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矿井测风工工艺技术规程文件名称:公司矿井测风工工艺技术规程编制部门:综合办公室编制时间:2025年类别:两级管理标准编号:审核人:版本记录:第一版批准人:一、总则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矿井的测风工作,旨在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规范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测风工艺技术规程,实现矿井风量、风速的实时监测与调整,提高矿井通风效率,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基准要求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公司安全生产要求为依据,确保规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二、技术准备
1.检测仪器与工具准备
1.1检测仪器:选用的测风仪器应具有国家计量认证,能够满足矿井通风监测要求。仪器应包括风速仪、风向仪、风压计、温度计等。
1.2工具准备:包括电缆线、连接器、扳手、螺丝刀、绝缘胶带等辅助工具,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1.3仪器校准:在使用前,应对所有检测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精度在规定范围内,校准记录应完整保存。
2.技术参数预设标准
2.1风速:根据矿井设计要求,风速应控制在2.0-3.0m/s范围内,特殊区域可适当调整。
2.2风向:矿井通风应以主风流为主,风向应保持稳定,风速和风向变化幅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3风压:矿井通风系统风压应保持平衡,避免产生过大风压差,确保通风系统稳定运行。
3.环境条件控制要求
3.1温度:检测现场温度应在-20℃至+40℃范围内,相对湿度应在20%至95%之间。
3.2噪音:检测现场噪音应控制在75dB以下,以保证检测人员安全和检测结果准确性。
3.3安全:检测现场应无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确保检测工作安全进行。
4.检测人员准备
4.1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熟悉测风仪器操作和维护。
4.2检测人员应掌握矿井通风系统基本原理,了解矿井安全生产要求。
4.3检测人员应熟悉本规程内容,确保检测工作按规范执行。
5.检测计划编制
5.1根据矿井通风需求,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明确检测时间、地点、仪器使用、人员安排等。
5.2检测计划应报上级领导审批,确保检测工作有序进行。
6.检测数据记录与分析
6.1检测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记录在检测记录表中。
6.2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三、技术操作程序
1.操作执行流程
1.1确认检测任务:根据检测计划,确认检测任务的具体内容、时间、地点和所需仪器。
1.2现场准备:到达检测现场后,检查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确认安全措施到位。
1.3仪器调试:对检测仪器进行调试,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校准仪器。
1.4数据采集:按照预定路线和点位,使用风速仪、风向仪等设备采集风速、风向数据。
1.5数据记录:将采集到的数据记录在检测记录表中,包括时间、地点、风速、风向等信息。
1.6现场检查: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查,包括风门、风窗、通风设备等,确保通风设施正常运行。
1.7数据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通风系统性能,与预设标准进行对比。
1.8报告编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制检测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1.9现场清理:检测完成后,清理现场,确保无遗留物品,恢复原状。
2.特殊工艺的技术标准
2.1对于复杂矿井或特殊区域,应制定专门的测风技术标准,包括风速、风向、风压等参数的具体要求。
2.2特殊工艺区域的检测,需采用专业的检测技术和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对于通风系统改造或施工期间,应实时监测通风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3.设备故障的排除程序
3.1故障识别:发现仪器设备故障时,立即停止检测工作,确认故障现象和原因。
3.2故障排除:根据故障现象,采取相应的排除措施,如更换电池、清理传感器、检查电路等。
3.3故障记录:详细记录故障现象、排除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3.4备用设备:备用检测设备应随时待命,以便在主设备故障时迅速替换使用。
3.5故障分析: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四、设备技术状态
1.设备运行时的技术参数标准范围
1.1风速:正常运行的通风设备,风速应稳定在2.0至3.0米/秒之间,具体数值根据矿井通风设计要求调整。
1.2风向:风向应保持稳定,变化幅度应控制在±10度以内,确保风流顺畅。
1.3风压:矿井通风系统风压应平衡,正常波动范围在±50帕斯卡(Pa)以内。
1.4温度:通风系统运行时,空气温度应保持在-20至+40摄氏度之间,避免过热或过冷。
1.5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20%至95%之间,以维持设备正常运行和人员舒适度。
2.异常波动特征
2.1风速异常:风速突然升高或降低,可能由风机故障、风门开启不当或通风系统堵塞等原因引起。
2.2风向异常:风向突变或风向不稳定,可能由通风设施损坏、风流逆行或风流短路等原因导致。
2.3风压异常:风压波动过大,可能由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通风设备故障或风流倒灌等原因造成。
2.4温度异常: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由通风不良、冷却或加热系统故障等原因引起。
3.状态检测的技术规范
3.1定期检查: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3.2检测方法:采用目测、耳听、手动操作和仪器检测等方法,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3.3数据记录:对检测到的数据应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数值和异常情况描述。
3.4分析评估: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判断设备技术状态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3.5故障处理: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停机检修、调整参数或更换零部件。
3.6维护保养:根据设备技术状态和运行时间,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五、技术测试与校准
1.技术参数检测流程
1.1确定检测点:根据矿井通风系统和测风需求,确定检测的具体点位。
1.2检测准备:准备所需的测风仪器,如风速仪、风向仪、风压计等,并确保仪器状态良好。
1.3数据采集:按照预定时间表,对各个检测点进行风速、风向、风压等参数的测量。
1.4数据记录:将采集到的数据准确无误地记录在检测记录表中,包括时间、地点、参数值等。
1.5数据审核: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6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矿井通风系统的性能。
2.校准标准
2.1校准频率:测风仪器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校准,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校准周期。
2.2校准方法:使用经国家计量认证的校准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2.3校准误差:校准后的仪器误差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通常为±1%。
3.不同检测结果的处理对策
3.1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若检测结果符合通风设计要求和行业规范,则保持通风系统现状。
3.2检测结果略高于标准:若检测结果略高于标准,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应加强监测,并考虑进行轻微调整。
3.3检测结果严重超标:若检测结果严重超标,应立即停机检查,查找原因,并进行必要的维修或改造。
3.4检测结果异常波动:若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波动,应分析波动原因,如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3.5校准不合格:若仪器校准不合格,应停止使用该仪器,进行维修或更换,直至校准合格。
3.6检测记录归档:所有检测记录和校准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后续审查和追溯。
六、技术操作姿势
1.身体姿态
1.1站立姿势:操作人员应保持身体直立,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避免长时间站立导致的疲劳。
1.2坐姿要求:在操作仪器或填写记录时,应选择舒适的椅子,保持脊柱自然弯曲,双脚平放地面。
1.3头部位置:头部应保持垂直,避免过度前倾或后仰,以减少颈部压力。
2.动作要领
2.1手臂动作:操作仪器时,手臂应自然下垂,避免长时间上举或过度伸展。
2.2腿部动作:移动时应使用脚跟先着地,逐步过渡到全脚掌,避免突然起步或停止。
2.3肩部放松:操作过程中,肩部应放松,避免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
2.4眼部调节:长时间观察仪器显示屏或记录数据时,应适时调整视线角度,避免眼睛疲劳。
3.休息安排
3.1工作间隔:每工作45分钟至1小时后,应休息5至10分钟,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缓解肌肉疲劳。
3.2休息方式:休息时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进行轻微的走动或站立休息。
3.3休息区域:休息区域应提供舒适的座椅或躺椅,以及适宜的温度和光线环境。
4.安全注意事项
4.1防止滑倒:操作人员在潮湿或光滑的地面上工作时,应穿防滑鞋,并保持地面干燥。
4.2防止扭伤: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身体平衡,避免突然扭转或过度弯曲身体。
4.3防止触电:操作电气设备时,应确保手部干燥,并穿戴绝缘手套,避免触电事故。
七、技术注意事项
1.重点关注事项
1.1安全第一:在技术操作过程中,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矿井安全规程。
1.2数据准确性: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决策失误。
1.3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检测仪器,保证其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4环境监测:密切关注矿井通风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1.5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安全事故。
2.避免的技术误区
2.1过度依赖仪器:虽然仪器在测风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操作人员不能完全依赖仪器,还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2.2忽视现场安全: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忽视现场安全,如忽视通风不良、有毒有害气体等风险。
2.3轻视数据审核:对检测数据不能简单记录,应进行仔细审核,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必须遵守的技术纪律
3.1诚实守信:在技术操作过程中,应诚实记录数据,不得篡改或伪造数据。
3.2严谨负责:对技术工作应严谨负责,不得因个人原因导致工作失误。
3.3保密意识:对矿井通风系统及测风技术信息应保密,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3.4团队协作:在技术操作过程中,应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3.5持续学习: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适应矿井通风测风工作需求。
3.6遵守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矿井通风测风工作合法合规。
八、作业收尾技术处理
1.技术数据记录要求
1.1完整性:作业结束后,所有技术数据应完整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参数值、异常情况等。
2.2准确性:记录的数据应准确无误,不得有遗漏或错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3.3及时性:数据记录应即时完成,不得拖延,以便及时分析处理。
4.4归档保存:所有技术数据应按照规定格式进行整理,并存档保存,以便日后查阅。
2.设备技术状态确认标准
1.1正常运行:设备应无异常噪音、振动,运行平稳,各项技术参数在规定范围内。
2.2安全可靠:设备应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无安全隐患。
3.3易于维护:设备结构合理,便于日常维护和保养。
4.4满足标准:设备的技术状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
3.技术资料整理规范
1.1分类整理:技术资料应按照类别进行整理,如检测报告、设备维护记录、操作规程等。
2.2编号归档:对整理好的技术资料进行编号,并按照编号顺序归档。
3.3保密管理:涉及保密的技术资料应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防止泄露。
4.4定期审查:定期对技术资料进行审查,确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九、技术故障处置
1.故障诊断方法
1.1观察法:通过肉眼观察设备外观,检查是否有损坏、磨损或异常迹象。
1.2听诊法:通过听觉判断设备运行时是否有异常噪音,如轰鸣声、摩擦声等。
1.3检查法:使用测试仪器对设备进行检测,如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的测量。
1.4对比法:将故障设备与正常设备进行对比,找出差异点。
2.排除程序
2.1初步判断:根据故障现象,初步判断故障原因,如电源问题、机械故障、电气故障等。
2.2逐步排除:按照故障原因逐步排除,先检查简单易行的可能原因。
2.3零部件替换:如果初步判断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尝试更换疑似故障的零部件。
2.4故障确认:在更换零部件后,重新测试设备,确认故障是否排除。
3.记录要求
3.1故障记录:详细记录故障现象、诊断过程、排除步骤、更换零部件等信息。
3.2维修记录:记录维修时间、维修人员、维修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痴呆症症状分析及护理建议
- 2025年福建省医疗三严三基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智能车辆控制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加油站安全教育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大班我设计的桥
- 内分泌代谢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方法指导
- 茶具的认知及使用方法
- 电视购物产品介绍
- 2025版尘肺常见症状及护理技巧
- 农林渔业发展策略研究
- 保洁管理目视化服务标准手册
- 初中数学归纳与类比强化练习
- QC成果提高内墙饰面砖铺贴施工合格率
- 超声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演示
- GB/T 8464-2023铁制、铜制和不锈钢制螺纹连接阀门
- SIM卡基础技术规范
- GB/T 2504-1989船用铸钢法兰(四进位)
- GB/T 18916.1-2021取水定额第1部分:火力发电
- GB 17568-2008γ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
- 妊娠与肾脏疾病-陶冶主任课件
-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