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836-2024 牧草地建植与利用技术规程_第1页
DB34∕T 4836-2024 牧草地建植与利用技术规程_第2页
DB34∕T 4836-2024 牧草地建植与利用技术规程_第3页
DB34∕T 4836-2024 牧草地建植与利用技术规程_第4页
DB34∕T 4836-2024 牧草地建植与利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40

CCSB61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836—2024

牧草地建植与利用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establishmentandutilizationofcultivatedpasture

2024-07-30发布2024-08-30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483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安徽源能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铜

陵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服务中心、旌德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莉、杨彬、卢亚洲、范萍萍、张和芳、方国跃、杨烈、邱孝青、王芳权、陈

永山、孙雷鹏、梅泽军。

I

DB34/T4836—2024

牧草地建植与利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安徽地区牧草地建植和利用的播前准备、播种、栽培管理、放牧利用、刈割利用、干

草调制、青贮利用等相关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安徽地区牧草地的建植和利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930(所有部分)草种子检验规程

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6142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NY/T635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

NY/T1237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

NY/T1343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

NY/T2767牧草病害调查与防治技术规程

NY/T29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NY/T2994苜蓿草田主要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DB34/T4127天然牧草地改良与利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牧草地cultivatedgrassland

选择适宜的草种通过人工措施而建植或改良的草地。

3.2

混播mixture

在同一地块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3.3

合理载畜量carryingcapacity

指在一定的面积和时期内,以适度放牧(或割草)利用并维持草地可持续生产的前提下,满足家畜

正常生长、繁殖、生产需要,所能承载的家畜的头数。

3.4

草地利用率utilizationgrateofrangeland

草地利用率是放牧适度时,家畜采食的牧草占某地段牧草总产量的百比分。

1

DB34/T4836—2024

3.5

干草hay

天然或人工牧草刈割后,经自然晾晒或人工方法脱水干燥后达到贮存要求的饲草。

3.6

青贮ensile

将青绿饲草经切短、压实等处理,置于密封的青贮设施设备中,在厌氧环境下,利用乳酸菌发酵产

酸的抑菌特性,使青绿饲料能够长期保存的饲草加工方法。

4播前准备

4.1地段选择

割草型牧草地应选择交通便利、地势相对平缓开阔、便于机械作业、土壤深厚的地块。交通不便、

坡度大、土壤瘠薄的草地可建设放牧型牧草地。

4.2草种选择

4.2.1放牧型牧草地草种可选用狗牙根、结缕草、宽叶雀稗、牛鞭草(春播)、鸭茅、苇状羊茅、白

三叶、红三叶(秋播)等混播,并适当补播胡枝子、多花木兰、草木樨等灌木。

4.2.2割草型牧草地可单播一年生黑麦草、苕子、紫云英、金花菜、小黑麦、大麦或青贮玉米、甜高

粱、高丹草、苏丹草等一年生牧草进行轮作;也可单播或混播紫花苜蓿、菊苣、红三叶、白三叶、狗牙

根、象草、杂交狼尾草等多年生草种。

4.3土壤测试

建植前按照NY/T2911对土壤氮、磷、钾及有关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试。

4.4围栏建设

倡导在放牧型牧草地上建设围栏。围栏建设可在地段选择后进行,也可在播种后进行,围栏建设应

符合NY/T1237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的规定。

4.5土壤处理

4.5.1耕前土壤及表面处理

安徽多数地区不须处理。牧草适宜的土壤pH值为6.5~7.0,皖北个别地区碱性土壤,可施石膏、

磷石膏、明矾、绿矾、硫磺粉改良;长江以南个别红壤酸性强,可施石灰改良。

4.5.2基肥及耕作

4.5.2.1基肥

在耕作前或耕作过程中,有条件的应施基肥,有机肥20000kg/hm2~30000kg/hm2,或根据土壤测

试结果施用复合肥。

4.5.2.2常规耕作

割草型牧草地以耕地或中低产田以及草地中土壤深厚、交通便利区域为宜,实施常规耕作。要求土

块细碎,地面平整。

2

DB34/T4836—2024

4.5.2.3免耕或少耕

放牧型牧草地主要免耕或少耕处理。在土层较薄、坡度较大、天然草被茂盛,用除草剂连续处理2

次~3次,待枯死的草已处于半分解状态时,可用免耕机播种或直接播种后覆土。

4.6材料的准备和处理

4.6.1播种材料的准备

种子质量符合GB/T2930(所有部分)牧草种子检验规程、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等国家质量标准,无性繁殖材料要求健壮、无病、芽饱满,就近供种。并遵循如

下原则:牧草形态(上繁与下繁、宽叶与窄叶、深根系与浅根系)上的互补,生长特性的互补,营养互补,

豆科与禾本科,对光、温、水、肥的要求各异。

4.6.2播种量

常用牧草参考播种量见附录A

4.6.3种子处理

豆科牧草的硬实种子,应进行磨破种皮、变温浸泡和硫酸浸润等处理,具体要求如下:

a)磨破种皮:豆科种子拌上粗砂,然后用石碾碾压,或用碾米机、脱粒机、专用硬实擦伤机等

擦伤种皮;

b)酸处理:可用浓度95%以上的浓硫酸湿润种皮5分钟~1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并晾干;

c)温水浸泡:豆科牧草种子5干克,加温水7.5千克~10千克,浸泡12小时~16小时,

其间换水1次~2次;或用80℃的温水浸种2分钟~3分钟,都可打破硬实;

d)禾本科牧草种子,应晒种处理、热温处理或沙藏处理,促进萌发;

e)晒种:种子摊开放在阳光下曝晒2天~4天,每天翻动3天~4次,可以促进种子的后熟,

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

f)禾本科牧草种子每千克加水5千克~7.5千克,温水浸种1天~2天,其间换水1次~2

次或3次~4次。浸种后放在阴凉处晾种待表皮风干即可播种。如土壤干早,则不宜浸种。

5播种

5.1播种期选择

安徽省冷季型草可在水稻、玉米收获后立即播种,或在9月底至11月初播种。暖季型以3月中

下旬至5月中下旬或小麦、油菜收获后播种为宜。

5.2播种方式

5.2.1放牧型牧草地以混播建植为主,禾本科和豆科牧草2~3种按一定比例合理搭配进行播种,禾

本科与豆科的比例为7:3。光热和水肥条件好的地段建设刈草型牧草地。

5.2.2机械操作一般采用条播,人工播种可采用穴播和撒播。撒种时拌细沙或土,有利于撒种均匀。

尽量选择条播,效果较好。

5.3覆盖与镇压

5.3.1播种后要覆土,覆土深度见附录A。种子特别细小时,为避免覆土过深,一般采用耱地覆土。

3

DB34/T4836—2024

5.3.2牧草播后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种子吸水发芽。

6栽培管理

6.1间苗与定苗

高大割草型饲草地在保证合理密植所规定的株数基础上,去弱留壮。第一次间苗应在第一片真叶出

现时进行。定苗,即最后一次间苗,不得晚于6片叶子。对缺苗率超过10%的地方,应及时移栽或补

播。

6.2除杂

苗期根据田间杂草危害程度,适时除杂。

6.3追肥

在3片~4片叶时要及时追苗肥,一般追施尿素75kg/hm2~300kg/hm2。在每次利用后都要追肥,

追肥的种类和数量要根据土壤分析和牧草生长发育情况确定。一般禾本科草地以氮肥为主,豆科草地以

磷钾肥为主,混播草地以复合肥为主,施用氮肥应避开豆科牧草快速生长期,可参照NY/T2911测土

配方施肥技术规程进行追肥管理。

6.4灌溉

6.4.1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牧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确定草地是否需要灌溉,需灌溉的草种,在无灌

溉条件的地方不宜栽培用于放牧草地。

6.4.2安徽省割草型牧草地在播种期以及春旱、伏旱、冬旱期间宜灌溉。

6.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按照NY/T2767牧草病害调查与防治技术规程和NY/T2994苜蓿草田

主要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的要求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7放牧利用

7.1禾本科牧草进入拔节期、豆科牧草进入分枝期即可进行放牧利用。放牧利用要根据牧草长势和草

地面积制定好科学的放牧时间及放牧周期,确定合理的放牧强度及放牧频率,做到不早牧,结实期间休

牧。

7.2确定草地载畜量:草地载畜量根据牧草产量和牲畜采食量的测定计算,参照NY/T635天然草地

合理载畜量的计算方法。

7.3放牧强度:根据草地面积、牧草产量及牲畜采食量来决定放牧的头数和时间,参照DB34/T4127

天然牧草地改良与利用技术规程执行。

7.4放牧时期:春季放牧最佳时期,禾本科草地为牧草拔节期;以豆科为主或多品种混播的草地,为

牧草侧枝生长期。结束放牧时期,9月份新建的混播草地建议当年休牧。老草地11月上旬至次年2月

中旬前停牧。

7.5划区轮牧:根据草地生产力和放牧畜群需要,将放牧地划分为若干个小区,规定每个分区的放牧

日期,然后按计划分区顺序放牧,并在放牧日程上规定放牧周期和放牧次数。划区轮牧应符合NY/T1343

的规定。

4

DB34/T4836—2024

8刈割利用

禾本科牧草首次刈割第三叶片长齐第四叶片开始生长时,多年生牧草及一年生黑麦草可多次刈割,

一年生禾本科牧草是拔节―孕穗期,豆科牧草为初花期。最后一次刈割不能超过11月中旬。雨前不宜刈

割。一般中等高度牧草留茬5cm~10cm左右,高大草本留茬10cm~20cm左右。

9干草调制

9.1安徽省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牧草收获时期常多雨,青干草调制应避开降雨并快速干燥、储藏。

9.2收割:避开阴天和雨天,选择3天~5天连续晴天刈割。

9.3干燥:将饲草通过自然干燥法、人工干燥法将含水量控制在17%以下。

9.4贮藏:草料贮备库要求地势高、平坦、干燥、排水良好,距离畜舍近。堆垛时干草和棚顶或库顶

应保持一定距离,有利于通风散热。贮藏的青干草应注意防水、防潮、防霉、防火、人为破坏以及老鼠

类动物的破坏和污染。

9.5利用:青干草的利用应按照“先旧草后新草,先粗草后细草,旧草粗草喂大畜,新草细草喂小畜、

改良畜、良种畜和母畜;嫩草喂仔畜,剩下粗草秆喂大畜”的原则进行合理利用。青干草在饲喂前必须

进行切碎,可与其它草料搭配饲喂牲畜。

10青贮利用

10.1刈割:禾本科牧草最适刈割期在抽穗期,豆科牧草最适刈割期在初花期。籽粒饲草作物全株青贮,

最适适宜收割期为蜡熟初期。

10.2水分:禾本科青贮原料的适宜含水量为65%~75%,豆科为60%~70%。半干青贮主要用于豆科牧

草,含水量45%~60%。

10.3切(揉)碎:茎秆细软的饲草,如黑麦草、宽叶雀稗、苜蓿等,切段适宜长度为2cm~4cm。

茎秆粗硬的饲草,如皇竹草等,切段长度以1cm~2cm为宜。

10.4装填压实:装填持续的时间不应过长,容量不大的最好当天完成,一般2天~5天装完。

10.5密封:青贮原料装填压实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薄膜,膜上覆土20cm,使青贮原料与外界空气隔

绝,促进乳酸发酵,防止雨水进入。

10.6取用:应在青贮40天以后进行,取出的料须在当天用完,防止二次发酵后变质。取用时减少与

空气的接触面,取完料后及时覆盖,防止霉变,发霉变质的青贮料应及时剔除。

5

DB34/T4836—2024

附录A

(资料性)

安徽省牧草地建植播种量及覆土深度

见表A.1。

表A.1安徽省牧草地建植播种量及覆土深度

编播种量最适

中文名学名覆土深度cm最适用范围

号kg/667m2播期

1燕麦Avenasativa5~73~5秋全省,单播,割草型

2大麦Hordeumvulgare4~73~5秋全省,单播,割草型

3黑麦Secalecereale5~73~5秋全省,单播,割草型

4小黑麦TriticaleWittmack6~93~5秋全省,单播,割草型

5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1.5~20.5~1.5秋全省,单播,割草型

全省,单播或混播,放牧或割

6狗牙根Cynodondactylon0.5~0.70.5~1春

7鸭茅Dactylisglomerata0.7~1.30.5~1秋全省,林下最宜,混播

8墨西哥玉米Zeamexicana.1.2~1.53~4春全省,单播,割草型

9苇状羊茅Festucaarundinacea1~1.21~2秋全省,混播,放牧型

10紫羊茅Festucarubra1.5~31~2秋全省,混播,放牧型

11苦荬菜Ixerispolycephala0.5~0.81~2春全省,单播,割草型

12菊苣Cichorumintybus0.2~0.31~2春全省,单播,割草型

13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1.5~2.51~2秋全省,单播,割草型

14多年生黑麦Loliumperenne0.8~11~2秋淮河以北,混播,放牧型

全省,皖北最宜,单播或混播,

15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1~1.51.5~2秋

割草型

16白花草木樨Melilotusalbus0.5~11.5~2春全省,混播,放牧型

Melilotus

17黄花草木樨0.5~11.5~2春全省,混播,放牧型

officihalis

18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12~3春全省,混播,放牧型

19巴哈雀稗Paspalumnotatum0.5~11~2春淮河以南,混播,放牧型

Paspalum

20宽叶雀稗0.5~11~2春淮河以南,混播,放牧型

wettsteinii

Amaranthuscaudatu

21籽粒苋0.8~12~3春全省,单播,割草型

sL.

22甜高粱Sorghumbicolor0.8~1.23~5春全省,单播,割草型

23苏丹草Sorghumsudanense2~2.53~5春全省,单播,割草型

Sorghumbicolor

24高丹草1~23~5春全省,单播,割草型

×S.sudanense

淮河以南,单播或混播,割草

25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0.6~0.80.5~1秋

或放牧型

全省,单播或混播,割草或放

26白三叶Trifoliumrepens0.3~0.50.5~1秋

牧型

27毛苕子Viciavillosa2~2.52~4秋全省可用

28广布野豌豆Viciacracca2~2.52~4秋全省可用

29救荒野豌豆Viciasativ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