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7.220.01CCSY55团体标准T/CSSS****-20**中国中老年人群运动中心血管风险评价指南AssessmentofcardiovascularriskduringexerciseguidelinesforChinesemiddle-agedandelderlypeople(文件类型:草案)20**20**-**-**发布20**-**-**实施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发布中国中老年人群运动中心血管风险评价指南范围本文件提出了运动中的心血管风险评价指标,建立了运动中的心血管风险预测公式。本文件适用于未患心血管疾病40-70岁中老年人群运动中的心血管风险评价,可为社区健身指导员、健身教练、个体及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院校全民健身科研人员等人员使用。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前置运动风险评价preliminaryexerciseriskassessment运动前通过收集相关指标对被评价者的运动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运动中心血管风险程度评价cardiovascularriskassessmentduringexercise前置评价得出该名被评价者存在运动中心血管风险的可能,进一步收集相关指标进行风险程度评价的过程。腰臀比waisthiprate;WHR腰围与臀围的比值。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简称体质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体脂百分比percentageofbodyfat;PBF指将脂肪含量用其占总体重的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心脏每次搏动射血产生的沿大动脉壁传播的压力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踝部动脉压与肱动脉压之间的比值。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高压当人的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上升,心脏收缩的中期,动脉内压力最高时血液对血管内壁的压力。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低压当人的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颈动脉中层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CIMT颈动脉内膜管腔面与外膜分界面之间的距离。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心脏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日常体力活动总量physicalactivity;PA任何由骨骼肌收缩引起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运动,可以分为工作,家务,体育运动,娱乐活动等。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WHR:腰臀比(WaistHipRate)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PBF:体脂百分比(PercentageofBodyFat)PWV:脉搏波传导速度 (PulseWaveVelocity)ABI: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SBP: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D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CIMT:颈动脉中层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EF: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PA:日常体力活动总量(PhysicalActivity)HR:心率(HeartRate)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H:乳酸脱氢酶(LacticDehydrogenase)LDH1: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ateDehydrogenaseIsoenzyme1)评价程序第一步:对即将运动健身的中老年人(40-70岁)进行生理指标测试,主要包含腰臀比、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比、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中层厚度、射血分数、日常体力活动总量、心率,测试方法见附录A。第二步:被测人群分为40-55岁人群和56-70岁人群,根据第一步测得的生理指标进行对应人群的前置运动风险评价,可参考附录B,以此判断被评价者在运动中是否会出现心血管风险。第三步:对于40-55岁人群中前置风险评价为有风险的,根据已测指标参照附录C,可预测在运动中发生心血管风险的程度等级。对于40-55岁人群中前置风险评价为无风险的,如其愿意了解具体的风险程度,根据已测指标参照附录B,可预测在运动中发生心血管风险的程度等级。对于56-70岁人群中前置风险评价为有风险的,为其测试生化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参照附录B,预测在运动中发生心血管风险的程度等级。对于56-70岁人群中前置风险评价为无风险的,如其愿意了解具体的风险程度,为其测试生化指标乳酸脱氢酶,参照附录B,预测在运动中发生心血管风险的程度等级。为被测试者的健身运动提供科学依据和健康指导。评价流程见图1。图1评价流程数据收集生理指标生理指标包括:腰臀比、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比、脉搏波传导速度(左右)、踝臂指数(左右)、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中层厚度、射血分数、日常体力活动总量、心率、血压。被评价者须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测试。生化指标生化指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乳酸脱氢酶。被评价者须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血的采集,并进行生化指标的测试。风险评价40岁-55岁人群前置运动风险评价根据40-55岁被测人群测得的各项生理指标,参照公式(B.1)和公式(B.2),可判断被评价者在运动中是否会出现心血管风险。如果未出现风险概率值较大,则该被评价者在运动中不会出现运动中心血管风险;如果出现风险概率值较大,则该被评价者在运动中会出现运动中心血管风险。被评价者在运动中出现心血管风险严重程度要进行运动中风险评价。运动中风险程度评价前置评价有风险人群风险程度评价如果前置风险评价结果为会出现风险,根据被测指标参照公式(B.3)可预测运动中发生心血管风险的严重程度。前置评价无风险人群风险程度评价如果前置风险评价结果为不会出现风险,根据被测人需要,参照公式(B.4)可预测运动中发生心血管风险的严重程度。56岁-70岁人群前置运动风险评价根据56-70岁被测人群测得的各项生理指标,参照公式(B.5)和公式(B.6),可判断被评价者在运动中是否会出现心血管风险。如果未出现风险概率值较大,则该受试者在运动中不会出现运动中心血管风险;如果出现风险概率值较大,则该受试者在运动中会出现运动中心血管风险。被评价者在运动中出现心血管风险严重程度要进行运动中风险评价。运动中风险评价前置评价有风险人群风险程度评价如果前置风险评价结果为会出现风险,需对被测人进行生化指标测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根据被测指标参照公式(B.7)可预测运动中发生心血管风险的严重程度。前置评价无风险人群风险程度评价如果前置风险评价结果为不会出现风险,根据被测人需要,对被测人进行生化指标测试(乳酸脱氢酶)。参照公式(B.8)可预测运动中发生心血管风险的严重程度。运动中风险程度参考等级根据运动中风险评价指标,参照附录C,可得运动中心电图ST段下压值。根据运动中心电图ST段下压值的大小预测发生心血管风险的程度。运动中心电图ST段下压值<0.1,为低风险;0.1≤运动中心电图ST段下压值<0.15,为中风险;0.15≤运动中心电图ST段下压值<0.2,为高风险;0.2≤运动中心电图ST段下压值,为严重风险。
(规范性)各指标测量方法A.1生理指标A.1.1身高A.1.1.1测试仪器:采用身高测试仪进行测试。A.1.1.2测试要求及方法:测量身高时要求受试者脱掉鞋袜后站在身高测试仪上,足跟并拢并紧靠身高尺,脚尖呈45度与仪器上的脚印贴合,身体垂直于地面,双眼平视前方。A.1.2体重A.1.2.1测试仪器:采用体重测试仪进行测试。A.1.2.2测试要求及方法:测量体重时要求受试者取下身上携带的物品,身着轻薄衣物站在体制那个测试仪上。A.1.3身体成分A.1.3.1测试仪器:采用身体成分分析仪器进行测试。A.1.3.2测试要求及方法:测试前用湿纸巾擦拭电极,要求受试者摘掉身上的金属物品,脱掉鞋袜,测试时脚跟与脚跟部电极齐平,双手握住手柄并将大拇指粘在椭圆形电极上,双臂伸直自然下垂具体身体约一拳距离。A.1.4腰围A.1.4.1测试仪器:采用量尺进行测量。A.1.4.2测试要求及方法:要求受试者自然站立,在髂前上棘和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处测量腰围,要求受试者身着轻薄衣物,不要刻意吸气收腹。测量三次取平均值。A.1.5臀围A.1.5.1测试仪器:采用量尺进行测量。A.1.5.2测试要求及方法:要求受试者自然站立,在耻骨联合和臀大肌最凸位处测量受试者的臀围。测量三次取平均值。A.1.6血压A.1.6.1测试仪器:采用电子血压计进行测试。A.1.6.2测试要求及测试方法:测试受试者右臂肱动脉血压,要求受试者在穿着轻薄衣物,若穿着较厚的衣物应将后衣物去掉,露出上臂。测试时要求手臂位置与心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A.1.7PWV与ABI测试仪器及方法A.1.7.1测试仪器:采用血管硬度测试仪进行测试。A.1.7.2测试要求及方法: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平躺于测试床上,处于仰卧位。将测试袖套分别套于受试者的右臂肱动脉与右脚踝动脉处,输入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腰臀围等信息后自动加压进行测试。A.1.8EF测试仪器及方法A.1.8.1测试仪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测试。A.1.8.2测试要求及方法:要求受试者配合体位测试,常选用左侧卧位。A.1.9CIMT测试仪器及方法A.1.9.1测试仪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测试。A.1.9.2测试要求及方法:对颈总动脉及其近段进行检查,要求受试者配合体位测试,常选用仰卧。A.2生化指标A.2.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2.1.1测试要求及方法要求受试者空腹12小时以上,于测试当日8点抽取空腹静脉血3ml,放入促凝管中静置40分钟-1小时后,放入离心机中离心,3000转/分钟,15分钟。离心结束后采用移液枪分离血清,放入1mltube管中,保存在-40℃保存待测。LDL-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测试。A.2.1.2测试仪器与试剂盒试剂盒:LDL-cElisa试剂盒;移液器:20-200ul移液枪;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培养箱;洗板机;酶标仪;离心机:微量高速离心机;冷冻离心机: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摇床:上海赫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HT-111B摇床;电子天平:电子分析天平;搅拌器:恒温磁力搅拌器。A.2.2乳酸脱氢酶A.2.2.1测试要求及方法:与血脂四项采用相同的测试要求和测试方法。A.2.2.2测试仪器与试剂盒:试剂盒:LDH和LDH1Elisa试剂盒;测试仪器:测试心肌酶系钟采用的测试仪器,例如移液器、电热恒温培养箱、洗板机、酶标仪、离心机、冷冻离心机、恒温摇床、电子天平、搅拌器等均与测试血脂四项采用相同测试仪器。备注:测试方法中所用仪器均为推荐仪器,具体测量中选用同标准的仪器即可。
(规范性)风险评价公式B.140岁-55岁人群B.1.1前置运动风险评价公式Y0=360.964X1-4.272X2+1.742X3-0.026X4-0.012X5+51.37X6+109.507X7+0.186X8+0.138X9+45.196X10+1.089X11+0.445*10-3X12-270.677……………(B.1)Y1=361.076X1-4.505X2+1.703X3-0.015X4-0.023X5+55.088X6+109.194X7+0.243X8+0.117X9+41.661X10+1.132X11+0.527*10-3X12-274.769……………(B.2)式中:Y0——未出现风险概率值;Y1——出现风险概率值;X1——测得WHR的值;X2——测得BMI的值;X3——测得PBF的值;X4——测得右侧PWV的值;X5——测得左侧PWV的值;X6——测得右侧ABI的值;X7——测得左侧ABI的值;X8——测得SBP的值;X9——测得DBP的值;X10——测得CIMT的值;X11——测得EF的值;X12——测得PA的值。B.1.2前置评价有风险人群运动中风险程度评价公式Y=-0.174X1-0.15X2-0.002X3+0.278……………(B.3)式中:Y——运动中心电图ST段下压值;X1——测得CIMT的值;X2——测得WHR的值;X3——测得SBP的值。B.1.3前置评价无风险人群运动中风险程度评价公式Y=-0.151X1+0.001X2-0.04……………(B.4)式中:Y——运动中心电图ST段下压值;X1——测得CIMT的值;X2——测得EF的值。B.256岁-70岁人群前置运动风险评价B.2.1前置运动风险评价公式Y0=187.942X1-0.808X2+1.022X3-0.046X4+0.043X5+49.671X6+115.869X7+0.621X8-0.236X9+28.594X10+0.561X11+0.382*10-3X12-244.312……………(B.5)Y1=189.477X1-0.81X2+1.029X3-0.043X4+0.040X5+55.901X6+112.624X7+0.657X8-0.279X9+28.756X10+0.554X11+0.415*10-3X12-251.151……………(B.6)式中:Y0——未出现风险概率值;Y1——出现风险概率值。X1——测得WHR的值;X2——测得BMI的值;X3——测得PBF的值;X4——测得右侧PWV的值;X5——测得左侧PWV的值;X6——测得右侧ABI的值;X7——测得左侧ABI的值;X8——测得SBP的值;X9——测得DBP的值;X10——测得CIMT的值;X11——测得EF的值;X12——测得PA的值。B.2.2前置评价有风险人群运动中风险程度评价公式Y=-0.05X1+0.2*10-5X2-0.54*10-4X3-0.022……………(B.7)式中:Y——运动中心电图ST段下压值;X1——测得LDL-c的值;X2——测得PA的值;X3——测得左右侧PWV均值。B.2.3前置评价无风险人群运动中风险程度评价公式Y=-0.001X1-0.301*10-3X2+0.007……………(B.8)式中:Y——运动中心电图ST段下压值;X1——测得PBF的值;X2——测得LDH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团体标准《中国中老年人群运动中心血管风险评价指南》编制说明工作简况任务来源本标准的研究制定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人体运动促进健康个性化精准指导方案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8YFC2000600)。《中国中老年人群运动中心血管风险评价指南》由北京体育大学提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归口,标准起草单位是北京体育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市海淀区太极拳协会、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运动中的心血管风险评价指南》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2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定计划中列入学会团体标准制定计划,项目编号为CSSS-2022-009。起草人员及其所在单位起草人员苏浩,所在单位为北京体育大学;起草人员陈功,所在单位为北京大学;起草人员王雁元,所在单位为北京市海淀区太极拳协会;起草人员戴京晞,所在单位为北京市海淀区太极拳协会;起草人员钟代笛,所在单位为重庆大学;起草人员曹晓丹,所在单位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主要工作过程1、本标准理论基础于2018年开始研究,由北京体育大学组织本指南的编写工作,完成文献综述及背景调查,完成《运动中心血管风险测试与评价指南》初稿,形成基本结论,为本指南建立运动中的心血管风险预测公式提供理论基础。北京大学及北京市海淀区太极拳协会为本指南基础实验阶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验支持。2、2021年开始标准草案预研,于2021年12月完成草案的初稿(工作组讨论稿),2022年1月起草小组在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钟代笛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多次认真的编辑核对,完善工作组讨论稿。3、2020年2月25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组织起草小组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标准草案(工作组讨论稿)研讨会。会议上起草小组对标准草案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研讨,根据讨论意见对草案再次进行修改完善,主要补充了评价方法及评估流程。4、2022年3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组织起草小组及专家研讨会,起草小组根据专家意见增加对评价结果的风险程度判断标准。2022年5月,再次组织研讨会,提出样本扩大化,验证标准的评价方法及结果的准确性,建议标准内不包含公式。起草小组积极推广该标准在北京市海淀区太极拳协会、北京市海淀区自行车运动协会等单位实施,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对本指南的可操作性进行验证,增加结果可信度,最终完成标准立项申请和标准草案。5、2022年6月10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组织起草小组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形式进行立项评审,本标准成功立项,根据专家意见,明确本标准为指南类型,完善规范性附录及能源动词修改。6、2022年9月,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善标准语言修改及格式修改后,形成―征求意见稿,于2022年10月发文至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向全体委员及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主要针对社区健身指导员、健身教练、个体及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院校全民健身科研人员,公开征求反馈意见。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近年来,由运动引发的猝死事件层出不穷,减少猝死事件的发生是当前保障体育运动安全性的重要一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全民健康”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要加强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健康管理,开展运动中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价是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关于运动风险评估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并且对于运动健身的风险评估、监控与指导方案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制定本标准,帮助社区健身指导员、健身教练、个体及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院校全民健身科研人员等人员在为未患心血管疾病的40-70岁中老年人群做运动指导时对运动中的心血管风险进行评价,对运动中发生心血管风险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编制原则、标准主要技术要求的依据(包括验证报告、统计数据等)及理由编制原则本标准的制定贯彻了国家标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有关规定。标准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技术要求的依据(包括验证报告、统计数据等)1、主要内容标准起草小组在对40-70岁人群进行数据采集,使用典型性相关分析(CanonicalCorrelationAnalysis),对运动中心电图ST段下压值和运动前后各生理生化指标及其变化进行相关分析;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MultipleRegressionAnalysis),建立45-55岁人群和56-65岁人群运动中心血管风险预测公式;最后通过外部样本回代,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consistencytest)对建立的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效果进行检验。从而构建预测中国中老年人群在运动中发生心血管风险的评价方法。2、主要技术要求的依据(1)技术路线本指南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过程见图1。图1技术路线图(2)研究对象采集对象为从事教师、程序员、服务行业等45-55岁人群80人,其中女性51人,男性29人;56-65岁人群126人,其中女性64人,男性84人;所有受试者均无心血管、肺脏和(或)代谢疾病。受试者基本状况如表1所示。表1本研究受试者基本情况一览表年龄段n身高(cm)体重(kg)腰臀比BMI安静SBP(mmHg)安静DBP(mmHg)45-5580162.66±8.2967.00±11.770.85±0.0625.17±3.32124.9876.2356-65126164.59±8.4368.534±10.680.873±0.06525.22±2.78133.5979.1(3)测试方法共分为2个阶段:基础测试阶段和运动测试阶段基础测试阶段:受试者进行运动前安静状态下进行身体形态、心血管机能、身体成分的测量和抽取静脉血以测量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生理指标包括BMI、体脂百分比(PercentageofBodyFat,PBF)、心率(HeartRate,HR)、血压(BloodPressure,BP)、PWV、ABI、EF、CIMT;生化指标包括血总胆固醇(Totalblood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乳酸脱氢酶(LacticDehydrogenase,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ateDehydrogenaseIsoenzyme1,LDH1)、肌钙蛋白I(TroponinI,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收集受试者运动前各项指标的基础值,便于进行运动后各项指标差异性的比较以及进行运动中ST段下压值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运动测试阶段:受试者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同时测试运动时各级负荷的心率、血压并询问RPE,测试摄氧量,进行心电监护并记录每位受试者运动过程中ST段变化幅度及其数值,并判断其是否出现运动中心电图异常情况,判断标准为运动中心电图ST段下压值是否≥0.1MV,并持续超过一分钟。(4)运动测试阶段递增负荷方案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测试。根据ACSM测试手册第八版,0W时静坐三分钟,之后以25W为起始负荷,蹬骑2分钟;之后每级递增25W,每级持续蹬骑2分钟。至200W结束,恢复期3分钟。(无论在任何负荷等级停止均需要转至恢复期)要求受试者在蹬骑是保持在60转/分钟。表2递增负荷安排表级数负荷(W)持续时间(min)0031252250237524100251252615027175282002恢复阶段03(5)运动测试终止标准为了确保受试者在运动时的安全,避免危险发生,以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第八版)运动终止标准,制定以下运动终止标准,受试者出现其中一项且发生不适则应停止运动,标准如下:ST或QRS波改变,如ST段下降(≥0.1mv或向下坡度倾斜)或出现明显的轴移;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下降>10mmHg,不伴随其他缺血表现;运动时出现高血压反应(收缩压>250mmHg和/或舒张压>115mmHg);运动时,RPE>17;运动时出现持续加剧的胸痛;出现疲劳、呼吸短促、哮喘、腿抽筋或间歇性跛行;出现心律不齐,不包括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包括多发性室性早搏、三联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缓慢性心律失常。(6)数据统计分析和预测公式构建本研究使用MicrosoftExcel2016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计算分析。利用SPSS24.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测试结果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第一步,使用SPSS中的贝叶斯判别分析(BayesianDiscriminantAnalysis)分别根据反映身体形态、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动脉硬化程度、血管堵塞情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心脏泵血机能的生理指标构建两个针对45-55岁人群与56-65岁人群的前置运动风险判别公式,此公式最终输入结果为两分类变量即是否出现运动风险,此公式为运动风险预测模型的第一步,目的为判断其是否会出现运动中心血管风险。第二步,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中层干部考核方案(2025 修订版)
- 就业协议电子版
- 高中语文老师的反思总结
- 科技环境设施设计
- 2024年传染病防治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2年云南省昭通地区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典
- 2025年博物馆讲解员招聘笔试高频错题及答案
- 消防知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车辆伤害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 2025-203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方向规划分析报告
- 急性左心衰竭
- 党务基础知识培训测试题库含答案
- 司法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范本
- 春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 【初中语文】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GB/T 41304.5-2025知识管理方法和工具第5部分:组织知识管理成熟度评估
- 2025年国家电投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课件
- JJG 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
- GB/T 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