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井下配液工岗位现场作业技术规程文件名称:公司井下配液工岗位现场作业技术规程编制部门:综合办公室编制时间:2025年类别:两级管理标准编号:审核人:版本记录:第一版批准人:一、总则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井下配液工岗位现场作业。旨在规范井下配液工的操作流程,确保配液工作安全、高效进行。规程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井下作业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井下实际作业情况制定。
二、技术准备
1.工具和仪器准备:
-配液设备:确保设备完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压力表、流量计等计量仪表需校验合格。
-配液罐:材质应符合配液要求,表面清洁,无裂缝、泄漏。
-搅拌器:工作状态良好,转速可调,确保均匀混合。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化服、防化手套、防化眼镜、防化口罩等。
2.技术参数预设要求:
-配液比例:严格按照配液配方执行,确保配比准确。
-混合时间:根据配液物性质设定,一般不少于5分钟。
-混合温度:根据配液物性质,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环境技术条件:
-工作场所:通风良好,无有害气体泄漏。
-照明充足:确保操作人员视线清晰,无盲区。
-地面清洁:无积水、油污等,保持干燥。
-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不大于80%。
三、技术操作顺序
1.操作流程:
a.检查设备:开机前对配液设备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损坏。
b.准备原料:按照配方要求,称量或量取所需原料。
c.加载原料:将原料依次加入配液罐,注意顺序和比例。
d.混合:启动搅拌器,根据预设参数进行混合,确保均匀。
e.检查:混合完成后,检查配液质量,确认合格。
f.倒入储存罐:将配好的液体倒入储存罐,注意防止溅出。
g.关闭设备:操作完成后,关闭所有设备,清理工作区域。
2.质量要求:
-配液比例误差:不超过±1%。
-混合均匀度:无分层现象,色泽、气味一致。
-配液容器:无污染、无残留。
3.技术故障排除:
-设备故障:立即停止操作,检查设备,必要时联系维修人员。
-配液误差:重新称量或量取原料,重新配液。
-混合不均匀:调整搅拌器转速,延长混合时间。
-环境因素:检查通风、照明等环境条件,必要时进行调整。
四、设备技术状态
1.技术参数正常范围:
-配液罐压力:应保持在0.2-0.4MPa之间,超出此范围应立即检查。
-流量计读数:根据配液需求设定,波动在±2%以内为正常。
-搅拌器转速:在规定范围内稳定运行,无异常震动。
-系统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超过此范围应检查冷却系统。
2.异常波动特征:
-压力波动:突然上升或下降,可能由管道堵塞、阀门故障或设备泄漏引起。
-流量波动:突然增大或减小,可能是原料输送不畅或泵故障。
-搅拌器异常:转速不稳定,可能存在轴承磨损或传动带松弛。
-温度异常:持续上升,可能由冷却系统故障或环境温度过高导致。
3.状态监测技术要求:
-实时监控:使用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计等仪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
-定期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设备外观、管道连接等。
-故障预警:设置报警系统,当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及时发出警报。
-记录分析:记录设备运行数据,定期分析趋势,预测潜在故障。
五、技术测试和校准
1.技术参数测试流程:
a.准备测试工具:包括压力计、流量计、温度计等。
b.设备预热:启动设备,使其达到稳定运行状态。
c.测试:按照预定程序,分别测试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
d.记录数据:详细记录测试结果,包括时间、参数值等。
e.数据分析:对比测试数据与标准值,分析是否存在偏差。
2.校准标准:
-压力计:校准误差不超过±0.5%。
-流量计:校准误差不超过±1%。
-温度计:校准误差不超过±0.5℃。
-搅拌器转速:校准误差不超过±5%。
3.不同测试结果的处理对策:
-正常:测试结果在标准范围内,无需调整。
-轻微偏差:分析原因,调整操作参数或设备设置,重新测试。
-严重偏差:停止操作,检查设备,排除故障后重新测试。
-校准误差:按照校准标准进行校准,确保设备参数准确。
-长期偏差:分析设备磨损或老化情况,必要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六、技术操作姿势
1.身体姿态:
-站立时保持身体挺直,双脚与肩同宽,以提供稳定的支撑。
-腰部保持自然弯曲,避免长时间过度前倾或后仰。
-双臂自然下垂,肘部微曲,操作时手腕放松,避免过度用力。
-头部保持直立,视线与操作面保持水平,减少颈部压力。
2.操作手部姿势:
-使用手指而非整个手掌进行操作,以减少手部疲劳。
-操作时,手腕灵活,避免僵直,确保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3.移动方式:
-在移动时,步伐稳健,避免突然起步或急停,以防摔倒。
-在狭小空间操作时,采取侧身或蹲姿,保持身体平衡。
-使用操作平台或梯子时,确保其稳固可靠,上下时双手扶握,身体紧靠。
4.工作环境:
-保持工作区域清洁,减少不必要的物品堆放,确保操作空间充足。
-使用可调节高度的工作台,以适应不同身高操作者的需求。
-定期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防止肌肉疲劳。
七、技术注意事项
1.安全防护:
-操作前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确保穿戴正确、完整。
-工作时保持警惕,防止化学品溅出或泄漏。
-遵循化学品操作规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蒸气。
2.操作规程: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不得擅自更改。
-注意设备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
3.参数控制:
-精确控制配液比例和混合时间,避免因误差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定期检查设备仪表,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环境因素:
-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避免在高温或潮湿环境下长时间工作。
5.避免技术误区:
-不使用磨损或损坏的工具和设备。
-不直接面对配液罐操作,防止化学品溅出。
-不忽视个人防护,不穿戴或不正确穿戴防护装备。
-不在设备运行时进行清洁或维护。
八、作业完成后技术处理
1.技术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配液作业中的各项技术参数,包括原料用量、配比、混合时间、温度等。
-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如压力、流量、搅拌器转速等。
-对比实际数据与预设标准,分析偏差原因,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2.设备技术状态确认:
-关闭所有设备,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异常,如泄漏、损坏等。
-清洁设备表面,确保无残留物。
-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下次使用前处于良好状态。
3.技术资料整理:
-整理作业过程中的技术文档,包括操作记录、设备检查报告、故障排除记录等。
-对技术资料进行分类归档,便于查阅和追溯。
-定期对技术资料进行审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九、技术故障处理
1.故障诊断方法:
-观察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
-检查设备仪表,读取故障代码或异常数据。
-检查设备外观,寻找可能的损坏或磨损部位。
-查阅设备操作手册和维护记录,了解历史故障情况。
2.排除程序:
-确认故障范围:初步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和可能的原因。
-停止设备运行:确保安全,防止故障扩大。
-排查故障点:按照诊断结果,逐一排查故障点。
-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对损坏的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
-功能测试:修复后,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确保恢复正常工作。
-记录故障处理过程:详细记录故障诊断和排除过程,为今后参考。
-分析故障原因:总结故障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故障再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舶配员服务合同范本
- 蒸汽合同能源管理协议
- 规模猪场托管协议合同
- 设备代理进口合同范本
- 诊所聘用医生合同范本
- 购买村里门面合同范本
- 贷款合同购车合同范本
- 2025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二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之军队文职管理学与服务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 2025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 2025年老年人驾考三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人物彩灯市场分析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消防宣传月启动宣讲课件
- 期中测试卷- 2025-2026学年英语五年级上学期 人教新起点版(含答案解析)
- 电石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 2025至2030中国双臂机器人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角磨机安全使用规范
- 数字化技术在职业院校岗位实习管理与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探究
- 黄褐斑培训课件
- 安全用火用电科普培训课件
- 道路车辆用灯泡、光源和LED封装 性能规范 征求意见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