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初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初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初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初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初中二年级的生物学习,既承接七年级对生物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认知,又深入探索生命的延续、遗传变异、生物进化及健康生活等核心内容。这份总结将梳理八年级生物的核心知识点,助力同学们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升对生命科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植物的生殖植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例如,种子植物依靠种子繁殖,种子中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后代性状与母体基本一致。常见方式包括扦插(如月季扦插)、嫁接(如桃树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嫁接的关键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保证接穗成活。(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不同动物类群的生殖发育特点差异显著:1.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如家蚕、蜜蜂)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形态、习性差异大,不完全变态的若虫与成虫差异较小。2.两栖动物(如青蛙):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用鳃呼吸、用尾运动,成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发育离不开水。3.鸟类:体内受精、卵生。鸟卵结构中,胚盘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含细胞核),卵黄提供主要营养,卵白提供水分和辅助营养。鸟类生殖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并非所有鸟类都具备全部环节,如杜鹃不筑巢、不孵卵)。二、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是生命延续的核心规律,理解“基因如何控制性状”是关键:(一)遗传的物质基础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如耳垂形状)、生理特征(如血型)和行为方式(如惯用手)的统称。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基因、DNA与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由DNA(主要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如人有23对),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23条),受精卵中恢复成对。(二)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规律: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例如,高茎豌豆(DD或Dd)表现为显性,矮茎豌豆(dd)表现为隐性。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因为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高,后代患遗传病(如白化病、红绿色盲)的风险增加。(三)人的性别遗传人类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性染色体为XY,女性为XX。精子含X或Y染色体,卵细胞只含X染色体。受精卵为XX(女性)或XY(男性),生男生女的概率均等。(四)生物的变异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如太空椒的培育)和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引起,遗传物质未变,如晒黑的皮肤)。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人类可通过杂交育种(如高产水稻)、诱变育种(如太空育种)等方式利用变异。三、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的核心是“自然选择”,需从起源、证据、历程和原因四方面理解:(一)生命的起源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无氧气)。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证明无机小分子可合成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为生命起源提供了化学基础。生命起源过程: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二)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越古老的地层,化石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越晚近的地层,化石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如始祖鸟化石证明鸟类由爬行类进化而来)。同源器官(如蝙蝠的翼、鲸的鳍、人的上肢):结构相似、功能不同,说明生物有共同祖先。分子生物学证据: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如人和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几乎相同)。(三)生物进化的历程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进化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动物: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哺乳类是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因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成活率。(四)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核心内容:过度繁殖(生物繁殖能力强,后代数量多)、生存斗争(生物为资源、空间竞争)、遗传变异(生物有变异,部分变异对生存有利)、适者生存(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繁殖,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例子:长颈鹿的进化(古代长颈鹿有颈长、颈短变异,环境变化后,颈长的能吃到高处树叶,逐渐成为优势种群)。四、健康地生活健康生活涉及传染病预防、免疫、安全用药和急救,是生物知识的实用体现:(一)传染病及其预防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患病或携带病原体的人/动物)、传播途径(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扑杀患病动物)、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戴口罩)、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锻炼)。(二)免疫与计划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皮肤、黏膜(阻挡、清扫病原体)。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有效)。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的蛋白质),属于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针对特定病原体)。计划免疫:按科学程序给儿童接种疫苗(如卡介苗防结核、脊髓灰质炎疫苗防小儿麻痹),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三)安全用药处方药(Rx):需凭医师处方购买,如抗生素。非处方药(OTC):可自行购买,如感冒药。用药原则: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适应症、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对症下药,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无效)。(四)急救人工呼吸:针对呼吸骤停,采用口对口吹气法,频率16-18次/分钟。胸外心脏按压:针对心跳骤停,按压胸骨下段约1/3处,频率____次/分钟,按压与吹气比例为30:2(单人急救)。出血急救:动脉出血(鲜红、喷射状)→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暗红、缓慢流出)→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自行止血或用创可贴。五、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需掌握各类生物的特征:(一)动物的主要类群1.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如水螅、海葵)。扁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如涡虫、血吸虫)。线形动物: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如蛔虫、蛲虫)。环节动物:身体由相似体节组成(如蚯蚓、沙蚕),蚯蚓靠体壁呼吸,刚毛辅助运动。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如河蚌、蜗牛),乌贼贝壳退化。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需蜕皮),如蝗虫、蜘蛛、虾。2.脊椎动物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如鲫鱼),侧线感知水流。两栖类:幼体水生(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肺呼吸,皮肤辅助),如青蛙、大鲵。爬行类:体表有角质鳞片/甲,用肺呼吸,卵有坚韧卵壳(如蜥蜴、蛇),真正适应陆地生活。鸟类:体表覆羽,前肢成翼,气囊辅助呼吸(双重呼吸),体温恒定(如家鸽)。哺乳类: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化(门齿、犬齿、臼齿),体温恒定(如兔、鲸),最高等的脊椎动物。(二)植物的主要类群1.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生活在水中(如衣藻、海带),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苔藓植物:有茎、叶,无根(假根),生活在阴湿处,可监测空气污染(如葫芦藓)。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湿处(如肾蕨、满江红),古代蕨类形成煤炭。2.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如松、银杏)。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分为单子叶植物(如玉米,叶脉平行)和双子叶植物(如大豆,叶脉网状),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三)细菌、真菌和病毒1.细菌结构:单细胞,无成形细胞核(原核生物),有的有荚膜、鞭毛。营养方式:异养(寄生或腐生,如乳酸菌制酸奶,结核杆菌致病)。生殖:分裂生殖,速度快。2.真菌结构:有单细胞(如酵母菌)和多细胞(如霉菌、蘑菇),有成形细胞核(真核生物)。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或寄生,如酵母菌酿酒,青霉产青霉素)。生殖:孢子生殖(霉菌、蘑菇)或出芽生殖(酵母菌)。3.病毒结构: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DNA或RNA)组成。生活方式:寄生,必须在活细胞内生存(如流感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胞,噬菌体寄生在细菌细胞)。总结与学习建议初二生物的知识点环环相扣,建议同学们:1.构建知识网络:以“生命的延续与进化”“健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