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 548-2018 绿色食品 菜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4201∕T 548-2018 绿色食品 菜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4201∕T 548-2018 绿色食品 菜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4201∕T 548-2018 绿色食品 菜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4201∕T 548-2018 绿色食品 菜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B23

DB420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548—2018

绿色食品菜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2018-08-28发布2018-09-28实施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201/T548-2018

前言

本规范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武汉市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世真华龙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龙钲、朱伯华、钱运国、周国林、朱瑶、张凯、李洪瑜、郑彬、吕慧芳、

夏德斌、田仕本、雷加坤。

I

DB4201/T548-2018

绿色食品菜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菜用大豆(Glycinemax(L.)Merr.)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备耕、

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包装与运输、田园清洁及生产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武汉地区A级绿色食品菜用大豆的生产,长江流域其它地区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743绿色食品绿叶类蔬菜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菜用大豆

又称毛豆,是指以青荚中幼嫩豆粒作为蔬菜的专用大豆,即在籽粒鼓满期至初熟期之间收获的青

荚大豆。

3.2

早熟品种

从出苗至商品菜用大豆上市生育期在70d以内的品种。

3.3

中熟品种

从出苗至商品菜用大豆上市生育期在70d~100d的品种。

3.4

晚熟品种

从出苗至商品菜用大豆上市生育期在100d以上的品种。

1

DB4201/T548-2018

4产地环境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5品种选择

5.1根据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选用适宜于本地种植的品种。

5.2早春保护地栽培,选择耐寒性强、株型紧凑、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

5.3春季地膜覆盖栽培和春夏露地栽培,选用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商品性佳的中熟品种。

5.4秋季露地栽培,选用耐热、抗病、产量高的晚熟品种。

6备耕

6.1田块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方便、2a以上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

6.2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细耙,精细整地。深耕土壤25cm~30cm,耕耙质量应达到土壤疏松、散碎、

细匀。

6.3平衡施肥

6.3.1播种前结合整地,施足基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6.3.2每667m2基施商品有机肥100kg~200kg或农家肥2000kg~3000kg、配方肥

(N-P2O5-K2O=13-22-10或相近配方)40kg~60kg。

6.4土壤处理

6.4.1土壤处理药剂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6.4.2在作畦前,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250g兑水稀释后,拌土30kg,均匀撒施地面,防治

金针虫、蝼蛄、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

6.5作畦

按150cm~160cm包沟起畦,沟宽20cm,畦高20cm~25cm,畦面呈龟背形。

6.6整(建)棚盖膜

早春保护地栽培,可采用大棚、中棚、小拱棚等设施。在播种前15d,整(建)棚盖膜。覆膜要达

到膜面平整、清洁、完好、四周严密。

7播种

7.1用种量与种子处理

A

7.1.1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2规定。种子处理药剂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2

DB4201/T548-2018

7.1.2根据品种不同,每667m2用种量5kg~8kg,播种前用98%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g拌种。

7.2播种期

7.2.1采用保护地栽培时,当棚内土层5cm深处地温12℃以上时,选冷尾暖头抢晴播种。

7.2.2大(中)棚+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适宜播种期为2月上中旬;大(中、小拱)棚+地膜覆盖栽

培,适宜播种期为2月中下旬至3月初;地膜覆盖栽培,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旬至4月初;露地栽培,

早中熟品种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旬至6月,晚熟品种适宜播种期为6月上旬。

7.3播种密度

早熟品种行距30cm~40cm,株距15cm~20cm,每667m2留苗2万株左右。中晚熟品种行距

30cm~40cm、株距20cm~25cm,每667m2留苗1.3万~1.6万株。

7.4播种方式

采取直播,每穴播种2粒~3粒,播种深度以3cm为宜。

7.5喷施除草剂

7.5.1除草剂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7.5.2播种后畦面均匀喷施90%乙草胺乳油1000倍液等芽前除草剂。

7.6覆膜扣棚

在喷施除草剂后,即用微膜覆盖整个畦面。覆膜时做到膜紧膜平,紧贴垄面,用土将膜边压严,畦

面每隔2m用土块压住。然后覆盖棚膜,将棚膜两边封严,两头扣实,以利保温。

8田间管理

8.1破膜放苗

当幼苗子叶顶土后,气温稳定在15℃~18℃时,应及时破膜出苗,并用细土将苗孔四周的膜压紧

压严。

8.2间苗补苗

齐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定苗时每穴留2株壮苗,疏除多余的小苗、弱苗、病苗等。

8.3温度管理

8.3.1棚栽菜用大豆出苗后,晴天适当降温炼苗,棚温控制在白天23℃~25℃,夜间17℃~23℃,

相对湿度75%左右。随着幼苗的生长发育,大棚(中棚、小拱棚)要逐渐延长通风时间,加大通风量。

8.3.2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3月中旬前,大棚内小拱棚日揭夜盖,晴天中午打开

两头棚门通风。3月下旬气温上升,视天气情况,逐渐拆除大棚内的小拱棚,打开大棚两头棚门通风,

然后每隔10m左右开一个通风口,若无强冷空气,夜间可不关闭通风口。4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8℃

度以上时,大棚两边边膜揭开。

8.3.3采用大(中、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3月中旬前,以揭开棚两头通风为主。3月下旬

气温上升,视天气情况,除两头通风外,每隔10m左右开一个通风口,若无强冷空气,夜间可不关闭

通风口。4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大(中)棚两边边膜揭开,小拱棚揭掉棚膜。

3

DB4201/T548-2018

8.4肥料管理

8.4.1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8.4.2保护地栽培的早熟菜用大豆,营养生长较旺,如基肥量足,则前期不必追肥。如果生长不良,

视苗情每667m2追施配方肥(N-P2O-K2O=13-22-10或相近配方)5kg~8kg。

8.4.3露地栽培的中晚熟菜用大豆,前期可视苗情追肥2次~3次。2片真叶时,每667m2施尿素

10kg。出苗15d~20d,每667m2施配方肥(N-P2O-K2O=13-22-10或相近配方)15kg~25kg,并

结合清沟培土4cm~5cm。

8.4.4施追肥的重点是在开花结荚期。现蕾期,667m2施配方肥(N-P2O-K2O=13-22-10或相近配方)

10kg。初花期,视植株长势,追施尿素1次~2次,每次每667m2用量5kg,撒施在作物周围。结

荚鼓粒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0.5%尿素50kg,喷施2次。

8.5水分管理

8.5.1灌溉水质符合NY/T391的规定。

8.5.2幼苗期宜保持较低的土壤湿度。开花结荚期需水量增加,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灌水,以保持土

壤潮湿,忌土壤过干过湿。

8.6植株调控

中晚熟品种,视苗期生长情况,于现蕾期至初花期,每667m2用15%多效唑50g兑水40kg,或用

25%助壮素10ml~20ml兑水50kg,叶面喷施1次~2次。

8.7病虫害防治

8.7.1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

为辅的原则。

8.7.2主要病虫害

菜用大豆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害虫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

烟粉虱、蚜虫、小地老虎等。

8.7.3防治方法

8.7.3.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轮作换茬,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肥水等措施。及早发现中心病株,发现后立

即拔除并用塑料袋装好带出,远离田间深埋处理。

8.7.3.2物理防治

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杀烟粉虱、有翅蚜,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等鳞翅目成虫,利用性诱剂诱杀防治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等鳞翅目成虫,人工捕捉害虫,降低害虫基数。

8.7.3.3生物防治

使用天然除虫菊素防治豆蚜,BT制剂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等鳞翅目幼虫。使用寡雄腐

霉菌、氧化还原电解水防治霜霉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等。

4

DB4201/T548-2018

8.7.3.4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严格执行NY/T393的规定。菜用大豆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见附录A。

9采收、包装、运输

9.1产品质量、标签、包装、运输等均应符合NY/T749的规定。

9.2采收

菜用大豆以食用鲜豆荚为主,当进入鼓粒期,豆荚饱满度达80%,色泽鲜绿时,可根据市场行情和

加工要求,陆续采收。采收宜在早晨或傍晚温度较低时进行,可全株1次采收完,也可分2次~3次采

收。收后置于阴凉处,即时上市。

9.3包装和标志

产品收获后,迅速挑选出病豆荚、虫蛀豆荚、瘪粒豆荚等,按品种、规格分别做好标签,包装销售。

9.4运输

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无杂物,包装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接触污染物,远途调运中应注意

防水、防晒、通风、降温,以保持菜用大豆新鲜。

10田园清洁

采收后,整理好棚膜,清除地膜、植株残体及杂草等,及时清洁田园。

11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档案,对品种、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其它田间管理措施及产品去向等进行记载。

生产档案应有专人专管,保存期不少于3a。

B

5

DB4201/T548-2018

C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菜用大豆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表A.1给出了菜用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

表A.1菜用大豆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防控时用药间

防治对象发生规律农药名称使用方法使用次数备注

间隔期(d)

菜用大豆上发生较普遍的一种真菌性叶部病害,此病全生育期都可发生,80%代森锰锌可湿性

800倍液喷雾防治

可侵害叶、荚和豆粒。成株期染病,初在叶正面出现圆形至不规则形,粉剂

边缘不明显的褪绿斑点,后变黄褐色;随病情发展,病斑背面产生灰白发病初

霜霉病霉层;发病后期,病斑汇成大的斑块,造成叶片坏死干枯,还可为害豆期喷药37

600~800倍液喷雾

荚和籽粒,被害豆荚外部无病征,但内部及籽粒上黏附一层很厚的黄白防治。72.2%霜霉威水剂

防治

色粉末,被害籽粒发白而无光泽,轻而小。天气凉爽,湿度越高,发病

越重。

15%三唑酮可湿性粉600~1000倍液喷

主要发生在结荚中后期,一般发生在植株中下部叶片。初期在叶片上产发病初

剂雾防治

白粉病生近圆形粉状白霉,后融合成粉状斑,严重时布满全叶。植株生长不良,期喷药2~37

80%代森锰锌可湿性

抗病力弱容易发病,干湿交替更利于该病扩展。防治。800倍液喷雾防治

粉剂

80%代森锰锌可湿性

800倍液喷雾防治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两面均可发病,一般情况下,叶片背面粉剂

发病初

病斑多于叶片正面。发病时先在叶背散生近白色小凸起,后发展为黄褐36%甲基硫菌灵悬浮

锈病期喷药500倍液喷雾防治2~310

色隆起的小疱斑,在生有疱斑的叶正面产生褪绿斑,严重时病斑相连,剂

防治。

叶片枯黄脱落。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发病重。15%三唑酮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喷

剂雾防治

主要发生在菜用大豆根部,幼苗或成株均可染病。初期茎基部或胚根表

皮出现淡红褐色不规则小斑,后变红褐色凹陷坏死斑,绕根茎扩展,致70%甲基硫菌灵可湿

发病初

根腐病根皮枯死,受害株根系不发达,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叶色淡绿,性粉剂1000倍液淋根2~37

期淋根。

分枝、结荚明显减少。连作地,土质黏重、偏酸,氮肥施用过多,磷、

钾肥施用不足,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地下害虫发生重的田块发病重。

6

DB4201/T548-2018

表A.1菜用大豆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续)

用药间

防治对象发生规律防控时间农药名称使用方法使用次数备注

隔期(d)

3500~4500倍液对低龄幼虫可采

15%茚虫威悬浮剂

喷雾防治用人工捕捉;由

以幼虫为害叶片和豆荚,低龄幼虫取食叶肉,仅留表皮,高龄幼幼虫3龄前0.5%甲氨基阿维菌素乳1500倍液喷雾防于该虫在夜间活

斜纹夜蛾2~37

虫则扩散危害,将叶片吃成缺刻或仅留叶脉。喷药防治。油治动危害,药剂防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5000倍液喷雾防治应在16:00以

剂治后进行。

1000倍液喷雾防

5%氟铃脲乳油

低龄幼虫吐丝将叶子卷起包住虫体,并在其内取食叶肉,高龄幼卵孵化盛期治

甜菜夜蛾2~37

虫将叶片取食成缺刻状。常和斜纹夜蛾混发。喷药防治。1000倍液喷雾防

50%氯氰菊酯乳油

寡食性害虫,寄主为豆科植物,是武汉地区菜用大豆的主要害虫,初荚期,田

3500倍液液喷雾

豆荚螟8月~10月为发生盛期。主要以幼虫在豆荚内蛀食豆粒,被害籽间蛀荚率达15%茚虫威悬浮剂27

防治

粒轻则缺刻,重则蛀空,被害荚还充满虫粪,变褐以致霉烂。6%~7%。

作物收获后及时

1500倍液喷雾防

清除残留植株和

生活周期有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态,成虫有趋嫩产卵特性,主治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田间杂草,集中

要集中在下部。以成虫或幼虫在寄主的叶背群集吸食汁液,传播零星发生时3000倍液喷雾防

烟粉虱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37~10烧毁,减少虫源;

病毒病,并产生蜜露造成煤污病流行。作物受害后,叶片变黄,开始防控。治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用10号机油涂刷

植株生长衰弱,造成减产。1000~1500倍液

黄色板诱杀成

喷雾防治

虫。

成蚜或幼蚜集中在植株的顶叶和嫩叶背面、嫩茎、嫩荚上刺吸汁2000倍液喷雾防

在点片发生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