接收来自直供电水力发电厂年度电量,MWh。PGO,n:第n年企业接收来自直供电其它可再生能源年度电量,MWh。5.企业直供电水力发电厂(带水库)排放量TEH=EFRes×PGH×ωn公式SEQ公式\*ARABIC23式中:TEH:直供电水力发电厂年度排放量,tCO2e/MWh。EFRes:水库排放因子,tCO2e/MWh,根据《三峡水库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取0.05056tCO2e/MWh。PGH:直供电水力发电厂年度发电量,MWh。ωn:第n年企业接收该水电厂电量占该水电厂总上网电量之比。6.企业用储能电厂电量带来的排放量TEES,n=EGES,n×EFES,n公式SEQ公式\*ARABIC24式中:TEES,n:第n年企业用储能电厂电量带来的排放量,tCO2e;EGES,n:第n年企业用储能电厂电量,MWh;EFES,n:第n年储能电厂排放因子,根据为储能装置充电的电力技术组成不同,参考直供电加权平均排放因子(公式22)进行计算。基本信息标准草案名称中文制造业碳中和实施评价指南英文GuidelineontheAssessmentofProgresstowardsCarbonNeutralityoftheManufacturingIndustry项目类型R制定□修订(被修订标准名称及编号:)计划编号2022TB031起止时间2022年11月~2023年9月标准起草单位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起草组成员马亚军、陈春艳、郭智源、段茂盛、杨抒项目调整情况相对于立项时,标准进行了如下调整:原立项标准《制造业碳中和碳披露实施评价指南》名称中删去“碳披露”关键词,因碳披露工作只是本标准定义的碳中和实施的组成部分,使标准的名称更精练;计算公式“可比基准排放量”进一步优化,考虑了电力排放因子以及产量的影响在内,根据各种不同的排放源与产量和电网排放因子的关系不同设定了不同的计算公式。附录A公式20计算企业消耗电网电量带来的排放量时,电力排放因子按对应年份选取。电力排放因子列出了分年度的数值,2022年是国家公布值,2030、2050、2060是预测值,其他年度是内插值。将部分指标的名称进行了优化,如碳中和速率改为“碳中和达成率”,“自主减排比例”改为“自主减排贡献率”;增加了“不可避免碳排放量”、“不可避免排放量抵消率”指标。评价等级5.3中,根据碳中和达成年限以及自主减排贡献率的不同给出碳中和强度以及自主减排力度不同的评级。增加了碳中和达成之后(持续减排行动)的要求。更新了流程图,其他文字的表述进行了调整优化。综上,本标准名称变更为《制造业碳中和实施评价指南》,标准定位和研究内容不变。背景、目的和意义背景2020年党中央适时提出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战略,为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八大行业(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和民航)的重点排放单位已经开展了多年温室气体控排工作,其中发电行业已经于2019年开始了排放配额履约工作,为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制造业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持续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极其重要。除了上述重点排放单位之外,制造业企业也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的另一个重点,目前仍缺乏科学的体系来引导制造业企业来推动实施碳中和战略。目的近年来,我国双碳战略的实施对评价需求的不断增加,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支撑主体达成客观一致的碳中和实施效果评价,是促进企业主体可持续发展和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而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碳中和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基本处于空白。结合国家双碳战略以及相关政策对碳中和实施效果评价的需求,需要在认证认可行业提出碳中和实施评价技术的统一要求。本标准聚焦制造业企业碳中和核心要素,拟给出了实施碳中和效果评价的关键指标以及方法,为企业实施碳中和战略提供统一的框架,为相关方建立合规要求的信心和为相关方提供同类评价对象实施碳中和水平可比的评价结果,有助于帮助企业实施碳中和的评价结果能在国家和/或国际范围内获得认可。意义1.本标准的制定是国家碳中和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2016年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上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我国《中国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正式发布;2019年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探讨各方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和经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定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会议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可见,未来几十年一定是低碳的可持续的发展,充满挑战。本标准的制定及时响应和支撑了国家战略的实施,有以下主要特点:1)旨在引导、推动和规范企业实施可持续的自主减排,拒绝“口号式”和“运动式”减碳。2)本标准以新概念、新思路为手段,将碳中和远期目标分解到各实施年度,实施年度绩效与碳中和远期目标之间紧密关联,逻辑性强。3)本标准包容性强。以国家战略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底线,有实力有雄心的企业可承诺提前实现碳中和,尽量将所有企业包含在内。4)企业减排压力适度。在前期电力系统未碳达峰之前,电网碳强度相对较高,绝对排放量较大,只进行小幅碳中和;在后期逐渐趋近2060时,电力系统碳强度已显著下降,中和幅度虽大但绝对排放量已大幅下降,因此企业减排压力不大,企业相对容易实施。5)碳中和成本适度。在满足碳中和目标的前提下将远期目标分解到各实施年度,只针对年度期望减排量进行减排并抵消剩余部分,既实施了碳中和,又显著降低企业负担。6)符合国情。中国虽然是第二大经济体,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要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主。从国家层面看,在教育、医疗、国防、扶贫等方面仍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从企业层面看,中国企业仍有大量从事低端加工生产,产业链升级换代、技术改造仍需大量资金,制造业从业人员提升劳动报酬仍然比较紧迫。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必须依托于这个国情,量力而行,适度减排。2.本标准的制定是我国认证认可标准化的需求。碳中和实施效果评价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或说是技术壁垒)。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做出了碳中和的承诺,但缺乏统一标准的支撑。在我国构建“双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时代背景下,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层级碳中和实施评价制度和标准是我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碳中和的必然需求。《制造业碳中和实施评价指南》建立了制造业企业碳中和评价技术规范,定义制造业碳中和评价中所涉及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从而支撑碳中和实施主体以达成引领和客观一致的碳中和实施效果评价,使我国的碳中和实施效果评价具备整体实施效益,尤为重要。3.我国目前尚未出台《制造业碳中和实施评价指南》相关和类似的标准。意义综上,《制造业碳中和实施评价指南》的编制是我国双碳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用于指导企业实施碳中和以及认证机构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有助于实现我国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填补了在该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工作简况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务分工马亚军负责标准的立项、起草、修改以及全负责标准文本的组织和跟进;陈春艳、郭智源负责对标准文本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主要工作过程1.分工情况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标准总体组织协调、调研分析、标准起草及修改完善。2.起草阶段2022年5月~9月,成立标准工作组,开展国内外相关标准比对分析,研究确定标准初步框架及指标体系;并开展针对性调研,提出标准项目建议。2022年10月,标准正式立项。2022年11月-2023年2月,组织标准起草工作组核心成员,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研究起草标准,形成标准初稿并完成内部技术评审。2023年3月~5月,完成项目企业案例验证工作,根据验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修改标准内容,并完成内部技术评审。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