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_第1页
装配式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_第2页
装配式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_第3页
装配式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_第4页
装配式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以其绿色环保、工期可控、质量稳定等优势,成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核心方向。施工工艺流程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直接决定项目的建造效率与工程品质。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系统梳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从前期筹备到成品交付的全流程要点,为从业者提供实操指引。一、前期筹备:筑牢施工基础装配式施工的高效推进,依赖于技术、现场、资源三方面的前置准备,三者需形成闭环管理。1.技术准备:精准规划施工逻辑图纸深化设计:结合构件生产、运输、吊装需求,优化构件拆分方案(如预制墙板的接缝宽度、预留孔洞定位),明确节点连接方式(套筒灌浆、浆锚搭接等),输出可指导生产的深化图纸。专项方案编制:编制吊装方案(含设备选型、吊点验算)、灌浆作业方案(含材料配比、施工流程)、质量控制方案(含检测标准、验收节点),并通过专家论证。2.现场准备:打造高效作业环境场地规划:按“生产—运输—吊装”动线划分构件堆放区(采用100mm厚木方支垫,离地≥100mm)、吊装作业区(塔吊覆盖半径内无障碍物)、临时加工区(钢筋、灌浆料制备),道路硬化承载力≥20t/m²。设备调试:塔吊、汽车吊等起重设备进场后,完成荷载试验(空载、额定荷载、110%超载试验),检查钢丝绳、吊钩等关键部件;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完成校准,精度满足±3mm要求。3.资源准备:保障供应链稳定构件生产计划:联合构件厂制定生产排期,确保“现场吊装进度=构件供应速度”,避免积压或断供。生产前需对模具、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进行进场检验(如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材料储备:灌浆料、密封胶、止水条等辅材按“每施工段用量×1.2”储备,避免因材料短缺停工;起重吊具(如专用吊梁、卸扣)需提前报验,确保安全系数≥6。二、预制构件生产:严控出厂品质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零件”,生产环节需以“毫米级精度”为目标,贯穿模具、钢筋、混凝土、养护四大关键工序。1.模具制作:精度决定构件质量采用钢模或铝合金模,模具尺寸偏差≤2mm,拼缝处粘贴止水胶条(防止漏浆)。脱模剂选用水性环保型,涂刷均匀(厚度≤0.1mm),避免影响混凝土粘结力。2.钢筋加工与安装:数字化管控精度钢筋采用数控弯箍机加工,尺寸偏差≤1mm;预埋件(如套筒、吊环)通过工装定位,位置偏差≤3mm,焊接强度需满足抗拉试验要求(破坏荷载≥设计值的1.1倍)。钢筋骨架入模后,采用塑料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墙板≥15mm,楼板≥20mm),避免露筋。3.混凝土浇筑:兼顾工作性与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满足“坍落度180±20mm、扩展度≥500mm”的工作性要求,同时7d强度≥75%设计强度(保障脱模效率)。浇筑采用“分层下料(每层≤500mm)+插入式振捣(间距≤300mm)”工艺,振捣至表面泛浆无气泡,避免漏振导致蜂窝麻面。4.养护与脱模:保障强度与外观采用蒸汽养护时,升温速率≤15℃/h,恒温温度≤60℃,恒温时间≥6h,降温速率≤20℃/h;自然养护需覆盖保湿,养护时间≥14d。脱模前检测混凝土强度(同条件试块≥75%设计强度),脱模采用专用夹具,避免磕碰边角(成品合格率需≥98%)。5.运输与堆放:防止构件损伤运输架设计需考虑构件受力(如墙板采用“L型”架,楼板采用“井字”架),构件与架体间垫橡胶垫(厚度≥20mm),并用绑带固定(松紧度以构件无位移为准)。堆放层数:墙板≤2层,楼板≤6层,梁≤3层,层间垫木方(与吊点位置对应),避免偏心受压。三、现场施工:核心流程的精细化管控现场施工是“理论转化为实体”的关键环节,需围绕吊装、连接、节点处理三大核心,实现“精度、安全、效率”的平衡。1.测量放线:构建三维基准网采用全站仪建立轴线控制网,标高引测至钢柱或剪力墙预埋钢板(精度±3mm),弹出构件安装控制线(如墙板边线、梁定位线)。每层施工前复核轴线、标高,偏差超过5mm时需调整(如采用灌浆料找平)。2.构件吊装:安全与精度并重设备选型:塔吊按“构件重量×1.5”选择额定起重量,汽车吊按“吊装半径×1.2”复核工况,吊具采用专用钢梁(验算抗弯强度)。吊装工艺:竖向构件(墙板、柱):吊点采用预埋吊环或螺栓,吊装时设置“斜撑+缆风绳”(斜撑角度45°~60°),垂直度偏差≤5mm/m(用2m靠尺检查)。水平构件(梁、板):采用“四点吊装”(吊点对称布置),起吊后保持水平,与支座连接时偏差≤10mm,板缝≤20mm(后续灌浆处理)。3.构件连接:保障结构整体性装配式结构的“生命线”在于连接,需根据节点形式选择工艺:套筒灌浆连接:灌浆前清理套筒(高压气枪吹净杂物、积水),检查灌浆孔/出浆孔通畅;灌浆料按“水灰比0.13~0.15”搅拌,流动度≥300mm(用跳桌试验)。灌浆顺序:从下口注浆,上口出浆后立即封堵(出浆时间≤30s),单根套筒灌浆时间≤2min,环境温度低于5℃时需加热保温(灌浆料温度≥5℃)。浆锚搭接连接:孔道清理:高压水冲洗孔道(无油污、杂物),孔壁湿润但无积水;钢筋插入孔道时,定位偏差≤5mm,采用专用夹具固定。灌浆料浇筑:从孔口注入,采用“压浆法”确保饱满(孔口溢浆后封堵),24h内不得扰动构件。焊接/螺栓连接:焊接采用CO₂气体保护焊,焊缝高度≥6mm,长度≥10d(d为钢筋直径),焊后敲除药皮,检查无气孔、咬边;螺栓拧紧力矩偏差≤±10%(用扭矩扳手检测)。4.节点处理:防水、防火、防腐防水节点:外墙板拼缝采用“止水条(膨胀率≥200%)+密封胶(延伸率≥300%)”双层防水,水平缝做“企口+排水槽”,避免雨水倒灌。防火节点:梁柱节点采用防火涂料(厚度≥25mm,耐火极限≥2h),或外包防火板(耐火极限≥3h),涂料施工前需清理基层油污。防腐节点:预埋件、螺栓采用热镀锌处理(锌层厚度≥85μm),或涂刷环氧富锌底漆(干膜厚度≥70μm),外露金属件定期检查防锈。5.装饰装修:与结构施工穿插作业水电安装:预制构件预留孔洞、管线与现场管线采用“柔性连接”(如波纹管过渡),避免刚性碰撞;卫生间降板区采用同层排水,管道接口做防水加强。墙面施工:预制墙板表面采用“薄贴法”抹灰(厚度≤5mm),或直接刮涂腻子(需先做界面处理),避免空鼓开裂。地面施工:预制楼板上做20mm厚找平层(内配钢丝网),再浇筑50mm厚细石混凝土,与楼板间刷界面剂(提高粘结力)。四、质量验收与成品保护:保障交付品质装配式建筑的“最后一公里”,需通过过程管控+成品保护,实现“零缺陷交付”。1.过程验收:分阶段把控质量隐蔽工程验收:连接节点(套筒灌浆、钢筋搭接)、预埋件、管线预埋等工序,需留存影像资料(如灌浆过程视频、钢筋定位照片),经监理签字后方可隐蔽。分项工程验收:吊装工程(垂直度、标高偏差)、灌浆工程(密实度检测,采用内窥镜或超声探伤)、防水工程(闭水试验,24h无渗漏)等,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____)验收。2.竣工验收:全流程资料闭环检测项目:构件尺寸偏差(墙板≤5mm,楼板≤3mm)、结构垂直度(≤H/1000且≤30mm)、灌浆密实度(合格率≥95%)。资料整理:构件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钢筋、混凝土、灌浆料)、施工记录(吊装、灌浆、焊接)、隐蔽验收记录等,形成可追溯的工程档案。3.成品保护:延长建筑寿命构件表面: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污染、磕碰),吊装时用橡胶垫保护边角(避免掉角)。节点部位:灌浆后24h内禁止碰撞,防水密封胶施工后7d内避免淋雨,防火涂料施工后禁止明火。结语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是“设计—生产—施工”的协同过程,需以“精度管理”为核心,贯穿从构件拆分到成品交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