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灾减灾安全教育课件第一章:防灾减灾的重要性灾害频发国家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频繁、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决定了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经济损失巨大2024年极端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影响数百万人的生产生活国家战略基础2008年汶川大地震:国家防灾减灾的转折点灾难数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受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多个亚洲国家。民族力量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十万大军迅速集结,数百万志愿者奔赴灾区,创造了抗震救灾的奇迹。制度建设第二章:常见自然灾害类型及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各类自然灾害频发。了解不同灾害的特点是做好防范的第一步。地震灾害突发性强,破坏力极大,目前仍难以准确预测。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交汇处,地震活动频繁。洪涝灾害季节性强,多发于夏季汛期,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长江、黄河流域是洪涝高发区。台风灾害风力强劲,伴随暴雨和风暴潮,破坏力强。东南沿海地区每年6-10月是台风高发期,需重点防范。山洪泥石流地震安全知识要点01震前准备固定高大家具,移除床边悬挂物,准备应急包,熟悉安全通道和避难场所位置02震时避险立即采用"蹲下-掩护-稳住"三步法,躲在坚固的桌子下或承重墙角,远离窗户和玻璃03震后撤离地震停止后迅速有序撤离至空旷安全地带,切勿使用电梯,注意余震和倒塌危险04被困自救保持冷静,保存体力,敲击管道或墙壁发出求救信号,等待专业救援洪涝灾害防范要点暴雨期间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及时了解降雨动态远离河流、沟渠、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避免在积水路段行走或驾车,防止跌入窨井不私自涉水过河,水深难测可能被洪水冲走洪水来临立即转移至安全高地或建筑物高层来不及转移时寻找漂浮物作为救生工具及时拨打110或119报警求助保持通讯畅通,向外界传递位置信息防汛安全注意事项雷电防护雷雨天气远离大树、高塔、金属物品等易遭雷击的地方,不在空旷地使用手机室内安全关闭门窗,拔掉电器插头,避免使用固定电话,防止雷电通过线路进入室内设施检查暴雨后学校、社区应进行全面安全排查,检查建筑物、围墙等设施,防止倒塌事故根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每年因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占自然灾害总数的60%以上。做好防汛工作,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及早防范,科学应对。城市内涝、山洪暴发往往只在瞬间,留给我们的反应时间极为有限,因此必须在平时就做好充分准备。防汛减灾,人人有责面对洪涝灾害,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第一责任人,掌握基本的防汛知识和自救技能。第三章:应急自救与互救技能灾害发生时,专业救援力量往往需要时间才能到达。学习应急自救与互救技能,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识别避难场所提前了解社区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避难场所位置、标识和逃生路线。每个家庭成员都应熟悉至少两条逃生路径。应急包准备家庭应急包"五要素":饮用水(每人每天3升)、保质期长的食品、常用药品和急救用品、手电筒等工具、身份证件复印件。急救技能学习心肺复苏(CPR)、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基本急救技能。灾害发生后的"黄金72小时"内,这些技能至关重要。山洪泥石流应急措施预警信号识别暴雨过后,如果听到山谷传来轰鸣声,看到溪水突然断流或暴涨,发现山体出现裂缝,这些都是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征兆。正确逃生方向遇到山洪泥石流,要立即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侧山坡跑,千万不要顺沟向下或向上跑。向高处转移时,要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严禁涉水穿越不要试图涉水或徒步穿越泥石流区域,泥石流流速可达每秒20-40米,人根本无法逃脱。发现险情立即拨打119或110报警求助。火灾逃生技巧第一时间发现发现火情立即启动火灾报警器或大声呼喊,通知其他人员,同时拨打119报警低姿态撤离采用低姿态或匍匐前进,因为有毒烟雾集中在上层,贴近地面空气相对清洁防护呼吸道用湿毛巾折叠后捂住口鼻,可以过滤部分有毒气体和烟尘,保护呼吸道安全通道逃生选择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撤离,严禁使用电梯,因为火灾时电梯可能断电生命第一:如果火势过大无法逃离,应退入房间关闭房门,用湿布塞住门缝,在窗口挥动鲜艳衣物求救,等待消防人员救援。科学自救,生命延续掌握科学的自救互救知识,在危机时刻能够冷静应对,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第四章:典型灾害案例分析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灾害概况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极端特大暴雨,其中郑州市在7月20日16-17时一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突破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此次灾害造成郑州市区严重内涝,地铁5号线被淹,多条隧道积水,大量车辆被困,全省共有398人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200多亿元。暴露的问题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无法应对极端降雨应急预警发布不够及时,部分区域预警信息覆盖不足地下空间防洪措施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部分市民防灾意识淡薄,未能及时避险改进措施完善气象预警机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排水能力,建立"海绵城市",增强城市韧性。2010年玉树地震救援回顾12010年4月14日7:49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230分钟内武警、消防等救援力量迅速集结,展开搜救行动324小时内十万救援大军抵达灾区,空中和地面救援全面展开472小时黄金期成功救出数千名被困群众,创造多个生命奇迹经验总结:玉树地震救援中,物资前置和定期应急演练显著提升了救援效率。社区"第一响应人"在专业救援力量到达前,利用简单工具成功救出大量被困人员,发挥了关键作用。这充分证明了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第五章:家庭与社区防灾准备防灾减灾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每个家庭都应该做好充分准备。一个准备充分的家庭,在灾害来临时能够大大提高生存几率。📋制定应急预案家庭成员共同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紧急情况下的避难路线、集合点和联系方式。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如何关闭家中的水、电、气阀门。🎒配备应急包准备至少能维持72小时的应急物资:饮用水、食品、急救药品、手电筒、电池、收音机、哨子、现金、重要文件复印件等。每半年检查更新一次。🏃参与演练定期参加社区组织的防灾演练,学习基本救援技能。家庭内部也应定期进行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演练,确保每个成员都熟悉应急流程。社区防灾减灾机制建设隐患排查体系建立灾害隐患排查和分级管控体系,定期对社区内的老旧建筑、危险边坡、排水设施等进行安全检查,建立台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第一响应人"培训在社区培养一批"第一响应人",他们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能够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自救互救,引导居民安全撤离,为专业救援力量争取时间。定期演练制度每年至少组织两次综合应急演练,涵盖地震、火灾、洪涝等多种灾害场景。通过实战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高居民的应急反应能力。社区力量:研究表明,社区应急能力强的地区,灾害损失可降低30-50%。防灾减灾日活动意义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技能培训推广避灾自救技能,让更多人掌握应急知识社会动员促进政府、社区、家庭三方联动防灾体系建设减少损失提高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每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各地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这不仅是对汶川地震遇难同胞的纪念,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安全的承诺。从娃娃抓起,筑牢安全防线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从小培养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于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具有深远意义。第六章:气象灾害预警与响应气象预警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及时准确地接收和理解预警信息,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灾害损失。🔵蓝色预警一般性灾害,注意防范,关注天气变化🟡黄色预警较重灾害,加强防范,做好应急准备🟠橙色预警严重灾害,高度警惕,启动应急响应🔴红色预警特别严重灾害,立即行动,紧急避险获取权威信息渠道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和"中国天气"APP各地气象台发布的预警短信和应急广播官方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公告社区应急管理部门的通知重要提醒:不要轻信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和网络谣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或延误避险时机。地质灾害风险区识别高风险区域特征山体坡度大于30度的陡坡地带有滑坡、崩塌历史记录的区域岩层破碎、土质松散的地段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山谷出口、沟口扇形地带地下水活动强烈的区域安全防范措施严禁在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建房或长期停留。如果发现山体出现裂缝、鼓包,泉水突然干涸或异常涌出,地面明显变形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数据统计:我国地质灾害高发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地带,涉及28个省份,威胁约1亿人口安全。防灾减灾科技应用卫星遥感监测利用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实时监测灾害动态,提供高精度数据支持,实现灾害早期预警大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历史灾害数据,预测灾害发生趋势,优化应急资源配置智能预警系统手机预警APP、应急广播等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及时覆盖到每一个人社交媒体传播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助力灾害信息快速传播,实现政府、专业机构与公众的实时互动灾后心理疏导与社会支持心理创伤识别灾害幸存者常见的心理反应包括:持续的恐惧、焦虑和不安全感反复出现创伤性事件的闪回失眠、噩梦、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社交回避易怒、自责、对未来感到绝望这些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典型表现,需要及时关注和专业干预。心理援助措施组建专业心理救援队伍,提供一对一心理辅导建立灾后心理援助热线,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开展团体心理治疗活动,促进情感交流为特殊群体(儿童、老人)提供针对性支持建立长期跟踪机制,关注心理康复进展社区支持网络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社会捐赠等形式的社区支持,能够帮助灾民重建信心,促进灾后社会和谐稳定。携手共渡难关重建美好家园灾难无情人有情,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第七章: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核心内容01预防与应急准备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监测预警系统、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储备制度02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预警措施03应急处置与救援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04事后恢复与重建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供心理援助此外,《防震减灾法》《防洪法》《气象法》等专项法律法规,以及各地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防灾减灾的法律保障体系。国家防灾减灾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国防灾减灾工作,各级政府承担属地管理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个人防灾减灾责任防灾减灾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增强安全意识主动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常见灾害的特点和防范措施,关注气象预警和政府公告,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积极参与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防灾演练和培训活动,向家人朋友传播安全理念,带动身边人共同提高防灾意识📋遵守安全规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在危险区域建房居住,不违规使用易燃易爆物品,配合应急管理部门开展工作🤝履行社会义务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灾害发生时服从统一指挥,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协助救援,传递正能量防灾减灾未来展望🏙️智慧防灾推动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建设智慧应急平台,实现灾害智能预警、精准调度和高效救援。🌐国际合作加强与联合国减灾署、邻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分享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韧性城市建设具有抵御灾害、快速恢复能力的韧性城市,完善城市防洪排涝系统,提升建筑物抗震标准,培养全民防灾文化。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现代化,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互动环节:防灾知识小测试让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检验一下自己掌握的防灾减灾知识吧!1地震时正确的避险动作是什么?A.立即跑到室外B.躲在桌子底下C.站在窗边观察D.乘坐电梯下楼正确答案:B地震时应采取"蹲下-掩护-稳住",躲在坚固的桌子下或承重墙角。2暴雨洪水时应避免哪些行为?A.转移到高处B.涉水过河C.关注预警信息D.拨打报警电话正确答案:B洪水时严禁涉水,水深难测且流速快,极易发生危险。3家庭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用房装房合同范本
- 诚信伴我成长(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三下学期教育主题班会
- 街道摆摊租赁合同范本
- 美国特种工程合同范本
- 5 风儿轻轻吹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银行合同补充协议模板
- 维修质保金扣款协议书
- 物业房屋修理合同范本
- 运输车队合伙合同范本
- 火车静态标识合同范本
- 水处理生产工(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高考英语新课标II卷讲评课件
- 2025江苏省数据集团第二批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二保焊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 ISO9001-2026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讲解、运用、推行培训教材
- 2025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事业单位秋季引才19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电影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 血液透析专科护士进修汇报
- 光伏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标准格式
- 水稳拌合站拆除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广西现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