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语文2025年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高中高一语文2025年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高中高一语文2025年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高中高一语文2025年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高中高一语文2025年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高一语文2025年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在城市一隅,老槐树下的那家小面馆依旧飘着热气腾腾的白汽。面馆的主人姓李,大家都叫他老李。老李的面馆开了二十多年,店面不大,甚至有些破旧,但总是座无虚席。他做的只是最普通的中式面条,但那汤头,那面条,却有着一种让人上瘾的魅力。老李的手艺是祖传的。他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去早市采购最新鲜的食材。回来后,就开始忙活。洗面、和面、揉面、拉面,一套流程下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力气。特别是拉面,讲究“三提、四抖、五放”,手腕要稳,力量要匀,才能拉出又长又宽、根根分明的面条。老李每天要拉上万根面条,胳膊经常酸痛,但他从未抱怨过。面馆的生意一直很好,除了附近的居民,还有许多老顾客会专门跑来吃他的面。有人问老李为什么面做得这么好,他总是笑着说:“没什么秘诀,就是用心做,用最好的料,把每一碗面都做好。”他的脸上总是带着一种平和的笑容,仿佛世间一切纷扰都与他不相关。近年来,城市里兴起了很多新式快餐店,口味新奇,价格便宜,分流了不少顾客。老李的面馆生意也受到了影响。他的儿子劝他:“爸,咱们是不是也该换个地方,或者学学新式做法?”老李摇摇头:“不用了,我开了这么多年的面,就这么一家店,已经习惯了。味道对得起良心就好。”有人觉得老李固执,不懂得变通。但时间长了,人们发现,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老李的面馆始终坚守着那份传统的味道,坚守着那份用心的精神。他就像那棵老槐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城市的变迁,也守护着人们心中那份对家乡味道的眷恋。1.文中描写老李做面的过程,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结合全文,分析老李的人物形象。3.文章结尾处写老李像“老槐树”,并点出“守护着人们心中那份对家乡味道的眷恋”,这样写有什么深意?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选自《庄子·养生主》)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_________________(注:解,本义)(2)肩之所倚,_________________(注:倚,此处用法)(3)奏刀騞然,_________________(注:奏,此处用法)(4)未尝见全牛也,_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2)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6.文中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结合全文,说说庖丁的“道”指的是什么?这种“道”对于养生有什么启示?7.庖丁解牛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人工智能的兴起,从在线教育的兴起到远程办公的流行,数字技术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席卷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有人认为,数字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效率和便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许多工作。在线教育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远程办公让员工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工作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然而,数字技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过度依赖数字技术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社交能力下降。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病等问题。此外,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伦理和安全问题,如个人隐私泄露、网络谣言传播等。面对数字技术的双刃剑,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关键在于“扬长避短”。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丰富生活体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其负面影响,合理使用数字技术,保持身心健康,维护网络安全。数字时代,我们需要学会与数字技术和谐共处,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助手,而不是主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避免其可能带来的风险。8.文章第1段和第2段分别从哪些方面论述了数字技术的影响?9.文章第3段画横线的句子“关键在于‘扬长避短’”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0.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1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数字时代,我们需要学会与数字技术和谐共处”这句话的理解。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4题。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敲打着窗棂,也敲打在人们的心上。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雨景,思绪万千。这雨,似乎比往日更缠绵,更凄凉。它不像夏日暴雨那样狂放,也不像秋日细雨那样萧瑟,它只是静静地、不停地落下,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它的怀抱里。雨中的街道,行人稀少,车辆也放慢了脚步。只有那些坚守岗位的人,如环卫工人、快递员,依然在雨中忙碌着。我想起了小时候,雨后初晴,和小伙伴们在泥泞中追逐嬉戏的场景。那时的雨,总是带来快乐和希望。而现在,我站在窗前,看着这绵绵细雨,心中却充满了迷茫和失落。人生,不也像一场雨吗?有时晴空万里,有时乌云密布。我们无法控制雨的来临,也无法预测雨的持续时间。但我们可以像那些雨中坚守的人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去面对,去迎接挑战。雨还在下着,但我的心情却逐渐明朗起来。也许,雨过总会天晴。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阳光。12.文章第1段和第2段主要描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3.文章第3段写了“雨后初晴”的回忆,这样写对表现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14.文章结尾写道:“人生,不也像一场雨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5~17题。材料一: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他这句话强调了个体的独特性和自由意志。材料二: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这句话体现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材料三: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记录了他两年多的隐居生活,他远离尘嚣,亲近自然,试图寻找生命的真谛。试卷答案1.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李做面的熟练技艺和繁重过程,体现了他勤奋、专注的品质,为下文写他面馆生意好、坚守传统做了铺垫。2.老李是一位手艺精湛、勤奋专注、坚守传统、心平气和、有良心、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长者。从“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手腕要稳,力量要匀,才能拉出……”可见其手艺精湛、勤奋专注;从“开了二十多年……依旧飘着热气腾腾的白汽”、“味道对得起良心就好”、“不用了,我开了这么多年的面,就这么一家店,已经习惯了”可见其坚守传统、有良心、不计较个人得失;从“脸上总是带着一种平和的笑容,仿佛世间一切纷扰都与他不相关”可见其心平气和。3.将老李比作“老槐树”,形象地写出了他历经多年风雨依然坚守原地,默默奉献的特点。“老槐树”象征着扎根乡土、守护传统的精神。结尾点出他守护人们心中对家乡味道的眷恋,深化了主旨,表明老李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手艺和味道,不仅是味蕾的记忆,更是精神家园的一部分,具有永恒的价值。4.(1)分解、肢解(2)凭依、依靠(3)进出、发出(4)全、整个5.(1)手接触到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盖抵住的地方,发出“砉”的进裂声,刀发出“騞”的声音,没有一件不合乎音律。(2)依照牛的自然结构,从大的间隙处入刀,引导开的空隙处下刀,顺着牛体本来的构造(结构)来解剖。6.庖丁的“道”指的是解牛的规律、原理,即顺应自然规律,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处理问题。这种“道”对于养生启示是:要顺应自然,保养生命,就要认识和把握生命的规律,清除阻碍(病痛),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活得长久。7.蕴含着顺应自然、把握规律、精于技艺、游刃有余的哲学思想。庖丁解牛的成功,在于他不是用蛮力,而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着牛的生理结构下刀,这体现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他的技艺高超到“目无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说明只有深刻理解事物的规律(道),并长期实践(技),才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这启示我们在为人处世、养生保健等方面,都要学习庖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运用智慧和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保持身心健康。8.第1段从数字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影响范围方面论述了其影响;第2段从提高效率和便利性的角度论述了其影响。9.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对数字技术积极和消极影响的阐述,引出下文关于如何应对数字技术问题的讨论。10.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通过对比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与负面影响(如在线教育与社交减少、远程办公与视力下降等),突出强调了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有利有弊,从而论证了我们需要辩证看待数字技术,并合理使用它的观点。11.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数字时代,我们既要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如获取信息、提高效率等(扬长),也要警惕并避免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如健康损害、伦理风险等(避短)。学会与数字技术和谐共处,意味着要培养媒介素养,合理规划使用时间,保持独立思考能力,保护个人隐私,将数字技术作为增强生活品质的工具,而不是被其控制或伤害。12.主要描写了雨景(声音、状态)和雨中的人物活动(稀少、坚守岗位)。作用:渲染了凄凉、宁静的氛围,为下文抒发个人情感做了铺垫,也衬托出雨中坚守岗位的人的形象。13.回忆“雨后初晴”的场景,与当下的雨景和心情形成对比,一方面使文章内容更丰富,结构更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回忆童年雨中的快乐,反衬出当前内心的迷茫失落,更能引发读者共鸣,也使得结尾对人生如雨的感悟更具说服力。14.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