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八角楼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1页
14八角楼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2页
14八角楼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3页
14八角楼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4页
14八角楼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八角楼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第六单元导读

本单元围绕“革命先辈"这一主题编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的都是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事迹,引领学生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其中,《八角楼上》结合插图体会词语的意思,从而读懂课文内容;《朱德的扁担》借助描写朱德同志挑粮时的词语,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难忘的泼水节》借助词语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场景;《刘胡兰》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再借助词句体会刘胡兰宁死不屈的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

《八角楼上》《八角楼上》讲述了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夜操劳、紧张工作的事迹,表现了他为领导中国革命忘我工作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既展现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表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刘胡兰》展现了刘胡兰面对残暴的敌人坚定不屈的英雄形象。

语文园地六识字加油站:认识1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能根据字形特点判断用哪个字。字词句运用: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日积月累:积累一组立志的名句。写话:学写留言条我爱阅读:阅读《王二小》,了解抗战小英雄王二小和敌人斗智斗勇、英勇献身的故事。

第六单元14八角楼上

[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楼、艰”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觉”,会写“楼、代"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毛主席在八角楼忘我工作的精神境界。

3.借助图片和课文理解“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毛主席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忘我工作,殚精竭虑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为革命夜以继日地工作,对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楼、艰”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觉”,会写“楼、代"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

3.初步了解毛主席在八角楼忘我工作的精神境界。

一、故事导入,了解背景

1.(出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图片)简介时代背景。

师:1927年,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挺进井冈山,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茅坪村的一座小楼里,因为那座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就叫八角楼。每到夜晚,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工作,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角楼上》。

2.板书课题:八角楼上。(齐读课题)

3.学习“楼"字:

(1)提示“楼”的读音是lóu;

(2)理解“楼"的意思:形声字,本义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

教师点拨:古代建楼大多用木质材料,所以“楼”是木字旁。

你们能用“楼"组词吗?(楼房、高楼、阁楼、下楼……)通过组词帮助学生巩固识记。

4.观察插图,了解人物:

(1)图上画的是谁?正在干什么?(图中画的是毛主席正在灯下写文章。)

毛主席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他有什么动作?他的神态怎样?(毛主席穿着单薄的衣服,正在用手拨灯芯,神情很严肃,好像在想问题。)

再看一看桌子上有什么?(一盏油灯、一个砚台、几张稿纸)

这幅图再现了怎样的场景?(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忘我工作的情景。)

介绍毛主席: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那么八角楼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井冈山,去看一看八角楼,去感受毛主席的光辉形象。

(一)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拼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会认字:

(1)学生根据拼音认读,齐读、开火车读;

(2)教师点拨字音:

①“艰、临”是前鼻音;“章、凝、命"是后鼻音;

②“斗、觉”是多音字:

我们要和坏习惯战斗(dǒu

dòu)到底。

斗(dǒu

dòu)笠圆圆的,像一把小伞。

小鸟觉(jué

jiào)得天上的云像棉花糖。

晚上九点,我要上床睡觉(jué

jiào)了。

齐读生字词,去掉拼音再读。

(3)自主交流识字方法: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①结合语境识记: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学生结合语境识记“临”字。组词:降临、来临、光临。

②结合字源识记:出示“腊"字的演变示意图,学生理解“腊”是一个形声字,意思是年终祭祀。可以组词“腊月”,注意和“蜡烛”区分开来。

③同音字比较识记:“章、利"可与之前学过的字对比认读,如“章一张”“利一力”,又如“文章-姓张”“胜利一力量”,让学生在语境中区分。

④组词识记:艰——艰难艰苦艰险

油——加油石油油田

凝——凝视凝神凝固

3.游戏巩固。

(二)整体感知:

1.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2.交流讨论,完成填空。(出示)

课文讲的是寒冬腊月的__________(什么时间),________(谁)在________(哪里)上________(做什么)的事情。他写下了许多

_,指明了

____的道路。

3.观看插图,说说毛主席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

预设:一个冬天的夜晚,毛主席坐在破旧的桌子前写文章。屋子里没有电灯,只有一盏清油灯,灯光很昏暗。条件十分的艰苦、简陋。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知

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故事发生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毛主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茅坪村的八角楼。

2.教师讲解“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指为了和敌人作斗争,毛主席带领部队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时期。当时井冈山的条件非常艰苦,所以课文说“艰苦斗争的年代"。

3.提问:“夜幕降临”是什么意思?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猜一猜。

预设:到了夜晚,天色渐渐变黑,天空仿佛被幕布盖住一样,所以称为“夜幕降临"。提示学生“临”有来到的意思。

过渡:毛主席不辞辛苦,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工作到深夜,只是偶尔一天这么做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出示句子,学生对比朗读,体会“每当"一词的精妙。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每当”是什么意思?(在任何时候,无论何时。)

“每当"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吗?(不是,是说毛主席每个夜晚都在工作,很辛苦。)

小结:是的,我们的毛主席就是这样工作的,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他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忘我地工作。

联系生活说话:你能用上“每当……就”说一句话吗?

预设1:每当见到这口井,我们就想起了挖井人。

预设2:每当妈妈累的时候,我就给妈妈捶背。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第一句可以用平静讲述的口吻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第二句“每当……就……"一句前后关联紧密,暗示了毛主席每晚都坚持工作,朗读时要一气呵成,引出下文。

四、指导书写

过渡:读完了文章,我们要一起学写优美的汉字。

1.师:请同学们观察“楼、代”这2个汉字,说说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2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2.师:如果想把它们写好,需要注意什么?

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占格大小及笔画的穿插。

教师指导书写:

楼:左窄右宽,“木"的捺变点,“米”撇伸向“木"侧,“女”的撇点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代:左窄右宽。“亻”撇画长短、斜度适中,竖画正直。“弋"横画宜短,斜钩弯斜自然,点画位置恰当。整体布局宽松。

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练写这2个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4.作品展示,集中讲评。

5.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取长补短,再进行一遍临写。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穿、视、利、路”4个生字。

2.理解“寒冬腊月"凝视”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一、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当时毛主席的住所,感受到了毛主席为革命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而且天天如此。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八角楼,看看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二、再读课文,深入感知

过渡:“每当夜幕降临时,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毛主席会在灯下做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毛主席是怎么工作的?

1.自由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四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毛主席在灯下写文章。)

2.学习第1句话:“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1)理解“寒冬腊月"的意思。(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冬天最冷的时候)

(2)引导想象:是的,这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候,人们应该穿什么衣服?在这样一个寒冷刺骨的深夜,毛主席在干什么?(他在写文章,在忘我地工作。)

(3)结合插图读句子:毛主席穿着单军衣,为了抗寒,他还披着一条薄毯子,再结合“寒冬腊月”,说明了什么?(说明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活条件很艰苦。)

师总结:天气如此寒冷,毛主席穿得如此单薄。他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忘我地工作,他的心中没有自己,只想着祖国和人民,只想着中国的革命事业,这多么令人敬佩啊!

朗读指导:这句话中,“寒冬腊月、单军衣、薄毯子、竹椅"这些词语把当时的艰苦条件具体化了,朗读时可略作强调,以表现主席在艰苦年代的工作环境。“穿着、披着、坐在”连续动作构筑了一幅整体的画面,朗读时要语气连贯。

3.学习第2、3句话:“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1)这两句话分别是什么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毛主席右手握着笔,在干什么?(写文章)他为什么要拨灯芯?(出示油灯照片)(当时条件艰苦,大家都用油灯照明,油灯发出类似蜡烛的微光,毛主席将灯芯拨一下,火焰能更亮一些。)

(3)“凝视”是什么意思?(集中注意力看)

思考:毛主席在凝视着什么?(星星之火)

(4)“星星之火"是什么意思?(一点点小火星,在这里指清油灯的亮光。)

(5)毛主席凝视着“星星之火”,他陷入了沉思。什么是沉思?(专心地想,想得很深,想得时间很长)毛主席在沉思些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所了解到的时代背景自由讨论)

预设:毛主席深沉的目光大概透过了茫茫寒夜,想到灯可以拨亮,人民群众掌握了革命道理,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革命的力量也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燎原之势,锐不可当。

(6)你还能从哪里看出毛主席陷入沉思?(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察觉"是什么意思?(发觉、感觉)

小结:在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薄的军衣,他本想披着薄毯子抵御寒冷,可是当他望着灯光考虑到革命时,竟连毯子掉下来也没有察觉到。毛主席凝视着“星星之火”,陷入沉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像这“星星之火”,这儿的革命力量与国民党反动势力相比,是多么弱小。但“星星之火也有燎原之势”,不久,就会在整个中国燃起革命烈火,让受尽苦难的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此时此刻,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朗读指导:这是对毛主席工作状态更加细致的刻画。朗读时,主席的动作“握着笔、拨了拨"要动词轻读,再现当时的情景;主席的神态“凝视、沉思”可略作强调,“连······也······"要读连贯,以表现毛主席工作得专注、忘我。

师过渡:在这盏清油灯下,在这艰苦的歌名岁月里,毛主席这样想着、写着,他写出了怎样的文章?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4句话。

4.学习第4句话:“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1)什么样的文章可以称之为著作?(很有价值的文章)

(2)毛主席写的著作起到了什么作用?(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使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朗读指导:这是文章的结尾,讲述了毛主席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写下了多少指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光辉著作。语言充满赞叹,朗读时,边读边想象毛主席深夜工作时忘我的状态,可以重读“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胜利"等词语,以突出毛主席的伟大贡献。

小结:黑暗的旧中国,犹如寒冬腊月的深夜,而毛主席以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写下了许多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光辉著作。同学们,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更应该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学习中,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三、指导书写

1.师:出示生字“穿、视、利、路”,说说发现了什么?

预设:除了穿是上下结构,其他3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2.教师指导书写:

穿:上点居中,撇点位置恰当。“牙"上横宜短;斜撇在撇折和竖钩相交处起笔,竖钩要正。

视:左窄右宽。“礻”竖对上点,直而正。“见"框形宽窄适中,撇从框的正中撇出,竖弯钩弯转自然,钩底要平。

利:左宽右窄,“禾”上撇短平,横短竖正。“刂"竖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距离适中。

路:左窄右宽。“”下边右竖正对“口"的中部,两竖间距适中。“各”上撇短,横撇与捺左右舒展,“口”居中。

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练写这4个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4.作品展示,集中讲评。

5.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取长补短,再进行一遍临写。

四、总结归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