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答题。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稻谷金黄,果园中果实累累。②清风送爽,天空湛蓝,白云悠悠。③大雁南飞,排着整齐的队伍,鸣叫着消失在远方。④这是一幅美丽而宁静的秋日画卷,让人心旷神怡。(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湛蓝()累累()心旷神怡()(填“yí”或“yì”)(2)从第①句到第④句,描绘了秋天哪些方面的景象?(2分)(3)第③句中加点的“整齐”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纠正(jiū)强悍(qiáng)气氛(fēn)强颜欢笑(qiǎng)B.玷污(diàn)潜移默化(qián)好高骛远(wù)惟妙惟肖(xiào)C.谴责(jiàn)惩罚(chéng)惊慌失措(cuò)毫不犹豫(háo)D.调剂(tiáo)脊梁(jǐ)惟妙惟肖(xiāo)再接再厉(lì)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C.他的演讲精彩极了,赢得了在场的所有人的一致称赞。D.是否坚持体育锻炼,是能否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关键。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其中6句作答,若全做,则按前6句计分)(6分)(1),自缘身在最高层。(2),病树前头万木春。(3)海内存知己,。(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5),不亦乐乎?(6),化作春泥更护花。5.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6~10题。【文章】《那道照亮夜行的光》①傍晚,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夜幕已经降临,路灯昏黄,将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孤独地贴在身后。街道两旁的树木沉默地站立着,偶尔传来几声虫鸣,更显得四周一片寂静。那段时间,我正经历着考试失利的挫败感,心里沉甸甸的,像压着一块巨石。②正当我低着头,漫无目的地走着时,一阵微弱但清晰的琴声飘入了我的耳朵。我循着声音望去,发现在不远处的一处巷口,昏暗的灯光下,坐着一位老者。他是一位盲人,头发花白,衣着朴素,但手中那把旧得有些掉漆的吉他却显得格外醒目。他微微低着头,手指在琴弦上灵活地移动,时而轻柔,时而激昂。虽然看不清他的表情,但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他的音乐。③琴声像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拂过我的心弦。它不像城市里的流行音乐那样喧嚣热闹,却有着一种沉静而深邃的力量。我驻足聆听,忘记了周围的寂静,也忘记了心里的失落。那旋律时而像山涧的清泉,叮咚作响,洗涤着我的疲惫;时而像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指引着方向,带来希望。我仿佛看到,黑暗中,那琴声化作一道微光,虽然不耀眼,却能穿透黑暗,带来温暖和力量。④不知不觉,我已听了很久。老者似乎感觉到了我的注视,抬起头,冲我露出一个淳朴的微笑,然后继续弹奏起来。他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他的心灵一定能感受到这音乐的魅力,感受到这世界的美好。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道照亮人心的光。⑤那晚的琴声,我一直记在心里。它让我明白,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一束光能够穿透阴霾,带来希望和温暖。那道光,或许是一道照亮前路的灯塔,或许是一句鼓励的话语,或许就是像这位盲老人一样,在平凡中坚持热爱,用生命散发的光芒。从那以后,每当我感到迷茫和失落时,我总会想起那晚的琴声,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6.文章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8.文章第③段中,作者将琴声比作“山涧的清泉”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9.第④段中,老者“冲我露出一个淳朴的微笑”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什么?(3分)1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那道照亮夜行的光”的理解。(4分)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诗歌】《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2.诗中“涨秋池”的“涨”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1)月色入户()(2)念无与为乐者()(3)相与步于中庭()(4)盖竹柏影也()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5.苏轼在文中提到“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合全文,说说你如何理解苏轼在文中流露的情感?(4分)四、写作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在不同的人之间建立联系,与家人相处,与朋友交往,与老师沟通,与陌生人互动……每一次的连接,都可能带来新的体验,新的收获,也可能伴随着挑战和考验。请以“连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连接”外)。(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试卷答案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1)湛(zhàn)累(lěi)心旷神怡(yí)(2)描绘了田野、果园的秋景,清风送爽的天空景象,以及大雁南飞的动态景象。(3)“整齐”形象地写出了大雁飞行时的队形非常有秩序,体现了自然景物的和谐美。2.B解析思路:A项“强悍”的“悍”应读hàn;“强颜欢笑”的“强”应读qiǎng。C项“谴责”的“谴”应读qiǎn。D项“惟妙惟肖”的“肖”应读xiào。B项注音全部正确。3.C解析思路:A项属于“成分赘余”,可删去“通过”或“使”。B项属于“不合逻辑”,可将“不再”改为“再次”。D项属于“两面对一面”,可将“是否坚持”改为“坚持”或删去“是否”。4.(1)不畏浮云遮望眼(2)沉舟侧畔千帆过(3)天涯若比邻(4)慈母手中线(5)学而时习之(6)落红不是无情物5.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命运,愿意像春泥一样,化作养分,滋养和培育新事物的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解析思路: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落花凋零后,化作春天的泥土,滋养新的花朵),并将其引申到诗人自身的境遇和情怀上,强调其虽身退但仍心系国家、乐于奉献的精神。二、现代文阅读6.运用了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作用:渲染了夜晚街道的寂静、昏暗的氛围,烘托了“我”当时孤独、失落的心情,为下文写老者弹琴这一意外之喜做了铺垫。解析思路:分析第①段中描写的具体景物(路灯、影子、树木、虫鸣)及其状态,判断属于环境描写;分析“我”的动作(低着头、漫无目的地走着、驻足聆听),判断属于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思考这些描写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氛围,以及这种氛围与“我”当时的心情、以及后续情节的关系。7.通过对老者外貌(头发花白、衣着朴素)、乐器(旧吉他)、动作(低着头、手指灵活移动)和神情(专注)的细致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热爱音乐、专注于自己事业的平凡而伟大(或坚韧、乐观)的老人形象,为下文写琴声的魅力做了铺垫。解析思路:分析第②段中作者观察到的老者的具体细节(外貌、衣着、乐器、动作、神情),思考这些细节共同塑造了老者怎样的形象特点;分析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通常是为了引出下文,或者为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做铺垫。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琴声比作“山涧的清泉”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琴声的清澈、悠扬以及带来的美好感受,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更能体会到琴声带给“我”的洗涤和指引。解析思路:识别第③段中的比喻句;分析本体(琴声)和喻体(清泉、星辰)之间的相似点(清澈、悠扬、带来美好感受、指引方向);思考这样比喻的作用,主要是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生动化,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9.表达了老者对“我”的关注,以及他善良、淳朴、乐观的性格。也表现了老者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他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内心世界是丰富和美好的。解析思路:分析老者看到“我”注视他时的反应(露出微笑),思考这微笑可能传达出的情感(友好、欢迎、认可);结合文章对老者整体形象的描述(盲人、专注弹琴、热爱音乐),推断出他性格中的善良、淳朴和乐观品质。10.这道照亮夜行的光,既指老者弹奏的琴声,也指老者本人。琴声像微光一样,虽然不耀眼,但却能穿透“我”心中的黑暗(挫败感),带来温暖、希望和力量,指引“我”走出困境。老者本人,以其对音乐的热爱和坚持,以及他身上散发出的乐观、坚韧的人生态度,也像一道光,照亮了“我”的心,给予“我”鼓励和启示。解析思路:理解标题“那道照亮夜行的光”的字面意思(在夜间行走时提供光亮的道路);联系文章内容,思考什么具体事物或人物可以被理解为“光”;分析这个“光”具有怎样的特质(微弱但清晰、温暖、带来希望、指引方向);分析这个“光”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驱散失落、带来力量、获得启示)。三、古诗文阅读11.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妻子(或友人)的深切愁绪,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盼。解析思路:分析诗歌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表达的情感(对归期的不确定和愁绪,夜雨环境的烘托);分析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的愿望(对未来与亲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向往)。12.“涨”字用得非常传神,既写出了巴山连日下雨,池水不断上涨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因雨而滞留不归,心情也像池水一样日益沉重(或:内心充满的愁绪像涨起的秋池一样难以排遣)。解析思路:分析“涨秋池”在诗句中的意思(池水因下雨而上涨);思考这个字用得“妙”在哪里,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写景的准确性、生动性(写出了雨水多、时间久);二是情景交融(将景物的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联系起来)。13.(1)入(2)思念,惦记(3)一起,一同(4)大概是,原来是14.庭院地面像一潭积水一样澄澈明亮,水中水草(或: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解析思路:逐字逐句翻译句子,注意特殊句式(如“积水空明”是比喻,“盖……也”是判断句)和重点词语(如“空明”、“藻荇”、“盖”)。确保翻译流畅,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并准确传达原文意思。15.苏轼在文中虽然描绘了月夜庭中的美景,但内心却因被贬而感到孤独。他寻找张怀民并非纯粹为了赏景,而是“念无与为乐者”。虽然他们在月下漫步,欣赏到了“积水空明”的奇景,但最后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